《課程標準》特別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的活動,這充分表明學生應該做數學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樂于學習。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近數學
有一位數學家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數學教學要從所熟悉的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親近數學,參與數學活動。因此,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數學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自覺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親近數學。例如:教學“簡單的統(tǒng)計”時,我講一個汽車銷售經理準備去批發(fā)一批汽車銷售,又不知購買哪些種類的車容易銷售,他打算在馬路邊作一次調查。請你看看馬路邊過往車輛的情況,為他出謀劃策。然后播放一條主要街道上車輛來來往往的場面,引導學生想方法統(tǒng)計,為經理出謀劃策。學生帶著現實生活中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具體情境學習,不經意間激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思維被激活,學習主動,能夠自覺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現實生活,拉近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距離。
二、注重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
馬芯蘭教師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钡拇_,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維和想象最為活躍,能夠獲得直接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眱和沁@樣。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時,他們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強烈。學習數學也是這樣,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索得到,教師就要創(chuàng)造研究的氣氛,引導學生積極的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研討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去發(fā)現數學、創(chuàng)造數學。
三、注重實踐運用,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也就是說,學習數學應該滿足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發(fā)現數學、掌握數學、運用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與個人成長的關系,從而增強學習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想身邊的事物,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的巨大應用價值,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學習與個人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進而增強學習數學的欲望。
四、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后,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于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于優(yōu)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yǎng)了自己了創(chuàng)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huán)過程。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分析、解決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學習數學并真正地樂在其中。
?。ㄗ髡邌挝?河北省香河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