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意外”,教師要及時運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學靈感和機智,巧妙地引導點撥,轉化“意外”,從而使我們的課堂獲得“意外”的收獲。
關鍵詞:意外;生成;課堂
一、案例描述
一次我在實驗室中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zhì)實驗時,學生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大家都發(fā)現(xiàn)紫色的石蕊溶液變?yōu)榱思t色,但是當加熱紅色的溶液時,有一個小組意外地發(fā)現(xiàn)周圍小組試管中的液體又變回了紫色,而自己的卻仍然是紅色,很納悶,于是便舉手求助于我。我走近一看,他的試管里的液體很多,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只是反問他:“你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他說:“是不是石蕊變質(zhì)了?”我拿了別的小組的石蕊跟他講:“別的小組用這瓶做是成功的,你們來試試看!”結果,他們?nèi)×诉m量的石蕊放到另一支試管中,將導管伸入其中,發(fā)現(xiàn)變紅了,然后對其進行加熱,結果還是沒有變回紫色,他們很納悶,很好奇。我就問:“你們不覺得制二氧化碳的試管里的液體太多了嗎?已經(jīng)有少量的液體隨著二氧化碳氣體流到這盛有石蕊試液的試管里了,流過來的液體中可能含有什么呢?”生:“可能有鹽酸?!蔽易穯枺骸澳鞘遣皇躯}酸的緣故呢?”于是該生設計實驗加以驗證,取稀鹽酸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后變紅,加熱試管后仍然是紅色,從而驗證了猜想。
“意外”又何嘗只有一個。在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時,有幾組同學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變渾濁,后又變?yōu)槌吻?,與想象中的大不一樣,于是我引導:“渾濁,其實是因為二氧化碳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而碳酸鈣是難溶于水的,那么現(xiàn)在你看不到渾濁了,是什么原因呢?”生:“因為碳酸鈣沒有了?!蔽易穯枺骸盀槭裁礇]有了呢?”生猜想:“與二氧化碳反應了,而且生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物質(zhì)?!蔽腋嬖V他們是因為二氧化碳與碳酸鈣還有水反應生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碳酸氫鈣,碳酸氫鈣中含有可溶性的鈣離子,請這些小組的同學將澄清的液體分為兩份,在其中一份中倒入我現(xiàn)場制備的肥皂水,結果發(fā)現(xiàn)有很多浮渣,幾乎沒有泡沫;加熱另一份試管中的液體至沸騰,靜置一會,結果發(fā)現(xiàn)試管底部有白色的物質(zhì),這就是碳酸鈣。通過補充的實驗,使學生鞏固了第三單元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分以及硬水的軟化方法,加深理解液體在澄清與渾濁之間的反復變化,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大大提高。
二、案例反思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睂Υ?,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樣的課堂需要老師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寬闊的視野、靈活的思維、精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足夠的教學機智和高超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靈活、機智地處理好生成性教學資源,并能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取舍、巧妙應用,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長。
總之,教師要正視“意外”,捕捉課堂出現(xiàn)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意外”,因為它也許可以成為即興的精彩。對于“意外”,教師要及時運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學靈感和機智,巧妙地引導點撥,轉化“意外”,從而使我們的課堂獲得“意外”的收獲。
?。ㄗ髡邌挝?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