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當前很多中學都在進行著化學教學改革,但是在具體的改革實踐中仍存在諸多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了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zhì)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提出了解決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化學;突出問題;解決路徑
一、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很多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不科學
在很多的初中化學課堂上,很多的教師邊講解邊會提出一些問題,但是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根本沒有反應,或者就是全體同學都能做到集體正確回答。
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過于死板,嚴重缺乏靈活性
當前很多化學教師在自己的化學課上不敢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很怕學生會提出過多的自己沒有事先準備的問題,擔心如果回答有困難會給自己丟面子。
3.部分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采用了所謂成功教學模式后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當前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所謂成功的教學模式被引進過來。這些教學模式被很多化學教師使用的時候往往是發(fā)揮不了應有的優(yōu)勢的,因為化學課堂有自己的特殊教學要求,有著屬于自己特色的課型、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風格,如果只是隨意照搬所謂的成功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的。
4.教師化學實驗教學能力不足
在平時的化學實驗課教學中,化學教師僅僅非常注重主要化學實驗知識的傳授,而對化學實驗本身研究能力卻非常欠缺,對于很多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如生成性的問題等研究不夠,對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掩蓋著的深層次內(nèi)涵把握不到位。當然也就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學法指導和思維引導,也就出現(xiàn)了學生在分析實驗現(xiàn)象、概括實驗結論時往往是非常片面和淺顯的,有的甚至存在嚴重的知識性錯誤。
二、解決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路徑選擇
1.化學教師要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設計好科學的問題,以便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化學教師在每次授課之前的備課階段就要認真研究教材,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來分析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疑問,然后將這些可能的問題歸納整理。這樣在授課的時候不但可以提出切合實際的問題,使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梯度,而且還可以隨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比如針對氧化反應是物質(zhì)跟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問題,學生就有可能會問到氧與氧氣的區(qū)別,或者問到氧的含義等相關問題,如果教師事先考慮到這個問題就可以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正確的回答及積極的引導,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2.根據(jù)分層教學法選取教學內(nèi)容,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層次的學生存在知識基礎及理解能力的差異,所以他們理解掌握同一知識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鑒于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并且不能固定不變地傳授同一內(nèi)容。這就要求初中化學教師在具體的化學教學實踐中,最好是能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姆謱樱缓蟛捎梅謱咏虒W法來授課。另外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采用不同的傳授及輔導方法,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都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可以大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3.要不斷提升實驗能力及擴大實驗范圍
初中化學教學一定要加強自身對實驗課的研究深度,從容掌握化學課所涉及的所有內(nèi)容,提升自己控制實驗課的能力。另外,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改進現(xiàn)行的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課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每個學生都有通過實驗鍛煉自己的機會。最后,初中化學教師可以除了上好課本上規(guī)定的演示實驗之外,最好是能盡量擴大實驗范圍,并且盡可能增加一些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外實驗,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動態(tài)跟蹤,及時反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化學的方法及習慣
初中學生從心理到生理的發(fā)展都是不同步的,有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師對他們放松要求,他們的化學學習興趣就會下降。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化學總感覺有困難,這就需要教師要經(jīng)常幫助他們,加強對他們的輔導,對他們強化訓練,盡力彌補其知識上的缺陷??傊?,化學教師要學會動態(tài)跟蹤這些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心態(tài)變化,并且做到及時反饋,從而逐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化學的方法及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文艷.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4).
?。?]郝玲紅.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7).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喀喇沁旗乃林蒙古族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