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樂享食品美味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給腸道造成了負擔,便秘、腸炎等腸道問題正在困擾著現(xiàn)代人。市面上有益腸道健康的益生菌飲品、保健品是怎么回事?健康人群是否有必要補充益生菌?
調查顯示,我國腸道疾病的發(fā)病率僅次于感冒,每年有超過10億人次發(fā)生腹瀉或便秘,有3000多萬人承受著慢性頑固性腸道疾病的困擾,而便秘和腹瀉是來自腸道的最常見的疾病。腸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還與人體的免疫、炎癥、排毒等關系重大。那么我們該如何藉由腸道的保健,來增進身體的健康呢?
腸道要健康,有益菌說了算
陳有容教授介紹,人體中腸道內的微生物數(shù)量能達到100兆個,也就是1014個。根xfu8YyNp5e/qDsNA70QpMA==據(jù)它們對人體的作用,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有益菌,常見的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有害菌,如葡萄球菌、霍亂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等;以及中性菌。
有害菌之所以有害,一方面是它們會使腸道環(huán)境偏堿性,從而抑制有益菌的生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們會分解蛋白質而產生吲哚、酚類、亞胺等致癌物質。一旦這些致癌物質濃度過高或者解毒器官(肝臟)功能不好時,便無法將其分解,這時便會產生更大的問題,例如:亞胺會與腸道內的亞硝酸鹽作用,轉化生成致癌性更強的亞硝酸胺,長期以往會加速人體老化。有益菌之所以有益,一方面是它們可保持腸道健康狀況,產生乳酸、醋酸等,使腸道環(huán)境偏酸,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這幾種酸也會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另一方面,有益菌還會合成多種維生素。中性菌則是一種“墻頭草”的菌,要么錦上添花,要么落井下石,只要有益菌和有害菌任何一方稍占上風,中性菌立刻就像蹺蹺板一樣,平衡更加傾向優(yōu)勢的一方。
陳霞飛主任介紹,人體腸道內有益菌數(shù)量隨年齡增加而遞減。嬰幼兒時期,腸道內的有益菌占細菌總量的98%;青少年時期,腸道內的有益菌占細菌總量的40%;中年時期,這一比例降至10%左右;65歲以后,若不加以補充和養(yǎng)護,腸道內的有益菌僅占細菌總量的5%,大量有害菌在腸道內合成和堆積各種毒素,促進衰老和病變。陳霞飛主任還強調,現(xiàn)代人,由于偏食、節(jié)食、酗酒、工作緊張繁忙、過重的精神壓力等原因,都會導致腸道有害菌大量繁殖,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失去平衡,進而造成腸道提前老化??茖W家據(jù)此引入一個新的年齡概念來表述這種態(tài)勢——腸道年齡,即腸內有益菌越多,腸道越年輕;而腸道越年輕,表明腸道越健康,總體健康質量也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