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是信息時代,中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初中階段是學生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思維活躍,探究意識強,敢于嘗試,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已遠遠超越教材的范圍。然而,目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現狀令人擔憂,許多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發(fā)展需要。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筆者在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圍繞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結合學生實際,建立了開放式的思想品德課堂,將書本知識、社會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有機整合起來。
一、實施開放式教學
新課改和中考命題改革的深入進行,使思想品德課的外延不斷擴展。讓學生單純地從課堂上獲取知識,從而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完全是不可能的事。為此,教師必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心”,實施開放式教學,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提高認知水平和思辨能力。
開放式教學注重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以實現“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為目的。為此,我在課堂上以課本為基礎,向學生的社會生活輻射,盡量采用自主研討式、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現實,讓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自己得出結論,允許不同意見、觀點的交鋒。如在學習“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時,我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庭的年收入情況、年支出情況等,并進行交流、討論與分析。這樣學習,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感受到國家的繁榮昌盛,提高了認知水平和思辨能力。
二、書本知識、社會知識學習的有機整合
隨著社會信息量的劇增,學生的生活空間不斷擴大,知識閱歷不斷豐富,他們越來越不滿足于沉悶、呆板的書本知識學習和封閉、單一的學校生活。他們的視野延伸到校園外的廣闊世界,非常關注國內外的熱點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因此,思想品德課必須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參與思考、辨析和討論的過程中,主動認識社會現象,領悟正確觀點,解決思想問題。
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注重處理好書本知識、社會知識學習的關系,徹底打破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模式。如在學習“自尊自信”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學提綱:(1)什么是自尊、自信?(2)收集有關自尊自信的名言,并背誦下來。(3)思考課文中的問題:①智者讓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②對于智者提出的問題,你愿意去做嗎?為什么?③少年得到答案了嗎?你該如何回答他的問題?④我們在學校、家庭、社會中怎樣才能做到自尊、自信?這樣就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書本知識,并結合社會知識進行思考。
三、注重培養(yǎng)實踐能力
美國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明確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不能把學生當成聽眾,應讓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身體驗的過程。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中的非智力因素,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內容和時政熱點,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采訪等。如在學習“人生價值”有關知識時,我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活動、助殘活動、校內義務勞動等。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知識,思考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實踐證明,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角笾R,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使其積極展示自己的個性,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實施開放式教學,有機整合書本知識、社會知識學習,注重培養(yǎng)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拓寬視野、學以致用;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現三維教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