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與質疑——教育改革雙動力
編者按:在每年的國家和地方“兩會”上,教育問題都會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關注的焦點。今年,兩會代表不僅繼續(xù)關注教育公平、考試改革、教師待遇、學生就業(yè)等常規(guī)教育問題,而且針對近年來出現(xiàn)的教育熱點問題提出了新的提案,如學前教育列入義務教育、仿照“經(jīng)濟特區(qū)”建立“教育特區(qū)”、國學不要進入課堂、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等。本期《熱點爭鳴》欄目從支持方與質疑方的角度出發(fā),展示了社會各界對于三個最受熱議的教育提案的不同看法,同時邀請到專家學者為各提案進行專業(yè)點評,以期與讀者共鑒。
遼寧省撫順市李時寨朝鮮族小學校長金竹花:
“我們國家要為學前教育立法,同時把三年的學前教育列入到義務教育階段?!?br/>
支持方:
全國人大代表、雅士利董事局主席張利鈿:我建議應該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圍
我所在的城市,學費便宜的公辦幼兒園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幼兒園都是民辦。這些民辦幼兒園大部分辦學環(huán)境差、教育質量差,有些甚至是無證經(jīng)營。而那些稍有點名氣的民辦幼兒園,又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得起的?,F(xiàn)在不是流行一個冷笑話嘛,“上什么學比上大學還貴,答:上幼兒園”。所以現(xiàn)在城鄉(xiāng)困難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小孩的幼兒園教育狀況確實讓人比較擔心。我想政府應該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把學前教育切實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辦更多的公辦幼兒園。同時出臺扶持政策,支持民辦幼兒園把學費降下來。(引自http://news.qq.com/a/20110307/001526.htm)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楨:將學前教育納入兒童福利更科學,更可行
我部分同意,我同意是要政府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至于投入的方法方式,可以從兒童社會福利的角度進行。也就是說所有的幼兒園都由國家擔負教育經(jīng)費,如果上幼兒園,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如果家長不愿意送孩子去幼兒園,國家給予適度的補貼。這樣和義務教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義務教育有一個強制性。如果把其納入義務教育,也就是說我辦了幼兒園,家長就不能選擇在家自己照看,就必須來,如果不來就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所以我個人覺得根據(jù)世界各國的經(jīng)驗,將學前教育納入兒童福利這樣的保障體系可能更科學,更有可行性。
至于具體操作步驟,我們可以分步走。要加大對公辦福利幼兒園的投入,幼兒園支撐下去不是完全靠幼兒園孩子繳費,而是國家給予適度的投入,包括那些符合法規(guī)的私立幼兒園也要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全國政協(xié)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國家應重視學前教育,鼓勵民間資本投入
對重點群體應給予保證,比如怎樣使留守兒童得到好的教育,怎樣讓流動人口的兒童也能進幼兒園。建議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以緩解壓力。(引自http://china.huanqiu.com/lhbd/gdxw/2011-03/1556780.html)
中央電視臺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董浩: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機會
我覺得金校長代表了一線工作者的體會和多年的經(jīng)驗,他們所做的各種措施、探討,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應該把義務教務更好地貫徹下去,政府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機會。我想代表全國的家長呼吁政府把這筆錢拿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哪個民族不重視教育,哪個民族就沒有希望。(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熱心網(wǎng)友:規(guī)范的學前教育體系會更好地保障孩子的成長
幼童在幼兒園死亡,園長騙家長說,你兒子是走丟的。4月1日,云南省玉溪市發(fā)生一起幼兒死亡案件,但案件背后卻令人扼腕。孩子生命定格在1歲零8個月。警方說,他因異物阻塞氣管導致窒息死亡。為逃避責任,老師沒通知家長就把孩子埋了??蓱z的孩子。
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學校出現(xiàn)。聽說要普及義務教育了,可是在是普及高中教育還是普及學前教育的問題上又有了分歧,為什么就不能都普及了啊……如果把學前教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體系,每個兒童都有正規(guī)幼兒園可上,這樣的悲劇也許就可以避免了。
質疑方: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我并不贊成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
從現(xiàn)實的角度考慮,國家能投入的財力有限,這樣的建議并不實際。世界上學前教育投入最高的是丹麥,占整個國家GDP的2.1%。占教育經(jīng)費比例最高的是匈牙利,學前教育占其整個教育經(jīng)費的14.7%。而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只占教育經(jīng)費的1.2%。所以從教育經(jīng)費總投入來說,我覺得國家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
目前,公辦幼兒園和企業(yè)辦幼兒園的總數(shù)量在下降,公辦幼兒園只占整個幼兒園的35%左右。所以幼兒園應該建立起一個以政府辦園為主導的體制,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機會進入公辦幼兒園,提供一個相對優(yōu)質的、比較均等的學前教育服務。
另外,我們也應鼓勵各種機構來辦幼兒園,包括企業(yè)、工業(yè)組織、慈善機構。同時加大投入,加大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那么企業(yè)辦的、民辦的,我覺得都允許,我也不太贊成馬上給它先封頂。因為辦園有不同的標準,對那些辦的非常有個性的、非常特別的、成本非常高的民辦園,沒法封頂,首先要對它進行成本的評估。(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在學前教育總體不足且優(yōu)質教育分布不均的情況下,學前教育不能貿(mào)然列入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有強制性,不符合有些家長希望自己來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現(xiàn)狀。學前教育若列入義務教育,幼兒園就由國家負責建設而且免費。但是如果學前教育機構不發(fā)展到一定量,貿(mào)然列入義務教育會引起資源上的恐慌。此外,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把學前教育列入義務教育,家長就必須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有些家長認為父母或祖父母看護孩子更有利于其成長,并不想送進幼兒園。(引自http://news.163.com/11/0311/03/6UR852K900014AED.html)
青少年問題專家宗春山:教育投入目前無法保障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現(xiàn)在,我們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還不到3%,也就相當于10個人在搶一個烙餅吃,如果把學前教育再納入到義務教育里面去,那就15個人搶一個烙餅吃,這五個人還是更小的孩子,還能多吃點。所以這么一看,這張烙餅可能根本就喂不飽那么多人。
要解決現(xiàn)在“幼托難”的問題,鼓勵企業(yè)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在我們小的時候,上的是單位的幼兒園,現(xiàn)在我們的企業(yè)幾乎沒有人辦幼兒園了,所以可以鼓勵一些大的企業(yè)來自辦幼兒園。另外,我覺得要限制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設定收費上限,這樣既可以保證孩子們?nèi)雸@,也保證民辦幼兒園有一定的經(jīng)濟收入。(引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4/102322051963.shtml)
網(wǎng)友“巴學園園長”:對于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我持堅決否定態(tài)度
社會上“上個幼兒園比上大學還難”的聲音日漸高漲,面對入園名單,家長們體會著“范進中舉”的感覺。應試教育的下移,“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都加劇了入園的恐慌感。根本措施還是政府加大投入,積極發(fā)展幼兒教育事業(yè)。
本刊特約評論
全國人大常委、國家督學龐麗娟:學前教育首重普及
這幾年,百姓期盼孩子能上一個幼兒園,特別是能上一個質量好一點的幼兒園,這個愿望是非常強烈的。幼兒園招生通常又是在夏季,百姓頂著炎炎夏日,晝夜排隊,甚至排上一周,像有的家長打著太陽傘,或頂著毛巾,帶著躺椅,在幼兒園門口排好幾天,甚至排一個禮拜。而且這樣的情形不是在一、兩個地方的個別現(xiàn)象,在全國各地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我們看到這種情況以后心里也挺著急的,我是搞基礎教育,搞學前教育,我們也同樣非常期盼著學前教育事業(yè)能夠有一個更大的、更快的發(fā)展。如果可能的話,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就能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滿足百姓的愿望和期盼。我這幾年帶著幾個課題組也正在著力研究這個問題,試圖為政府解決這個問題、出臺這方面的政策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
我想政府也正是感受到了百姓的這種需求,非常重視并要大力加強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包括去年出臺了“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出臺了“國十條”,要求各級政府要把發(fā)展學前教育放到一個更加重要和迫切的位置,要納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近期要出臺各地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要加大投入等等,正是接收到這些民意,并且積極回應民意的需求。
大家普遍希望每個在學前階段的孩子都有上幼兒園的機會,我想這是希望我們的學前教育能盡快實現(xiàn)基本普及,讓每個孩子都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我這幾年也一直在呼吁,用立法保障學前教育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在90年代中末期,很多政府部門,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也非常想遏制改制風、斷奶風,甚至賣園風,但是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效果不是很理想,想保障和促進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更困難。這里有深層次的原因,對學前教育性質,即公益性、教育性,對學前教育功能價值缺乏應有的認識。還有我們怎么保障各級地方政府職責都能到位,特別是投入能到位,管理能到位,辦園能到位,我們的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教師身份、地位和待遇,包括社會保障、培養(yǎng)培訓等等能到位,我覺得需要用立法來保障,給事業(yè)發(fā)展一個硬保障。但是我是把這個立法呼吁叫做學前教育法,希望政府和人大能共同推動盡早出臺學前教育法,以保障學前教育事業(yè)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同時我想說一下,普及、免費和義務是幾個不同的概念。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包括城鄉(xiāng)貧困家庭的、中西部地區(qū)、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孩子都能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我覺得這是普及;接受教育的錢誰出,如果都由財政出,就叫免費;在普及免費的基礎之上,如果帶有強制性,必須得去,不去就違法了,那就叫義務。所以我在想,這里面是不是不僅有一個行不行、能不能、可行性財力的問題,同時還有一個適宜性的問題。我們學前階段,最主要的是保障孩子全面發(fā)展,身體的健康,也有知識、生活經(jīng)驗的學習,同時還有情緒情感、態(tài)度、性格、行為等方面的發(fā)展。學前教育跟小學教育不太一樣,它不那么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完整性,它更強調生活經(jīng)驗的學習,尤其是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行為、性格的培養(yǎng)。因此,我想孩子無疑應該接受學前教育,但是空間上是否只有學?;蛴變簣@才是唯一合適的,家庭就不合適,孩子不去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就違法了,我們就得強制他去,可能不能這么說。我想這是為什么學前教育不納入義務教育的原因。
根據(jù)我這幾年對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百姓需求和國家目前財力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趨勢,及其對教育改革、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我們也對國際學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特別是國際學前教育立法政策持續(xù)做了四五年的研究,我想,當前我國正像“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所提出的,學前教育發(fā)展的著力點或者說戰(zhàn)略目標,是放在基本普及上。當然,我個人的想法和建議是,把著力點放在“普三”上,不僅僅是有條件的東部地區(qū)和西部一些省會城市等等,應該致力于為孩子提供學前三年教育;而且也應該通過各級地方政府的努力,加大投入,中央政府對中西部,特別是廣大中西部農(nóng)村地區(qū)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中央和省級統(tǒng)籌和轉移支付力度,包括應該盡快、盡早地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更大力度地吸引和鼓勵民間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舉辦和發(fā)展中西部、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前教育當中來,以盡可能地保重點,也就是我們當前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當中的“短板”——農(nóng)村、中西部地區(qū)的學前教育,能夠盡快得到發(fā)展,通過地方各級政府、中央政府,還有社會民間力量,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來為全國所有地區(qū)的兒童,包括中西部兒童,盡快、盡早提供學前三年教育。讓孩子們接受到學前教育,我想城鄉(xiāng)在政策上應該有所不同,除了盡可能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控制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大政府投入補貼辦園成本等等,以使所有家長承擔的入園費用能夠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能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還應該建立落實扶助制度,為城市中的經(jīng)濟困難家庭兒童、孤殘兒童提供資助,為廣大中西部地區(qū)和貧困農(nóng)村地區(qū)的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資助?,F(xiàn)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在試點實行落實扶助制度。我想在一些有條件的地區(qū),或者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考慮實行免費學前教育制度,先在一定地區(qū)范圍內(nèi)實行,然后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