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周明 馬文杰 郭慧國
摘要:文章介紹了GPRS電力遠程抄表系統(tǒng)的改進與應用,通過對原抄表系統(tǒng)的改進,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廠供電的可靠性和經濟性有了大幅度提高,油區(qū)電網運行日趨平穩(wěn),原油上產、穩(wěn)產有了可靠保障。
關鍵詞:抄表系統(tǒng);改進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11)22-0032-02
隨著油田建設和發(fā)展的需求,對油區(qū)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廠原有的電力抄表系統(tǒng)在運用中出現了種種問題,給電網的正常運行和原油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已不能滿足目前生產的需要,迫切需要對CPRS電力運程抄表系統(tǒng)進行改進。
1原有抄表系統(tǒng)的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廠文明寨油礦計量站、馬寨油礦計量站、衛(wèi)城油礦部分計量站安裝的是原有電力遠程抄表系統(tǒng),共計97臺。這種抄表系統(tǒng)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行,出現了以下一系列問題:
①該抄表系統(tǒng)在運行中,有些計量站的終端SIM卡經常出現停機、無法接通等現象,致使數據無法正?;貍鳌?/p>
②抄表系統(tǒng)服務器主機卡停機后,致使終端SIM卡無法正常調試。調試步驟復雜,調試過程中采用手機短信注冊方式調試。
③該抄表系統(tǒng)的一次側與二次側在一個計量箱內,箱內空間狹小,給調試工作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④數據傳輸回來時間出現延時、時有時無的現象,并且不能整點傳輸;當二次側出現故障時,一次側必須停電處理,影響采油區(qū)原油上產。
2對原抄表系統(tǒng)的改進
針對這種情況,供電大隊技術人員與計量廠家積極研究攻關,對原有抄表系統(tǒng)進行了技術改進。
①在計量箱電源一次側加裝保險裝置;計量箱內增加端子排。
②對抄表終端進行了升級,原有大終端更換為小終端。
③一次側與二次側分別裝在兩個箱內,中間用二次線連接。
3特點
①實時性強。由于GPRS具有實時在線特性,系統(tǒng)無時延,無需輪巡就可以同步接收、處理多個/所有數據采集點的數據。
②可對電表設備進行遠程控制。通過GPRS雙向系統(tǒng)還可實現對電表設備進行遠程控制,進行參數調整、開關等控制操作。
③建設成本少低。由于采用GPRS的無線公網平臺,只需安裝好設備就可以,不需要為遠程抄表進行專門布線,前期投資少、見效快,后期升級、維護成本低。
④集抄范圍廣。GPRS覆蓋范圍廣,在無線GSM/GPRS網絡的覆蓋范圍之內,都可以完成對集抄的控制和管理。
⑤數據傳送速率高,通信費用低。采用包月計費方式,運營成本低。
4對比分析
改進前:抄表系統(tǒng)的一次側與二次側在一個計量柜內,計量柜內空間狹小,母排與設備間的距離近,給二次側計量調試帶來了極大隱患。
改進后:抄表系統(tǒng)的一次側與二次側分開,分別裝在兩個柜子內,在計量調試時避免了與高壓側母排接觸,提高了安全系數。
技術創(chuàng)新后實物如圖1所示。
①加裝保險裝置后,當抄表系統(tǒng)出現異常,就不需要停電處理,只需要將保險拔掉,保證了油井的正常生產。
②增加端子排是為了調試時,更好的短接電流互感器的二次側。以往短接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都是采用自制的短接線(短接夾)在電流互感器上直接短接,有時候不能完全短接,這樣就很容易產生高電壓。采用端子排后,直接就可以在端子排上短接,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
③小終端改為大終端后,現場調試方法更加簡便,不在采用SIM卡短信調試,只需要筆記本電腦通過數據線與終端485接口相連,在電腦上寫入數據即可。采用小終端后數據傳輸時間均為整點傳輸,數據對比更加精確。
④改進后調試方法更加簡便、快捷,通過筆記本電腦現場即可寫入數據。輸入參數后直接點寫入參數即完成調試。改進前,需要通過短信一步一步完成注冊。
目前,在衛(wèi)城正在安裝的該裝置均為創(chuàng)新后的系統(tǒng),共計安裝34臺。
5效益分析
①原油損失減少。改進后的抄表系統(tǒng)當電能表或傳輸裝置出現故障時,只需拔掉二次側保險而不需要一次側停電即可處理。以每年出現5次故障,一次故障需停井10口,每次故障排除時間2小時計算,影響原油產量171.4 t。創(chuàng)效171.4 t×0.4萬元/t=68.56萬元。
②電網跳閘事故減少。計量箱內一次側與二次側分開后,因安全距離、二次側線路故障導致一次側故障致使整條線路跳閘事故降低。以每年出現這種事故一次計算。線路故障對原油產量的影響,按50 t計算。創(chuàng)效50 t×0.4萬元/ t=20萬元。
③調試費用降低。改進后抄表系統(tǒng),調試方法簡單、快捷,節(jié)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按10萬元計算。創(chuàng)效:10萬元。
合計年創(chuàng)造直接經濟效益:68.56+20+10=98.56萬元。
參考文獻:
[1] 林磊.電能計量裝置的技術改造[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 2009,(2).
[2] 姜秀萍.電能計量裝置的環(huán)節(jié)控制[J].中國科技財富,2009,6).
[3] 陸祖良.電能表計量現狀和問題討論[J].中國計量,2009,(1).
[4] 葉發(fā)新.對電能計量裝置改造的技術措施[J].廣東科技,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