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 張帆
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是指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從而真正落實課程標準中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是指每位教師都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特長再結合所教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環(huán)境等情況,逐漸摸索并制定出最適合自己和自己的學生的最有效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課前備課
1.備教材
明確教學目標,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脫離了教學內(nèi)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么再有趣的教學活動也難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刪減。備課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備課組的智慧,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探討,合理安排課堂活動。
2.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適宜他們的課堂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省時高效。例如:我所任教的五年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我會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堂教學活動,并讓學生們互相監(jiān)督。在監(jiān)督過程中無論哪種能力的學生都會從活動中學到知識,得到鍛煉。
二、教學策略
1.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情境化,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讓學生在語境中、活動中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只有將語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實踐表明,學生對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并有強烈的參與欲望,在設計活動時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選擇符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的活動,力圖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生活。例如:教授句型“ Is she/he ……? Yes, she / he is.No, she/he isnt.” 時,可以這樣設計:把電視劇《武林外傳》中的人物呈現(xiàn)給學生,并用“ who is she ?” 進行提問,學生一下子就來了興趣。接下來只放人物對話錄音,要求他們用新句型來猜猜說話的人是誰。由于學生們很熟悉這些人物,所以他們猜得快。新句型容易理解、接受,也可以靈活地運用。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情境中主動地實踐、體驗和探究。這樣的活動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2.課堂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具有新奇感,為了能扣住學生的心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特點,我們常組織guessing, chant, play games, tell story, make survey等不同類型的活動,但由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我們要盡可能地使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不同能力,讓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例如:在簡單的pair work 活動中,我除了要學生練習對話外,還會針對對話讓學生回答問題。在make a survey 中要求學生學會正確運用句型提問,還要闡述自己的觀點。
3.課堂活動要體現(xiàn)開放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zhì)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活動,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例如:在教授“there be” 句型時,我會讓學生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未來世界,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在其他同學面前表達出來。這樣,在交流中知識得到了自如運用,也促進了英語與美學、語文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三、教學手段
1.多媒體的合理利用
利用多媒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聲音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地觀察、分析、思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但多媒體只能是教師手中的演示工具。所以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是主導,教師應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學,做到有利于教,更有利于學,以求視聽并舉,相輔相成。
2.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是進行課堂活動的前提,亦可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拔⑿Α睉秦灤┦冀K的表情,通常教師面帶微笑環(huán)視教室走進課堂,愉快地打招呼,才開始課堂教學。隨著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自然地運用肢體語言來配合教學,如通過面部表情去吸引學生,用點頭或幽默動作給學生以鼓勵、勇氣或提示。如此,除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能起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在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把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應一味地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從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質(zhì)量。
(責編 婷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