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恒
劉震云怎樣寫河南人
□ 張永恒
劉震云,著名作家,寫過《手機》,寫過《我叫劉躍進》,都是有關河南人的故事,都拍成了電影電視劇,都很火。聽說馮小剛曾準備把他的《溫故1942》拍成電影,但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
最早知道劉震云這個名字是近20年前。一天晚上下自習,宿舍的燈熄滅了以后,一個同學的哥哥從外地帶回了一本劉震云的《溫故1942》。我就借著手電筒的光亮給大家讀這本小說,由于小說中有很多河南方言,寫的也是俺們河南的事情,大家很快進入了故事。劉震云的語言太幽默,大家笑聲不斷,笑過之后,開始有人哭。劉震云寫到了1942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而蔣介石領導下的民國又加收了幾倍的賦稅,終致沃野千里的大好中原河山餓殍遍野,餓死了300萬人。
300萬人哪,之前還有扒開黃河花園口大堤阻擋日軍沿京漢線南下,淹死包括黃河中下游鄉(xiāng)親上百萬人。聽著劉震云的小說,我十六七歲的高中同學們哭了,1942年過于遙遠,他們哭1959年“三年自然災害”餓死的爺爺奶奶。
劉震云的小說,有三分之二以故鄉(xiāng)的風物為背景。河南、延津、老莊,這些地域名詞閃爍在他的作品里,也時刻被他放在嘴邊,說給“外人”聽。
他說:“我小時候最喜歡兩樣東西——豫劇和胡辣湯。若不寫作,我一定去戲班敲梆子,或者到鎮(zhèn)上去當廚子,做胡辣湯?!边@兩樣寶貝如今仍被劉震云放在心窩里。閑暇時,蹺著二郎腿聽豫劇是他的一大享受;而一回到家鄉(xiāng),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喝碗香噴噴的胡辣湯。
劉震云說,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故鄉(xiāng)會給你衡量這個世界的羅盤,“在我心里,老莊就是我的坐標。我來往比較多的,還是俺村那些人,剃頭的、殺豬的、賣豆腐的等。我在外面迷失方向的時候,就想到用老莊的坐標來糾正,我覺得這更接近生活的本質?!?/p>
用苦難來化解苦難是化解不了的,那苦難會變成一塊鐵,但你用一種幽默的態(tài)度,可能這個苦難就變成了一塊冰,掉在幽默的水里,很快就化掉了。
劉震云講過一個故事,說他小時候,就在他們縣上,因為“西門慶”和“潘金蓮”他們倆好,把女方的丈夫給殺掉了。案子20年之后破出來,就把他們倆給槍斃了。那個時候罪犯還游街示眾,脖子上勒著繩不讓說話。大冬天的看到男的掙扎著非要跟女的說什么,警察就讓他說了一句。他說的竟然是:“天冷,把頭巾扎上。”
大家都認為人臨死的時候很悲傷,但在《溫故1942》里,河南人臨死的時候都留給世界最后一次幽默:要死了,首先想的是好朋友老張,三天前死了?!班?,我比他多活三天,我值了。”如此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特別幽默。
劉震云的幽默,是一種苦難淚水中浸泡出來的,根子上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