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媒體,中國已進入全媒體時代。伴隨著傳媒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媒體生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媒體種類不斷增加;符號系統(tǒng)日益豐富;信息以秒計,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傳播;克服空間阻隔,信息瞬間到達“地球村”每個角落;尤其是微博的廣泛使用,一些“意見領袖”的“粉絲”、“聽眾”達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個人微博的影響力甚至比一張傳統(tǒng)出版的報紙還大,信息“裂變”式傳播特征使矛盾“擊鼓傳花”的“裂變”風險加劇。
矛盾“擊鼓傳花”由1.0時代進入2.0時代
矛盾“擊鼓傳花”的最后表現(xiàn)形式往往為各類危機。全媒體對危機傳播的影響集中在兩個方面:權力發(fā)生轉移,危機爆發(fā)頻率增加;輿論合力場形成,危機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
伴隨著信息生產(chǎn)、發(fā)布、分配和消費方式的改變,權力正在向公眾轉移。新興媒體賦予公眾平等話語權,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fā)表言論,人人皆媒體;借助新興媒體,公眾可以便捷的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快速實現(xiàn)組織動員,成本低、效率高;話語權和動員效率又共同促進了公眾參與意識的覺醒,提高了公眾的行動能力。話語權、動員效率和行動能力三者共同作用,增加了危機爆發(fā)的幾率。
傳統(tǒng)媒體像教堂,新興媒體似集市;傳統(tǒng)輿論場莊重、沉穩(wěn)、嚴肅、權威又不乏娛樂性;新媒體輿論場活潑多變、飽含情感和情緒、理性與非理性交織。二者互動形成輿論合力場,在時間上實現(xiàn)了危機信息的即時同步傳播,在空間上跨越了各種邊界、形成規(guī)模聚集。傳播時間的迅捷和空間的無限,會瞬間放大危機事件,引爆危機輿論,導致圍觀,產(chǎn)生危機的“蝴蝶效應”。
在微博時代,矛盾“擊鼓傳花”也由1.0時代進入2.0時代。矛盾“擊鼓傳花”1.0時代,危機爆發(fā)頻率小,擴散速度慢,涉及公眾少,危機傳播管理相對容易;矛盾“擊鼓傳花”2.0時代,危機頻發(fā),擴散性強,公眾多,響應時間短,處理復雜。
“擊鼓傳花”2.0時代要求政府主動公關,而非被動滅火
在由微博等新媒體引領的矛盾“擊鼓傳花”2.0時代,政府需與時俱進,轉變危機傳播管理理念,進而樹立危機發(fā)展觀。變被動為主動,由封閉到開放,從單向獨白到雙向對話,三者共同構成了危機傳播理念的轉變。矛盾“擊鼓傳花”2.0時代要求政府主動公關,而非被動滅火。因為危機爆發(fā)頻率大大增加,被動滅火是滅不完的;我們每個人都處于透明的玻璃屋內,封鎖危機成為徒勞,開放取代封閉;政府傳統(tǒng)的危機傳播以單向獨白為主,處于“我說你聽”狀態(tài),新興媒體則為互動溝通和雙向對話提供了技術保障。
僅有危機理念是不夠的,政府還需將其內化到每位官員心中,使理念升級為危機發(fā)展觀:在承認危機必然存在的前提下,政府對社會進步和自身發(fā)展所持的根本觀點與看法。危機發(fā)展觀強調人本性和持續(xù)性,具體體現(xiàn)為危機意識、危機心態(tài)和危機價值觀。
危機無時無刻無處不在,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常態(tài),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突發(fā)性和偶然性只是危機的表象特征。將危機視為偶然性突發(fā)事件會導致以下后果:心存僥幸,缺乏輿情監(jiān)測和危機預警機制,錯失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中的機會。矛盾“擊鼓傳花”2.0時代,政府若想在危機中安然無恙,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看透危機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本質,增強危機意識,未雨綢繆。
在樹立危機意識的基礎上,政府對待危機的心態(tài)也很重要,它決定了政府對危機的定性、危機應對策略的選擇和危機傳播管理效果。面對網(wǎng)絡輿情危機,有些官員和黨政部門心態(tài)平和,從容面對,積極與公眾開展對話,成功化解危機,優(yōu)化了政府與公眾間關系;有些則將其視為洪水猛獸:或視而不見,或企圖借助權力“擺平”,動輒就用“一小撮不明真相的人”、“非法”、“惡意謠傳”等標簽詞匯匆忙定性。這樣最終會加劇對立和對抗情緒,導致危機惡化。同一事件,不同危機心態(tài)產(chǎn)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矛盾“擊鼓傳花”2.0時代,政府官員面對危機應坦然處之、“?!敝袑ぁ皺C”。唯有冷靜、理性、客觀的看待危機,坦然處之,政府方可抓住危機本質,追溯危機誘因,對癥下藥,標本兼治。每一次危機既包含著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種子,政府官員需擺脫“危機一定是壞事”的片面觀念,積極應對,化“?!睘椤皺C”,從中獲益。
危機心態(tài)決定了政府危機傳播策略的選擇,而危機價值觀則是政府進行危機決策管理的指南。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人始終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放棄或違背了“公眾利益至上”原則,涉事官員和黨政部門的形象和公信力必將受到損害。矛盾“擊鼓傳花”2.0時代,每位官員都需重溫“群眾路線”,將其作為危機價值觀的靈魂進行堅守。
如何截斷矛盾“擊鼓傳花”鏈條
截斷矛盾“擊鼓傳花”鏈條,可以進行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管理。
事前管理主要包括危機監(jiān)測、預防和準備。建立輿情監(jiān)測機制。危機事前管理的核心是借助輿情監(jiān)測機制,偵測危機訊號,未雨綢繆,做好預警、防范和準備工作,為政府主動公關奠定基礎。全媒體時代,輿情收集、監(jiān)測和分析更加快捷、智能,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危機預警的效率。
事中管理主要指危機爆發(fā)后的應對管理。提高危機傳播效果。面對危機,多數(shù)官員和黨政部門都能夠發(fā)布相關信息,與公眾開展溝通。有些效果良好,有些則產(chǎn)生反效果、事與愿違。這與三個因素有關:“第一時間”、媒體選擇和修辭能力。
“擊鼓傳花”2.0時代,危機傳播速度極快,時間成為最寶貴的資源?!暗谝粫r間”成為重要的危機傳播管理策略: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危機現(xiàn)場;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信息;第一時間與公眾溝通,“占領”公眾頭腦,達成有限共識。這樣既可以有效杜絕謠言,又能夠樹立勇于擔責、公開透明、“以人為本”的政府形象。反之,危機傳播效果則會大打折扣。
“擊鼓傳花”1.0時代,政府在危機傳播過程中,常根據(jù)是否為官方媒體、可控程度和關系好壞等因素選擇媒體,往往導致“溝”而不“通”,因為這樣違背了媒體選擇的有效原則:根據(jù)目標傳播對象的媒體接觸習慣和偏好選擇媒體。微博時代,新興媒體已經(jīng)成為民意匯聚地和民間話語的重要通道,政府需從戰(zhàn)略高度運用新興媒體與公眾開展危機溝通。
事后管理包括危機平息后的學習和恢復管理。開展危機學習和形象修復。政府判斷危機傳播管理結束的標志往往是危機輿論的平息,危機事后管理基本處于缺失狀態(tài),這樣通常會導致如下后果:危機誘因沒有被徹底根除,只是進入“休眠”狀態(tài)。在全媒體時代,危機誘因很容易被重新喚醒和激活,同樣或類似的危機在各地不斷重演便是明證;危機學習機制不完善,危機傳播管理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未能在政府內部和外部得到充分深刻的討論、反思和學習,同樣的錯誤被不同的官員和政府重復;形象修復不到位,政府和公眾的關系裂痕沒有得到有效修復,政府公信力不斷被侵蝕,抗風險能力越來越脆弱。這種負債會像“擊鼓傳花”游戲一樣,縱向的一任任上下傳遞、聚集,橫向的向周圍蔓延,最終升級為社會價值信任危機。
?。ㄗ髡邽橹袊鴤髅酱髮W公關輿情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