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志楊
政府給人大代表放權?
□ 曾志楊
據3月4日廣州日報消息,廣東雷州試水由人大代表票決市政府重大項目是否上馬、社會治安好不好,人大代表獲“大權”,當地領導認為此舉能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的民主決策權,讓政府決策多一道“保險”。
人大代表到底應擁有多少權?這是個未知數。但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深入進行,作為民意象征的人大代表參政議政的權力將與日俱增,這卻是趨勢。廣東雷州市為此進行了“試水”,這個嘗試值得一試,因為只有試了,方才有發(fā)言權,方才有新的突破。
試觀雷州的“試水”,可謂險招。投資達數十億元的四大重點建設項目和四大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讓近300名人大代表投票表決。要是通得過,這政府苦心籌劃的項目將付之實施;要是通不過,這精心籌措的重點工程就將束之高閣。于是代表興奮,政府焦心。
代表興奮,那是因為政府對代表的放權,手握大權的代表焉能不興奮?但興奮之余是緊張,這一票關系著數十億元工程的命運,責任之大,緊張實屬自然。
政府焦心,那是因為項目的推出凝聚著政府部門的心血和前期資金的投入,一旦通不過,就要從頭做起,所謂“時不我待”,失去的是寶貴的機遇。
投票的結果是皆大歡喜,98.5%以上的通過率顯示了政府確定的投資項目經得起民意的考驗。
此事給我們以兩點啟示:
一是凡是交由人大代表表決的重大工程,必須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謂“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政府要是連自己都感到沒有把握的事,豈能“丑媳婦見公婆”?雷州市敢于將重大工程交由代表票決,那是因為胸有成竹。
二是握有重權的人大代表必須具有高素質。如今的人大代表已今非昔比,不僅有學者、專家,官員,還有新一代的勞動者,這些代表不僅憑其出色的工作贏得百姓信任,更因為其參政議政的能力和為民請命的忠誠得到民眾的支持。有這樣“忠于事,勤于職”的人大代表,放權又有何妨?報道中說到,一位代表因重點工程需牽涉幾百畝地的拆遷,村民安置的成本很大,因此他不想投贊成票,但考慮到重點工程的建設又關系到雷州市的未來,對民生有促進作用,他最后投了棄權票?!安灰詡€人定好惡,只以大局權輕重”,這就是當今人大代表的風采。代表慎重投入一票,我以為這是雷州“試水”的成功原因。
人大代表“擴權”的背后,是政府的“縮權”,一“擴”一“縮”之間體現的是社會民主的深化。我以為政府所思與百姓所想具有一致性,在這一基礎上,人大是政府的幫手而不是對手,讓人大充分行使其參政議政的職責,只會讓政府的事辦得更好,辦得更妥,因此雷州的“試水”并無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