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117000) 苑舒芹
竇道型牙槽膿腫是口腔科常見病,且在臨床上以需多次治療,且竇道不易封閉為特點。我們自 2006年起利用加入滅滴靈、碘仿、氫氧化鈣的藥物配方,同時進行竇道搔刮術,治療竇道型牙槽膿腫,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門診患有竇道型牙槽膿腫的病例 124例,患牙 165顆。年齡 4~68歲。分實驗組 76例,患牙 97顆,其中乳前牙 9顆,乳磨牙 21顆,恒前牙 32顆,恒前磨牙、磨牙 35顆;對照組 48例,患牙 68顆,其中乳前牙 8顆,乳磨牙 21顆,恒前牙 16顆,恒前磨牙、磨牙 23顆。
1.2 藥物組成 實驗組:滅滴靈 0.1g,阿奇霉素 0.1g,氫氧化鈣 0.1g,地塞米松 0.75mg,碘仿 0.1g,研成粉狀置無菌瓶內貯存。應用時取少量粉劑與丁香油調成稀稠適宜的糊劑狀。對照組:根管充填劑加牙膠尖。乳牙則單用根管充填劑,不加牙膠尖。
1.3 方法 2組均先行常規(guī)根管治療。于常規(guī)根管預備后,30mL/L過氧化氫液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實驗組沖洗后,棉捻擦干根管封 FC棉捻。后于患牙根尖黏膜竇道處局部消毒,進行搔刮術。刮凈后過氧化氫和甲硝唑沖洗,拭干竇道口,滴少量碘伏。1周后,根管充入藥物糊劑,洞永久充填。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治療。
1.4 療效評定標準 成功:無竇道,咬牙合功能正常,有完整的咬牙合關系,無癥狀和體征。X線片顯示根充嚴密合適,尖周透射區(qū)消失,牙周膜間隙正常,硬板完整或顯示根尖周透射區(qū)縮小,密度增加。失?。河懈]道咬牙合有輕度不適,無癥狀和體征,X線片顯示根尖固透射區(qū)變化不大,或有明顯癥狀和體征,不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X線片顯示根尖固透射區(qū)變大或原來尖周無異常者出現(xiàn)了透射區(qū)。2組患者分別于治療結束后 1年、2年進行隨訪,攝 X線片復查,判斷療效。
實驗組 97顆成功 85顆(87.6%),失敗 12顆(12.4%);對照組 68顆成功 48顆(70.6%),失敗 20顆(29.4%)。P<0.05,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實驗組的充填藥物中阿奇霉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加入碘仿調拌后,抗菌力增強且維持時間長,刺激性小,有透過根管壁擴散到尖周組織的性能,使竇道得以恢復,且氫氧化鈣糊劑充填根管,氫氧化鈣具有強堿性,其堿性可抑制細菌生長,誘導硬組織再生,有利于尖周組織修復無毒副作用,可誘導有炎癥的根尖封閉,效果比較理想且方法簡便易行,在臨床應用中經過治療的患牙竇道大多得以封閉,效果比較顯著,且就診次數(shù)明顯減少,所以確保根管內所封藥物具有完善的抗菌能力,是治愈竇道型牙槽膿腫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