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萍
國際體育仲裁中指定仲裁員的獨立性與公正性
——以AlejandroValverde興奮劑案為視角
尹雪萍1,2
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是仲裁制度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在三人仲裁庭中,各方當事人各自指定的仲裁員應當與首席仲裁員承擔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國際體育仲裁,相比一般仲裁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特殊性,權威體育仲裁機構所提供的符合要求的仲裁員人選大多與某些體育組織有客觀聯系,而這些體育組織又往往會成為體育仲裁中的一方當事人,因此這些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常常會遭到質疑,但并不能因此就對體育仲裁中的指定仲裁員苛以更加嚴格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
國際體育仲裁;指定仲裁員;獨立性;公正性
在各種糾紛解決方式中,仲裁以其自治、友好、效率、中立等優(yōu)點受到當事人的青睞。隨著仲裁制度的不斷發(fā)展,一些問題也逐漸顯露并受到人們的關注。仲裁的自治性使仲裁員對仲裁過程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例如仲裁員不僅可以確定其本身的管轄權、決定仲裁的程序性事項,還可以對爭議實體問題作出終局裁決而免受上訴審查。這些特性在提高仲裁吸引力的同時,也增加了仲裁的風險:一旦仲裁員未能秉公裁斷,后果將極其嚴重。因此,仲裁員的獨立性與公正性問題成為仲裁過程中當事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1]。2010年10月29日瑞士聯邦法院作出的一項裁決對正確認識仲裁員獨立性與公正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該案中所涉及的單方當事人指定的仲裁員是否應與首席仲裁員遵守同樣的獨立性與公正性要求的問題以及體育仲裁這一特殊領域中仲裁員應遵守的獨立性與公正性要求的問題。
該案始于2009年5月11日意大利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CONI)反興奮劑法庭對西班牙著名自行車選手Alejandro Valverde作出了禁賽兩年的裁決,理由是Alejandro Valverde違反了《意大利反興奮劑法》。Alejandro Valverde向體育仲裁院(CAS)提出申訴。意大利奧委會指定瑞士法律專家Ulrich Haas教授作為仲裁員。Ulrich Haas教授在其接受仲裁的回復中表示自己在2006-2007年曾作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法令制定工作組成員,參與過《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修訂。申訴方在指定仲裁員過程中并未對此提出異議,體育仲裁庭就此組成。應意大利奧委會的要求,體育仲裁庭同意另外兩方當事方參與仲裁程序,其中一方就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申訴方于是基于Ulrich Haas教授曾在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任職而對其獨立性提出異議。在被體育仲裁院要求對其獨立性做補充說明時,Ulrich Haas教授聲明,自己除了曾在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法令制定工作組任職之外,還被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任命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獨立觀察組組長。緊隨其后,申訴方正式對Ulrich Haas教授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提出異議申請。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ICAS)駁回該申請,認為Ulrich Haas教授從未代表任何一方當事方,僅僅是被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指定的中立的、獨立的專家,申訴方所質疑的Ulrich Haas教授的兩段工作經歷在仲裁程序開始時已經結束。在有關實體問題的裁決中,體育仲裁庭維持了意大利奧委會反興奮劑法庭的兩年禁賽裁決。申訴方認為體育仲裁庭的組成不當,侵犯了自己申訴的權利,違反了平等對待各當事方的原則,因此向瑞士聯邦法院提出要求撤銷該裁決的動議。申訴方的法律依據是:第一,《瑞士國際私法典》第180條第1款c項規(guī)定,如果對仲裁員的獨立性存在合理懷疑,則可以對仲裁員提出異議。第二,《瑞士國際私法典》第190條第2款a項規(guī)定,如果仲裁庭的組成不當,則仲裁裁決將會被撤銷。第三,《瑞士憲法》第30條第1款規(guī)定,公民有權將案件提交給一個合法組成、適格的、獨立的、公正的法庭受理。
瑞士聯邦法院認為Ulrich Haas教授是獨立的專家,并不受制于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申訴方認為Ulrich Haas教授與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關系可以類比為律師與委托人的關系,這種觀點是沒有依據的。針對申訴方提出的體育仲裁院仲裁員的特殊性問題,聯邦法院認為,Ulrich Haas教授曾與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有過接觸是體育仲裁院仲裁員指定程序中封閉性專家名單的必然結果。因此,Ulrich Haas教授曾接受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兩次任命本身并不足以證明仲裁庭組成不當。除此之外,聯邦法院還指出,申訴方不能合理解釋為什么在Ulrich Haas教授接受仲裁員任命時不對這些在互聯網上可以查到的事實提出質疑。瑞士聯邦法院因此駁回了申訴方要求撤銷裁決的動議。
該案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對兩個問題的澄清:第一個問題是當事人單方指定的仲裁員是否應跟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適用相同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標準?第二個問題是能否基于體育仲裁的特殊性而對體育仲裁院仲裁員適用更加嚴格的公正性和獨立性標準?
從廣義上講,仲裁員是裁判者中的一種。仲裁制度作為解決爭議的一種方式,為爭議各方提供一個第三方,通過爭議各方均等機會地參與,提交訴求的依據和理由,最終由第三方作出一個終局的、有約束力的裁決。這種裁判者的身份決定了仲裁員的基本操守,即獨立性和公正性。
對仲裁員公正性和獨立性的要求,起源于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則。一般來說,公正性是指仲裁員在雙方當事人面前應當保持一種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不得對一方當事人或爭議的問題有偏袒或者歧視[4]。國際律師協會在1987年制定的《國際仲裁員道德守則》中對公正性作出反向定義:不公正仲裁員在仲裁中偏向于一方當事人,或對爭議事項存有偏見。獨立性側重于仲裁員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即仲裁員與當事人或其代理律師之間不存在影響仲裁員獨立裁決的密切關系。《國際仲裁員道德守則》對獨立性的反向定義為:不具備獨立性的仲裁員與一方當事人之間,或與該當事人有密切聯系的人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對于仲裁員公正性與獨立性的關系,學界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仲裁員的公正性和獨立性并不等同,兩者之間是交叉的關系,既存在公正且獨立的情形,也存在公正但不獨立和獨立但不公正的情形。在立法層面,世界各國對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的要求基本上有3種立法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在制定法中明確要求仲裁員同時承擔獨立性和公正性的義務;第二種模式則是在法條中僅對仲裁員規(guī)定獨立性或公正性中之一種義務要求;第三種模式是仲裁法中并沒有條文直接規(guī)定仲裁員承擔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但是利用仲裁法中列舉的撤銷、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理由的方式體現同樣的要求[5]。
在仲裁實踐中,如果采取獨任仲裁員的方式,一般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協議仲裁員的人選或者由仲裁機構指定。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采取三人仲裁庭的方式,即雙方當事人各指定一名仲裁員,由這兩名仲裁員共同指定第三名仲裁員作為首席仲裁員,如雙方就首席仲裁員達不成協議,則由仲裁機構指定首席仲裁員。毫無疑問,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應當遵循獨立性和公正性的要求,但問題是當事人單方選定的仲裁員是否也應當保持與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呢?
是否對包括當事人單方任命仲裁員在內的所有仲裁員適用同等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標準,仲裁理論界存在兩種觀點:一些實用主義學者認為,要求單方指定的仲裁員跟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符合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是不現實的。一方面,當事人在行使指定仲裁員的權利時,一般會考慮到該仲裁員的背景,甚至仔細研究該仲裁員以前辦理的案件、發(fā)表的文章和做出的裁決,以希望己方的觀點輕易的被該仲裁員認可。另一方面,受指定的仲裁員也會因指定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傾向,例如仲裁員感到自己受到欣賞、尊重;或者礙于人情、面子,都可能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傾向性。此外,仲裁中當事人很難不懷疑對方當事人指定仲裁員的不公正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所有仲裁員適用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很容易導致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指定的仲裁員提出質疑,從而拖延仲裁進程。但另外一些學者認為,獨立性和公正性的要求必須同樣適用于所有仲裁員,無論是首席仲裁員還是指定仲裁員,否則將有損國際仲裁的公信力的以及仲裁的準司法性。
與上述兩種學術觀點對應,在各國仲裁立法、仲裁機構規(guī)則以及仲裁實踐、司法判例中,對該問題主要存在兩種迥異的做法:
(1)對指定仲裁員和首席仲裁員適用不同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標準。目前,較少國家和仲裁機構在仲裁實踐中對指定仲裁員和首席仲裁員適用不同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比較突出的是美國。在美國仲裁實踐中,單方指定的仲裁員可以對指定他的一方當事人有傾向,甚至擔任指定方當事人的辯護人,只有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才是中立的,才應當和法官一樣保持完全公正、獨立的。在紐約州上訴法院審理的HIP公司因不服原審法院撤銷其指定仲裁員判決的上訴案中,富德法官指出:“經驗和慣例都告訴我們,在合同所設計的由三人仲裁的方式中,由每一方當事人指定的仲裁員個人不被指望是‘中立的’。事實上,每一個當事人在合同中規(guī)定由其自己選擇仲裁員的真正原因,是其為了確保他這一方的意愿在仲裁庭中會得到代表。”除了美國,德國也在司法判決中認可首席仲裁員比其他同案仲裁員適用更嚴格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5]。
(2)對指定仲裁員和首席仲裁員適用相同的獨立性與公正性標準。大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及國際仲裁機構都要求,全部仲裁員都應是不偏不倚的,不應該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或觀點。因此,包括當事人指定的仲裁員在內的所有仲裁員都必須承擔同樣標準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例如,國際律師協會2004年頒布的《國際仲裁中利益沖突的指引》在一般標準的第1條中明確規(guī)定:“每位仲裁員在接受指定之時,應是公正、獨立于當事人的,并應在整個仲裁程序中保持如此,直至最終裁決做出或程序另行終止之時?!薄秱惗貒H仲裁院仲裁規(guī)則》第5條規(guī)定:“所有仲裁員均須并始終保持公正并且獨立于當事人;任何仲裁員均不得在仲裁中充當任何當事人的辯護人?!?/p>
目前,這種做法是國際仲裁界的主流做法,即使是歷史上一直堅持認為“指定仲裁員可以有傾向性,甚至可以擔任指定方當事人的辯護人”的美國,近些年來態(tài)度也有所變化。美國仲裁協會分別制訂了適用于國內仲裁的《商事仲裁規(guī)則》和適用于國際仲裁的《國際仲裁規(guī)則》,在1997年修訂的《國際仲裁規(guī)則》第7條中規(guī)定所有仲裁員都必須保持公正、獨立。即使是在承認“單方指定仲裁員”傾向性的《商事仲裁規(guī)則》也規(guī)定,除非當事人約定單方指定仲裁員是非中立的,否則所有仲裁員應當保持公正、獨立。這些做法表明,美國仲裁實踐已經在盡可能地限制“非中立仲裁員”傾向性的范圍和程度,從而向國際主流做法靠攏[6]。
在瑞士仲裁立法和實踐的發(fā)展過程中,瑞士聯邦法院關于該問題的態(tài)度也是有所變化的。1989年1月1日《瑞士國際私法典》生效之前,瑞士聯邦法院一直堅持的原則是:對單方指定仲裁員的公正性要求不能低于對首席仲裁員的公正性要求。然而,《瑞士國際私法典》生效之后,聯邦法院認為該法典第180條第1款c項對公正性的要求沒有提及,因此得出結論:不應對單方指定仲裁員和其他仲裁員適用相同的公正性標準。然而,在近些年的判例中,聯邦法院對該問題都不作表態(tài),顯示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2010年對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的裁決,解決了在瑞士仲裁法領域有關指定仲裁員公正性和獨立性問題的長期爭論,具有重要意義。該案通過細致的推理、嚴密的語言以及明確的觀點,反擊了那種“仲裁員充當指定方的代理人”的做法。聯邦法院在該案中認為,《瑞士憲法》第30條第1款規(guī)定公民有權將案件提交給一個合法組成、適格的、獨立的、公正的法庭受理,該規(guī)定被看做具有更高位階效力,據此,仲裁庭必須跟法庭一樣充分具備獨立性和公正性。在這個意義上,單方指定仲裁員應當跟首席仲裁員適用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聯邦法院進一步指出,這種選擇與國際律師協會《國際仲裁中利益沖突的指引》以及2011年1月1日生效的《瑞士民事訴訟法典》中對國內仲裁中仲裁員公正性的明確要求是相符的。聯邦法院認為,在確認公正性標準時,必須充分考慮國際仲裁的特殊性。不可否認,每方當事方可以指定一位仲裁員的制度為仲裁員和指定方之間建立了客觀的聯系,但這本身并不能構成對公正性的質疑[2]。
國際奧委會為解決國際體育爭議而于1984年專門成立了體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s,簡稱 CAS)。伴隨國際體育仲裁制度20多年的發(fā)展,體育仲裁院憑借良好的制度設計,在國際體育界和仲裁界贏得口碑,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及至目前,國際體育仲裁院已成為仲裁體育糾紛的主要組織,被視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和最被廣泛接受的體育糾紛解決機制。體育仲裁之所以被廣泛接受,主要由體育仲裁的特點所決定:程序的保密性、程序的靈活性、簡便性與快捷性、費用的低廉性、仲裁機構的獨立性、協議管轄與法定管轄相結合性[7-8]。
在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中,還存在的另外一個重要爭議點是能否基于體育仲裁的特殊性而對體育仲裁庭仲裁員適用比一般仲裁員更加嚴格的公正性和獨立性標準。所謂體育仲裁的特殊性體現在:由于體育仲裁庭封閉的、嚴格的仲裁員名單體系導致對仲裁員選擇范圍的局限性以及對仲裁員專業(yè)背景的特殊要求。
根據《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和體育仲裁院章程與規(guī)則》[7](下文簡稱《章程與規(guī)則》)的規(guī)定,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的功能之一就是制定至少150人的體育仲裁員名單。2007年,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任命了275位仲裁員組成體育仲裁院的仲裁員名單,任期為四年。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選任的仲裁員必須經過法律專業(yè)培訓,在體育方面具備相應的被認可的資格。在名額分配方面,《章程與規(guī)則》規(guī)定,1/5的仲裁員從國際奧委會自其成員或非成員中提議的人員中選任;1/5的仲裁員從國際體育聯合會自其成員或非成員中提議的人員中選任;1/5的仲裁員從國家奧委會自其成員或非成員中提議的人員中選任;1/5的仲裁員在考慮到保障運動員利益的基礎上經適當協商后選任;1/5的仲裁員自獨立于依本條負責提議仲裁員人選之組織的其他人員中選任[9]。
從國際體育仲裁庭仲裁員的選任要求以及名額分配原則來看,體育仲裁庭仲裁員通常與某些體育組織都有密切的聯系。而在體育仲裁案件中,體育組織經常會成為一方當事人,這就很容易使對方當事人對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產生懷疑,從而希望對體育仲裁中包括指定仲裁員在內的所有仲裁員適用更嚴格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瑞士聯邦法院在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中對該問題做出很好的闡釋:在體育仲裁庭仲裁程序中,仲裁員的選擇是有限制的,必須具備法律知識和體育專業(yè)知識。這些特殊性意味著體育仲裁庭仲裁員很可能與體育組織、體育律師以及其他專家有密切的聯系,但這種聯系并不意味著會減損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因此,也不應該對體育仲裁庭仲裁員苛以比其他領域仲裁員更加嚴格的要求。
筆者認為,隨著可仲裁事項范圍的不斷擴大,不僅在體育仲裁領域,在很多仲裁案件中,爭議事項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導致可選仲裁員的范圍縮小,甚至可選仲裁員與一方當事人可能會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僅因此就認定仲裁員是不獨立、不公正的,否則無疑是在對這些專業(yè)仲裁員實施了更加嚴格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在上文提及的紐約州上訴法院審理的HIP公司因不服原審法院撤銷其指定仲裁員判決的上訴案中,富德法官指出:“雖然每一個仲裁員必須公平行事并公正地作出決定和裁決,但是,一種為人所知的利害關系不應成為撤銷仲裁員的理由,而當事人亦不應對此有所抱怨。這是因為,眾所周知,被指定的仲裁員與指定者之間或與爭議事項之間有某種特定關系,是指定他們時所考慮的因素。”富德法官進一步論證了由當事人自主選擇仲裁員的價值,他認為:一般而論,這種由當事人選擇仲裁員的好處之一,是可以使對爭議事項具有豐富專業(yè)知識的專家參加仲裁庭。他們可以幫助那些對爭議事項和問題要點不具備專門知識的中立仲裁員。由此,僅因為仲裁員與指定他的當事人之間有利害關系或社交關系,作為撤換他的理由,將導致仲裁庭獲得專業(yè)知識的來源被堵塞,這種專業(yè)知識對于仲裁程序可能是非常珍貴的。而且,這種由自主選擇仲裁員的權利所帶來的利益是均等地向每一方當事人提供的。經驗告訴我們,它通??偸峭瑫r為雙方所利用[6]。
我國《仲裁法》沒有對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作出明確規(guī)定,僅在第7條規(guī)定“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guī)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第8條規(guī)定“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贝送?,在第34條規(guī)定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回避申請:(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四)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除了《仲裁法》的規(guī)定,國內各仲裁機構也紛紛在仲裁規(guī)則中對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作出要求。例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2005年)》第19條規(guī)定:仲裁員不代表任何一方當事人,并應獨立于各方當事人且平等地對待各方當事人。第25條規(guī)定:(一)被選定或者被指定的仲裁員應簽署聲明書,向仲裁委員會書面披露可能引起對其公正性和獨立性產生合理懷疑的任何事實或情況;(二)在仲裁過程中出現應當披露情形的,仲裁員應當立即書面向仲裁委員會披露;(三)仲裁委員會將仲裁員的聲明書及/或披露的信息轉交各方當事人。
通過分析上述規(guī)定,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在法律層面對一般仲裁領域中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的標準并不明確,雖然近年來有趨勢表明,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在2006年的《刑法(第六修正案)》中增加了枉法仲裁罪),但仍然沒有將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問題制度化。相較而言,國內各主要涉外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引進了國際上的先進理念,規(guī)定了仲裁員的披露義務,初步建立了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的審查標準[10-11]。但對于指定仲裁員是否應當跟首席仲裁員承擔相同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法律和仲裁規(guī)則沒有加以區(qū)分,因此,筆者推定,在我國一般仲裁中,指定仲裁員與首席仲裁員應當承擔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
根據我國《體育法》的規(guī)定,“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fā)生糾紛,由體育仲裁機構負責調解、仲裁。體育仲裁機構的設立辦法和仲裁范圍由國務院另行規(guī)定”。但至今為止,國務院也沒有出臺相關的規(guī)定建立獨立的體育仲裁機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也沒有頒布專門的《體育仲裁法》。但在國際上,體育仲裁制度已經作為解決體育糾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被廣泛接受。作為體育大國,我國應盡快出臺《體育仲裁法》,組建專門的體育仲裁機構,全面建立我國體育仲裁制度。有關體育仲裁中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設計,筆者作如下構想:
首先,從原則上規(guī)定體育仲裁中仲裁員負有保持獨立性和公正性的義務,無論是指定仲裁員還是首席仲裁員應當遵守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
由于運動員的職業(yè)生涯相對說來較短,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獲得有關糾紛的裁決,因此體育仲裁比一般仲裁更加強調解決爭議的“效率”,但我們必須清楚的記住,沒有公正的效率也不是真正的效率。因此,不能因為體育仲裁相比一般仲裁更重視效率價值,就以犧牲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作為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在體育仲裁中規(guī)定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義務,顯得更加重要。
其次,確立體育仲裁中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審查標準。衡量標準是一個立法技術問題,由于無法窮盡個案中仲裁員喪失公正性和獨立性的具體表現,各國的仲裁立法和仲裁規(guī)則中大多采取原則規(guī)定的形式,只提出一個寬泛的判斷標準,即對仲裁員的公正性或獨立性“引起正當之懷疑的情形”。但何為“引起正當之懷疑”,可以參照國際律師協會在《國際仲裁中利益沖突的指引》(2004年)的規(guī)定。所謂“正當之質疑”是指,就一個理性的及被告知的第三人看來存在一種可能性—即仲裁員在裁決作出中會被一些當事人所提交的案件事實之外的因素所影響,此時的質疑即為正當。如果一方當事人與仲裁員之間存在身份同一、仲裁員是仲裁一方當事人的法人代表、或者仲裁員對于爭議事項具有重大經濟利益或人身利益時,正當之質疑必然存在。上述三種情形,源于任何人不得自我裁判的一般原則。相應的,對于其他引起“正當之質疑”的情形,《指引》中通過可棄權的紅色清單和橙色清單加以列舉,供當事人和仲裁員斟酌。同時《指引》中還列舉了綠色清單,指出不會產生公正性或獨立性之正當質疑的情形[12]。
再次,建立體育仲裁中仲裁員披露制度以及當事人基于“正當之懷疑”可申請仲裁員回避制度。在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中,涉案仲裁員曾經在其接受仲裁的回復中表示自己在2006-2007年曾作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法令制定工作組成員,參與過《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修訂,這正是仲裁員對可能引起對其公正性和獨立性產生合理懷疑的任何事實或情況的披露。目前,我國《仲裁法》對于仲裁員應當回避的情形進行了列舉,但所列舉的四種情形對于保證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是遠遠不夠的,在這一方面,體育仲裁制度構建中,可參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2005年)》的規(guī)定,一方面要求仲裁員應當披露可能引起對其公正性和獨立性產生合理懷疑的任何事實或情況,另一方面當事人也可基于“正當之懷疑”申請該仲裁員回避。
最后,結合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給予我們的啟示,基于體育仲裁的特殊性,需要仲裁員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很可能在實踐中,仲裁員與當事方曾經有過密切聯系,但正如富德法官所言,如果僅因為仲裁員與指定他的當事人之間有利害關系或社交關系,作為撤換他的理由,將導致仲裁庭獲得專業(yè)知識的來源被堵塞,并不利于專業(yè)仲裁庭的發(fā)展。因此,在審查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是否能引起正當懷疑,仲裁員是否要因此回避時,不能對體育仲裁的仲裁員施加比一般仲裁員更加嚴格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
仲裁作為一種解決糾紛的非訴訟方式已經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是仲裁制度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指定仲裁員由于任命過程的特殊為其獨立性和公正性蒙上了陰影,有關指定仲裁員的角色定位在仲裁學界和實務界都是一個長期有爭議的問題。指定仲裁員是當事人的代理人嗎?抑或雖不是當事人代理人但應對其適用低于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還是說無論任命程序如何,應對所有仲裁員適用相同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從目前各國仲裁實踐來看,特別是瑞士聯邦法院最近對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的裁決,筆者認為,對指定仲裁員適用與首席仲裁員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是大勢所趨。
由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同時引出本文探討的另外一個問題即體育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近年來,仲裁制度不斷深入各個領域,以國際體育仲裁院為代表國際體育仲裁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但體育仲裁不同于普通仲裁,對仲裁員的專業(yè)要求更高,這種高要求使仲裁員的選任具有局限性,同時也給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由于國際體育仲裁院建立于瑞士,因此其裁決常常會受到瑞士法院的司法審查,從這個意義上講,瑞士聯邦法院的態(tài)度對國際體育仲裁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Alejandro Valverde興奮劑案中,瑞士聯邦法院一改近年來模糊不定的態(tài)度,對體育仲裁中仲裁員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問題做出明確表態(tài):第一,無論是體育仲裁還是一般仲裁,指定仲裁員與首席仲裁員適用同樣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其次,不能因為體育仲裁固有的特殊性,對體育仲裁中的指定仲裁員和首席仲裁員適用較一般仲裁中仲裁員更嚴格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標準。
[1]楊良宜.仲裁法——從1996年英國仲裁法到國際商務仲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559-561.
[2]Nathalie Voser.Swiss Supreme Court clarifies standard of impartiality required of party-appointed arbitrators[EB/OL].(2011-02-01)http://us.practicallaw.com/2-504-0957?q=&qp=&qo=&qe=.
[3]Georg von Segesser.Swiss Federal Tribunal rejects multiple standards of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 among arbitrators[EB/OL].(2011-02-01)http://kluwerarbitrationblog.com/blog/2011/01/25/swiss-federal-tribunalrejects-multiple-standards-of-independence-and-impartiality-amongarbitrators/.
[4]吳淑美.論仲裁員的公正性與獨立性[D].廈門:廈門大學,2008.
[5]張圣翠,張心泉.我國仲裁員獨立性和公正性及其保障制度的完善[J].法學,2009(7):142-151.
[6]郭曉文.商事仲裁中仲裁員的獨立性[EB/OL].(2011-04-02)http://www.sccietac.org/main/zlk/zczl/zcwj/T114122.shtml.
[7]肖海婷,李艷翎,蔣新國,等.國際體育仲裁院仲裁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6):9-13.
[8]劉暢.國際體育仲裁程序問題之法律適用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4):58-61.
[9]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Statutes of the Bodies Working for the Settlement of Sports-Related Disputes[EB/OL].(2011-02-01)http://www.tas-cas.org/statutes.
[10]江華.我國現行仲裁范圍對職業(yè)體育糾紛的適用 [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5):14-16.
[11]包玉秋.我國體育仲裁的立法主體及立法依據 [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1):19-22.
[12]蕭凱.從富士施樂仲裁案看仲裁員的操守與責任[J].法學,2006(10):28-38.
On the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 of Party-Appointed Arbitrators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Arbitration:On the Case of Alejandro Valverde
YIN Xueping1,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w,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0042,China;2.School of Law,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China)
The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 of arbitrators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the arbitration system.Party-appointed arbitrators should fulfill the same standard of impartiality and independence as the chairperson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In contrast to the general arbitration,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arbitration has its specificities and particularity,namely the limited choice of arbitrators engendered by the 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closed list system and the requirements imposed to listed arbitrators.These peculiarities imply that arbitrators for international sports arbitration may be led to have contacts with sports organizations,which maybe one party of the sports arbitration.However,this is not sufficient ground to question their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 and thus to apply a more stringent standard.
international sports arbitration;party-appointed arbitrator;independence;impartiality
G 80-05
A
1005-0000(2011)03-0232-05
2011-03-12;
2011-04-25;錄用日期:2011-04-30
尹雪萍(1981-),女,山東煙臺人,講師,華東政法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法。
1.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上海200042;2.魯東大學法學院,山東煙臺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