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亮 劉晶瑩 談麗華 張雅曼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IFRS的強制趨同、盈余動機與應計及真實盈余操縱
劉啟亮 劉晶瑩 談麗華 張雅曼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本文運用我國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場的數(shù)據,實證研究了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盈余動機與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新準則強制實施以后,公司的應計盈余管理空間擴大了,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也明顯地增加了,其中應計盈余管理空間的擴大可能是由于會計穩(wěn)健的結果;公司為滿足盈余管理的各種動機需要,會靈活地同時使用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來協(xié)調互補地達到恰當調節(jié)利潤的目的;除了股票增發(fā)(Zengfa)動機以外,其余各種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會計準則的強制實施來進行應計或各種真實盈余管理,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IFRS盈余動機 應計盈余管理 真實盈余管理
近年來關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采用是否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抑制盈余操縱是一個爭論激烈的熱點問題。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Leuzetal.,2008;Hailetal.,2009)認為,各國的制度環(huán)境、會計準則等都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Leuzetal.,2003;Cohen etal.2008)。Cohen etal.(2008)發(fā)現(xiàn),在美國規(guī)則導向會計準則的前提下,SOX法案的實施對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產生了明顯的影響。那么,一個相關的問題是,會計準則是否會對公司的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產生影響呢?尤其是在強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背景下。我國近年來在法律和會計準則上的實施情況,則為研究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獨特環(huán)境。一方面,我國從2006年1月1日實施新的公司法和證券法,這樣,使2005年至2008年我國公司面臨的法律環(huán)境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從2007年1月1日,我國上市公司被要求強制采用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新會計準則,在此之前,我國實施的是主要借鑒于美國GAAP的會計準則。這樣,從2005年至2008年我國公司面臨的法律環(huán)境基本相同而實施的會計準則不一樣,這就為研究國際財務國際趨同對公司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提供了恰當?shù)臋z驗環(huán)境。因此,本文使用我國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8年的數(shù)據來研究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對公司應計及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同時,也順便考察盈余管理動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盡管有一些文獻(Hunt,Moyerand Shevlin,1996;Beatty,Chamberlain and Magliolo,1995;Gaverand Paterson,1999;Barton,2001;Pincusand Rajgopal,2002)研究公司使用多種方式進行盈余管理的情況,但是到現(xiàn)在,主要的文獻還是應計盈余管理研究為主(如:Jones,1991;Defond and Jiambalvo,1994;Dechow etal.,1995;Kotharieetal.,2005),只是近期有少數(shù)學者才開始同時關注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兩種方式。Roychowdhury(2006)認為,真實盈余管理是由于管理層試圖誤導一些股東,以使其相信公司通過正常經營活動達到了既定的財務目標,通過偏離正常經營情況的真實經營活動來操縱利潤的行為。最初對于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Ben etal.,2002,2003;Dechow and Sloan,1991;Baberetal.,1991;Bushee,1998;Zarowin etal.,2005;Osma and Young,2009;Seybert,2009)主要集中在通過減少研發(fā)費用來降低費用開支以增加利潤。Wang etal.(2006)發(fā)現(xiàn)當會計靈活空間小(高)時,管理層更(不)可能削減研發(fā)支出。然而,對于研發(fā)費用之外的其他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則沒有發(fā)現(xiàn)一致的證據(Anderson etal.,2003;Chapman etal.,2005;Cohen etal.,2009)。Gunny(2005)發(fā)現(xiàn)真實盈余管理對公司未來的業(yè)績有負面影響,Roychowdhury(2006)發(fā)現(xiàn)為了避免年度報告虧損,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包括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操縱、產品成本操縱和費用操縱)來進行盈余管理的證據。Edelstein etal.(2007)發(fā)現(xiàn)由于受股利支付的約束,公司會通過真實盈余管理來減少稅收性的收入來滿足股利支付的要求。Athanasakou etal.(2009)發(fā)現(xiàn)市場并不會獎勵通過盈余管理(含真實盈余管理)來滿足分析師預測的公司。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同時注意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Zang(2007)發(fā)現(xiàn)公司在操縱利潤的時候,會相互替代性地使用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方式,同時也發(fā)現(xiàn)訴訟風險加重以后,公司會從應計盈余管理轉向真實盈余管理。Chen etal.(2008)發(fā)現(xiàn)市場并不能辨別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Lin etal.(2006)發(fā)現(xiàn)公司會使用一套盈余管理的方式(包括真實盈余管理)來滿足分析師的盈利預測目標。Cohen etal.(2008)發(fā)現(xiàn)在2002年薩班斯法案通過之前,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穩(wěn)定地逐年增加,但是發(fā)布該法案之后,應計盈余管理則顯著下降,而真實盈余管理則恰好與此相反,是先降后升。這就說明,該法案通過之后,公司的盈余管理從應計盈余管理方式轉向了真實盈余管理方式。Cohen etal.(2008)則發(fā)現(xiàn)為股票增發(fā)(SEOs),公司使用了真實與應計盈余管理兩種方式。Kim etal.(2009)研究了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是否以及怎樣受公司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發(fā)現(xiàn)公司的真實與應計盈余管理加劇了外部投資者所面臨信息的不確定性,其中真實盈余管理帶來的不確定比應計盈余管理更嚴重,因此,市場對真實盈余管理比對應計盈余管理會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
(一)樣本選取 從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我國關于公司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基本沒有變化,同時我國于2007年1月1日實施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新會計準則,這正好可以檢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強制采用對公司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因此,本文選擇從2005年至2008年的純A股上市公司的年報數(shù)據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在樣本選擇時,本文剔除了金融行業(yè)的公司、計算應計盈余管理數(shù)據不完整的樣本觀察值。由于同時發(fā)行B或H股的公司可能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也剔除了同時發(fā)行B或H股的公司。這樣,共得到4582個觀察值,2005年1059個,2006年1105個,2007年1203個,2008年1215個。
(二)變量定義 對于應計盈余管理,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等,1995;Ball和Shivakumar,2006)來計算。首先,運用不同行業(yè)不同年份的數(shù)據對模型(1)進行OLS回歸取得參數(shù)α1,α2,α3,再將其代入模型(2)中計算得出不可操縱性應計數(shù),最后將計算所得的不可操縱性應計數(shù)代入模型(3)估計出可操縱性應計數(shù)(DAt)。
這里,TAt=NTt-CFOt,其中NTt為第t期經營利潤,CFOt為第t期的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量;At-1:第t-1期期末總資產;NDAt:經過t-1期期末總資產調整后的第t期的非操控性應計數(shù);△REVt:第t期和第t-1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的差額;△REC t第t期和第t-1期應收帳款的差額;PPEt:第t期期末總的廠場、設備等固定資產原值。對于真實盈余管理,仿照Roychowdhury(2006)和Cohen etal.(2008a),用異常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凈額、可操控性費用和異常產品成本來計量。首先,計算出正常的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量、不可操控性費用和正常產品成本,基于此,分別算出異常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量、可操控性費用和異常產品成本。首先,根據Dechow等(1995),正常的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和銷售額存在如式(4)的線性關系,通過回歸可計算出正?,F(xiàn)金流。再用實際的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減去正常的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就是異常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量。公司通過折扣和賒銷等可以擴大銷售,會增加公司盈利,但反過來可能會使公司的經營現(xiàn)金流降低。也就是說,由于來自經營活動的現(xiàn)金流的異常降低可能是通過銷售折讓、折扣等促銷活動形成的。因此,現(xiàn)金流的異常降低可能增大了公司的盈利,反之,則調低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存貨變化額和當期及上期銷售變動額存在如式(6)的線性關系。
根據式(5)和(6),用式(7)來估計正常的產品成本。公司實際的產品成本減去正常的產品成本就是異常的產品成本。產品成本的增加主要來自產品產量的增加,產量的增加則導致單位產品固定費用的減少,因此,異常產品成本的增加就可能導致單位產品的獲利能力的提高,進而調增公司的利潤,反之,就調低公司的利潤。
同時,使用式(8)來估計不可操控性費用。公司實際的費用減去不可操控性費用,就是可操控性費用。可操控費用的增加會使公司的利潤降低,反之,則使公司利潤增加。
在上述公式中,CFOt是當年來自經營活動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St是當年的銷售收入,△St是當年和上年銷售收入的變化額,△St-1是上年和前兩年銷售收入的變化額。△INVt是當年和上年存貨變化額。COGSt是當年的產品銷售成本。Prod是當年的產品成本,由當年的銷售產品成本和存貨變化額組成。DiscExp是當年的可操控性費用,包括當年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異?,F(xiàn)金流量、異常產品成本和異常費用均是實際數(shù)與正常數(shù)之間的差額。使用這三個指標來代表真實盈余管理。異?,F(xiàn)金流的增加、異常產品成本的降低和異常費用的增加,則分別表示公司的利潤被調低,反之,則表示公司的利潤被調高。同時,公司可能會對真實盈余管理進行總體規(guī)劃,有可能同時從幾個方面進行真實盈余管理,因此,為捕獲到這一點,仿照Cohen(2008),也將這三個指標之和作為真實盈余管理的總體計量指標(RM-Proxy)。當然,正如Cohen(2008)所說,三個真實盈余管理的個體指標也有其獨特的信息含量,它們變化方向的含義也不一致,會存在相互抵消的關系,僅用總體計量指標來分析可能會遺漏一些信息,因此,本文會同時使用三個個體指標和一個總體指標來計量真實的盈余管理水平。此外,為增加穩(wěn)健性,根據三個指標變化方向的含義,本文也將綜合真實盈余管理指標按照式(9)計量,以此來反映公司通過真實盈余管理調節(jié)利潤的方向。該指標的含義是,NRM-Proxy高則意味著公司調高了利潤,反之,則表示公司調低了利潤。
需要說明的是:在計算DA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各項指標時,為了避免異常值的影響,均對各相關因素變量兩端按1%進行了winsorize處理,據此計算各相關的盈余管理指標。根據李享等(2008)的總結,我國資本市場盈余管理的動機主要表現(xiàn)為扭虧、保持微利(或稱避免虧損)、融資動機、無法避免虧損時進行大清洗和盈余平滑等。因此,針對這些動機,本文設置了扭虧動機變量TP,避免虧損動機變量Spora,融資動機變量Dissue(債務融資)和Zengfa(股票增發(fā)),大清洗變量動機變量1Loss、2Loss、3Loss,以及利潤平滑動機變量Smooth。各變量的定義如(表1)。
(三)模型建立仿照Barth etal.(2008)和Cohen etal.(2008a),對于應計盈余管理,本文使用下列模型(式10)來回歸:
同樣,對于真實盈余管理,仿照Cohen etal.(2008a),本文使用下面的模型(式11)來進行回歸。
這里,RDEPj代表五個真實盈余管理的指標。Abs_DA代表應計盈余管理的絕對值。其余變量的含義同(10)式。
表1 變量的定義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從2005年至2008年應計盈余管理絕對值的折線圖(圖1)來看,2007和2008年比2005和2006年有明顯上升。從(圖2)來看,正向應計盈余管理的分布趨勢與應計盈余管理絕對值的分布一致,負向盈余管理的分布趨勢與應計盈余管理絕對值的分布剛好相反。表明2007和2008年的應計盈余管理比2005和2006年有明顯上升。從(圖3)來看,綜合真實盈余管理(RM_Proxy)幅度的分布是從2005年至2008年呈下降趨勢。現(xiàn)金流真實盈余管理(R_CFO)從2005年至2007年逐年上升,在2008年則明顯下降。產品成本真實盈余管理(R_PROD)從2005年至2008年基本呈V型分布。費用真實盈余管理(R_DISX)基本逐年下降。從(表2)來看,2005年至2006年Abs_DA的均值為0.062,中位數(shù)為0.044,2003年至2004年Abs_DA的均值為0.066,中位數(shù)為0.043,Abs_DA的均值在2005年至2006年明顯降低。相比于2003年至2004年,R-CFO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在2005年至2006年有所提高。R-PROD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在2003和2004年分別為-0.006和-0.013,在2005和2006年分別為-0.014和-0.017,有顯著下降。費用方面的真實盈余管理(R-DISX)在2005年至2006年的均值為0.012,中位數(shù)為0.005,在2003年至2004年的均值則為0.009,中位數(shù)為0.001,均有所提高。RM-Proxy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則均有所降低,NRM-Proxy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均有顯著下降。相比于2003年至2004年,在2005年至2006年,公司虧損(Loss)、資產周轉率(Turn)、公司規(guī)模(Size)、采用國際四大審計的公司(Big4)無論從均值還是中位數(shù)來看,均有顯著增加。公司成長性(Growth)、債務變化(Dissue)、公司現(xiàn)金流(CFO)、負債水平(Lev)、股權增發(fā)(Eissue)只在中位數(shù)檢驗方面有明顯變化。從(表2)來看,Abs_DA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在2007年至2008年分別為0.073和0.044,在2005年至2006年分別為0.062和0.044,2007年至2008年均比2005年至2006年有顯著增加。對于正向應計盈余管理(+DA)和負向應計盈余管理(-DA),無論是均值還是中位數(shù),2007年至2008年均比2005年至2006年在應計盈余管理幅度上均顯著增加。真實盈余管理除費用(R-DISX)在均值上有顯著降低外,其余則沒有明顯變化。在控制變量方面,相比于2005年至2006年,在2007年至2008年,公司業(yè)績(Roa)、股份增發(fā)(Eissue)、資產周轉率(Turn)、公司規(guī)模(Size)、采用國際四大審計的公司(Big4)無論從均值還是中位數(shù)來看,均有顯著增加,公司虧損(Loss)和政府控制(Gov)則有顯著下降。公司現(xiàn)金流(CFO)和公司成長性(Growth)只在中位數(shù)檢驗方面有明顯變化。
(二)相關性分析 從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來看(表3,此表省略),DA與R_PROD、NRM-Proxy顯著正相關,與R_CFO和R_DISX顯著負相關,與RM-Proxy也顯著負相關。Abs_DA與R_CFO顯著負相關,與R_PROD和R_DISX顯著正相關,與RM-Proxy、NRM-Proxy也顯著正相關。這表明應計盈余管理空間與真實盈余管理之間基本沒有一致的相互替代的關系,也不是一致的互補關系,公司可能同時使用了幾種具體的盈余管理方式。RM-Proxy與R_CFO、R_PROD和R_DISX顯著正相關。RM-Proxy與NRM-Proxy也顯著正相關。
圖1 2005-2008年應計盈余管理變化趨勢
圖2 2005-2008年真實盈余管理變化趨勢
(三)回歸分析 本文對模型1和模型2進行了回歸,考察了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應計及真實盈余操縱。
(1)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應計盈余操縱。從(表3)中模型1來看,因變量為Abs_DA時,IFRS的系數(shù)是0.014,P值是0.000,表明公司利用新會計準則的強制實施擴大了應計盈余管理管理的空間。當因變量為+DA時,IFRS的系數(shù)均不顯著,當因變量為-DA時,IFRS的系數(shù)顯著為負。說明公司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趨于穩(wěn)健,主要是通過負向盈余管理調低了利潤。從盈余動機來看,扭虧動機(Tp)與Abs_DA不顯著,與+DA和-DA顯著負相關。說明公司為扭虧通過應計盈余管理調低了利潤,結合后面的(表5A)來看,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顯著地調高了利潤。因此,這可能是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過多地調高了利潤,因此,利用應計盈余管理來予以沖減利潤所致。避虧動機(Sproa)與Abs_DA負顯著,與-DA顯著負相關。可以看出,對于避虧動機,公司利用應計盈余管理調低了利潤。同樣,結合表5A來看,這可能是因為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過度調高了利潤,因此,利用應計盈余管理來抵消一些過度調高的利潤所致。從洗大澡動機來看,Abs_DA與B1loss顯著負相關,與B2loss和B31loss顯著正相關,B1loss、B2loss和B31loss與-DA均顯著負相關。說明洗大澡動機促使公司顯著地利用應計盈余管理調低了利潤。從盈余平滑動機(Smooth)來看,公司為此顯著地調增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管理空間(Abs_DA),通過正向盈余管理顯著地調高了利潤。同樣,結合(表5A)來看,為平滑盈余,公司通過真實盈余管理顯著地調低了利潤。因此,這可能是公司通過真實盈余管理更大幅度地調低了利潤,同時利用應計盈余管理來做一個緩沖所致。對于融資動機,zengfa與+DA顯著正相關,表明公司為股權融資調高了利潤。對于債務融資,Dissue與Abs_DA顯著正相關。進一步,試圖考察各種盈余管理的動機是否會借IFRS的實施來進行真實盈余管理。
表3 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應計盈余操縱
表4 A 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真實盈余操縱
(2)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真實盈余操縱。從(表4)中模型2可以看出,當因變量為-DA時,Tp*Ifrs的系數(shù)顯著為負,扭虧動機利用Ifrs的實施調低了利潤,Sproa*Ifrs的系數(shù)顯著為正,避虧動機利用Ifrs的實施調高了利潤。當因變量為+DA時,Dissue*Ifrs的系數(shù)顯著為負,公司利用Ifrs的實施調低了利潤。表面扭虧動機、避虧動機、債務融資動機乘機利用了Ifrs的實施來調節(jié)利潤。從(表4A)來看,Ifrs與R_CFO、R_DISX顯著正相關,與R_PROD顯著負相關,與RM_Proxy不顯著??梢?,Ifrs實施以后,公司分別從現(xiàn)金流、產品成本和費用方面進行了真實盈余管理??赡苁怯捎谙嗷サ窒脑?,綜合真實盈余管理并不顯著。從調節(jié)利潤的方向來看,Ifrs與NRM_Proxy顯著負相關,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顯著地調低了利潤。從動機來看,扭虧動機(TP)和避虧動機(Sproa)分別與R_CFO、R_DISX顯著負相關,與R_PROD顯著正相關,與RM_Proxy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公司的扭虧動機和避虧動機促使公司分別從現(xiàn)金流、產品成本和費用方面進行了真實盈余管理,并使綜合真實盈余管理明顯增加。同時,從調節(jié)利潤的方向來看,TP、Sproa分別與NRM_Proxy顯著正相關,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調高了利潤。從洗大澡動機來看,公司首次虧損(1Loss)與R_PROD顯著正相關,與NRM_Proxy也顯著正相關,表明公司首次虧損時公司通過異常產品成本調高了利潤。結合表3來看,這可能是因為公司通過應計盈余管理過多地調低了利潤,因此,公司又通過真實盈余管理把利潤調高一些。連續(xù)第二年虧損(2Loss)時,公司則顯著調高了費用(R_DISX),調低了利潤(NRM_Proxy)(邊際顯著)。公司連續(xù)三年虧損(3Loss)時,也顯著地提高了費用(R_DISX)。從盈余平滑動機(Smooth)來看,公司顯著地調低了產品成本(R_PROD),顯著調增了費用(R_DISX),也顯著調增了綜合真實盈余管理(RM_Proxy),并通過真實盈余管理(NRM_Proxy)顯著地調低了利潤。從融資動機來看,股權融資(Zengfa)與R_PROD和RM_Proxy顯著負相關,債權融資(Dissue)與R_CFO、R_DISX、R_PROD顯著正相關,與RM_Proxy也顯著正相關??梢?,兩種融資方式對真實盈余管理的調節(jié)方式并不一致,股權融資動機調低了利潤,債務融資通過真實盈余管理調高了利潤。結合前面的(表4)來看,股權融資(Zengfa)通過正向盈余管理顯著地調高了利潤,這里可能是通過真實盈余管理來沖減調高的利潤所致。進一步,試圖考察各種盈余管理的動機是否會借IFRS的實施來進行真實盈余管理。從(表5B)來看,Ifrs仍然與R_CFO、R_DISX顯著正相關,與R_PROD顯著負相關,與RM_Proxy不顯著??梢?,公司分別從現(xiàn)金流、產品成本和費用方面進行了真實盈余管理。可能是由于相互抵消的原因,綜合真實盈余管理并不顯著。從調節(jié)利潤的方向來看,Ifrs與NRM_Proxy仍然顯著負相關,公司利用真實盈余管理調低了利潤。同時,當因變量是NRM_Proxy,扭虧動機與Ifrs的較乘項顯著為正,扭虧動機利用Ifrs的實施調高了利潤。Dissue*Ifrs與與R_CFO、R_DISX顯著負相關,與NRM_Proxy顯著正相關,債務融資動機公司利用Ifrs的實施調高了利潤 。 當 因 變 量 R_DISX是 時 ,B1loss*Ifrs、B2loss*Ifrs、B3loss*Ifrs、Smooth3*Ifrs的系數(shù)均顯著為負,表面洗大澡動機(1Loss、2Loss、3Loss)和盈余平滑動機(Smooth)利用Ifrs的實施顯著地調低了費用。
(3)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應計及真實盈余操縱。進一步,結合(表3)和(表4A)、(表4B)來看,公司的盈余管理表現(xiàn)一些有趣的特征:一方面,公司為滿足各種盈余管理的動機需求,會靈活地結合使用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來進行盈余管理,以達到恰當?shù)卣{節(jié)利潤的目的。如為了達到扭虧(TP)和避虧(Sproa)的目的,公司通過真實盈余管理顯著地調高利潤,同時又通過應計盈余管理把利潤調低,從而最終使利潤剛好滿足監(jiān)管需要。洗大澡動機(1Loss、2Loss、3Loss)、利潤平滑動機(Smooth)、融資動機(Dissue、Zengfa)分別在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方面,均表現(xiàn)出同樣的特征。這表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是經過公司的精心策劃來進行的。這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結合(表3)模型2和(表4A)、(表4B)來看,除了股票增發(fā)(Zengfa)以外,其余各種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來進行應計或各種真實盈余管理,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表4 B 盈余管理動機、IFRS的強制采用與真實盈余操縱
本文利用我國于2007年強制實施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新會計準則、并且2005年至2008年我國的法律環(huán)境基本相同的條件,來研究IFRS的強制實施對公司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藉此也可以考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轉型經濟中的運用情況。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新準則強制實施以后,公司的應計盈余管理空間擴大了,同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也明顯地增加了。其中,應計盈余管理空間的擴大是會計穩(wěn)健主義的結果,而公司通過真實盈余管理則是明顯地調低了利潤。這可能表明,與IFRS趨同的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可能產生了一些對會計利潤的治理作用。其次,與以前的發(fā)現(xiàn)一樣,公司的扭虧動機、避虧動機、洗大澡動機、盈余平滑動機和融資動機均影響了公司的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再次,公司為滿足盈余管理的各種動機需求,會靈活地同時使用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來達到恰當?shù)卣{節(jié)利潤的目的。也就是說,公司的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呈現(xiàn)互補協(xié)調的特征??梢钥闯觯緦Ω鞣N具體盈余管理方式的采用表現(xiàn)出了較為細致、周密安排的特征。這可能是IFRS的強制采用可能改變了各種具體盈余管理的成本,公司因此基于各種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來做出綜合選擇。最后,除了股票增發(fā)(Zengfa)動機以外,其余各種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會計準則的強制實施來進行應計或各種真實盈余管理,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本文認為有兩個方面還值得進一步研究:一方面,公司同時利用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來協(xié)調互補地調節(jié)利潤的現(xiàn)象。這可能表明,以前僅僅從應計盈余管理角度展開的研究可能是不全面的,以此得出的結論可能是不穩(wěn)健的。另一方面,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強制采用,可能會改變公司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成本,進而會影響到公司的具體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及其方式組合。
[1]李享、王樺、陳麗花:《盈余管理動機、監(jiān)管環(huán)境與會計操縱》,《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8年第10期。
[2]劉啟亮:《不完全契約與盈余管理》,《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財政部會計司組織翻譯:《對美國財務報告采用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體系的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4]Anderson,M.,Banker,R.and S.Janakiraman.Are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Costs“Sticky”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3.
[5]Athanasakou,V.,N.C.Strong,M.Walker.The Market Reward for Achieving Analyst Earnings Expectations:does Expectations or EarningsManagementMatter?Working paper.2009.
[6]Baber,W.R.,Fairfield,P.M.,Haggard,J.A.,The EffectofConcern aboutReported Income on Discretionary Spending Decisions:the Caseof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 Accounting Review,1991.
[7]Ball,R.,and L.Shivakumar.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
[8]Barth,M.,W.Landsman,and M.Lang,InternationalAccounting Standardsand AccountingQuality,JournalofAccounting Research,2008.
[9]Barton,J.Does the Use of FinancialDerivativesAffectEarningsManagementDecision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1.
[10]Beatty,A.,S.Chamberlain and J.Magliolo.Managing Financial Reports of Commercial Banks:the Influence of Taxes Regulatory Capital,and Earnings.JournalofAccounting Research,1995.
[11]Bens,D.,Nagar,V.,FrancoWong,M.H.,Real Investment Iimplications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 Exercis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
[12]Bens,D.,Nagar,V.,Skinner,D.J.,FrancoWong,M.H.,Employee Stock Options,EPSDilution and Stock Repurchas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
[13]Bushee,B.,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on Myopic R&D InvestmentBehavior.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
[14]Chapman,C.J.and T.J.Steenburgh,An Investigation ofEarningsManagement through Marketing Actions,working paper,2009.
[15]Chen,J.Z.,L.Rees and K.Sivaramakrishnan,On the Use of Accounting vs.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to Meet Earnings Expectations AMarketAnalysis.Workingpaper,2008.
[16]Cohen,D.A.,A.Dey and T.Z.Lys,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
[17]Cohen,D.A.andP.Zarowin,Accrual-BasedandRealEarningsManagementActivitiesaroundSeasonedEquityOfferings,workingpaper,2008.
[18]Cohen,D.A.,R.Mashruwala and T.Zach.The Use of Advertising Activities to Meet Earnings Benchmarks:Evidence from Monthly Data,Review ofAccounting Studies,Forthcoming,2009
[19]Dechow,P.M.,Sloan,R..Executive Iincentives and the Horizon Problem: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1.
[20]Dechow,P.M.,R.G.Sloan,and A.P.Sweeney.Detecting EarningsManagement.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
[21]DeFond,M.,Jiambalvo,J.,Debt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Accounting Choice in Troubled Companies.JournalofAccounting&Economics,1994.
[22]Edelstein,R.Liu,P.P.,and Tsang,D.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Dividend Payout Signals:A Study for U.S.Real Estate InvestmentTrusts.Working paper,2007.
[23]Ewert,R.,and A.Wagenhofer,Economic Effects of Tighten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Restrict Earnings Management,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
[24]Gaver,J.and J.Paterson.Managing Insurance Company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Meet Regulatory and Tax Reporting Goal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
[25]Gunny,K.Whatare the ConsequencesofRealEarningsManagement?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ColoradoatBoulde,2005.
[26]Hail,L.C.leuz,P.Wysocki.Global Accounting Convergence and the Potential Adoption of IFRSby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Policy Factors,working paper,2009.
[27]Hunt,A.,S.Moyer and T.Shevlin.Managing Interacting Accounting Measures to MeetMultiple Objectives:a Study of LIFO Firms.JournalofAccountingand Economics,1996.
[28]Jones,J.EarningsManagementduring ImportRelief Investigations.JournalofAccounting Research,1991.
[29]Kim,J.-B.and B.Ch.Sohn.RealversusAccrual-based EarningsManagementand Implied CostofEquity Capital,working paper,2009.
[30]Kotharia,S.P.,A.J.Leoneb,C.E.Wasley.PerformanceMatchedDiscretionaryAccrualMeasure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5.
[31]Leuz,C.,D.Nanda,P.D.Wysocki,EarningsManagementand Investor Protection:An InternationalComparison,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
[32]Leuz,C.,A.Triantis,and T.Wang,Why Do Firms Go Dark?Cause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oluntary SECDeregistrations,Journalof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8.
[33]Lin,S.,S.Radhakrishnan and L.X.Su.Earnings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for Meeting or Beating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working paper,2006.
劉啟亮(1970-),男,重慶市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晶瑩(1987-),女,湖北隨州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談麗華(1987-),女,湖北咸寧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張雅曼(1988-),女,江蘇南京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輯 虹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