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健
論高職藥學專業(yè)基礎課的課程評價
施健
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既注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又看重學生學習的結果。過程性評價評價有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和工具,兩種評價結合起來計算得出該課程的最終成績。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是對學生的更有價值的評價,也使教師在反思教學不斷自我提升。
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內容;工具;影響
五年制高職藥學專業(yè)的學生化學在初中學過一年,化學基礎薄弱。面對該專業(yè)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無機化學的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較高的自我期望,但存在能力不足和學習方法欠當等問題。這樣的學生需要得到學習情況的及時反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無機化學課程的評價方式恰好可以發(fā)揮這方面的作用。
過程性評價偏重于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同時也能及時反映學生對一個基本原理、一項實驗技能的學習成果;而結果性評價偏重于反映學生對本課程知識和技能的系統(tǒng)掌握和綜合運用能力,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不僅關注到最后的學習效果,還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的動機和策略過程,是一種更具個性化和實效性的評價。
1.1 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對于學生學業(yè)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習的最終結果的評價,而且應該包括對學習方式的評價[1]??疾閷W生如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練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書寫、實驗創(chuàng)新、課外拓展閱讀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把觀察、思考、記憶、練習、操作、閱讀等每一個學習行為都納入評價體系中。
過程性評價成績?yōu)榛A分和進階分的總和。為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給能夠正常上課、作業(yè)和實驗操作的學生給予一個基礎分60分,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在學習各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和參與結果打出進階分。
達到基礎分的學習行為包括在理論課課堂上聽取全課程的授課,完成所有的實驗操作,完成理論課作業(yè)和實驗報告,缺課和無故不完成作業(yè)的行為按總課時和作業(yè)總量扣除相應的分數。
可以得到進階分的學習行為包括理論課課堂上聽講認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言正確、實驗操作規(guī)范、實驗現象明顯,對實驗現象認真思考、改進或設計新的實驗方案、作業(yè)正確度高、及時完成復習小結、進行相關課外閱讀,寫小論文等,按照這些學習行為出現的次數給予一定的進階分數。
1.2 結果性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結果性評價分為2次,第一次結果性評價針對前一半課程內容,設A、B兩份同等難度的試卷,學生若因考試緊張或身體不適等原因導致成績不及格,可向教師提出重考申請,重考試卷為B卷,允許少數學生重考的目的是督促學生把基礎知識學得更扎實。第二次結果性評價以后一半課程內容為主,重點考查學生對本課程基礎原理和知識的系統(tǒng)掌握和綜合運用能力。
1.3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 全面的評價內容應該包含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學習方法優(yōu)劣、參與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等,所以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按一定權重給出本課程的最終成績是比較合理的。例如按一下權重計算:課程總評成績=過程性評價成績×0.5+結果性評價成績1×0.2+結果性評價成績2×0.3。式中三個成績輸入成績自動測算系統(tǒng)得到最終成績。
2.1 評價形式多樣化 過程性評價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三種形式,建立學生、課代表、教師三級過程性評價資料卡,互相參考。
3.1 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自我激勵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可以比較客觀、全面地考查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實踐發(fā)現:平時勤奮考善于改進學習方法的學生其過程性評價成績和結果性評價成績比較一致,態(tài)度端正但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雖然結果性評價成績不太理想,但過程性評價成績仍做了充分肯定。
過程性評價著重考察學生的學習細節(jié),例如學生對某個基本原理或某項實驗技能的興趣、熱情和投入的精力,也體現對這個知識點的學習效果;結果性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呈現的學習方法的優(yōu)劣評價和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同時也及時反映對的學習成果;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學習情況及時地得到反饋,不斷修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互相激勵,從而培養(yǎng)了對無機化學課程的學習信心。也有利于有機化學、藥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后繼課程的學習。
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態(tài)度、方法長期積累的結果在結果性評價中有更明顯的體現,學生通過互相比較結果性評價結果,更清醒地認識到彼此的差距,從而引起學生更深入的自我檢查和改善。
3.2 使教師在反思教學中不斷成長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不僅激勵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對教師產生了激勵作用。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的評價方式中,教師觀察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批判性分析和研究,并及時地對自己的教學做出調整和改進,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更有效地促進教師反思和成長。因為以往真正的促進教師自我成長“互動教學”并不多見。在過程性評價中存在更積極和富有成效的師生互動,因為學生的“錯誤”、學生之間的種種差異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教師用“反思教學”進行課程開發(fā)。反思教學的理念不僅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也會延伸到教師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教師的成長具有長遠意義。
[1]吳維寧.過程性評價的理念與方法.課程·教材·教法,2006,6:18.
[2]劉河燕.檔案袋評定-質性課程評價的典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8:31.
214111 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學生自評和互評以質性評價為主。質性課程評價,就是力圖通過自然的調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評價對象的各種物質以彰顯其中的意義[2]。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很難量化的,用一段描述性的語言才可以全面客觀反映真實狀況。特別是學生互評,如果量化,不僅量化的標準難以準確,操作起來也相當麻煩。而質性評價例如:“積極參與討論,積極動手,操作時嚴謹細致、配合默契”等語言很好地概括了該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對學生也是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良機。
2.2 評價工具多樣化 學生個人過程性評價資料卡、小組互評表、學生成績評定電子系統(tǒng)等用于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學生在自我評價資料卡上記錄自己各種學習行為和效果。見圖1。
表1 學生自我評價資料卡
周次 項目 自我評價(評語、次數)改進措施理論課堂學習 認真聽講,討論不積極 大膽發(fā)言作業(yè) 3次優(yōu)復習小結 化學平衡一章有小結實驗操作 有預習報告,因操作規(guī)范,被加分1次實驗報告 1次優(yōu)課外閱讀 未進行 查閱氨的合成
在一個階段后,分小組進行總結。這些評價有課代表負責完成。對比他人,學生提出自我改進的措施,同時也得到老師和小組其他同學的建議。教師通過對收集資料的分析,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