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梅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商丘476000)
外語學習是一種在“無目標語言環(huán)境下”,通過語言教師的指導,在學校正規(guī)教育中有意識地“學得”外族語言的過程;是教師主要是通過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引導學生首先掌握目標語言知識,然后再通過大量的語言項目訓練及有效的交際活動,使學生將內化了的語言知識轉化成自動言語技能的過程。這與有目標語言環(huán)境下潛意識地“習得”第二語言的過程有所不同。
語言和言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是從言語中抽象出來的,由語音、詞匯、語法等組成的一種體系。言語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即我們所說的話語。言語行為受語言規(guī)則的制約,言語以語言為藍本,有語言知識不等于言語嫻熟。
從外語學習的客觀實際來看,學習者所學的首先是語言知識,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語言知識轉化成能夠自如地進行交際的自動的言語技能,即讓學習者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達到綜合平衡發(fā)展。只會聽、說而不會讀、寫的人是“文盲”;但只會讀、寫卻不會聽、說的人又是“啞巴”。語言學習的自然次序是聽、說、讀、寫。聽是說的前提,讀是寫的基礎。在無目標語言環(huán)境下,外語學習者言語技能的提高是四項基本能力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顛倒自然次序或試圖將其割裂開的教或學語言的方法,無論是在有目標語言環(huán)境下無意識的“習得”,還是在正規(guī)學校教育中有意識的“學得”,都將導致事倍功半或失敗的結局。
目前社會上所流行的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五花八門,雖然在組織結構和選材方面重點突出,題材和體裁也比較新穎,但整個教材仍缺乏現(xiàn)代語言學教學理論的指導,并沒有反映出正確的語言觀和較為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從選材來看,高職高專英語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數(shù)語言不夠規(guī)范,有些是編者改寫過的,由于編者水平有限,語言并沒有脫離“漢—英中介語”的范疇,讀起來生硬古怪,難以上口,學生很難將學到的語言運用到實際交際的口語中去。另外,教材在文學名著的選篇方面十分欠缺,對目的語文化導入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們就學院使用的《當代英語》高職高專英語教程進行了不完全統(tǒng)計,在該教程的一至三級教材中,閱讀文章72篇,聽力材料36個單元。整個教材雖有具體的口語教學材料,但基本是一些簡單的日常會話或寒暄語,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如交流能力并無多大幫助。而對寫的要求僅僅做到了“初步”,因此教材對說和寫的教學要求過低。另外,該教材的聽力內容多是AB級考試題型,并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交流中的聽的能力。由于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能方面的材料安排失衡,導致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之后卻只能識別語言符號(書面語),不能開口說英語,更難寫出一篇像樣的英語文章。這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掌握這門語言,因而學生和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和產(chǎn)出不能成正比。
目前中國中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令人樂觀。盡管中學英語教材幾經(jīng)修改,似乎體現(xiàn)了符合外語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無論是在語言知識的掌握還是言語技能的發(fā)展方面,都有所欠缺。由于許多教師缺乏語言學知識以及語言教學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從而導致他們對語言教學的本質認識不足,缺乏正確的語言觀,要么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要么全盤照搬國外某一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脫離在中國進行英語教學的實際,從而使學生在語言知識的積累及言語技能的提高兩方面均未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從理論上講,高職高專英語學習階段應該是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幾項能力全面發(fā)展綜合提高與完善的階段,可是由于許多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加之英語學習時間有限,任務繁重,難度加大,教師和學生只能一方面教和學高職高專英語知識,一方面在補習中學欠缺的語言知識,由于語言輸入量不足,而且學生將輸入的語言知識內化后的剩余成分有限,因而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言語能力的發(fā)展。
另外,由于學生缺乏學習動機(motivation),(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外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自信心不強,過度焦慮,再加上缺乏實際運用語言的交際環(huán)境,即使學生有相當程度內化的語言知識,也很難將其轉化成能夠自由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言語能力。
教師的語言知識水平及言語輸出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知識的輸入及言語產(chǎn)出的質量,然而教與學永遠是兩個矛盾的對立體。教師的教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配合,不能有效地體現(xiàn)學習者的進步,那么只能以失敗告終。因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該兼顧學生及教師,既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又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將教和學結合起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在學習中所犯的錯誤做到既不苛刻也不放縱,使語言形式的學習和言語技能的發(fā)展并重。
另外,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該積極學習現(xiàn)代語言學知識,對國外語言學及語言教學法研究的新成果要進行批判地吸收,并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及外語教學的實際謹慎地思考、引進并加以運用。切不可追流逐派,盲目照搬。因為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尚無哪一家的教學方法能在教學中“包治百病”。如前所述,高職高專英語教材所隱含的教學方法趨于傳統(tǒng),基本上屬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語示范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注重自己言語規(guī)范的同時,又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言語交際活動,在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實踐中提高言語能力。
外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能夠使用這門語言進行交際,即他們能夠用所學的語言“做事”。要提高學習者的言語能力,無論在教學政策的制定,還是在教材編寫和教學等方面都必須清楚中國的外語教學是在無目標語言環(huán)境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必須明白要使學習者在聽、說、讀、寫、譯幾方面得到綜合提高、平衡發(fā)展,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言語技能的提高同等重要。因而,要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言語水平,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進行如下改革。
提高教材編寫質量,在教材的編寫和出版中切實避免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yè)炒作、粗制濫造,使教材內容能夠體現(xiàn)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統(tǒng)一,做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題材、體裁多樣化,兼顧古今中外,并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力爭使教材方便實用,并符合中國人學習外語的規(guī)律,提高語言的實踐性,增加語言的產(chǎn)出技能的培養(yǎng)。
高職高專英語教材編寫應注重語言首先是以口語形式存在的這一事實,盡量增加一些易讀、易學、易記、易用的口語教材和聽力教材,使教材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必要時可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材,實行自由競爭,優(yōu)勝劣汰。
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現(xiàn)代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理論,改進教學方法,對各種教學法流派的理論、觀點、方法都應該認真分析,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正將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以教學為基礎的科學研究,力爭成為專家型外語教師。
政府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教師培訓的投資力度,將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制度化、經(jīng)?;菇處熌軌虿粩喑潆?,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從而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各級教育教學主管部門要以廣闊的胸懷和視野創(chuàng)造條件,讓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去進行為期不等的進修、參觀和充電。廣大教師一旦在真正的目的語環(huán)境中有了語言的切身體驗,他們在教學中給學生講授起目標語來肯定會更具真實性、自然性、生動性,而學生對目標語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強。
及時彌補學生在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方面的空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開口講英語,使他們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能力。筆者認為當代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言語低能的病癥在大學,但病灶在中小學,教學主管部門應制訂出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計劃,樹立長遠戰(zhàn)略,使學生將外語學習當做終生學習的目標。
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固然需要勤奮,需要好的教材,需要教師過硬的專業(yè)功底和講授技能,但科學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語言學習觀也是不可忽視的條件和因素。在教學實踐和研究中,我們做了觀察和對比,但凡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都具有正確的語言觀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們可以做到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同步發(fā)展,善于在每天的生活中適當?shù)匕才爬首x英語和聽英語的時間,甚至堅持用英語寫日記。他們普遍認為,外語學習非同母語,是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一定要多接觸目標語才能有績效。因此,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學習觀,加強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方法指導,力爭做到授之以“漁”。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而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的范圍廣,需要各方面配合。教育管理部門要切實抓好師資培訓,適應教學;教材出版發(fā)行部門要編寫出版質量好的教材,并力爭使大中小學的教材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體;教師既要好好教,也要懂得如何教;學生不僅要刻苦學,而且要知道如何學。
[1]Jack C.Richards& Theodor S.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Krashen,S.P.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Edward Arnold(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4]田式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王銀玉,賈梁豫.外語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