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麗
(1.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系,湖北 武漢 430074;2.江漢大學 語言文學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56)
大眾紙媒方言應用考察
——以武漢市區(qū)域性報刊為例*
宗 麗1,2
(1.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系,湖北 武漢 430074;2.江漢大學 語言文學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56)
大眾紙媒的方言應用可以分為方言專欄與方言修辭兩類,兩者對方言的借用程度和借用方式都不一樣,方言專欄不屬于新聞語體,而方言修辭是新聞語體的修辭方式之一。方言地位在方言熱中得到了提升。
報紙 ;雜志;新聞語體;方言修辭;方言地位
隨著區(qū)域性媒體的壯大以及分眾傳播觀念的影響,大眾媒體中的方言應用近十年來受到報刊熱捧,并得到不少研究者的關注。不過這些研究多從新聞寫作角度出發(fā),描述方言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現象,提出方言新聞欄目的編寫原則,反饋方言欄目的市場接受狀況;鮮見從語言學角度對其進行考察。本文擬以語言學角度考察武漢本土報刊對方言的應用。
電視和廣播由于以聲音為載體,可以利用方言最大的區(qū)別性特征——語音形式,因此有聲媒體對方言的吸收只要采用當地語音系統即可。故此,有聲媒體對方言的使用較為自由,也最容易引起受眾關注。相對而言,報刊,尤其是武漢這種北方方言區(qū)的報刊,對方言的應用呈現出更復雜的狀態(tài),在無法利用語音形式的情況下,報刊如何在詞匯、語法、文字這些區(qū)別度較小的特征上使用方言就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武漢本土報刊的方言應用可以分為兩個大類:(1)方言專版(專副刊)和方言專欄。比如《楚天都市報》的“茶館”和“南岸嘴”,《武漢晚報》的“漢話王”,《武漢晨報》的“岔巴子嘴球”等,這類作品系統地應用了武漢方言的詞匯和語法。這類形式在下面的行文中統稱為方言專欄,因為方言專版亦是由數個方言專欄組合而成,語體特征一致性較高。(2)新聞作品中對方言成分的擷取,這類作品在標題和正文中選用少量方言成分進行零星應用。這類形式在下面的行文中稱為方言修辭,本文視為修辭的一種,這種方言修辭廣泛存在于各種定位的報刊中。
方言專欄系統地用方言進行新聞評述,散文和曲藝創(chuàng)作。
《楚天都市報》的“茶館”為大型方言專版,下設“尖板眼”、“嘴勁大”、“嗑腰子”等專欄,用方言創(chuàng)作湖北大鼓、湖北漁鼓、快板、慢板、相聲、三句半等形式曲藝作品;用方言創(chuàng)作散文故事;多人對話評論熱點新聞;邀請武漢方言專家對方言詞匯和地名進行考源。
《楚天都市報》的“南岸嘴”為社會新聞小專欄,用方言講述故事性較強的社會新聞。
《武漢晚報》的“漢話王”和《武漢晨報》的“岔巴子嘴球”分屬娛樂新聞和體育新聞,用武漢方言評論娛樂事件和足球新聞。
這些專欄作品,從語法形式到詞匯甚至語音,基本遵從方言口語。由于要忠實于口語發(fā)音,以至于語言專家常常從語言學的角度提出批評,認為有些字詞用法不當,比如“克上學”的“克”應該還是寫“去”好,因為這個詞本身就是“去”,只是發(fā)音與普通話不同。
過去,我們將新聞作品視為獨立的一類書面語體,稱之為“新聞語體”或者“報道語體”,并有不少學者對新聞語體(報道語體)進行系統考察。比如,王德春的《語體學》,將報刊新聞視為一類獨立語體考察了其結構和功能特征;蔡瑋的《新“新聞語體”語體研究》對新聞作品的敘事結構,話題信號進行了詳備分析。
然而將方言專欄與常規(guī)新聞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兩者的語體特征存在明顯差異。本文從“茶館”、“南岸嘴”、“漢話王”、“岔巴子嘴球”抽樣作品20篇,計7876字;同時抽樣武漢本地報刊的社會新聞、時事新聞、體育新聞、娛樂新聞7834字,與前者對比進行語體比較。
首先,本文對方言專欄與常規(guī)新聞的句子長度進行了比較。本文將句號,分號,問號,感嘆號視為句子結束的標記,對兩者的平均長度和長度分布狀態(tài)進行了統計。
30字以上比例方言專欄 27.4 字句子平均長度20字以下比例20至30字比例15.1% 49.7% 35.2%常規(guī)新聞 34.1 字14.1% 38.6% 47.3%
統計結果非常明顯,方言專欄中句子長度比常規(guī)新聞短,30字以下的句子比常規(guī)新聞多。
進一步對句子結構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方言專欄中分句也較常規(guī)新聞短小,主要原因在于,常規(guī)新聞中的復指短語、長定語、長賓語比較常見。如:
例1:“5月31日至6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湖北考察工作?!?《湖北日報》2011年6月4日1版《科學謀崛起荊楚齊奮進》)中的復指短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
例2:“記者在江西采訪時獲悉,由湖北電影制片廠投資拍攝的紅色電影《少共國際師》正在江西拍攝,預計10月將作為建黨獻禮片,在全國院線上映。”(《楚天都市報》2011年6月24日A04版《“八一”精神永久鐫刻在南昌城里》)中的定語“由湖北電影制片廠投資拍攝的紅色電影”。
例3:“據知情人透露,離婚是凌瀟肅主動提出,而凌瀟肅近期也不會回應任何外界傳言?!?《楚天都市報》2011年1月31日A18版《凌瀟肅主動提出離婚》)中的賓語“離婚是凌瀟肅主動提出,而凌瀟肅近期也不會回應任何外界傳言”。
而這些語體特征在方言專欄中很少出現,因此方言專欄句子相對短小。
其次,方言專欄與常規(guī)新聞的句式統計數據差別也相當明顯。
陳述句 感嘆句 疑問句 祈使句方言專欄63.9% 14.0% 20.5% 1.6%常規(guī)新聞96.1% 1% 2.9% 0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常規(guī)新聞的主要句式為陳述句,其他句式出現次數很少而且隨機性較大,王德春的《語體學》更是指出“報道語體”的句式100%為陳述句。不過隨著新聞寫作觀念的改變,非陳述句的句式也在常規(guī)新聞中開始使用。
最后,方言專欄和常規(guī)新聞表現出的句子長度和句式的差異,原因在于常規(guī)新聞更接近純粹的書面語,而方言專欄更接近口語語體。書面語尤其是實用語體要求精準詳盡;口語則要求短小精煉。由于方言專欄更接近口語語體,方言專欄中經常出現嘆詞、語氣詞和插入語,比如“個雜”、“唦”、“曉得不”、“天勒”等等,這也是方言專欄區(qū)別于常規(guī)新聞語體的一個語體特征。
3.從言語交際對象看方言專欄
從言語交際的角度看,無疑方言專欄的編寫者屬于說話人,而報刊受眾屬于聽話人。從說話人的交際目的來看,方言欄目的編寫者對方言應用有清晰的目標。
武漢的方言欄目主要出現在娛樂,體育和副刊中,從板塊分布上看,體現出娛樂性的特征,而多數作品也印證一點,這類作品一般不追求信息量和深度,而是重視語言趣味。比如,“漢話王”中的句子“孫紅雷、吳鎮(zhèn)宇、金喜善都哈來跟她當提提”中的“提提(嘍啰)”、“你撿倒,大家嫌你鬼做”中的“撿倒(收斂)”(皆出自《武漢晚報》2011年4月15日23版《該么樣 就么樣》),兩個詞都不是高頻和核心詞匯,但是趣味性很強。方言專欄在這個意義上對保存和傳播方言文化具有一定意義。
此外,“茶館”編輯張麗娜還表現出高度的方言自覺意識,她在《方言進媒體:地域文化的傳承》一文中談到編輯思路:起初,“茶館”的編輯目的是“輕松幽默搞笑”,后來轉型為“宣傳湖北地域文化,傳承湖北方言文化”,并希望“凈化”“方言氛圍”。
“成本較高的生產商不得不撤退,因為他們在剩余油量上沒有任何利潤。我們現在沒有這種情況,”路透社援引威廉姆斯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說的話?!叭绻覀円彩沁@種情況,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降低產量,”他說。
體育新聞和娛樂新聞是報刊讀者中年齡層次最低,文化層次較高的讀者群,這部分人也是普通話水平相對較高而方言水平相對較低的一個群體。方言專欄在這些板塊的出現,表現出方言專欄的出現完全不是為了消除言語交際障礙,而是為了追求言語趣味和方言文化。
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fā)凡》指出:修辭,修的不僅僅是“文辭”,更是“語辭”。方言的借用其實本是漢語傳統修辭的一種,陳望道先生就指出“阿堵”“於菟”都是借用方言乃至成典。而王希杰先生《漢語修辭學》更是明確將“地域變體”作為“語言變體”的一種,指出靈活的變體選擇是修辭基本要求之一,可以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據此,本文將方言成分的擷取當作修辭的一種。
1.報刊的方言修辭形式
將方言應用當作修辭的一種,不僅僅來自前賢提供的理論根據;對新聞作品中的方言應用進行分析,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方言詞匯或方言語法應用可能出現在新聞標題中,也可能出現在新聞正文中,通過對2009年以來報刊方言用例的抽樣調查,我們發(fā)現在正文中出現方言詞匯語法的概率遠遠低于標題。這種出現頻率的巨大差別,說明新聞中使用方言詞匯完全出于目的性很強的主觀選擇。統計結果見下表。
本文對方言語匯“板眼”(指事情)、“黃”(失敗的意思)、“掉得(的)大”(損失大的意思)和方言語法結構“V不得”(不能V的意思)進行統計。
板眼 黃 掉(得)的大 V 不得標題出現次數14 10 8 9正文出現次數6 3 2 2
方言詞匯除了在正文中出現頻率低之外,而且在使用中往往都是帶上引號。帶上引號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引用受訪者的說話,比如“她以‘搞不得’為由將其打發(fā)走”中的“搞不得”即是引用受訪者蔡某的話(《楚天都市報》2010年8月20日B02版《收廢站老板娘偷“癱”變電站 危及世博供電》);此外,即使不是引用別人的話或者俗語,這些方言詞在正文出現的時候也常常加上引號,比如“建行漢口支行出現的這個‘尖板眼’,引起不少取款市民的擔心”中的“尖板眼”就加上了引號(《銀行自動取款機上“尖板眼”引發(fā)虛驚》《楚天都市報》2009年5月20日D48版)。而這些語匯在標題中出現的時候未必一定加引號,比如上文用例中的“節(jié)能展上尖板眼”。這些引號的規(guī)模化和規(guī)律化的出現,說明方言語匯使用者非常明確地將這些方言語匯的擷取看作非常規(guī),有修辭目的;在標題中引號不那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寫作者看來,標題本身就是偏離常規(guī)語法的,就像詩歌和廣告一樣。
由于有明確的修辭目的,有時候短短一個標題里出現同一個方言詞的重復使用,比如“蠻好看 蠻感動 蠻有意義”(《武漢晚報》2008年12月16日22版)主標題用三個“蠻”排比強調方言話劇《黃鶴樓上看帆船》的觀后興奮感。
2.方言修辭的語辭選擇
方言修辭可以借用方言詞,比如“伢”;也可以借用方言短語,比如“掉得大”;還可以借用方言語法結構,比如“A得很”、“V不得”等等。
方言修辭選用的實詞相對較多,比如名詞“麻木”(三輪摩托司機)、“伢”(男孩)、“姑娘伢”(女孩)、“爹爹”(老年男人)、“板眼”(事情/辦法)等等;形容詞“岔”(隨便)、“有味”(有趣);動詞“扎堆”(集中)、“過早”(吃早飯)、“擂肥”(搶劫學生)、“黃”(失敗)等等;代詞“么”(什么)、“么樣”(怎么)、“這”(這么)等等;虛詞中只有程度副詞“蠻”(很)出現較多。
方言修辭選用的方言語匯未必是該方言系統最高頻和最核心的語匯,也未必是最特殊最有代表性的語匯。
比如,武漢方言里的表人名詞,出現較多的是“爹爹”、“婆婆”、“伢”、“姑娘伢”,因為這些詞在方言系統中替換性性較低、所指范圍大、情感意義偏向褒義。不具備這些因素的詞被選擇的可能性則較小。比如“拐子”(哥哥)在武漢方言中也可以說哥哥,“男將”(男人)可以說“男的”,有可替代性;“家家”(外婆)只用于親屬,不像“爹爹”那樣可以擴大到所有老年男性,所指范圍小;“撇撇”(瘦子)、“苕”(傻子)情感意義偏向貶義,用的也較少。
文字的原因可能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比如“冇”(沒)在武漢方言中既高頻又無可替換性,但是方言修辭中很少被選用,可能是由于字形生僻的原因。“您家”(您)在方言修辭中用的也較少,可能是因為“家”在行文很容易引起誤會,“您家”難以辨別是指“您”還是“您家里”,所以這個很有代表性的武漢方言的第二人稱尊稱代詞也很少被選用。
方言語法在方言修辭中出現較少,主要是“V不得”和“A得很”兩類,前者比如“‘回撥電話卡’買不得”(《楚天金報》2010年4月19日A11版)中的“買不得”,后者比如“市二十九中學生上課‘美’得很”(《武漢晨報》2011年4月20日A31版)中的“‘美’得很”。這兩種語法格式都有強調的語言效果。
3.方言修辭中的方言混用現象
報刊的方言修辭不僅僅選用當地方言,有時也選用其他地方的方言,甚至在一個標題里出現兩個不同方言系統的語匯。比如“‘菜籃子’安全檢測全國第一漢產蜂蜜藠頭老外特愛吃(引題)武漢都市農業(yè)‘牛氣’得很(主題)”(《武漢晚報》2011年6月8日18版)主題里的“‘牛氣’得很”是武漢方言語法,而引題里的“特”卻屬于更北方的方言區(qū),在武漢方言里并不使用。再比如標題“家電‘以舊換新’咋這難”(《楚天都市報》2011年7月15日 A14版)用了武漢方言的“這”(這么),同時也用了更北方的方言詞“咋”。
方言混用現象說明方言修辭并不限于某個封閉的方言系統,并非只能用當地的方言語匯,其他方言區(qū)有表現力并且接受度較廣的詞匯一樣可以進行利用。
在10年前,方言形象還與尋根和鄉(xiāng)土聯系在一起。近年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方言形象不僅沒有矮化,反倒似乎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從電影開始,方言開始與城市聯系到了一起。比如《尋槍》說貴陽話、《瘋狂的石頭》說重慶話、《江城夏日》說武漢話,方言的使用背景,已經發(fā)展到二線大城市。這種風潮隨后擴展到電視,并逐漸波及市民報和廣播。
如果說市民報中的方言應用還有可能是出于“接地氣”和貼近性的考量,那么定位“主流、高端”的“城市生活雜志”《大武漢》的方言應用則說明,方言形象已經完全脫離了早期的草根形象。比如《大武漢》有一個專欄尋訪小吃的欄目叫“幺子角落”,“幺子角落”這個詞就是武漢方言,意思是很偏僻的地方;該雜志的內文甚至卷首語中也不時出現使用武漢方言的方言修辭現象。因此,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看,方言地位已然發(fā)生了變化。
[1]王德春.語體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楊海峰.電視新聞語體句子芻議[J].新聞愛好者,2010,(5).
[5]張麗娜.方言進媒體——地域文化的傳承[J].新聞前哨,2007,(9).
[6]潘世松.池莉小說詞語的漢味特征[J].咸寧學院學報,2010,30(2).
[7]宗麗.區(qū)域性大眾傳媒方言言說利弊分析[J].新聞前哨,2011,(1).
H0-05
A
1006-5342(2011)08-0192-03
2011-06-05
武漢市屬高??蒲幸话沩椖?2008K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