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黌
(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蒙自661100)
基于語料庫對《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詞匯的分析
林 黌
(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蒙自661100)
通過語料庫提取詞匯頻數(shù)、語義歸類等方法,分析《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詞匯特點,探討教材所蘊含的教學理念。驗證《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中所蘊含的體驗性、實用性、能力性等特點。
語料庫;《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詞匯分析
詳細了解一本教材中所選用的詞匯量、詞語用法、語言規(guī)律對評析這本教材的好壞至關重要。使用語料庫檢索工具對教材文本的詞匯量進行量化分析,為教材提供了更加科學、客觀和準確的評價結論,這在一定程度上既減少了分析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又能幫助我們發(fā)掘教材的深層意義。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材作為研究對象,自建《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教材語料庫,使用Range語料庫檢索軟件分類進行詞頻統(tǒng)計、語義歸類等分析。主要針對《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課文內容詞匯分布及詞匯選用進行分析,以探討《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深層內涵,并證實部分專家對《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評價:注重培養(yǎng)表達能力;強調交際內容的實用性;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重視文化教學,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是一套理念創(chuàng)新、內容實用、體系科學并具時代特色的全新立體化系列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資源和工具的指南,詞匯量在教材中的控制關系到學生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先、最有效地學到最常用、最有用的語言知識。Sinclair和Renouf認為學習應主要集中在語言中最常見的單詞和句型。以交際法為理念的EFL教學認為,對初級和中級學者而言,學習者應該學習英語本族語者實際使用的語言,而較為科學、高效的做法是首先掌握英語本族語者的常用詞匯,因此文本學習內容應主要由實際使用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匯構成,教學大綱的設計和教材的編寫應充分體現(xiàn)這一指導思想。20世紀20年代Ogden基于語義涵蓋能力為語言學習制定了最小量的基礎詞匯表(約850詞)。30年代在美國盛行的“新方法閱讀”的閱讀設計以詞匯控制理論為基礎,把高頻度的詞匯作為最先教學內容,閱讀材料的詞匯控制在英語本族語者的常用詞匯范圍內。50年代West通過手工統(tǒng)計500萬書面語語料詞頻制定“通用詞表”(General Service List,含2000個詞族),其中所提供的詞匯語義頻數(shù)等信息被用于改善閱讀材料的編寫與教學等。80年代Carter(1998)將真實使用的語言作為教材的參照模型,結合語言教學原則運用語料庫資源進行大綱設計和教材的編寫,使教材與實際運用的語言盡可能相一致。在這一時期語料庫BROWN,LOB,L IC等的運用以及大量基于語料庫的研究使人們逐步認識到語料庫能呈現(xiàn)真實的語例;認識自己的語言本能,提供詞語使用的語境,為語法提供語義基礎,體現(xiàn)語言的最新變化。同樣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調查的搭配和范式的研究顯示,基于語料庫實證資源的詞匯控制更全面、更客觀,這些實證資源成為教學大綱及教材編寫選擇詞匯,編排教學內容,進行語法順序排列等的標準,同時也成為教材詞匯評估的重要參照標準。我國在應用語料庫進行教材編寫和詞匯量的控制方面起步相對晚,但近年來已有所突破,如:2000年翟象俊等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大學英語》、2004年鄭樹棠等主編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該教材設計和制作了規(guī)模龐大的語料庫,既為學科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基礎,也為大學英語教師從事理論學習和研究提供方便。
本研究以自建的《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語料庫為平臺,嘗試用語料庫手段來調查21世紀全球外語學習理念,尤其是我國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理念給當前國內英語教材話語帶來的發(fā)展和變化,尤其側重以下兩點:一是《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課文詞匯量分布情況如何?二是教材內容的如何體現(xiàn)體驗性、實用性、能力性等特點?
第一,建立《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教材語料庫,并對教材語料進行標注。第二,使用Range語料庫檢索軟件對《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語料進行分析,同時對檢索結果進行分類、歸納和頻數(shù)統(tǒng)計。第三,通過批量性語言形式的表征和語義來推導教材話語所隱含的或倡導的思想或理念。
使用Range語料庫檢索軟件分析《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1—4冊詞匯分布情況,結果見表1。
表1 《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1—4冊詞匯分布情況
表1顯示,《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1詞匯總量為8 426個,其中屬于詞表1的形符有6 955個,占整個文本的82.54%,類符有1 006個,占類符的54.17%,它們又屬于610個詞族。本冊數(shù)詞匯屬于詞表1、詞表2、詞表3和其它詞匯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2.54%、4.84%、5.32%和7.3%。
《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2詞匯總量為11 034個,其中屬于詞表1的形符有8 680個,占整個文本的78.67%;類符有1 255個,占類符的47.18%,它們又屬于702個詞族。本冊數(shù)詞匯屬于詞表1、詞表2、詞表3和其他詞匯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8.67%、5.78%、4.5%和11.06%。
《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3詞匯總量為11 691個,其中屬于詞表1的形符有93 655個,占整個文本的80.1%,類符有1 297個,占類符的47.82%,它們又屬于746個詞族。本冊數(shù)詞匯屬于詞表1、詞表2、詞表3和其它詞匯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0.1%、5.88%、3.58%和10.44%。
《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4詞匯總量為13 198個,其中屬于詞表1的形符有10 188個,占整個文本的77.19%,類符有1 360個,占類符的43.38%,它們又屬于738個詞族。本冊數(shù)詞匯屬于詞表1、詞表2、詞表3和其它詞匯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7.19%、5.39%、6.28%和11.14%。
上述數(shù)值表明《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1-4冊在詞表1、詞表2、詞表3方面詞的數(shù)值呈平穩(wěn)上升趨勢,每冊選用最常用1000詞的比例呈逐冊降低的趨勢,但第三冊略有上升,僅次于第一冊?!洞髮W體驗英語》綜合教程4在詞表3的數(shù)值存在明顯差異,高頻率地使用了最常用1 000個詞以外的詞匯?!洞髮W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2—4冊在詞表Off lists的數(shù)值較第一冊有明顯差異,體現(xiàn)出一定的難度,《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4則在第2、3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難度。由此可見,《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1—4冊在總詞次、詞形和詞目上總體分布均勻,略呈上升趨勢,但第2—4冊與第1冊間跨度大,造成一定難度,此外第3冊的難度相對易于第2冊。
使用Wmatrix軟件自動將《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1—4冊的所有詞進行語義概念分類,結果顯示,在《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材中三類復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分別為代詞類、動詞類和名詞類。在代詞類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高達1 651次,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認知通常是從自我體驗開始的,而自我體驗與“我”或“我們”之間的關聯(lián)顯然比第二、第三人稱要緊密得多。有論者將人稱代詞與接受者心理之間的關系作了直觀的描述,指出第一人稱代詞的閱讀感受距離最小,其敘事類型為體驗型。也有研究表明,第一人稱特別是第一人稱復數(shù)在指稱上包含接受者,能給接受者以較強的臨境感,使接受者感覺更親切,有利于接受者在心理上接受相應內容。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材內容多次出現(xiàn)第一人稱代詞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和共鳴,激起學習者的情緒與情感反應,讓學習者在語言學習語境中融入自己,從而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學習者雙方的“對話”及角色意識的轉換。這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習者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文章作者和學習者的互動和情感上的交流,以達到共同分享、體驗知識的目的。
第二人稱代詞是一種讓讀者/聽者高度投入對話的語篇類型特征。《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材中第二人稱代詞使用頻率較高增強了教材與學生間的關系,有效降低教材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規(guī)約,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準確確定自己在學習中的位置和作用,彰顯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在動詞類(詞族)中,Be詞族復現(xiàn)頻率最高居首位,作為語境描述常用語式的be動詞大量出現(xiàn)在文中,特別是表述即時即地場景的詞:is、are、being等,這表明教材內容比較注意語言的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幾乎真實的語境里學習真實的語言。此外,think,belief,imagine,guess,feel,believe,change,consider,get,employ,say,train,speak,work,like等詞匯的頻繁使用也顯示出教材內容在呈現(xiàn)知識,展示知識的同時,提示學生如何用英語做事,激發(fā)學生用英語協(xié)商做事以及讓學生充分體驗用英語做事的情感。
在名詞類中,education,college,family,father,friend,life,school,student,views,experience,opinion,business,membership,world,language,peace,information,computer,job的頻頻出現(xiàn)首先表現(xiàn)教材選文有展現(xiàn)世界風貌的,有反映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的,也有表現(xiàn)人類智慧和文化,謳歌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為學生呈現(xiàn)了一片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情景。此外教材選文從學生生活視角出發(fā),不僅貼近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和生活世界,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教材設計面向生活,又高于學生日常生活,如:business,job,peace等話題。閱讀這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文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接受更佳的文化熏陶與語言訓練。同樣,在學習這些從生活中來的文章時,education,college,family,father,friend,life,school,experience等詞的數(shù)次沖擊,必然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有感而發(fā)、有話要說的欲望,通過口語交際,既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應對能力,又能引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提高用英語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Vocabula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pus of College Experiencing English
L IN H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onghe University,Mengzi661100,China)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vocabulary in College Experiencing English by means of vocabulary frequency and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finds its teaching idea,meanwhile to verify its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ence,practice and ability to use English in a well-round way.
Corpus;College Experiencing English;Vocabulary Analysis
H319
A
1008—4444(2011)03—0181—03
2011-03-2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體驗式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子課題《基于語料庫對《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評價》(06BYY0220605)
林 黌(1968—),女,廣東惠來人,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劉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