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斌 劉苑秋 黃長干 杜天真 黃 忠邱自兵 聞小剛 夏大全 何 磊
(江西農業(yè)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1,南昌 330045)
(江西農業(yè)大學園林與藝術學院2,南昌 330045)
白檀油的理化性質及其制備生物柴油的研究
劉光斌1劉苑秋2黃長干1杜天真2黃 忠1邱自兵1聞小剛1夏大全1何 磊1
(江西農業(yè)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1,南昌 330045)
(江西農業(yè)大學園林與藝術學院2,南昌 330045)
研究了白檀油的理化性質和以該油制備生物柴油的工藝。結果表明:白檀出油率為20.0%;白檀油是以含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油脂,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高達76.74%以上;白檀油脂理化性質、脂肪酸組成及質量分數符合生物柴油要求;應用L9(34)正交試驗得出白檀油酯交換反應的最佳條件為:油醇物質的量比1∶6、催化劑用量為油質量的1.2%、反應時間2 h、反應溫度60℃,轉化率為92.0%。對生物柴油性能檢測表明,它與0#柴油的主要性能相接近,是一種理想的0#柴油的替代品。
白檀 理化性質 生物柴油 正交試驗
石化燃料油在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不可再生性及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同時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滿足社會發(fā)展對能源的需求,實現資源的永續(xù)利用,維持和促進資源、環(huán)境、社會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能源短缺和環(huán)境惡化成為世界各國所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各國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發(fā)安全可再生的新能源[1]。
近年來,把植物油轉化為生物燃料油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各國紛紛根據本國國情,選擇合適的植物油來積極的發(fā)展和生產生物柴油,如美國選用豆油、德國及一些歐洲國家選用菜油、馬來西亞利用豐富的棕櫚油成功地制取生物柴油并開始規(guī)模應用[2]。我國國情是人多地少,特別是人均耕地少,故選擇植物原料油應注意避免“與口爭油”。江西省植物資源豐富,可供開發(fā)利用的木本油料植物種類多,開發(fā)一些野生植物油作為發(fā)展生物柴油的原料乃是一個重要方向[3]。
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Miq.]屬山礬科山礬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江南各地及臺灣。它生長力旺盛、抗逆性強、根系發(fā)達,適應地區(qū)廣,是江南低山丘陵地區(qū)提高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理想植物。白檀種子含油20%左右,白檀油在工業(yè)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如在機械行業(yè)作潤滑油,在紡織工業(yè)中,對羊毛進行軟化和清除靜電處理,在油墨工業(yè)中作調和劑,在化學工業(yè)中作肥皂香皂等[4]。白檀籽油主要是一種以不飽和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油脂,也可利用它制備生物柴油。因此,本項目選擇江西野生木本植物——白檀種籽,提取油脂,測定其理化性能、脂肪酸組成及質量分數;并將油脂用酯交換反應制備生物柴油,為實現以白檀木本油料植物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提供理論依據。
1.1 材料
白檀種籽:采摘于江西省吉安地區(qū)野生白檀種籽、未去果皮,烘干,粉碎。
1.2 儀器
FW100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LG50理化干燥箱: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PPV-4060有機合成裝置:日本東京理化器械珠式會社;SHZ-Ⅲ循環(huán)水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GC2010氣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
1.3 方法
1.3.1 白檀種籽預處理方法
將洗凈的白檀種籽放入烘箱中在溫度為90℃烘2~3 h,然后用高速萬能粉碎機使種籽粉碎。
1.3.2 白檀油脂提取方法
以預處理的白檀種籽為原料,石油醚為溶劑,將粉碎種籽及石油醚按一定比例,在設定的溫度下倒入圓底燒瓶,回流浸提一定的時間后,過濾得濾液。濾液先常壓,再減壓蒸餾脫除溶劑,可得油脂。
1.3.3 白檀油脂的理化性質測定方法
酸值的測定:按GB/T 5530—1998進行測定;皂化值的測定:按GB/T 5534—1995進行測定;碘值的測定:按 GB/T 5532—1995進行測定;折光率的測定:按GB/T 5530—1985進行測定。
1.3.4 白檀油脂中脂肪酸及甲酯色譜分析條件
油脂中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的色譜分析條件相同[5-6],因為脂肪酸分析先要甲酯化,即將植物油脂加正己烷溶劑和氫氧化鉀-甲醇溶液甲酯化,然后取樣用氣相色譜對其進行成分分析。判斷不同的類的脂肪酸,用標準脂肪酸(色譜純)在同樣條件下進樣,在氣相色譜圖對比進行判斷。GC2010氣相色譜儀分析條件:FID檢測器;FFAP毛細管色(30.0 m × 0.25 μm ×0.25 mm);進樣口溫度:240℃;檢測器溫度:240℃;柱流量:1.23 mL/min;分流比:1∶30;柱溫采取程序升溫:初始柱溫:180℃,以2℃/min的升溫速率升到210℃,保持3 min,然后以2℃/min的升溫速率升到230℃,保持5 min;尾吹流量:30 mL/min;載氣:N2,柱頭壓60 kPa;氫氣流量:40 mL/min;空氣流量:400 mL/min;進樣量:1 L。
1.3.5 白檀油生制備生物柴油指標的測定方法
白檀油制備生物柴油指標按照石油和石油產品試驗方法進行測定[7],具體方法如下:
閃點的測定:按GB/T 267—1988進行測定;餾程的測定:按GB 255—1977進行測定;運動黏度的測定:按GB/T 265—1988進行測定;灰分的測定:按GB 508—1965進行測定;密度的測定:按GB 5526—1985進行測定。
十六烷值的測定按下式計算[8]:CN=46.3+5458/SV -0.225 × IV
1.3.6 脂肪酸甲酯轉化率計算方法
采用氣相色譜用面積歸一法測定反應體系中脂肪酸甲脂的含量。用脂肪酸甲酯的轉化率來表示反應結果[9-10]。
脂肪酸甲酯轉化率=實際產物中的甲酯質量/理論上應得的甲酯質量
其中:實際產物中的甲酯質量=色譜分析中甲酯含量×甲酯化所得甲酯質量。
2.1 種籽出油率
按1.3.2確定的最佳條件進行重復試驗,即石油醚體積與種籽質量比5∶1,反應時間為2 h,反應溫度為70℃,白檀出油率為20.0%。由此可見,白檀木本植物種籽出油率較高。
2.2 白檀油理化性質分析結果
按1.3.3分析方法,測出白檀油的主要理化性質,結果見表1。
表1 白檀油理化性質
從表1的可算出白檀油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M,按公式M=氫氧化鉀分子質量×1 000/皂化值,計算白檀油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 105.63。用堿催化酯交換反應制備生物柴油,油脂的酸值必須小于 1.5 mg KOH/g,若酸值大于 1.5 mg KOH/g,則需更多的堿性催化劑中和游離脂肪酸,而且轉化率非常低。白檀油酸值為18.59大于1.5 mg KOH/g,因此,根據劉大川等[11]采用溶劑萃取脫酸法進行處理后的酸值降到1.5 mg KOH/g以下。
2.3 白檀油脂肪酸的組成及含量
用氣相色譜儀按1.3.4色譜分析條件,分析白檀油脂肪酸的組成及質量分數,結果如表2。
表2 白檀油脂肪酸的組成及質量分數
從表2可見,白檀籽油主要是一種以不飽和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油脂,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高達76.74%以上,可利用它制備生物柴油。
2.5 生物柴油的制備工藝條件優(yōu)化
在合成裝置PPV-4060(可以控制時間和溫度,磁振子攪拌合成裝置)中加入經酸預處理的白檀油、甲醇和氫氧化鉀。以醇油物質的量比、催化劑用量、溫度、反應時間為變量,利用L9(34)正交試驗進行酯交換反應[10]。反應一定時間后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進行分離,分出下層甘油。上層產物在常壓下蒸餾脫除過量甲醇,用溫水洗滌至中性,再用減壓蒸餾除去殘存的水、甲醇、單甘酯、二酰甘油、三酰甘油等雜質,活性炭脫色,得到淺黃色、澄清透明的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
2.5.1 L9(34)正交試驗的設計
影響酯交換反應因素主要有:甲醇和原料油的物質的量比(A)、催化劑(氫氧化鉀)的用量(B)、反應時間(C)、反應溫度(D)等。為了選擇最佳反應條件,設計4個因素3個水平的正交試驗,具體如表3。
表3 試驗因素和水平的設計
根據上述因素水平,設計正交試驗表L9(34),結果如表4。
表4 L9(34)正交試驗結果
從表4可知,白檀油甲酯化交換反應的影響因素依次為:D>B>C>A,即反應溫度>催化劑用量>反應時間>醇油物質的量比。從正交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白檀油制備生物柴油最適宜工藝條件為:A2B3C3D2,即油醇物質的量比1∶6、催化劑用量為油質量的1.2%、反應時間2 h、反應溫度60℃。根據酯交換反應的最佳條件進行重復試驗,平均轉化率為 92.0%。
2.6 生物柴油性能比較
將自制的白檀生物柴油的指標與0#柴油指標進行比較,按1.3.4方法進行測定,結果見表5。
表5 生物柴油與0#柴油指標比較
從表5中可見,自制白檀生物柴油指標與我國0#柴油的主要指標相接近(除閃點外)。根據國際上慣用作法,在石油柴油中調入20%左右的生物柴油使用效果會更好[12]。
3.1 白檀木本植物種籽出油率為20.0%。白檀油是以含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油脂,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高達76.74%以上;油脂理化性質、脂肪酸組成及質量分數符合生物柴油要求。白檀木本植物耐干旱、耐貧瘠,易繁殖、適應性很廣,預示著白檀木本植物是較好的油料植物,是一種具有開發(fā)前景的生物柴油樹種。
3.2 白檀油制備生物柴油最適宜工藝條件:油醇物質的量比1∶6,反應溫度60℃,反應時間2.0 h,催化劑用量為油質量的1.2%,平均轉化率為92.0%。
3.3 自制生物柴油指標與我國0#柴油的主要指標相接近(除閃點外)。而且閃點高(147℃)、安全性好;十六烷值(CN)高,燃燒性好。但從自制白檀生物柴油外觀來看,低溫流動性較差。根據國際上慣用作法,在石油柴油中調入20%左右的生物柴油使用效果會更好。
[1]趙晨,付玉杰,祖元剛,等.研究開發(fā)燃料油植物生產生物柴油的幾個策略[J].植物學通報,2006,23(3):312-319
[2]李昌珠,蔣麗娟,李培旺,等.野生木本植物油-光皮樹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J].生物加工過程,2005,3(1):42-44
[3]楊志玲,王開良,譚梓峰.值得開發(fā)的幾種野生木本油料樹種[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3,17(2):41-43
[4]左長清,朱太平,杜佳瑞.關于白檀開發(fā)利用價值的研究[J].江西水利科技,1994,20(1):68 -72
[5]劉祥華,劉燦明,吳蘇喜,等.氣相色譜法測定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6,18(5):591-592
[6]巫淼鑫,鄔國英,韓瑛,等.6種食用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比較研[J].中國油脂,2003,28(12):65-67
[7]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開發(fā)部.石油和石油產品試驗方法標準匯編(上)[G].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8]Krisnangkura K.A simple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cetane index of vegetable oil methyl ester[J].J.Am.Oil Chemic Soc,1986,63(4):552 -553
[9]劉光斌,黃長干,劉苑秋,等.東京野茉莉油的提取及其制備生物柴油的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9(4):685-689
[10]劉光斌,黃長干,劉苑秋,等.黃連木油的提取及其制備生物柴油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9,24(7):84 -88
[11]劉大川,余珠花,劉金波,等.麻瘋樹籽油溶劑萃取脫酸工藝的研究[J].中國油脂,2005,30(6):26 -27
[12]韓偉,楊湄,劉昌盛,等.生物柴油低溫流動性及改進方法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7,26(10):1395 -1399.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by Symplocos Paniculata Seeds Oil
Liu Guangbin1Liu Yuanqiu2Huang Changgan1Du Tianzhen2Huang Zhong1Qiu Zibing1Wen Xiaogang1Xia Daquan1He Lei1
(Applied Chemical Institut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Nanchang 330045)
(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Ar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Nanchang 330045)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ymplocos paniculata oil and the preparing technics for bio-diesel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e oil yield of seeds:20.0%.The oil is a grease mainly containing palmitc acid,stearic acid,oleic acid,linoleic acid and linolenic acid.Mass frac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s up to 76.74%.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compositions and mass fraction of fatty acid of the oil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io- diesel standards.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esterification with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oil obtained by L9(34)orthogonal experiments:the amount ratio of substance of oil to methanol is 1∶6,dosage of catalyst is 1.2%,reaction time 2 h,reaction temperature 60 ℃,conversion 92%.The bio -diesel performance index are close to No.0 diesel,so it is a sort of ideal substitute for No.0 diesel.
Symplocos paniculata,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Bio - diesel,Orthogonal experiments
TQ645.8
A
1003-0174(2011)03-0064-04
江西農業(yè)大學生物質能專項基金[2006(2045)],江西省教育廳科研基金(GJJ0421)
2010-03-22
劉光斌,男,1963年出生,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生物質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