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希華,馬瓊仙,王維剛
(1.馬龍縣植保植檢站,云南馬龍655100;2.馬龍縣馬鳴鄉(xiāng)農(nóng)科站,云南馬龍655100)
萬壽菊褐斑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是馬龍縣萬壽菊生長中后期的一種主要病害,若不及時防治,極易造成大面積流行,嚴重危害萬壽菊產(chǎn)量,減產(chǎn)高達30%~60%,嚴重的達70%~80%,甚至絕收。2004年馬龍縣首次引進萬壽菊種植,因萬壽菊褐斑病暴發(fā),遭受了重大損失。為此有關(guān)部門通過不斷研究和探索,結(jié)合地方實際,在防治萬壽菊褐斑病上先后推廣了退菌特、菌核凈等一系列防治藥劑,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由于病原抗性不斷增強,迫切需要篩選安全、高效、經(jīng)濟的新型農(nóng)藥新品種,為指導大面積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萬壽菊“蒙菊一號”。
試驗設(shè)在馬龍縣通泉鎮(zhèn)小寨村委會馬金田村,前作為大麥,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偏下,酸性紅壤,排水良好。移栽地1.4 m開墑起壟,壟高30 cm,墑面寬1 m,一壟雙行,行距50 cm,株距45 cm,定植密度3.4萬株/hm2,每處理小區(qū)62株。供試萬壽菊2009年3月12日播種,種子用25%咪酰胺3 000倍液浸種12 h后帶藥催芽播種。2009年5月15日移栽,試驗地施用腐熟農(nóng)家肥22.5 t/hm2、萬壽菊專用肥600 kg/hm2作底肥;初花破膜提墑時,追施萬壽菊專用肥225 kg/hm2;鮮花采收4次后,于每次采花后葉面噴施2%復混磷酸二氫鉀2次,其它管理措施與大面積生產(chǎn)一致。
25%苯醚甲環(huán)唑(北京北農(nóng)綠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55%福·三環(huán)(云南錦田植??萍加邢薰旧a(chǎn)),66.6%霜霉威水劑(福建新農(nóng)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50%多·錳鋅(北京北農(nóng)綠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70%丙森鋅(北京北農(nóng)綠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72%霜脲·錳鋅(北京北農(nóng)綠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52.5%異菌脲·多(臺灣興農(nóng)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72.2%霜霉威(上海興農(nóng)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對照(CK)為清水。
試驗設(shè)9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27個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試驗地面積850 m2,每個試驗小區(qū)面積為18.24 m2。每個處理均噴霧3次,間隔期10 d。各藥劑處理濃度如下:
處理A:25%苯醚甲環(huán)唑EC 2 0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B:55%?!とh(huán)WP 6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C:66.6%霜霉威AC 1 2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D:50%多·錳鋅WP 5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E:70%丙森鋅WP 5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F:72%霜脲·錳鋅WP 5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G(CK):噴施清水3次;
處理H:52.5%異菌脲·多1 000倍液葉面噴霧;
處理I:72.2%霜霉威AS 700倍液葉面噴霧。
小區(qū)田間布局見圖1。
圖1 小區(qū)田間布局示意圖
田間萬壽菊褐斑病初始病斑出現(xiàn)日期為7月5日,病株率為1%~2%,7月10日部分小區(qū)病株率達5%以上,開始施第1次藥,以后連施5次,每次間隔10 d;按發(fā)病程度分級標準進行田間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計算病情指數(shù),并與對照比較計算相對防效。
分別于7月11日、7月28日、8月7日、8月21日、8月31日、9月9日、9月21日采花7次,記載各小區(qū)鮮花產(chǎn)量,比較各處理間的產(chǎn)量差異情況。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對萬壽菊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比較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萬壽菊產(chǎn)量的影響
從表1看出,第1次施藥后10 d,對萬壽菊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以處理B、處理A、處理E、處理D較好,防效分別為88.33%、66.67%、66.67%、50%,其它處理防效均在50%以下;第2次施藥后10 d,處理B、處理A防效較好,防效分別達到78.62%和76.55%,其它處理防效均在50%以下;第3次施藥后10 d,處理A、處理B、處理D、處理F、處理E防效較好,防效分別達到89.64%、88.56%、60.43%、57.34%和50.54%,其它處理防效在50%以下;第4次施藥后10 d,處理A、處理B防效較好,防效分別為70.18%和67.78%,其它處理防效均在40%以下;第5次施藥后10 d,處理A、處理B防效較好,防效分別為31.96%和34.38%,其它處理防效均在10%以下。試驗結(jié)果表明,25%苯醚甲環(huán)唑2 000倍液噴霧3次及55%福·三環(huán)600倍液噴霧3次,間隔期10 d,對萬壽菊褐斑病的發(fā)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是防治萬壽菊褐斑病的首選高效低毒藥劑。
從表2看出,各藥劑處理對萬壽菊產(chǎn)量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其中處理A、處理B、處理D、處理F、處理I與對照相比,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A、處理B分別比對照增產(chǎn)19 723.45 kg/hm2和18 384.6 kg/hm2,增幅為79.97%和74.35%;處理D、處理F、處理 I分別比對照增產(chǎn) 10 471.5 kg/hm2、8 278.5 kg/hm2和3 508.8 kg/hm2,增幅為42.35%、33.48%和14.19%。其它3個處理對萬壽菊有一定的增產(chǎn)作用,但增產(chǎn)幅度不大,差異不顯著。
不同藥劑對萬壽菊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不同,試驗表明,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25%苯醚甲環(huán)唑和55%?!とh(huán),防效最高達到89.64%及88.56%,是防治萬壽菊褐斑病的首選藥劑;其次為50%多·錳鋅,最高防效為60.43%;72.7%霜霉威防效最差,對萬壽菊褐斑病基本沒有效果,與對照無差異。
不同藥劑處理對萬壽菊產(chǎn)量有顯著影響,其中25%苯醚甲環(huán)唑和55%福·三環(huán)處理增產(chǎn)15 t/hm2以上,50%多·錳鋅及72%霜脲·錳鋅處理對萬壽菊產(chǎn)量也有顯著的增產(chǎn)作用,增產(chǎn)可達7 500 kg/hm2以上。由此可見,萬壽菊要獲得高產(chǎn),褐斑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試驗期間雨水偏多,施藥后遇到不同程度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防效。此外,采花進度對產(chǎn)量也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給試驗帶來輕微誤差,但總體趨勢明顯,試驗結(jié)果可為萬壽菊褐斑病的防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