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平,趙耀江
(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均壓通風治理綜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風流中的CO
張會平,趙耀江
(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針對西曲礦29203綜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風巷CO大量異常涌出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其實施均壓通風系統(tǒng),有效治理了CO超限,確保了工作面的正?;夭伞?/p>
CO;均壓通風;治理
西曲礦設計能力年產(chǎn)300萬t,核定能力360萬t。礦井采用主斜井、副平硐聯(lián)合開拓。井田地質(zhì)構(gòu)造簡單,煤層穩(wěn)定,主要含煤層為石炭系太原組和二迭系山西組,共含14層煤,現(xiàn)開采2號、4號、7號、8號、9號煤層,全區(qū)可采煤層厚度為13.65m,地質(zhì)儲量5.3億t,可采儲量3.43億t,煤層賦存平緩,傾角為5°~8°。
礦井通風方式為分區(qū)通風,共有6個進風井和2個回風井。其中,6個進風井分別是:主斜井,付平硐,矸石平硐,崖窯上進風井,龍王溝進風井與南坪上進風井;2個回風井:南坪上回風井,風機為GAF23.7-13.2-1型通風機,電機功率1 000 kW;崖窯上回風井,風機為FBCDZ№-30型通風機,電機功率2×560kW。礦井通風方法為抽出式,屬低瓦斯礦井。
29203 工作面地面位于狼窩溝回風井北部,地表大部分被黃土覆蓋,蓋山厚174 m~250 m。工作面井下位于北二盤區(qū)南部,東鄰井田邊界,南部為已回采的29202工作面,北部為未回采的29204工作面,西鄰北983運輸大巷,工作面上覆8號煤28203采空區(qū),而8號煤與9號煤層間距為8 m左右。該工作面副巷總長度為1017m,巷道形狀為矩形,寬為4 m,凈高為2.4 m,凈斷面積為9.6 m2,支護形式為錨桿+錨索支護巷道;正巷總長度為917 m,巷道形狀為矩形,寬為4 m,凈高為2.2 m,凈斷面積為8.8m2,支護形式為錨桿+錨索支護巷道。
29203 工作面采用“U”型通風系統(tǒng),煤層自燃傾向性為Ⅱ類自燃煤層。工作面設計風量為460 m3/min,實際供風量為567m3/min。
該工作面于2010年10月10日由綜采一隊開始回采,由于層間距小,上部8號煤東臨井田邊界周邊小窯破壞嚴重。而且,由于地方小煤礦存在火區(qū),29203工作面初采初放后,裂隙發(fā)育與8號煤采空區(qū)及小窯采空區(qū)相溝通,出現(xiàn)大量漏風及CO大量涌出。10月16日,當值班瓦斯員進行檢查時,工作面上隅角CO探頭出現(xiàn)報警。經(jīng)查,副巷進風為267m3/min,正巷回風為670 m3/min,漏風量為403 m3/min,上隅角CO最高值為188ppm,回風巷CO最高值為14ppm。上隅角CO值超過《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最高允許濃度的7.8倍,嚴重影響工作面的正?;夭?。
圖1 292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均壓通風系統(tǒng)圖
表1 工作面各地點絕對壓力值
圖2 29203工作面采用均壓通風系統(tǒng)前后絕對壓力對比
圖3 實施均壓通風系統(tǒng)前后效果對比
3.1 均壓通風原理
根據(jù)通風動力學原理,風流的流動方向總是從壓力大的地方流向壓力小的地方。均壓通風系統(tǒng)就是利用在進風巷安設局部通風機往工作面壓風而在回風巷設置調(diào)節(jié)風門來調(diào)節(jié)進回風巷之間的風流壓能差,以提高工作面及上隅角的絕對壓力,從而相對降低采空區(qū)和漏風源的壓差,達到抑制CO涌出的目的。
3.2 具體措施
利用均壓通風原理均衡采空區(qū)壓力,在北二9號煤集中巷距29203工作面進風巷20 m處安設DBKJ№7.5/2×55kW対旋局部通風機2臺,一臺工作,一臺備用,額定風量為980 m3/min~630 m3/min;在進風巷20m處施工兩道穿風筒正反向風門兩道;在29203回風巷施工兩道壓皮帶調(diào)節(jié)風門。利用開啟局部通風機壓入風量和回風巷調(diào)節(jié)窗,控制回風風量來平衡進回風巷道風流壓能,達到風壓平衡,減少采空區(qū)漏風。292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均壓通風設施布置,見圖1。29203工作面采用均壓通風系統(tǒng)前后絕對壓力對比,見圖2。實施均壓通風系統(tǒng)前后效果對比,見圖3。
2010年10月18日開始對29203工作面實施均壓通風防治措施后,工作面進風為785 m3/min,回風為790 m3/min,各地點絕對壓力值見表1,上隅角和回風CO濃度均為0ppm。
通過對29203工作面采用均壓通風系統(tǒng)治理CO的實踐,證明了對于采空區(qū)外部漏風量大,致使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風CO大量涌出的綜采工作面,采用均壓通風系統(tǒng)治理CO是切實可行的。
[1]王省身,張國樞.礦井火災防治[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0:31-43.
[2]史宗保,魏平儒.均壓防滅火理論在楊村礦的應用[J].中州煤炭,1994(3):40-41.
[3]鄔劍明,肖建紅,遲克勇.淺埋藏薄基巖高產(chǎn)高效工作面漏風規(guī)律的研究[J].中國煤炭,2008,34(6):47-49.
[4]馮自宇,翟小偉.采煤工作面CO氣體產(chǎn)生機理及異常超限處理措施[J].西北煤炭,2008,6(2):57-60.
CO Control by Even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Upper Corners and Return Airflow of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ZHANG Hui-ping,ZHAO Yao-jiang
(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24)
By the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abnormal CO emission in upper corners and return airway of No.29203 fully-mechanized working face of Xiqu mine,the even pressure ventilation system is adopted,so that CO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normal caving is guaranteed.
CO;even pressure ventilation;control
TD724
A
1672-5050(2011)06-0053-02
2011-04-22
張會平(1980—),男,山西古交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礦井通風研究工作。
徐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