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楠
(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福建泉州362021)
福建省高校開展太極拳課程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
王廣楠
(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福建泉州362021)
文章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福建省華僑大學、仰恩大學、泉州師范學院三所高校的學生24式簡化太極拳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選課人數(shù)多,且選課比例女生多于男生,并且對太極拳的練習作用和意義能給予正確的認識,同時也存在著師資短缺、對太極拳知識缺乏等問題。文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建議,為太極拳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入開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普通高校太極拳現(xiàn)狀對策
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原則突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并且要求加強“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和“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的教學思想。太極拳源遠流長拳理博大精深乃中華民族體育文化之瑰寶。近十幾年來,我國高校體育在終身體育思想的影響下,對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改革。體育教學從單純的傳授運動技術技能為主,到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選項課、選修課和保健課,在較大范圍內增進了練習者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掌握一兩項終身鍛煉的方法。本文通過對福建省三所不同的高校太極拳教學狀況及學生參加太極拳學習的心理趨向的問卷調查及歸納分析,了解了大學生對太極拳教學開展的意向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認識到高校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是促進體育教育通向終身體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2.1 研究對象
福建省華僑大學、仰恩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調查法
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相結合,深入教學第一線,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
2.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收集到的有關材料進行歸納整理,對調查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2.3 專家訪談法
對民間傳統(tǒng)武術家馬俊龍和上海體育學院民族傳統(tǒng)體育博士王震副教授進行訪談探討太極拳在高校深入開展的其可行性,太極拳教學在高校發(fā)展的重點方向及對策。
太極拳內涵豐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動作優(yōu)美,不受場地、器材限制,且能更好地體現(xiàn)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因此備受當代大學生的青睞。目前全國許多高校已把太極拳列為體育課內容之一,這對正在增長知識、成長身體的大學生而言大有益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遵從“健康第一”的原則,將24式簡化太極拳納入學校體育課程,對適應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是由24式簡化太極拳的特點所決定的,其特點是動作結構和整個套路安排符合由簡至繁、先易后難的原則。全套動作易學易懂,易于掌握,既不復雜,又能充分體現(xiàn)太極拳動作的柔和、緩慢、圓活、連貫的特點。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生理、心理特征,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健身、娛樂價值,成為適合高校大學生從事的一項體育活動。公共體育普修課屬于普及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并且能夠掌握一定的終身體育技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3.1 福建省高校大學生普修24式簡化太極拳的現(xiàn)狀分析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福建省華僑大學、仰恩大學、泉州師范學院大一、大二的學生,采取立意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調查方法,調查情況表見表1。
表1 福建普通高校大學生開展24式簡化太極拳情況調查表(%)N=642
由表1可知:在選取的華僑大學、仰恩大學、泉州師范學院三所所高校隨機抽取大一、大二學生642人,其中男生為247人,占到38.44%;女生為395人,占到61.56%。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選修太極拳這一體育課程女生遠遠多于男生,原因是高校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她們不宜參加強度較大的體育運動,轉而喜歡參加一些對抗性較小、身體接觸少、趣味性強、能夠充分體現(xiàn)女性陰柔之美的體育運動項目。大二學生多于大一的學生,原因是大多數(shù)高校大二開設體育選修課,大一開設體育必修課,有些大學一年級未開設武術課,因此造成學生選課選擇的余地較小。
3.2 大學生學習太極拳的態(tài)度情況
太極拳是一項具有很高鍛煉價值的健身運動。自太極拳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以來,深受廣大學生的青睞,許多高校成立了太極拳協(xié)會并將太極拳作為武術選修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從對福建省三所高校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太極拳比較喜愛(見表2)。
表23 所高校大學生對學習太極拳的態(tài)度(%)N=642
由表2顯示,有17.9%的大學生非常喜歡太極拳項目,有39.4%的大學生較喜歡太極拳,這說明了太極拳在高校大學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3.3 福建省普通高校太極拳選項教學開設的具體實際
從太極大師們教學總結的訪談中得知,太極拳是內家拳,太極拳的核心是松空,最高境界是精、氣、神合一,而要到達這種狀態(tài)至少需要持續(xù)不間斷練習兩三年時間以上,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課堂中的有限時間內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是很難的。從高校體育教學計劃中可以了解到,體育課程一般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學時兩年共144學時左右,如果兩年一直堅持學習太極拳,也不過144學時,更何況大多學校只開設一年甚至半年,在如此少的時間內,想讓學生領悟太極內涵,保證太極拳動作形式的正確性的確有一定難度。更何況大多數(shù)太極拳授課老師都不是專門修習太極拳出身,其自身的太極功夫也是十分有限的,對太極拳教學的實質把握上可能會有所偏差。
3.4 對大學生學習太極拳的心理趨向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shù)大學生將太極拳作為終身鍛煉的重要項目,這表明太極拳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它動作剛柔并濟、螺旋纏繞、步法輕盈、內容豐富,配上與太極拳節(jié)奏、風格和諧的樂曲,不僅能激發(fā)起學生練習的興趣,而且給人以美的享受。經常參加鍛煉可以提高關節(jié)的靈活性,增強肌肉力量和彈性,提高人體各內臟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血輸出量增加,有助于腦細胞供血供氧,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對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敏銳的思維有著很大的益處。正因為太極拳對身心健康有如此作用,從而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
3.5 學生對太極拳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在校期間體育項目內容的選擇,對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育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見表3)。
由表3調查表明:大學生對健身性項目比較感興趣。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中應多增加健身價值高的體育項目,力求達到學生生理、心理和終生健身的需要。太極拳運動與學生鍛煉的目的趨向基本一致,從3所高校安排的太極拳教學時數(shù)來看,都能保證完成一定的教學內容,但還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太極拳的欲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多安排一些太極拳項目的教學。
表3 大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內容及鍛煉目的的選擇
4.1 轉變教師觀念
教學改革難,難就難在教師的觀念轉變。教改開始之時,教師的思想要統(tǒng)一。要通過學習,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把教師組織起來,利用業(yè)余時間認真學習太極拳,看錄像,規(guī)范動作、統(tǒng)一標準,為太極拳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礎。
4.2 改變太極拳學習過程的側重點
從太極拳的特點中不難看出,太極拳運動重在韻合,不像田徑、體操等現(xiàn)代體育項目重在形似,“形似”可模仿,“韻合”靠內悟。而我們在教授太極拳時,老認為太極拳內涵是在熟練后才能體會,所以在教學中更注重學生身形、動作規(guī)格、演練水平,而忽略了內在松靜狀態(tài),肌肉感覺的體驗,導致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拳就只注重花架演練,而走入習練誤區(qū)。所以,盡管是初級階段的學習,我們也要抓住太極拳運動的核心而展開教學,最好先借助十三式中一些基礎簡單的架勢練習,如:無極勢、起落勢、分鬃勢等體驗心靜體松,氣息綿綿,虛領頂頸,意念集中的感覺,每節(jié)課前多做些這樣的練習,對太極拳套路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及早感悟太極神韻。
4.3 將養(yǎng)生理論貫穿其中
在太極拳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學會打太極拳,更要讓學生了解太極原理,了解中華民族的養(yǎng)生理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介紹民族傳統(tǒng)養(yǎng)生觀,使學生對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及太極拳的種類以及拳理有所了解。
4.4 普及后要鞏固、提高
太極拳在大學生中普及后,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到鞏固與提高。措施一,舉辦太極拳提高班;措施二,組織太極拳、械班級對抗賽;措施三,組織全校性太極拳教學比賽;措施四,與有關組織競賽單位聯(lián)系,參與太極拳、械的表演和比賽。以比賽促教學,以比賽促訓練,以比賽促鞏固與提高。
(1)隨著“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太極拳運動將越來越顯示出它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首先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其次它符合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要求,即運動量適中,無須標準的場地設備,增強體質、促進心理健康效果顯著,是大學生走出校門后可終身鍛煉的項目,可使學生終身受益。
(2)24式簡化太極拳按照國家體育課教材規(guī)定,在福建普通高校已普遍開設此門課程,并以其健身、保健等價值受到高校大學生尤其是女生的喜愛,在高校普及太極拳勢在必行。太極拳在高校廣泛的普及,必將進一步推動高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活躍大學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大學生民族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觀的逐步形成和學生對中華體育文化的了解。
(3)高校要重視健康教育,注重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學習太極拳,使學生真正掌握終身受益的健康知識與健身方法,為今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1]喬松茂.武式太極拳詮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20-24.
[2]青山石恒.楊式太極拳[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6-8.
[3]高力翔,王宗平,顧俊杰.太極拳教學對大學生保健意識的影響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1).
[4]陳青山.論武術教學的基本原則[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
[5]段黔冰.大學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狀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
[6]常生,陳及治.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現(xiàn)狀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
[7]馬虹.陳式太極拳拳法拳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334-353.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arrying out Taijiquan Class in Fujia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ang Guangnan
(P.E.Department of HuaQiao Un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
The article 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literature,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does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conditons of the simplified 24-Taijiquan teaching in Yang-En University,the 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Normal College of Fujian Province,and finds out that:university students has high enthusiasm in Taijiquan study,with great interest,more paticipants,and more girls than boys,and they hav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n the roles and meanings of Taijiquan practice.But the problems are shortage of teachers,less knowledge of Taijiquan.The paper then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Taijiquan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finds some theoretical evidences for ite better popularization.
universities Taijiquan current situations countermeasures
G85
A
1004—5643(2011)01—0082—03
王廣楠(1981~),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