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芬,季瀏,崔德剛,楊劍
(1.華東師范大學 博士后流動站,上海 200241;2.武漢理工大學 體育部,湖北 武漢 430070;3.武漢大學 體育部,湖北 武漢 430072)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情緒健康的調節(jié)作用
邱芬1,2,季瀏1,崔德剛3,楊劍1
(1.華東師范大學 博士后流動站,上海 200241;2.武漢理工大學 體育部,湖北 武漢 430070;3.武漢大學 體育部,湖北 武漢 430072)
采用時間管理量表和幸福感、情感平衡量表對686名大學生進行測量,運用調節(jié)層級回歸的統(tǒng)計方法,考察體育鍛煉在時間管理傾向與情緒健康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結果表明,大學生的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率感對情緒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體育鍛煉正向調節(jié)著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幸福感、時間效率感對于情感平衡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調節(jié)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情感平衡的作用,即體育鍛煉高分組的大學生,時間監(jiān)控觀越好,積極情緒越多;而體育鍛煉低分組的大學生,時間監(jiān)控觀越好,消極情緒越多。
體育心理學;時間管理;體育鍛煉;幸福感;情感平衡
時間管理是指個人以有效運用和管理時間,避免不當?shù)臅r間浪費,以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和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為目標所進行的有計劃地安排時間的一種行為[1]。它是個體對時間價值和意義認識的基礎上、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是一種時間維度上的人格特質傾向,由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3個維度構成。時間管理傾向反映出人們對待時間的觀念、態(tài)度及時間運用的行為特征。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夠減少時間資源的浪費,達到運用時間的最高效率,特別是對于正處于人生重要時期的大學生,能否有效地管理時間,就意味著是否能夠在未來的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情緒不僅影響生理健康,而且影響心理健康。每個人體內都有最有助于身體健康的力量,即良好情緒的力量;情緒健康教育就是要喚起這種力量,以使其能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2]。良好的情緒可以直接作用于腦垂體,保持內分泌功能的適度平衡,從而使全身各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更加協(xié)調。
張志杰,黃希庭等[1]的研究發(fā)現(xiàn):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秦啟文等[3]的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以往在時間管理與心理健康、情緒健康關系的研究中,較少考慮到體育鍛煉能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試圖探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情緒健康的調節(jié)作用。
選取某綜合大學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720份,有效問卷為686份,有效率為95.3%。其中男生365名,女生321名,年齡(20.40±1.19)歲。
1)心理測量。
對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情緒健康及體育鍛煉狀況進行了測量。
時間管理采用黃希庭、張志杰等[1]編制的時間管理量表,共44個項目,分為3個分量表,即時間價值感分量表(10題)、時間監(jiān)控觀分量表(24題)、時間效能感分量表(10題)。采用5點Likert記分。本次施測中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652~0.826,總體α系數(shù)為 0.889。這說明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對30名學生在間隔了15 d后進行了第2次測量,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723。
以幸福感和積極、消極情緒來衡量大學生的情緒健康。采用Campbell等[4]編制的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主要測量大學生幸福感程度。此量表包括兩個部分,即總體情感指數(shù),由8個項目組成,權重為1;生活滿意度問卷,僅有1個項目,權重為1.1。量表按7點等級計分。計算總分時將總體情感指數(shù)量表的平均分與生活滿意度問卷的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水平越高。其范圍介于 2.1(最不幸福)~14.7(最幸福)。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Balance,AB)由Bardbum(1969)[4]編制,共10個項目,是一系列描述被試者“過去幾周”感受的是否選擇題,包括積極情感(5個項目)和消極情感(5個項目)兩部分。對積極情感項目回答“是”則計1分;對消極情感項目回答“否”也計1分。情感平衡的計算方法是以積極情感分減消極情感分,再加上一個系數(shù)5,因此其得分為1~9分,因此得分越高,積極情緒越多。本次施測中兩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分別為0.747和0.726。對30名學生在間隔了15 d后進行了第2次測量,問卷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05和0.798,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體育鍛煉狀況測量,根據(jù)梁德清[5]對體育鍛煉的測量方法(見表1)編制大學生體育運動狀況調查表,即通過身體鍛煉的強度、時間和頻率來測量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量表由3個條目(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組成,主要是測查大學生上一周參加的體育鍛煉的總量,運動量=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由此計算出每名學生的運動量分值。對30名學生在間隔了15 d后進行了第2次測量,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830,顯示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1 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測量計分標準
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具體包括信度分析、相關分析和調節(jié)層級回歸分析。其中,在運用層級回歸考察調節(jié)作用之前,將3個主要的連續(xù)性預測變量轉換為標準分數(shù),并相乘形成交互作用項再進入回歸分析,以便于正確地解釋調節(jié)作用并降低預測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6]。
對研究所涉及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相關矩陣顯示,時間管理的3個維度與情感平衡的相關達到顯著或非常顯著水平,時間監(jiān)控觀與幸福感的相關達到顯著水平;體育鍛煉與幸福感和情感平衡的相關達到顯著或非常顯著水平。
表2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結果
分別以幸福感和情感平衡為因變量,用分層回歸考察時間管理和體育鍛煉對幸福感和情感平衡的預測作用。在第 1層模型中放入控制變量(性別、專業(yè)),第2層模型中放入時間管理以及體育鍛煉的主效應,第3層放入時間管理與體育鍛煉的交互作用。分層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時間管理、體育鍛煉對幸福感、情感平衡的分層回歸結果
由表3結果可見,在控制人口學變量以后,時間管理的各層面和體育鍛煉進入回歸方程,都顯著地增加了對情緒健康各層面的解釋量。時間監(jiān)控觀、體育鍛煉對幸福感和情感平衡都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其中體育鍛煉對幸福感有接近顯著的預測作用)(β=0.159,P=0.028;β=0.075,P=0.052;β=0.216,P=0.016;β=0.174,P=0.044)。時間效率感、體育鍛煉對幸福感、情感平衡有顯著的預測作用(β=0.140,P=0.045;β=0.075,P=0.032;β=0.103,P=0.038;β=0.074,P=0.043)。
結果顯示,在時間管理的各層面與體育鍛煉的交互作用分別進入回歸方程以后,以幸福感為因變量時,時間監(jiān)控觀與體育鍛煉的交互作用顯著(△R2=0.011,P=0.045),說明體育鍛煉能夠調節(jié)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幸福感的作用。以情感平衡為因變量時,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率感與體育鍛煉的交互作用顯著(△R2=0.016,P=0.046;△R2=0.019,P=0.011),說明體育鍛煉能夠調節(jié)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率感對于情感平衡的作用。并且,以上交互作用的大小都包括在一般現(xiàn)場研究中所發(fā)現(xiàn)的調節(jié)效應的范圍以內(0.01~0.03)[7],這說明這些交互作用的本質都值得詳盡的理論分析并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為更清晰地說明調節(jié)變量的本質,分別根據(jù)時間管理的3個維度和體育鍛煉的分數(shù),將研究對象分為高分組(高于均值一個標準差)和低分組(低于均值一個標準差),分別對兩組大學生幸福感和情感平衡回歸時間管理,繪制的交互作用圖(見圖1、圖2和圖3)。
由圖1可見,時間監(jiān)控觀越好,大學生的幸福感越高,這種升高的趨勢受到體育鍛煉的正向調節(jié),即在低體育鍛煉情況下,時間監(jiān)控觀使幸福感有較小程度的升高;而在高體育鍛煉的情況下,時間監(jiān)控觀促使幸福感更大程度的升高。
圖1 時間監(jiān)控觀與體育鍛煉對幸福感的交互作用
由圖2可見,對于體育鍛煉高分組的學生,時間監(jiān)控觀越好,則他們的積極、消極情緒得分越高(即積極情緒越多);而對于體育鍛煉低分組的學生,則表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和觀念較好的大學生,卻越容易表現(xiàn)出較多的消極情緒。
圖2 時間監(jiān)控觀與體育鍛煉對情感平衡的交互作用
由圖3可見,時間效率感越好,大學生的情感平衡越好,這種升高的趨勢受到體育鍛煉的正向調節(jié)。相比而言,在高體育鍛煉的情況下,時間效率感促使情感平衡有更大程度的升高。
圖3 時間效率感與體育鍛煉對情感平衡的交互作用
個體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差異明顯地表現(xiàn)在時間管理傾向上[1]。在一天中,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在數(shù)量上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對時間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是不同的。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分別是價值觀、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效能在個體運用時間上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它們對大學生的外在行為和內在的主觀幸福感受和情感體驗都可能產生明顯的影響。Macan等[8]認為較差的時間管理行為,如不適當?shù)姆峙鋾r間,是造成學生壓力和影響學業(yè)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時間管理傾向與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關系緊密,是個人心理狀態(tài)的有效預測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質量、主觀幸福感、個人自信、自我價值感、積極情緒等因素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與一些影響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消極因素,如主觀時間壓力、消極情緒(如焦慮、抑郁、緊張等)存在顯著負相關,其中時間價值感與時間監(jiān)控觀通過時間效能感對這些因素起作用[3,9-14]。
層級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能正向預測大學生的幸福感和情感平衡,并且體育鍛煉能夠調節(jié)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幸福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率感對于情感平衡的作用。時間價值感的主效應不顯著,不能預測幸福感和情感平衡。這說明看重時間的人很可能并不是感到幸福和輕松的人;珍惜時間、看重時間并不能增加人們的幸福感,也不能增加人們的積極情感體驗。時間價值感主要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的重視程度,在一定意義上與個人生活的緊張感、緊迫感相聯(lián)系,個人在時間上的這種緊張感、緊迫感很可能不利于提高其主觀幸福感水平。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的時間監(jiān)控觀對幸福感和情感平衡有正向預測作用。時間監(jiān)控觀指個體運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和觀念,它體現(xiàn)在一系列外顯的活動中,例如,計劃安排、目標設置、時間分配、結果檢查等監(jiān)控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它更多地表現(xiàn)為個體在運用時間上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大學生在學習、工作等具體的活動領域中,更突出強調自我監(jiān)控能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大多在父母、老師的監(jiān)督下進行日常的學習、生活作息,在進入大學之后,這些事情主要由自己進行決定,能否對所有的事情進行合理的安排,就預示著能否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心應手。所以,他們的幸福感、情感平衡等情緒健康狀況更為良好,而那些時間管理傾向相對較差的人,則情緒健康狀況也會相對較弱。
但是,體育鍛煉又調節(jié)著時間管理與情緒健康之間的關系:體育鍛煉能夠促進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幸福感的正向作用,同時也調節(jié)著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情感平衡的作用。因為體育活動能夠使他們擺脫日常生活的煩惱、有能力感、掌握運動技能及進行社會交往[15],能對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體育鍛煉與幸福感之間存在正相關,鍛煉能引起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以及社會支持的改善。因此,對于有著不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來說,時間管理傾向與幸福感、情感平衡之間關系的變化趨勢又有所不同。對于體育鍛煉高分組的學生來說,時間監(jiān)控觀越好,則他們的幸福感、情感平衡越好,并且時間監(jiān)控觀會促使幸福感有更大程度的升高。而對于體育鍛煉低分組的學生,在情感平衡上卻表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運籌時間能力和觀念較好的大學生越容易表現(xiàn)出較多的消極情緒。這可能是因為,對利用時間的要求高,壓力大,卻不能通過體育鍛煉來調節(jié)、放松。
研究結果表明,時間效能感對幸福感、情感平衡有正向預測作用。時間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駕馭時間的信念和預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間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時間效能感能很好地預測大學生的幸福感和情感平衡,這說明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有信心和感到滿意的人,更有可能感到幸福和體驗到積極情緒。
體育鍛煉能夠促進時間效率感對于情感平衡的正向作用,時間效率感越好,大學生的情感平衡越好,這種升高的趨勢受到體育鍛煉的正向調節(jié),相比而言,在高體育鍛煉的情況下,時間效率感促使情感平衡有更大程度的升高。
(1)時間監(jiān)控觀、時間效率感對情緒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2)調節(jié)層級回歸分析表明,體育鍛煉正向調節(jié)著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幸福感的作用,同時也能夠調節(jié)時間監(jiān)控觀對于情感平衡的作用。
(3)調節(jié)層級回歸分析表明,體育鍛煉正向調節(jié)著時間效率感對于情感平衡的作用。
[1] 黃希庭,張志杰. 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J]. 心理科學,2001,24(6):516-518.
[2] 季瀏.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
[3] 秦啟文,張志杰. 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質量關系的調查研究[J]. 心理學探新,2004,22(4):55-59.
[4] 汪向東. 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S]. 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5] 梁德清. 我國大學生應激及體育鍛煉研究[D]. 武漢:武漢體育學院,1992.
[6] Andrews M C,Witt L A,Kacmar K M.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 exchange ideology on manager ratings of retent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3,62:357-369.
[7] Byrne Z S,Kacmar C,Stoner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politics and depressed mood at work: unique moderators across three levels[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5,10(4):330-343.
[8] Macan T H,Shahani C,Dnboye R L.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ehology,1990,182(4):760-768.
[9] Britton B K,Tesser A. Eeffe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833:405-410.
[10] Ranjita M,Michelle M.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s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on their anxiety,time management,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2000,16:41-45.
[11] 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學,2001,21(6):649-653.
[12] 李虹,王善慧. 大學生的焦慮狀況調查[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48-149.
[13] 李偉,陶沙. 大學生的壓力感與抑郁焦慮的關系:社會支持的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08-110.
[14] 陳本友,張鋒. 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焦慮的相關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3):307-308.
[15] Wankel L M. The importance of enjoyment to adherence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from physical activity[J]. Int J Sport Psychology,1993.
Functions of physical exercising in regulating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and emotional health
QIU Fen1,2,JI Liu1,CUI De-gang3,YANG Jian1
(1.Postdoctoral St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3.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The authors measured 686 college students by means of time management measurement form as well as sense of happiness and emotional balance measurement form, examined the functions of physical exercising in regulating time management and emotional health by apply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 regulating layer regress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time monitoring and sense of time efficiency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function in predicting emotional health; physical exercising positively regulated the view of time monitorin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sense of time efficiency and emotional balance, also regulated the function of the view of time monitoring in emotional balance, i.e. a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high physical exercising score group, the better their view of time monitoring was, the more positive emotions they had;a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low physical exercising score group, the better their view of time monitoring was, the more negative emotions they had.
sport psychology;time management;physical exercising;sense of happiness;emotional balance
G804.8
A
1006-7116(2011)02-0086-05
2011-01-0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BLA100101);武漢理工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基金項目(2010-Ib-049)。
邱芬(1979-),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