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宇,呂紅芳
(1.華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許昌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美國《全民健身計劃》解讀及對我國的啟示
邊宇1,呂紅芳2
(1.華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許昌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全民健身計劃》是美國政府頒布的最新國民健康促進計劃,其在目標、內容、實施策略方面均與傳統(tǒng)健康政策有所不同,標志著美國相關政策的發(fā)展與轉變。分析揭示促使《計劃》頒布的外顯和內隱因素,闡述《計劃》在核心目標和實施策略方面的主要內容,指出《計劃》與美國傳統(tǒng)健康促進政策的不同?!队媱潯穼ξ覈膯⑹居袃煞矫妫阂皇侨窠】嫡邞鸩綄崿F(xiàn)從“全民健康”向“全面健身”的回歸;二是應從執(zhí)行機構設置、社會資源整合、區(qū)分實施對象等5個方面提高國民健康政策的可操作性。
體育社會學;全民健身計劃;美國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制定了若干國民健康促進政策,根據(jù)目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以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為目的的《健康公民》系列,自1980年起每10年頒布1次,2009年12月30日頒布的《健康公民2020》(初稿)是這一系列的最新版本;二是針對流行疾病而制定的專門性防控計劃和措施,如1975年的“國家關節(jié)炎行動計劃——公共健康策略”、2001年的“國家藍圖——增加50歲以上成年人的體育活動”、2009年的“預防心臟病、中風計劃”等。
2010年5月3日,美國健康與公共服務部頒布了最新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全民健身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從各主流媒體的評論來看,《計劃》是針對“美國肥胖人群比例的迅速增加,青少年、兒童體育參與極度缺乏”的現(xiàn)狀而制定,應屬于“專門性疾病防控措施”系列。然而,《計劃》不但冠以“全民健身”之名,且在已公布的文件中鮮有針對肥胖問題的論述。那么,美國政府為何在《健康公民2020》整體框架頒布后的試行階段,再次頒布同類計劃?透過這些矛盾不難看出,《計劃》頒布的原因并不僅是“肥胖問題”。另外,《計劃》已經(jīng)超越傳統(tǒng),預示美國國民健康政策發(fā)展的新趨勢。
無論是媒體的相關報道,還是大量的調查數(shù)據(jù),都清晰地顯示肥胖問題對美國國民健康危害的嚴重性:1990年沒有任何一個州的肥胖人群比例在20%以上。到 1999年,肥胖人群比例超過 20%的州已經(jīng)過半。而截至 2008年,只有一個州的肥胖人群比例在20%以下。更為嚴重的是,兒童和青少年是肥胖比例增速最快的群體:從1978~2008年,肥胖和超重兒童的數(shù)量共增加了3倍。而且,這種增加呈加速趨勢:1976~1980年,2~5歲肥胖兒童比例只是從 5%增至10.4%,而2007~2008年一年間,6~11歲肥胖兒童比例卻從6.5%增至19.6%,12至19歲的肥胖比例也從5%增至18.1%[1-2]。體育參與方面的數(shù)據(jù)同樣令人擔憂:在6年級開設體育課的學校只占總數(shù)的27%,9年級只有10%,而12年級的僅有2%[3];并且僅有3.8%的小學、7.9%的中學、2.1%的高中每天開設體育和健康教育課,22%的學校不提供任何體育和健康教育[4]。
從聯(lián)邦醫(yī)療系統(tǒng)每年的賬單可以看出,醫(yī)療支出的猛增也是促使政府頒布《計劃》的重要因素:僅2000年,美國醫(yī)療系統(tǒng)用于治療肥胖和超重引起的疾病費用共計1 170億美元,其中直接治療費用610億美元[5];1987年與2002年相比,在由政府支付的醫(yī)療賬單中,由肥胖引起的各種疾病賬單數(shù)量增加了2倍,但與此有關的總支出金額卻增加了3倍,這無疑使由肥胖引起的公共醫(yī)療支出成為新增支出中的最大部分[6]。另外,由于肥胖和超重而死于各種慢性疾病的美國人占疾病死亡總人數(shù)的23%。即使1/10的美國人開始減肥,每年就能為聯(lián)邦財政節(jié)省56億美元的醫(yī)療開支[7]。也就是說,“肥胖和超重”在危害美國人健康的同時,更危害著美國醫(yī)療財政的“健康”。尤其是對深陷經(jīng)濟危機的美國政府而言,《計劃》與其說是幫美國人“減肥”,不如說是幫美國政府財政支出系統(tǒng)“瘦身”。
“醫(yī)療支出”是“肥胖”和“頒布《計劃》”之間的內隱因素,而“生活方式”則是導致“肥胖”的根本原因:根據(jù)美國農(nóng)業(yè)部和教育部提供的數(shù)據(jù),美國成人從1970~2003年,人均每天的卡路里(熱量)攝入量從2234 k卡(9.351 kJ))增加到2757 k卡(11.540 kJ),食用油脂攝入量增加 63%、淀粉和糖類增加了 4倍[8]。同時,大約 60%的成年美國人沒有達到最低限度的運動標準,25%的成年美國人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方式的專門身體鍛煉。在青少年兒童方面,1977~1978年和2000~2001年比較,美國青少年兒童牛奶消耗量降低了39%,而碳酸類飲料的消耗量則猛增了137%[9];且2008年的調查顯示,9~12年級的學生中,達到每天水果和蔬菜攝入標準的男生占總數(shù)的 21.4%、女生為18.7%[10]。從上述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高攝入、低消耗”生活方式,正是導致美國“大胖子、小胖子”猛增的根本原因。
除以上因素,國內外相關政策是導致《計劃》頒布的另一個內隱因素。國內方面,肥胖問題在反映美國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暴露美國傳統(tǒng)健康政策的無能和失效。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政策、計劃在國民體質健康方面曾經(jīng)體現(xiàn)了巨大的效能。然而,面對近30年來愈演愈烈的肥胖問題,《健康公民》等系統(tǒng)不但沒有及時預測、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且一直沒有提出任何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和策略。另一方面,自2000年以后,亞利桑那、愛荷華、喬治亞、馬里蘭等12州先后頒布州立全民健身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事實證明,由于無法統(tǒng)籌全國各種資源,投資和努力并沒有達到人們預想的效果。這使得不論地方政府或普通民眾,都寄希望聯(lián)邦政府能從國家層面為日趨嚴重的肥胖問題做些事情。
國外方面,自1998年起,北愛爾蘭、澳大利亞、英國、蘇格蘭、瑞典和挪威先后頒布了全國性的全民建身計劃。所有的計劃都包含相似的必要因素:如在計劃內容方面都包括工商業(yè)、教育、衛(wèi)生保健、媒體、公共健身娛樂、公共健康、交通城市規(guī)劃和自愿者組織8個部分;在運行機制方面都強調通過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通過政府成立同盟,在社區(qū)、州和聯(lián)邦政府中同時進行推廣,將體育活動和其相關的諸如營養(yǎng)、環(huán)境、公共健康結合起來,為特殊人口(孩子、婦女、殘障人士、土著居民)多做考慮,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和計劃設定日程表,設計標志、標語和口號等等[11]。顯然,這為陷于國民健康問題而無計可施的美國政府指出了方向和路徑。
《計劃》的整體目標只有一句話:讓所有的美國人動起來!《計劃》首任執(zhí)行主席Russell Pate博士的解釋是:“我們提倡人們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考慮生活方式、日常的人體活動以及廣義上的健身。因為盡管體育活動給人們帶來的諸多益處已經(jīng)得到公認,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用體育來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而《計劃》則為我們提供了改變的方向和路徑——將體育融入到社區(qū)管理、學校政策和工作條例等社會的每一個方面中。”[12]基于這個目標,《計劃》所描述的未來圖景是:創(chuàng)造一種文化來形成積極的體育參與方式,使體育不再僅限于運動場和健身房,在工作、生活和游戲的每時每地,人們都有能力、有條件進行適合的體育運動,從而使體育在預防疾病、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方面發(fā)揮最大的效能[13]。
《計劃》從整體和局部兩個層面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策略。在整體層面,《計劃》的策略共有 5點;1)發(fā)動所有美國人積極參與《計劃》的實施;2)充分結合其他的健康和疾病預防宣傳活動,開展全國的體育教育計劃,使人們知道如何通過有效的行為策略來增加體育活動;3)廣泛推行最有效的體育活動范例、計劃、政策,使人們通過有效的策略來實踐綱領;4)創(chuàng)建一個國家資源中心,通過資源的宏觀調配和開發(fā),在物質層面為《計劃》的實施提供支撐和保障;5)創(chuàng)建一個體育健康政策發(fā)展研究中心,通過對《計劃》各部門具體實踐的追蹤評估,在理論層面為《計劃》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建議和參考[14]。
在局部層面,《計劃》效仿北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qū)的全民健身政策,將實施對象分為工商業(yè)、教育、衛(wèi)生保健、媒體、公共健身娛樂、公共健康、交通城市規(guī)劃和自愿者組織8個具體領域。每一領域的具體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計劃》各實施領域的具體策略[15]
針對每個領域的每條具體策略,計劃還制定了更具體的2級或3級實施辦法,以及對這些策略和辦法的詳細解釋,由于條目繁多,本文不再贅述。
與其他傳統(tǒng)政策相比,《計劃》核心目標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在《健康公民》等傳統(tǒng)政策的目標體系中,強調通過政策對公眾生活方式的干預所達到的效果。如《健康公民 2010》總目標是:“提高國民健康生活年限,促進生活質量;加強和促進健康公平。”在2009年12月30日公布的《健康公民2020》(初稿)中,目標被擴充為4點:根除可預防的疾病、殘疾、損傷和早死;促進健康公平;創(chuàng)建健康生活環(huán)境;促進和提高各個年齡階段的健康生活方式。而《計劃》強調的則是體育參與的過程——“動起來”。
從目標的比較中可以清晰看出,美國健康政策中的體育意識發(fā)生了從“偏重效果”到“偏重過程”的轉變。在以前的健康政策中,受機械論的影響,體育的根本價值凝結在對人體生理、心理的影響效果上,如體育參與對人們血脂、體重、心率、滿意度、幸福感等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指標的促進。然而事實勝于雄辯,面對全面失控的肥胖問題及由其所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體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質疑?;诖耍队媱潯返哪繕梭w現(xiàn)出以系統(tǒng)論為核心的新體育意識。《計劃》將體育的過程視為體育價值的根本體現(xiàn)。體育的目的不是減肥、增肌、愉悅身心等效果,而是注重整個體育過程,是體育本身。只要“動起來”,體育的目的和價值就已經(jīng)得到體現(xiàn)。
意識決定行為,體育意識的轉變致使《計劃》在策略方面也與傳統(tǒng)健康政策存在顯著的差別。
受傳統(tǒng)體育意識的影響,健康被分割成若干組成要素,體育的效果成為政策的根本目的和評估、發(fā)展的依據(jù)。在這個邏輯系統(tǒng)中,健康和體育都被“標準化”,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介入而達到統(tǒng)一的健康標準。這顯然犯了“蘿卜、白菜一刀切”的錯誤,從而使健康和“健康公平”的美好愿望僅僅停留在政策、計劃的宣傳冊中。近些年美國青少年、兒童體育參與嚴重不足便是這個事實的精準映射。
由于核心目標從結果向過程的轉移,可操作性成為《計劃》策略制定的首要標準。在整體策略中,《計劃》不再強調傳統(tǒng)政策中被置于首位的健康標準和體育價值等理論系統(tǒng),而是強調如何與其他健康計劃的結合、各種執(zhí)行機構的設立,并將每一個策略的實施落實到具體的社團、政府、專門機構甚至個人。在局部策略中,《計劃》更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企業(yè)雇主可以根據(jù)向雇員提供體育參與時間的多少而享受相應的聯(lián)邦稅收優(yōu)惠、學生免費乘坐校車開放公共健身、娛樂設施等等。
總之,《計劃》不再將國民健康視為由若干要素組成的機械體,而是將其看作一個處于動態(tài)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每個要素的價值體現(xiàn)在要素及其與整體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不是要素本身。基于此,《計劃》在目標上集中于如何讓人們“動起來”,而不是“動起來”之后的諸多結果,在策略上強調如何做,而不是為何做。簡單的說,《計劃》在目標上更加形而上,而在策略上則更加形而下。
盡管以前的健康政策強調青少年、兒童健康的重要性,但其任務和目標多以各項身體和運動指標的達標為目的。而《計劃》則拋棄繁瑣的指標體系,以全方面促進K-12(12年級以下的學校)基礎健康教育體系為目標。促使這一轉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基礎體育和健康教育極度缺乏的現(xiàn)狀;二是大量研究證明體育活動能夠促進智力發(fā)展。
為了達到全面促進基礎體育和健康教育的目的,《計劃》共制定了 7個針對性措施:1)重新啟用被教育棄用的適合幼兒園到 12年級學生從事的高質量的體育項目,確保這些項目在體育活動、包容性、安全性和文化上相適應;2)州和學校所在的區(qū)貫徹相應的政策要求學校對體育、體育活動方案的質量和數(shù)量負責;3)將教育和其他幾個部分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為增加青少年在學校和社會上的體育活動而努力;4)確保在兒童早期教育(0~5歲)中推動和促進體育活動;5)為課前和課后提供身體鍛煉的機會;6)鼓勵為中學以后的教育機構提供身體活動的機會,包括體育課、健身俱樂部和校內的活動項目和充足的健身娛樂器械;7)鼓勵中學階段以后的教育機構,把體育納入學科范圍和證書課程的人口為重點推廣對象。
有學者基于對美國《健康公民》系列的研究認為,我國國民健康政策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變“全民健身”為“全民健康”[16]。而從《計劃》所體現(xiàn)出美國健康政策目標的轉變看,這種說法不但是過時的,更是錯誤的:大眾體育的本質不是“獲得健康、延年益壽”等一個個具體的“利益”或“好處”。如果將體育的目的設定為某個“好處”,那么當人們達到目的后,就會失去繼續(xù)參與體育的動機,而一旦通過努力卻不能達到目的時,又會失去體育的信念。而且,所謂“健康”是動態(tài)過程,不存在適合所有人的“標準健康”。體育可以幫助人們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但它既不能使人們一勞永逸的實現(xiàn)“健康”,更不是達到“健康”的唯一手段和途徑。這也正是為何《計劃》舍棄繁雜的“健康目標”而簡化為一句話:“動起來”的根本原因。所以,強調“健康”、弱化“健身”的思想顯然本末倒置。因此,對我國國民健康政策而言,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從“全民健康”向“全民健身”的回歸:讓體育成為一種必要的生活元素,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每時每刻都無法離開但卻渾然不覺它的存在。
1)必需由專業(yè)的健康機構負責政策的實施和運行。如美國健康服務部在頒布《計劃》后,就授權NCPPA(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促進身體活動的國家聯(lián)盟)進行具體的運作。NCPPA是在1995年達拉斯舉辦的美國心臟協(xié)會研討會上誕生壯大起來的。與會代表來自 30多個健康組織,他們討論體育活動協(xié)會的益處,并一致通過成立此協(xié)會。
2)整合已有的健康組織。如《計劃》實施所需的資金和技術分別來自AAHPERD(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and Dance)、AAP(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hysicians)、AARP(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ACS(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M(American College ofSports Medicine)、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的支持。這些機構的參與不僅使《計劃》具有高度的專業(yè)性,更使全國健康醫(yī)療資源的效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3)《計劃》在借鑒其他國家、地區(qū)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根據(jù)人們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將計劃的實施對象分為8個領域,在整體上提高了《計劃》策略的針對性。
4)《計劃》根據(jù)資金狀況和每個步驟的實際實施情況制定下一步計劃。如《計劃》在頒布時僅公布的2010年的實施時間表(見表2)。
表2 《計劃》實施時間表[17]
5)以“公私合營”的方法運行《計劃》,既可以為政府省去大量的資源,也為健康產(chǎn)業(yè)開拓了市場。
6)發(fā)展基礎體育和健康教育,首先要發(fā)展師資和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否則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終身體育能力和習慣的愿望只能是空中樓閣。
7)政策、措施的實施要迅速。如針對美國大多數(shù)街道沒有人行道,學生只能乘車上學的現(xiàn)狀,《計劃》制定了“提供安全的路線使學生采用運動的方式上學”[17]的策略。在2010年6月,也就是《計劃》頒布僅一個月后,筆者就在所住社區(qū)看到鋪設人行道的施工。
[1] CDCP. Childhood overhleight and obesity[EB/OL].http://www.cdc.gov/obesity/childhood/index.html,2010-05-11.
[2] Ogden C L,Carroll M D,Curtin L R,et al.Prevalence of high body mass index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2007–2008[J]. JAMA,2010(303):242-249.
[3] Kann L,Brener N D,Allensworth D D. Health education:results from the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2000[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1,71(7):266-278.
[4] CDC.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2006[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7,27(8):50-55.
[5]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surgeon general’s call to action to prevent and decrease overweight and obesity[S]. 2001.
[6] Thorpe K E,Howard D H. The rise in spending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the role of 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 and changes in treatment intensity[S]. Health Affairs,2006,25(5):378-388.
[7] Bulwer B. Sedentary lifestyles,physical activity,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rom pesearch to practice[J]. Crit Pathw Cardiol,2004,3(4):184.
[8] USDA,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food consumption data system[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2005.
[9] Storch P,Grunbaum J,Kann L,et al.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profiles: surveillance for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education among secondary schools[M]. Atlanta,GA:CDC,2003.
[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M]. Dallas: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8.
[11] Daniel B B,Russell R P,Michael P. A review of the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s of six countries[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09,6(2):245-264.
[12] NCPPA. National physical actility plan gets a running start[EB/OL]. http://www.ncppa.org/home/news/17/2010-05-11.
[13] NCPPA. Resources plans[EB/OL]. http://www.ncppa.org/resources/plans/,2010-05-12.
[14] PAP. Physical altility plan[EB/OL]. http://www.physicalactivityplan. Org/overarching.htm,2010-05-13.
[15] PAP. Physical altility plan the plan [EB/OL]. http://www.Physicalactivityplan.org/the plan.htm,2010-05-13.
[16] 王進,李定忠. 中國全民健身與美國國民健康計劃比較[J].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25(3):111.
[17] NCPPA. Implentation priorities and timeline[EB/OL].http://www.ncppa.org/static/assets/Implementation_Prior ities_and_Timeline.pdf,2010-05-15.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inspirations to China
BIAN Yu1,Lü Hong-fa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is the latest national health promoting program promulgated by the US government,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health policies in terms of objectiv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indic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ir analysis, the authors revealed explicit and implicit factors that promoted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Program, expatiated o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ogram in terms of core objective and 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gram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health promoting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gram has two inspirations to China: 1) national health policies should realize the return from “national health” to “overall fitness”; 2)how to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of national health policies in fives aspects such as execution institution setup, soc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ubject identification.
sport sociology;National Fitness Progra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G812.4
A
1006-7116(2011)02-0069-05
2010-09-19
邊宇(1978-),男,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