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胡衛(wèi)娜
院士增選:門檻提高 把關加嚴
本刊記者 胡衛(wèi)娜
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于1月1日正式啟動,增選名額仍為60名,與2009年一致?!霸菏俊币恢笔强蒲腥藛T頭頂上最耀眼的光環(huán),增選院士和標準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此次院士增選,中國工程院嚴格把關,強調候選人工程技術特點、關注增選院士的學術道德、關注邊緣學科的候選人……以求保證院士增選工作的權威性與公平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院士由選舉產生,院士增選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每次增選,根據工程院主席團會議對院士后備人才隊伍數量、整體質量和水平、學風道德和品行行為狀況的基本分析,由主席團討論決定院士名額。
“為不斷加強院士隊伍建設,去年我院啟動實施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建設研究》項目。”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介紹,經過近一年的研究工作,最終形成《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建設研究》研究報告,并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增選辦法》)等有關文件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完善,以做到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嚴把質量關。
在完善制度和辦法過程中,中國工程院已經形成《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等相對完整和比較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和辦法,主要突出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體現科學原則。通過完善增選辦法,努力從院士標準上體現工程院院士的工程技術特點,引導院士更多關注候選人在工程技術研發(fā)和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創(chuàng)造的效益,強調其在技術、成果轉化方面的貢獻,重視發(fā)明專利和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重大工程設計。二是體現民主原則。在評審選舉工作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注重充分討論并要求候選人到會介紹、答疑,努力加深院士對候選人的了解,促進院士對候選人成就、貢獻和水平的把握及評價的真實表達,有效保證了每位院士行使選舉權的平等權利。三是體現公開原則。分層次、分階段將候選人的基本信息向社會公示、向媒體公布,受理投訴,接受了廣泛的公眾監(jiān)督。四是體現質量第一原則。重視共識度和學風道德,將“2/3當選標準”和“品行端正”寫入章程,嚴把院士入口關,今年又把嚴厲處罰“材料嚴重不實、弄虛作假”和“通過不正當方式為被提名人當選院士進行活動”等各種不端行為的規(guī)定寫入《增選辦法》,就是要向全社會堅定的表明我院維護院士隊伍質量標準和院士科學道德水準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科技界受到社會上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不良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科學道德建設面臨新的挑戰(zhàn),院士群體的科學道德也面臨更高的社會期望?!痹?010年度的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再次敲響了院士道德建設的警鐘。
旭日干表示,2011年度的院士增選,除了考核候選人的工程科技貢獻、所獲獎勵、申請專利、發(fā)表文章情況之外,更為重視候選人的學術道德。對于增選院士的學術道德,《增選辦法》做了更為嚴格的規(guī)定,一方面增加候選人材料在其所在基層工作單位展示,同時在單位內網上公布,具體要求按《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材料公示辦法》執(zhí)行,公示情況和反映意見在規(guī)定時間內反饋中國工程院,以便堅持和完善候選人材料的公示制度,更好地接受同事、同行的監(jiān)督;另一方面首次明確從以往的“倡議自律”變?yōu)橹苯犹幜P。
《增選辦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被提名人報送的材料“一旦發(fā)現材料不實、弄虛作假,經審核后以學風和道德問題作出處理,終止該被提名人的評審與選舉”;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提名單位報送的候選人材料“一旦發(fā)現材料有嚴重不實、弄虛作假等情況,經審查審核,將終止該候選人的評審與選舉、取消下一次提名的資格”。
而第三十一條則主要針對增選過程中出現的拉關系等“不正當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通過不正當方式為被提名人當選院士進行活動,一旦發(fā)現此類問題,經查實后做出嚴肅處理,終止對該候選人的評審與選舉”。第三十二條則規(guī)定處理結果經該院常務會議審定后會被列入誠信記錄。
“增加這些規(guī)定,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幫助工程院保證院士增選工作質量?!惫こ淘焊痹洪L、院士增選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謝克昌強調,“嚴格”主要針對候選人的“材料”和“不正當活動”兩方面,以向全社會堅定表明工程院維護院士隊伍質量標準和院士科學道德水準的信心和決心。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產生之初便是對學術的敬重。建立院士制度旨在更好地鼓勵科研人員追求科學真理,揭示自然奧秘,推動科技發(fā)展,積極地為人類服務。通過嚴格標準,層層選拔出的院士是學術的領頭人,也是科學道德的捍衛(wèi)者。
《中國工程院章程》中明確表示了院士的責任與義務,院士需積極促進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努力創(chuàng)新,不斷作出成績;提倡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發(fā)揚優(yōu)良學風,起表率作用;積極培養(yǎng)人才,推動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建設;參加工程院及學部的活動,承擔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咨詢、評議任務,促進工程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相結合。對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決策有建議權;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有提名權;在院士會議上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對于“院士”這一學術界最高的名譽稱號,兩院院士潘家錚院士坦誠,這個所謂“最高”,限于某一專業(yè),而且是“過去完成時”,是國家對你在該專業(yè)中“取得過”的成就和“作出過”的貢獻的肯定,不意味著現在仍然是最高,更不是將來時。院士如能堅持不懈終身鉆研,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視界的不斷開拓,看問題的觀點和立場的愈加客觀和提高,可以率領團隊作出更多貢獻,這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值得尊重。但科技日新月異,人的身心健康卻與時俱衰,在學術上的最高地位必然要由后人接替,即使是學科的開拓者、領隊者也不例外,這是自然規(guī)律。
“院士”只是一種終身榮譽,退休的只是院士職位,而非院士稱號。在院士大會上,那些戴上系有紅色繩子出席證的就是資深院士,年滿80周歲的院士會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或“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咨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1998年,錢學森成為“資深院士”。當有人再稱他為院士時,他會認真地加以糾正:“我已經不是院士了,而是資深院士?!?/p>
作為榮譽稱號的“院士”并非終身制,“院士”也可以撤銷。按照《中國工程院章程》規(guī)定,當院士加入外國國籍后,則視為自動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可依據程序撤銷其院士稱號。此外,當院士本人提出辭去院士稱號的辭呈,經院主席團會議審查認可后生效,并通報全體院士。
“工程院成立16年來,院主席團和院領導班子一直將院士隊伍建設特別是將院士增選作為最基礎的工作任務,長抓不懈,使院士隊伍已具備了一定規(guī)模,且具有多學科、跨部門的綜合優(yōu)勢,并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毙袢崭山榻B,目前,中國工程院經過9次增選,共選舉出831位院士,故去83位,截止2010年11月30日,工程院共有院士748位,其中資深院士170位。
旭日干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院士隊伍整體學術水平高、貢獻大、威望高。這支隊伍代表了我國不同時期工程科技的最高水平,每位院士作為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代表,在各自領域享有崇高威望,受到社會各界普遍尊重。
二、新當選院士年齡逐步趨于合理。據1999年—2009年6次院士選舉結果統(tǒng)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由63.5歲降至56.2歲。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科技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工程建設的展開,促進了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長,其中杰出者陸續(xù)進入院士行列,年齡斷層現象逐步消除。
三、院士學科覆蓋率較高。工程院53個一級學科都有不同數量的院士,覆蓋率為100%;289個二級學科中的222個學科有院士,覆蓋率為76.8%;某些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也有了院士。
四、院士分布更加廣泛。除海南、澳門沒有院士外,其余32個?。ê_灣?。⒆灾螀^(qū)、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都有院士?,F748名院士按工作單位性質統(tǒng)計,企業(yè)和研究院所占55.4%,高校占37.3%,管理機關占7.3%。
中國的院士在國家科技、經濟、國防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咨詢和推動作用,在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以及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特色的院士制度,有利于凝聚我國科技界的精英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出主意、攻難關,有利于組織創(chuàng)新團隊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有利于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貢獻智慧才干。對于院士增選,原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坦誠,盡管受到干擾有所增加,給評審和選舉工作增添了難度,但是院士增選程序日趨完善,院士增選工作體系將逐步健全。
鏈接:
A 院士標準和條件: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專家),可被提名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B 院士候選人的提名途徑:
(1)中國工程院院院士可直接提名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提名候選人數不超過兩名;獲得不少于三位院士提名的候選人為有效。
(2)各有關工程科學技術研究、設計、建造、運行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企業(yè)等,可按規(guī)定程序并經過民主推薦和有關部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遴選后,提名候選人。
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提名,按(1)進行。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候選人。
2011年提名和遴選院士候選人通知規(guī)定,涉及多學科候選人遴選的綜合部門,包括教育部、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中國人民解放軍系統(tǒng),向工程院報送候選人的名額為每個學部不超過6名;具有行業(yè)管理職能的部委,包括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對應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衛(wèi)生部(對應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農業(yè)部(對應農業(yè)學部)等在與其行業(yè)相對應的學部報送候選人名額不超過6名、報送其他學部的名額不超過3名;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等其余部委(含單獨或組合報送的中央企業(yè))及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報送候選人名額為每個學部不超過3名。
C 院士候選人的評審和選舉
對候選人的評審和選舉由各學部組織院士進行。選舉時,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達到或超過本學部應投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選舉有效;獲得贊同票等于、超過投票院士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選名額依次當選,滿額為止。不選舉已故專家、學者為院士。
選舉結果經院主席團審議批準,書面向全體院士通報并正式公布。
A 外籍院士標準和條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或在促進我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以下簡稱外籍院士)。
B 外籍院士的提名、評審與選舉:
外籍院士增選,與國內院士增選同期進行。外籍院士候選人,必須獲得不少于五位院士的提名。每次增選,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兩名候選人。外籍院士正式候選人,由工程院主席團經過討論并實行無記名投票確定。外籍院士由全體院士會議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達到或超過應投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選舉有效;獲得贊同票達到或超過投票院士人數三分之二者當選。
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的時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