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宇
解碼“官壓力”
□楊振宇
年終考核上級要你的政績;迎來送往要你的財力;拆遷維穩(wěn)要你的魄力;親朋辦事找你疏通關系;同僚競爭考驗你的能力……
去年3月31日發(fā)布的《2009中國人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職業(yè)與行業(yè)”的分類幸福感調查中,公務員的幸福感排名第一。不過,這個最幸福的人群中卻流行起抑郁癥。
“我得抑郁癥數月,實在不堪忍受,難受至極,失去信心,特別是不能工作了……”
2010年9月21日,留下遺書后,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童兆洪在其辦公室衛(wèi)生間自縊身亡,成為去年第9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此前的8月27日,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紀委執(zhí)法監(jiān)察室副主任戴勇墜樓身亡。兩人自殺的原因都被歸結為“抑郁癥”。更令人震驚的是去年6月,民航中南地區(qū)管理局局長劉亞軍撞火車身亡……
公務員出身的徐培基,是中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網的創(chuàng)辦者。他早在2008年就主導完成了一份《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34.5%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輕度占21.30%。
杭州市委黨校教授霍團英曾對領導干部心理健康問題做過調研,調查對象主要包括在杭州市委黨校學習的進修班、領導正職班、城區(qū)中青班、婦女干部班學員,杭州市某區(qū)各局、街道、鄉(xiāng)鎮(zhèn)的科級及以上領導,以及一些基層單位的班組長。
“領導干部的主要壓力來自于工作事業(yè)?!被魣F英告訴記者,在工作壓力中,工作責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工作數量、質量,排在第三位的是個人特性和上級領導,第四是職業(yè)生涯、角色沖突和社會環(huán)境、工作對家庭的影響,接下來是組織制度、人際關系和家庭對工作的影響。不同級別領導干部的心理壓力值也存在差異,最高是正科級、正處級,然后是副科級、副處級、副局級。
一位常年在基層工作的官員曾向記者大倒苦水,“當官真難,年終考核上級要你的政績;迎來送往要你的財力;拆遷維穩(wěn)要你的魄力;親朋辦事找你疏通關系;同僚競爭考驗你的能力。”
專家指出,官員自殺源于其自殺的心理。這是指公務員在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輿論壓力等多種因素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消極逃避心理。存在自殺心理的公務員總覺得生活毫無希望,人活著很沒意思等,但又無法改變現狀。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厭世感,進一步發(fā)展就會產生自殺心理。
長期關注職場精英心理健康的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龍立榮認為,隨著我國官員問責機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對突發(fā)事件,如火災、洪水和安全生產等的提防與憂慮,使官員的心理壓力倍增。如福鼎市質監(jiān)局局長翁華銘因為劣質奶粉事件曝光后,社會壓力太大而自殺。
此外,在日益激烈的官場競爭環(huán)境下,由于官員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工作和應酬中,無暇顧及家庭成員的感情,比如缺乏夫妻交流、忽視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導致家庭產生不和諧,甚至出現危機,從而給官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有專家認為,面對接二連三的官員自殺悲劇,公眾也將產生種種不良猜疑,導致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對政府施政能力和官員公眾形象也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官員的心理危機干預。
但是,目前各地對官員心理危機的干預,總體效果并不理想。一個主要原因是,現行的官員培訓往往側重于政治說教,忽視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有些地方組織部門也開展談心談話方式的心理咨詢活動,但有關隱私泄露的恐懼心理,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令官員對這樣的心理咨詢望而卻步。
除了提高官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外,有專家指出,更重要的是建立有序、公正的管理制度,使廣大公務員能夠在公平、合理的競爭環(huán)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達成自己的“心理需求”。“健康的心理來自于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與社會心理狀態(tài)息息相關?!眹倚姓W院研究員、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胡仙芝博士認為,“官員作為執(zhí)掌公共權力的特殊主體,應該還權力以公共性、開放性,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少一些不當的競爭性,減少暗箱操作和不透明,這樣也容易與社會和他人形成比較平和的關系,有利于官員的心理健康”。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