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玲
信息技術條件下化學生本課堂探索
何愛玲
在通讀初中教材、課標教材、教師用書、參考網絡資源和校內資源的基礎上,將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制定出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化的、適合自己學生的學案,即學案導學法。并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小組任務、典型例題、課堂檢測等內容,設置成歸理式學案。學案主要利用Word文件的圖表功能,設計成三欄,見表1:
表1
上課2~3天前將“學案”發(fā)至學生手中,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預習、討論、填寫。然后,通過對學案的抽批面批,對“學案”進行再次補充完善,掌握真實學情,把握備課重點。與此同時,評出“預習之星”。當課件“預習之星”投在大屏幕上,學生在屏住呼吸努力尋找自己的名字時,教師順勢激勵這次沒評上的同學,只要認真努力,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接著大屏幕映現:根據課堂表現還要評出智慧之星、活躍之星、展示之星、質疑之星、創(chuàng)新之星、勇氣之星、進步之星……
接著9個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學案內容,找出重難點和疑惑點,學生代表板演在黑板上。不講學生預習討論能解決的問題,體現學生“兵教兵”的主體作用。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獲得知識,體驗學科學的樂趣。
根據學生的問題和本節(jié)重難點,高山流水背景及背景音樂環(huán)境下,投出本節(jié)內容—鈉的性質,配以滾動字幕:“挖掘你的潛能,鑄造巨大成功,弘揚你的個性,描繪不凡人生”“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精彩”“領先來自爭鋒,成功源于合作”“我參與,我快樂,我成長”“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fā)展”“課堂大舞臺,人人展風采”,學生時時處處得到激勵,興趣高漲。
首先大屏幕投出錄像短片《火光中的生死隔離》,【提出問題】火災中金屬鈉的出現為什么令消防員感到可怕?留下懸念,給學生以想象空間。觀看錄像短片,心中產生疑惑,引發(fā)了興趣。
鈉與氧氣、鈉與水反應是本節(jié)重點,短片中火災現場有2個特點:高溫;一般的撲救措施是用水,能不能用這種方法?筆者讓每3名同學為一組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和演示實驗。
首先大屏幕出示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制成Flash文件,突出了原子核的立體感和核外電子的排布,讓學生推測性質?學生積極發(fā)言,師生達成共識。
【實驗探究活動一】觀察:金屬鈉保存在盛有煤油的試劑瓶中,預測鈉的性質。學生先是回答感性認識,如金屬鈉常溫下呈固態(tài),不與煤油反應,密度比煤油大。后深層次想到鈉可能與空氣中的某些物質很易反應。
【實驗探究活動二】1.用鑷子取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外皮,觀察切面顏色狀態(tài)。2.常溫下,過一段時間再觀察切面顏色。學生動手實驗,記錄現象。在等待繼續(xù)觀察時,鼓勵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并實物投影同時講解操作現象】3.取一小塊鈉放在硬質玻璃管中,固定加熱,著火時觀察 火焰顏色、生成物顏色和狀態(tài)。本實驗為了方便實物投影,將教材中的坩堝改為硬質玻璃管。展臺上放大以后的反應現象清晰明顯,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學生將現象和方程式記錄在學案上,共同突破鈉與氧氣反應這一重點。
【設問猜想】火災現場能用水滅火嗎?鈉非?;顫?遇到水會反應嗎?如果反應,產物是什么?學生結合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分析可能產生NaOH和H2。
【實驗探究活動三】各組根據實驗目的和提供的儀器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填寫實驗報告。5分鐘后,各組派代表實物投影,展示方案、操作、現象、結論、結果。學生主要設計了以下4種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各組展示后,大家一起分析優(yōu)點和不足,學生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大膽設想,踴躍發(fā)言。師生共同分析,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培養(yǎng)其良好的探究思維能力。學生發(fā)言積極踴躍,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評價優(yōu)化,表現形式直觀。學生從中發(fā)現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而啟發(fā)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發(fā)現規(guī)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偨Y得出最佳方案的評價標準: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安全環(huán)保。
接著大屏幕投出【教師自制教具實驗錄像】,重新強化鈉的物理性質和鈉與水反應現象的觀察、產物的檢驗。鼓勵學生自制教具,多動手動腦,作品可參加比賽,體驗成功的喜悅。
【再回首】火災中金屬鈉的出現為什么令消防員感到可怕?【投出資料】金屬鈉一旦遇到高溫和水就會發(fā)生劇烈反應,它可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劇烈爆炸?,F場附近有10噸易燃物品鈉?學生自發(fā)說出:可怕!課件中以爆炸圖形和聲音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很強的震撼力。
投出消防圖片:消防隊員采用了含水較少的冷泡沫對大火實施覆蓋式撲救。學生傾聽,體會為什么?讓學生體驗利用化學知識解決身邊困難的樂趣。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課本,完成問題。
如果鈉著火,用什么滅火?如何保存鈉?在自然界里鈉能以游離態(tài)存在嗎?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鈉有什么用途?
學生積極站起回答,以圖片形式讓學生加深對鈉的存在用途的感官認識。
寫出鈉與氧氣、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出離子方程式,若是氧化還原反應,作出分析。學生扮演,思考交流,提問質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了知識的前掛后聯(lián)。提出: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先讓學生總結說出,再師生共同總結,提升能力。養(yǎng)成善于總結的習慣,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方法。
接著將戴維照片投放在大屏幕上,戴維在密閉的坩堝中電解潮濕的苛性鉀,終于得到了這種銀白色的金屬。戴維把它投入水中,開始時它在水面上急速轉動,發(fā)出嘶嘶的聲音,然后燃燒放出淡紫色的火焰。他確認自己發(fā)現了一種新的金屬元素。由于這種金屬是從鉀草堿(potash)中制得的,所以將它定名為Potassium (中譯名為鉀)。后來他又用電解的方法制得了金屬鈉、鎂、鈣、鍶、鋇和非金屬元素硼,成為化學史上發(fā)現新元素最多的人。
教師及時講出:偉大的科學家都具備良好的素養(yǎng)—戴維的成功得益于他細心觀察、大膽判斷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和不滿足現有成就、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毅力和勇氣!
1.當堂檢測:將習題設置成射擊中彈游戲,出示在大屏幕上。射中目標與題目設置成超鏈接,學生選題搶答,躍躍欲試,興趣高,效果好。
2.布置作業(yè):
(1)開放性興趣實驗—水上芭蕾:將鈉投入苯和水的混合液中,仔細觀察。鼓勵學生去開放實驗室完成興趣實驗,鍛煉動手能力。
(2)在研究金屬鈉性質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很多方法,如觀察、實驗、分類、比較、設計、優(yōu)化等方法,根據所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測鋁鐵銅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課代表根據課堂表現公布結果,每公布一位同學,信息技術課代表便將攝像機鏡頭對準他或她,同時投在大屏幕上,“眾星”們有了電影明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下節(jié)課的課堂表現一定會更好。教師及時表揚并激勵他們,讓他們以課堂為舞臺,努力學習,不斷探索,想得更高,飛得更遠。
[1] 朱越,岳剛德主編.高中化學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2] 郭思樂主編.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稿件編號:P1012095
何愛玲,本科,中教一級。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