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翔勝
不求閱盡天下書只愿“有涯”隨“無涯
■ 文/張翔勝
書房,顧名思義是藏書、讀書的地方。對于一個愛書的人,有一間安靜、雅致的書房,恐怕是再好不過的了。
南宋詩人朱熹用“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來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shù)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唯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古人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弊鳛橐幻h員領(lǐng)導干部,更應該不斷地學習,積淀新知,獲取新識,讓自己與知識的更新始終保持在同一起跑線上。
工作一天下來,略有勞頓,可當我步入書房的時候,身心又得到了舒緩。讀屈原的《離騷》,讓我明白一個人要有一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精神;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讓我懂得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讀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使我領(lǐng)悟到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就要有一種超越苦難普渡眾生的大愛情懷。
上高樓,能望盡天涯路,而書海浩瀚,就算衣帶漸寬,就算消得人憔悴,誰又能盡閱?我恰又是個讀書極其“計較”的人,“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本驮谶@讀與思之間,時間走得悄然無息,往往一抬頭,才發(fā)現(xiàn)光影的輪回交替。于是床頭邊,茶幾上,洗手間……隨處可見留著無數(shù)折痕的書籍。與時間賽跑,不求閱盡天下書,只愿以“有涯”隨“無涯”,窺得的冰山這一角能稍大些。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書籍成了我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伴侶。書房里的書越來越多,雖談不上汗牛充棟,但也足以當一個小型的圖書室。就是在這個小圖書室里,我通常掩卷之后又提筆,把讀書隨想慢慢寫在筆記本上,或者把一天的工作感悟、體驗和反思都記下來。每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體悟,這倒也成了我學習的另一種途徑。
(作者系松桃自治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