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生之夜”燭光追思會綜述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時,作家史鐵生因突發(fā)腦溢血逝世。作為史鐵生的老朋友,1月2日,《天涯》雜志發(fā)出公告,倡議“在全國范圍內(nèi),能有更多的人在1月6日夜這同一時刻,與我們一起舉行‘鐵生之夜’追思活動”。
此公告在天涯社區(qū)、小眾菜園論壇、左岸文化網(wǎng)、新浪微博等貼出后,立刻引起反響,先后有近二十個省市或網(wǎng)站響應天涯雜志社的提議。2011年1月6日晚,全國十多個城市熱愛史鐵生的人們,同步點燃燭火,朗誦史鐵生的詩歌和散文,為這位可親可敬可愛的作家送行。
2011年1月6日晚,天涯社區(qū)同步直播各地“鐵生之夜”追思會實況
??凇拌F生之夜”燭光追思會在白沙門公園緣緣堂舉行,韓少功、馬原、蔣子丹、徐敬亞、王小妮、耿占春、劉齊、孔見、單正平、李少君、崽崽、王雁翎、劉復生等作家、詩人、學者、《天涯》雜志社同仁、熱心讀者共計八十余人參加了追思會,紀念這位純粹的、參透生死的、用心靈寫作的作家。
《天涯》雜志前任主編、作家蔣子丹為“鐵生之夜燭光追思會”主持人,她在主持詞中說:“七天之前,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人,新時期以來始終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的作家史鐵生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叫他又愛又恨的塵俗世界。今天,為了送別鐵生,我們集合在這里,重新吟誦他的詩文,也向他的在天之靈說出我們內(nèi)心的懷想和祝愿,用超越時空的方式,來進行一次莊嚴的對話。每一個人的肉體終會消亡,但高貴的靈魂會隨著精神的飛揚得到永生,大家真摯的感念和祈禱,將護送鐵生的靈魂,走向他生前無限向往的自由光明之巔。”
作家馬原、韓少功、劉齊、耿占春、徐敬亞、孔見、單正平、崽崽、高蓓、趙瑜,以及史鐵生的熱心讀者劉耿、周泉根、梁偉等先后發(fā)言,追思往事,暢談感想,不少人當場淚落。來自??诶首x協(xié)會的代表,吟誦起一首首史鐵生的詩:《最后的練習》、《節(jié)日》、《遺物》、《希米、希米》……人們用燭光照亮他前往天堂的道路,用他的詩來紀念他,用祝福為他送行。
追思會上,《天涯》雜志主編李少君代表《天涯》雜志發(fā)出《關(guān)于在北京地壇公園塑造史鐵生銅像的倡議書》:由全國作家與讀者自愿捐款,塑造史鐵生銅像安放在北京地壇公園。與會者紛紛響應,當場為建立史鐵生銅像捐款,經(jīng)過海口市瓊州公證處公證員現(xiàn)場公證,共募得款項27773元。該倡議是由海南師大教授單正平首先提出,經(jīng)過《天涯》雜志同仁對細節(jié)進行認真考慮之后形成的。
??凇拌F生之夜”燭光追思會會場
與會者點燃蠟燭,表達對史鐵生的懷念
與會者為建造史鐵生銅像捐款
當晚八點,全國十多個城市同步舉行了“‘鐵生之夜’燭光追思會”。
寧夏銀川“鐵生之夜”:由《黃河文學》雜志社主辦,來自銀川的文藝工作者、文學愛好者近百人參加了追思會。銀川市文聯(lián)主席、《黃河文學》主編郭文斌說:“人們看上去是在懷念一個作家,事實上是在向一種精神純度致敬,也是向一種人格高度致敬。”與會者點燃蠟燭,全場默哀;播放了介紹史鐵生先生生平及創(chuàng)作情況的視頻;隨后,大家主動上臺朗誦史鐵生先生的作品,并向先生遺像獻花,在十米長卷上寫下自己對先生的寄語。
湖北武漢“鐵生之夜”:由湖北作協(xié)“我們愛讀書會”主辦,作家方方、李武育、劉醒龍、陳應松、董宏猷以及“我們愛讀書會”的部分會員共五十余人參加了追思會。方方簡短的講話后,作家們便以自己的方式,回憶著與史鐵生的接觸和交往的點點滴滴。劉醒龍講述與史鐵生的第一次見面,稱史鐵生是我們時代的文學大師。方方回憶了自己兩次拜見史鐵生的過程,并朗誦了史鐵生的詩作《永在》。車延高托人現(xiàn)場朗誦了自己的詩歌《致史鐵生》。武漢詩人阿毛,也請人帶來了悼念作品《挽歌》。
四川成都“鐵生之夜”:由弘文書局主辦,現(xiàn)場書迷與文化界人士一同追憶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在追思會現(xiàn)場,點點燭光寄托著讀者們對史鐵生的哀思,整個書局的氣氛哀傷卻又安寧。讀者手持菊花、百合,誦讀史鐵生作品,再次回味經(jīng)典。四川省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廖全京主持追思會,他說:“……史鐵生是一位安靜、有疼痛感的作家,當下,如史鐵生這般有著獨立精神且兼具憂患意識的作家不多,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史鐵生心靈的健全程度超過了很多人?!?/p>
山西太原“鐵生之夜”:由山西省女作家協(xié)會主辦,北岳文藝出版社協(xié)辦。位于并州南路的北岳文藝出版社七樓會議室里,齊聚了蔣韻、張銳鋒、潞潞、傅書華、王春林、魯順民、王靈善、李建華等數(shù)十位作家、詩人、學者、編輯,大家表達了對史鐵生的景仰和懷念。山西省女作家協(xié)會會長蔣韻說:“今天我們聚在這里,與其說是追思,不如說是‘以文會友’。鐵生,你就在我們中間,燭光點燃了,我們靜靜地聆聽,聽你內(nèi)心的聲音,聽你曾經(jīng)有過的慘烈掙扎:現(xiàn)實與夢想、理性與激情、肉身與精神、命運與信仰、怨恨與寬容、困苦與歡樂……你將使我們這個夜晚變得豐富,正如你的存在、你的文字使中國文學變得更豐富、更深刻、更純粹、更誠懇一樣?!?/p>
湖南長沙“鐵生之夜”:由《瀟湘晨報》主辦,在曙光北路66號PAGE 1咖啡館舉行,何立偉、何頓、葉夢、彭見明、王平、宋元、吳昕孺、孟澤、彭海燕、張景思等作家以及二十余名長沙讀者參加了追思會。與史鐵生相交二十五年的友人姚平先生,也從岳陽打來電話,朗誦了紀念史鐵生先生的詩歌,讀完潸然淚下,大家極為感動。
山東龍口“鐵生之夜”:由萬松浦書院主辦,萬松浦全體員工參加了這次追思會。萬松浦書院常務副院長田連謨先生宣布“鐵生之夜”追思會開始,全體員工向史鐵生的遺像獻上金黃色的菊花,并點亮蠟燭,追思這位杰出的作家。隆重的追思會上,大屏幕上映出作家的生平,令員工們又一次走進了史鐵生作品呈現(xiàn)的境界。燭光點點,菊花朵朵,寄托著與會者的懷念與哀思。
云南昆明“鐵生之夜”:由麥田書店、夏沫蓮花音樂吧主辦,參加本次“鐵生之夜”追思朗誦會的有于堅、雷平陽、韓旭、錢映紫、朱曉華等云南知名作家、詩人和文藝工作者,以及云南電視臺、《大觀周刊》、昆明陽光頻率、新浪網(wǎng)云南站、搜狐網(wǎng)云南站等各媒體的編輯、主持人、主播等。點點燭光中,朗讀作品、追憶感懷,現(xiàn)場沉浸在哀思當中。詩人于堅追憶了他與史鐵生相識的點點滴滴,并為追思會做了總結(jié):“一個偉大的作家去了,大家愿意聚在一起懷念他,這就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地方!”
北京“鐵生之夜”:由清華大學中文系學生文學社團主辦,格非、李洱、王中忱、劉石、解志熙、蔣一談、潘采夫、李莎等作家、學者、編輯、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工作人員以及清華大學多名學生參加了追思會。大家追憶了史鐵生與清華的淵源,也沉浸在史鐵生作品的精神力量當中,清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劉石說:“史鐵生是一個精神世界豐富、內(nèi)心豐盈的作家?!弊骷摇⑶迦A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說:“一個作家去世了,有這么多讀者紀念他,在中國作家中是第一位。這是鐵生的榮耀,也是文學的榮耀?!?/p>
陜西西安“鐵生之夜”:由《手稿》雜志主辦,在西安唐遺址公園舉行。黃海、第廣龍、馬召平、鄒赴曉、呂虎平、王琪、王瀟然、高勇等幾十位青年作家、詩人參加了追思會。許多青年聞知后,也自發(fā)陸續(xù)來到西安唐遺址公園,將五十九支蠟燭圍成一個大大的心字,為他默哀祈禱,朗誦懷念他的詩歌。大家點燃蠟燭,在凜冽的寒風中,映出橘黃色的光焰,燭光中,史鐵生先生不朽的生命依然燦爛。
廣東珠?!拌F生之夜”:由廣東科學技術(shù)職業(yè)學院人文學院主辦,綠地文學社、晴天心理工作坊的同學們齊聚在追思會上,表達對史鐵生先生深深的思念。一段視頻《我與地壇》拉開了追思會的序幕,師生共同朗誦史鐵生先生《節(jié)日》、《永在》等經(jīng)典作品。綠地文學社劉茗飛老師吟誦了楊文豐教授的詩歌《眼盈淚兮師已逝——痛悼偉大的中國作家史鐵生先生》。與會同學點燃五十九支蠟燭,寄托哀思與懷念,愿史鐵生先生一路走好!
青海西寧“鐵生之夜”:由青海省作協(xié)主辦,青海作協(xié)數(shù)十人參加了追思會。追思會由青海作協(xié)主席梅卓主持,介紹了史鐵生的生平和作品,并朗讀了他的作品片段,以表達對這位“用生命書寫生命”的作家的深切緬懷和紀念。追思會上,作家們認為: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連接在一起,可以說他是在用生命寫作,用生命追求文學理想。
甘肅蘭州“鐵生之夜”:蘭州的追思會因故延遲,于1月7日晚上舉行,葉舟、娜夜、陽飏、人鄰、古馬、梁積林、于貴鋒、袁俊宏、郭曉琦、王焱、顧軍、談振國、武強華、舒眉等十多位作家、詩人,匯聚在皋蘭山下、黃河之畔的蘭州,共同追思著名作家史鐵生的生平和文學成就。期間,大家共捐款一千四百元整,將匯至中國作協(xié)的相關(guān)部門,用于今后有關(guān)史鐵生的一些紀念活動當中。
江西新余“鐵生之夜”:江西多位作家、詩人參與。江西新余仙女湖畔的一間會議室內(nèi),在李曉君、江子兩位主持人提議下,作家們肅立于閃爍的燭光周圍,伴隨《思鄉(xiāng)曲》低緩的旋律,深切緬懷史鐵生先生。作家王曉莉認為史鐵生的離世是中國文壇的一大損失。李曉君認為史鐵生的作品蘊含了人的存在意義的哲學思考,體現(xiàn)了生命的終極關(guān)懷意識,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作家。何立文認為,懷念史鐵生的最好方式是重讀他的作品。
廣東佛山“鐵生之夜”:由《佛山文藝》雜志社主辦,文能、張況、周崇賢、申志、郗選等作家、編輯、傳媒人以及《佛山文藝》部分編輯、《佛山電視周報》部分記者、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中文系學生等數(shù)十人參加了追思會。到會者深情點燃追思蠟燭,肅立默哀。隨后,部分到會者接力朗誦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經(jīng)典作品,對史鐵生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佛山文藝》總編輯文能說:“中國作家逝世的很多,但像史鐵生這樣,逝世后引起全國各地這么大反響,人們自發(fā)組織追思活動,在我的印象中這還是第一次。它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明了,中國人的精神層面正在發(fā)生某種變化……”
廣東廣州“鐵生之夜”:由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陳劍暉、王萍、董光柱等多位老師,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苑》、《文學報》編委,眾多文學青年、在校學生參加了追思會。華南師范大學文一棟三樓會議室中,白燭在冬夜寒風中顫抖著哀沉的微光,與會者肅立默哀,并為史鐵生先生獻上白花。與會者認為,史鐵生用他閃耀著力量與光輝的文字將生命意義的思考帶給每個讀者,叩問和衡量生與死的價值,讓生命的尊嚴延續(xù)。這次追思活動,是對史鐵生一生的回望,也是對一個偉大作家,一個高貴的生命行者,致予的最隆重、最崇高、最誠摯的禮贊。
2011年1月6日晚,成都弘文書局外,一位路人停下自行車,為史鐵生先生獻花
此外,還有河北文化界網(wǎng)舉行了網(wǎng)絡“鐵生之夜”追思會,建立了網(wǎng)上燃燭紀念館,網(wǎng)友們可上網(wǎng)點擊為史鐵生燃燭追思。河北作家譚湘、何玉茹、崔立秋、阿寧、郭寶亮、康志剛、梁東方、劉江濱、劉向東,都在網(wǎng)上發(fā)文紀念史鐵生。作家譚湘認為,在精神面對物質(zhì)幾乎全面潰敗,物欲和機術(shù)充斥方方面面的今天,史鐵生讓我們感覺到精神的抵抗。眾多網(wǎng)友也在網(wǎng)絡上點燭留言,表達了對這位他們所敬重的作家的懷念之情。
左岸文化網(wǎng)也同步舉行了網(wǎng)絡追思會,由作家徐則臣和盤索主持,以跟帖發(fā)言、轉(zhuǎn)發(fā)圖片、轉(zhuǎn)貼與史鐵生相關(guān)的文字等形式表達悼念、緬懷。與天涯社區(qū)直播主帖同步,左岸文化網(wǎng)轉(zhuǎn)發(fā)了各地“‘鐵生之夜’燭光追思會”的部分現(xiàn)場照片和發(fā)言,左岸文化網(wǎng)的作家、網(wǎng)友,紛紛發(fā)帖回復。作家徐則臣手書“手揮五弦,目送歸鴻”以示哀悼。
與此同時,豆瓣“鐵生小組”也以網(wǎng)絡悼念的方式舉行了追思會。作家陳村主持的“小眾菜園”論壇也于1月6日當晚轉(zhuǎn)發(fā)了??凇拌F生之夜”燭光追思會的部分現(xiàn)場照片與發(fā)言。黑龍江作家在1月6日召開的會議上,由主持人遲子建提議,以靜默祈禱方式呼應了我們的活動。山東淄博中學的學生在看到公告后,也與我們同步,自發(fā)在教室里組織了追思活動。
(林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