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 勤
上海有千萬種尊貴,卻只有一種品味!
——走進“茶識地”
■ 潘 勤
在“浪奔、浪流”的上海灘,這座被譽為東方巴黎的遠東第一城,向來就不會缺少彰顯尊貴的社交場所。從外灘的“萬國建筑群”到盧灣的法式別墅區(qū),亦或是地處佘山的天價度假村,總少不了極其奢華、千萬百樣的會所搔首撓姿。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或充實,或空虛;或平淡,或精彩……又倘若你認同我的想法,人生終究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歌舞劇,曲終人散,空留余燼。是否你已經(jīng)厭倦了流連在這戴著面具的會場中,虛情假意地穿梭于交際?那我向你推薦,我最有品味的人生體驗,一半是我的人生經(jīng)歷,一半是我對未來的夢想,希望我們都能找到心要去往的方向。
位于上海源深體育中心的“茶識地”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現(xiàn)代主義表現(xiàn)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的基礎上,不乏北歐的簡約和中式的熱烈,這一切渾然一體,仿若天成。設計師將閩南的民俗特色、古樸的自然設計以及日式包廂體驗融為一體,盡顯匠心妙韻。分層式的格局設計時尚寬敞,傳統(tǒng)南方屋檐雕刻全由當?shù)毓そ骋允止ぶ谱?,而外墻木雕窗花及籠紗配合玻璃墻設計更讓室內的采光“人為加工”,氛圍大增。青磚地板配以大紅燈籠及實木地板,再加上種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裝飾,饒富傳統(tǒng)民族風味,更提升“茶會所”的“文化感受”。內設深色天然木材特制的雅致家具,配襯亞麻天然布料草席,營造平靜和諧的舒適氣氛,令人舒心暢快的藍天草地則近在咫尺。每一個包廂都可一覽無遺廣闊體育場上的藍天白云、棕櫚梧桐。在喧鬧的上海確實可謂:鬧中取靜、別有洞天。如不是此般巧手妙心,叫人如何意味深長,尋思一番。
整個“茶識地”共有 12個相連的包廂和 10間各自命名的包間,配屬一個 30人的小型會議室提供商務茶席和一個用于展示茶藝和瑜伽表演的大廳。二樓一個北歐簡約設計的開放性區(qū)域稱之為“雅集”,每周做一些公益文化推廣項目。最神秘的莫過于VIP茶吧,半百個茶罐內有乾坤,倘若對自己的品茶技術頗有自信,盡可過五關斬六將,有緣人或可品到“百萬級”一斤的私人珍藏的大紅袍。
有的人直接把有錢的生活跟有品位的生活混為一談。其實,完全不是這樣。錢或許能夠讓你高雅的品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但絕對買不到高雅的品位。什么是品位?我們很難用定義去限制,卻可輕易區(qū)分雅俗。郭德綱說,“俗”即是一個人一張口要吃五谷要吃飯。是人類永遠且必不可缺的活動。但倘若人生只為一口飽飯,且不論其中是否添加“三聚氰胺”,那和行尸走肉有何區(qū)別?開法拉利、穿阿瑪尼并非品位雅致高端,更多在于彰顯財富或者純粹私人愛好。但若能把班尼路穿出GUCCI的韻味,或可說那是另一種品味。真正的品味講究至雅,何可謂雅?一杯茶端起,咕嚕咕嚕一口氣喝下去,為了解渴是一種喝法。一間四壁排滿了書,窗前有幾棵綠意盎然的蘭花的屋子里,斜斜地靠在用古藤做的沙發(fā)上,捧上一本南懷瑾的《老子他話》,沏上一壺茶,讓茶葉在甘泉的浸潤下慢慢地舒展開來,一陣陣的清香在四周飄蕩。然后,再端起茶杯,細細品嘗,讓那茶水苦中帶甜,甜中帶澀的味道由舌尖慢慢沁入心扉,而后由品茶而品到生活,品到人生。那……又是另一種喝法。
而在茶識地,你可以有更多選擇。琴音繚繞耳邊,執(zhí)棋手談或是瞻仰一番國寶漆畫,有感狂書草帖。若是琴棋書畫無一精通也不失大雅,大可讓茶藝師點起竹籠烘焙,讓茶香開始蔓延,大秀一場“茶瑜伽”。正應了陸機的《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羞澀若可餐。”
如果品味只是追求情趣、精致、雅致。那是很難玩出格調、追求、意義的。頂多只能是一個附庸風雅之士。每一種文化藝術都充滿其內涵與樂趣讓人癡迷鉆研。它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相互融通的。以至于你對生活,對工作、對環(huán)境,對人性的態(tài)度也會改變。你會懂得欣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會感受生活中絲絲縷縷的快樂。你的眼光,你的品味就變得高雅,變得藝術,變得獨特。喧鬧的夜上海沒有一絲寧靜,但只有靜心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位,因為人在靜心的時候,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靜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愛,靜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音符,沒有愛的心靈不會靜心,未曾一刻靜心的人也不可能懂得如何愛。也許“茶識地”可以讓你靜心品味自己有愛的品位。
“品”自然講的是一份好茶?!跋丬膬砂虢健闭f的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毛澤東贈他四兩大紅袍。暗地里,尼克松責怪毛澤東小氣,周恩來知道后笑對尼克松說:“主席已經(jīng)將‘半壁江山’奉送了?!辈灾缘涔剩峥怂擅C然起敬。近代,關于大紅袍的傳說也不少。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江澤民送給董建華四兩大紅袍,董建華拿出了20克進行拍賣,拍得天價 3萬港幣,傳為佳話。如今我們喝到的大紅袍都得感謝“大紅袍”之父陳德華先生和他 20多年的團隊,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無性繁殖大紅袍,無性繁殖意味著基因沒有突變,所有的品質也都能保留。之前被克隆的母樹早在2006年就停止采摘,被封存保護,是國家博物館收藏的茶葉唯一品種。制作工藝也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并投于上億元的保險。
一泡好茶講究好茶好水、好器皿和一個用心的泡茶人?!安枳R地”是上海至今唯一一個專注于武夷巖茶的商務茶館。每位來訪品茗的茶客都能享受到來自武夷山學院的茶藝師親手泡制的功夫茶。相比其他茶館咖啡、酒飲料與茶飲的混搭,此處倒在上海獨樹一幟。
“味”講究的是一份美食?!吧鷻C美食”理論源于中國。興起卻是在日本、東南亞和世界各地。講究原材料的新鮮、健康、無污染、通過合理的葷素時令配搭(80%蔬菜和 20% 肉類)。生機美食的烹調理念是運用天然食品和香料,物盡其用。營養(yǎng)完整、均衡,易消化吸收,無人工的雞精、味精。最特別的是,生機美食的烹飪方式獨特,在能量守恒的“金剛鍋”中進行烹飪加工,鎖住營養(yǎng)不流失。注重順應時節(jié)、尊重食物,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茶葉介于食物和藥物之間,“千年儒釋道,萬古山水茶”。冠絕于全世界的上海湯包點心在這里也能“老樹新開”。來自“鼎泰豐”、“十味觀”、“南翔小籠”等上海一流的點心師傅在這里也開始改良各自的拿手絕活,通過海鮮、老雞高湯提味,堅決摒棄了味精、雞精,最大限度地還原食材的原味,絕不會餐后口渴回澀。配合孫中山先生最愛的“四物湯”與風靡日本的抗癌“五行湯”“茶識地”刮起一陣“健康風暴”。烏龍茶,去咸去膩,又能及時中和體內多余的糖分,通過飲食生機食材和養(yǎng)成飲烏龍茶的習慣就能保證身心平衡健康。
一份好茶,一份美食,遠離喧囂,品味自然,享受自在,還多了一處讓你身心放下的悠然之地,其實品味的是一種特殊的味道。上海由千萬種極盡奢華的喧鬧和張揚,卻很少有一個能平緩心智之處。正如文懷沙先生曾評價:“茶最大的學問不是知識,是制止知識跋扈的學問,最偉大的力量是柔,以柔克剛,以茶文化來制約酒文化,以清醒來制約糊涂?!苯】稻褪瞧胶?,平衡決定品味,而品味最需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