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娟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口頭創(chuàng)作的文學和音樂完美結合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民歌閃耀著勞動人民集體的智慧、熾熱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在璀璨的藝術星空中閃耀著奪目的光彩,獨具迷人的魅力。
隨著通俗流行歌曲的興起,一些學生對書本的歌曲不感興趣,他們只喜歡流行歌曲、迪斯科和搖滾樂,在音樂課堂上,他們建議:如果音樂課上唱此類流行歌曲,他們會覺得上音樂課更有興趣。而對于經(jīng)典的中國民歌,他們卻十分陌生。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提出:“兒童也應該首先使用音樂的母語歌唱,簡練,淳樸,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間歌曲正是引導兒童進入音樂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間音樂,繼承民族傳統(tǒng)的必由之路?!泵鎸@一現(xiàn)狀,如何激發(fā)學生演唱民歌的興趣呢?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有責任去引導學生從正當?shù)那廊W習音樂知識,挖掘民歌的藝術魅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學唱民歌的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
流行歌曲火爆的原因:
1.流行歌曲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手法通俗,曲調(diào)順口,易于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懂,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所以受到眾多中小學生們的喜愛。
2.當今的社會音樂環(huán)境中,主流音樂媒體提供給學生的都是鋪天蓋地的流行歌曲。眾多選秀節(jié)目異彩紛呈、人才濟濟,中小學生年齡小,天真單純,他們跟大人生活在各種媒體充斥的環(huán)境里,使流行歌曲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們中推廣傳唱,并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針對流行歌曲火爆的原因,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孩子學唱民歌的興趣:
一、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歌的內(nèi)在動機
在教學中,從正確的角度,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對流行歌曲與民歌的依存關系進行分析。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麗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間小調(diào)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歌曲,如《小城故事》《路邊的野花不要采》等,廣泛流傳的如《采檳榔》則是湖南民歌,《娜魯灣情歌》《阿里山的姑娘》更是稍加改編的臺灣高山族民歌,《999朵玫瑰》和《彝族舞曲》都源于民歌的靈感。在教學中,讓學生知道,他們喜愛的這些流行歌曲中,有許多是由民歌改編而來的,我國的民歌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民族藝術的精華,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樂的土壤里才能獲得更為頑強的生命力。從思想上改變了學生對民歌的偏見,使他們認識到了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更要以民族音樂為本,努力學習民歌知識,創(chuàng)造、發(fā)展民族文化,完成使我們的民族音樂這一藝術形式與新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偉大歷史任務。
二、民歌新唱,讓民歌煥發(fā)生機
民族音樂元素越來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視,當周杰倫、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樂里開始引用民族元素,當騰格爾紅遍大江南北,當女子十二樂坊傾倒海外的時候,一些人發(fā)出民族音樂迎來了春天的歡呼。我們多用現(xiàn)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來表現(xiàn)民歌,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并喜愛古老民族,也使傳統(tǒng)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煥發(fā)生機。我們也不該抱殘守缺,而應該抱有寬廣的胸懷去看待各種方式的創(chuàng)新,這是為我們的民族音樂、民族文化不斷輸入新鮮血液的方式。也看可以看成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知道,現(xiàn)在的流行歌手演唱的歌曲中,有許多本來就是民歌,只是附以年輕人所接受的音樂形式,我們從中聽到的還是中國的民族音調(diào)。
三、營造學習氛圍,讓民歌情感之花在學生心中生根
培養(yǎng)學生對民歌的情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靠多方面的力量。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民族音樂教育的良好氛圍,這種氛圍包含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從學校來講,不僅在音樂課上,而且在課外活動中,都要進行對學生民歌的教育,例如:在學校方面,舉辦民歌演唱會和講座,組織民歌演唱興趣小組,一些民歌欣賞、獨唱、重唱等比賽活動等;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勵孩子學唱民歌,給他們多聽民歌;在社會方面,廣播、電視、電影都要積極宣傳播放民歌,引導人們學習、熱愛民歌。
四、有效利用教材知識,激發(fā)學生學唱民歌的興趣
欣賞和學唱民歌是加強學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我國每一個民族的民歌在音調(diào)、節(jié)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新疆民歌活潑、歡快,常常帶有舞蹈性的節(jié)奏;內(nèi)蒙古民歌高亢、悠揚,節(jié)奏寬廣;彝族民歌樸實、細膩,清新動人,節(jié)奏豐富多彩。初中音樂教科書里的民歌有許多,有少數(shù)民族民歌也有外國民歌。如一首《繡紅旗》表現(xiàn)了主人公江姐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憧憬未來的堅定信念;一曲《陽光三疊》完整地再現(xiàn)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贈別詩,把詩人送友人西出陽關時的愁情傷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分析作品意義,了解作品背景,學唱、欣賞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民族情感的熏陶。
總之,在音樂課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唱民歌的興趣,對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滲透作用。它是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內(nèi)容,是削弱流行歌曲在學生中嚴重泛濫的有力武器,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樂教育的目的所在。
(責任編輯 劉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