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煥發(fā) 王清峰 呂秀艷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ICU科,山東 青島 266100)
從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對120例氣管切開患者應用微量泵控制持續(xù)氣道濕化的方法,代替?zhèn)鹘y的氣管內注入濕化液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減少氣管切開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有明顯臨床意義。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在ICU科住院的氣管切開患者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齡39~88(平均66.8)歲。均為各種原因導致呼吸衰竭進行氣管切開患者,病情穩(wěn)定且處于停機期間,血氣指標正常。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治療等方面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60例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續(xù)氣道濕化的方法,即以微量泵控制,24h持續(xù)、均勻地將無菌生理鹽水泵入患者氣道內。按無菌操作原則用50mL注射器抽取無菌氯化鈉溶液,連接輸液延長管接頭皮針,剪去針頭部分,將頭皮針細管置入氣管套管內3~5cm,將余管彎曲并固定,調節(jié)微量泵泵速6~8mL/h,啟動微量泵,并可根據痰液粘稠度增減濕化液泵入速度。對照組60例采用間斷或定時氣道濕化法,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取無菌生理鹽水5~20mL,每30~60min氣道內滴入濕化液3~5mL,吸痰前后再滴入濕化液3~5mL,并根據痰液黏稠度增減濕化液量與次數。兩組均在吸痰時不中斷給氧。
各指標均連續(xù)觀察5d。包括:①濕化滿意度:a.濕化滿意;b.濕化不足;c.濕化過度。②并發(fā)癥:a.痰痂形成;b.刺激性咳嗽;c.氣道黏膜損傷出血;d.肺部感染;e.窒息。③吸痰次數和經皮血氧飽和度(SpO2):a.日吸痰次數均值;b.吸痰時SpO2均值;c.吸痰后2min SpO2均值;d.吸痰后5min SpO2均值。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經χ2檢驗,實驗組的濕化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經χ2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氣道黏膜損傷出血、肺部感染、窒息等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1],見表1。
見表2。
經t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吸痰次數、吸痰時與吸痰后2、5min氧飽和度均值比較,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
氣管切開后,支氣管內黏液粘稠度增加,纖毛清除作用降低。若黏膜過于干燥或病毒感染時纖毛運動受到抑制或喪失,氣管內形成干痂,痰塊不易排出。吸入氣體的濕化是保證氣道黏膜纖毛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研究表明,干燥的氣體會損害呼吸道上皮,使呼吸道抗感染能力明顯下降。若氣道充分濕化,在咳嗽反射較差的患者仍可以靠纖毛活動和體位引流排除分泌物,可見加強有效的氣道濕化對于氣管切開患者是十分重要的[2,3]。
3.2.1 微量泵氣道濕化方法優(yōu)點
①濕化液流速恒定,患者無嗆咳刺激。②痰液易自行咳出,保證呼吸道通暢。③減少了吸痰次數和時間。④吸痰期間所致低氧血癥程度減輕,且持續(xù)時間縮短,減少了呼吸道黏膜的損傷與出血。⑤分泌物引流通暢,減少了肺部感染發(fā)生。⑥保證濕化液總量及泵入速度,并可根據痰液粘稠度與室溫和相對濕度隨時調節(jié)泵入的速度。
表1 兩組患者濕化滿意度及并發(fā)癥比較 例(%)
表2 兩種濕化方法對吸痰次數和氧飽和度的影響(±s)
表2 兩種濕化方法對吸痰次數和氧飽和度的影響(±s)
組別 例數 吸痰次數氧飽和度吸痰時 吸痰后2分鐘 吸痰后5分鐘實驗組 60 10.82±0.527* 91.75±0.88 94.33±1.17 96.82±1.38對照組 60 16.64±0.620 86.83±0.96 91.82±1.36 94.32±1.11 t值 55.325 29.314 10.854 10.90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2.2 傳統間斷或定時氣道濕化法存在的不足:
①不符合氣管切開置管持續(xù)濕化的生理需要。②濕化不足,排痰不暢,增加了肺部感染機會。③濕化液量不易控制,常導致濕化不足或過度,還可將大量細菌帶入氣管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④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延長吸痰時間,增加吸痰次數[3]。⑤頻繁吸痰使氣管黏膜的損傷與出血概率增加。⑥刺激性咳嗽影響濕化效果[4]。
①嚴格無菌操作,每日3~4次更換注射器及濕化液,每日更換延長管及頭皮針細管,如有污染及時更換[2]。②保持管道通暢,防止受壓、彎折,若微量泵報警及時處理。③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吸痰時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氧飽和度變化,及時處理。
經臨床觀察證實,微量泵控制持續(xù)氣道濕化在氣管切開患者的應用效果明顯,可以明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吸痰次數,減輕吸痰所致低氧血癥程度并縮短其持續(xù)時間,吸痰操作流程簡單易操作,減少了護理工作量,減輕了護士負擔,值得臨床推廣。
[1]司琴.氣管切開后兩種氣道濕化的觀察比較[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3(19): 2941-2942.
[2]鄧金蓮,鄧娟,羅碧華.持續(xù)氣道濕化在氣管切開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 301-302.
[3]呂秀艷,于世榮,史磊.微量泵控制氣道濕化對氣管切開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46-47.
[4]張?zhí)?微量注射泵在氣道濕化中的應用[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3(11): 1706-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