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霞
(杭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24)
春雨1號(武陽早)和春雨2號(武陽香)是浙江省武義縣農業(yè)局1996年從引進的福鼎大白茶實生后代中采用系統(tǒng)育種法育成的無性系新品種。前者發(fā)芽特早,優(yōu)質高產,后者品質特優(yōu),具特殊花香。均于2010年8月通過全國茶樹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了解該兩品種的地區(qū)適應性、茶類適制性及適宜引種的地區(qū),今將在武漢、成都、福安、安溪四個區(qū)域點的表現總結如下,以供引種時參考。
武漢點在武漢市江夏區(qū)湖北省農科院果樹茶葉研究所內,位于 30°18'N,114°07'E,海拔 24.7 m。常年平均溫度16.9℃,絕對低溫 -18.1℃,無霜期250~280天,相對濕度80%,年降雨量1100~1400 mm。土壤為紅黃壤,pH值4.8。是綠茶主產區(qū)。
成都點在四川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郫縣實驗場,位于 30°52'N,104°02'E。試驗期間年平均溫度16.5℃,年降雨量801 mm。土壤為黃壤,pH值5.4。是綠茶主產區(qū)。
福安點在福安市社口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內,位于 27°5'N,118°0'E。海拔 50.0 m。試驗期間年平均溫度20.0℃,年降雨量1633.9 mm。土壤為紅壤,pH值4.2。是烏龍茶和綠茶兼制區(qū)。
安溪點在福建省安溪縣城東郊的縣茶葉研究所內,位于 25°04'N,118°09'E。海拔 52 m。試驗期間年平均溫度21.7℃,年降雨量1658.2 mm。土壤為紅壤,pH值6.1。是烏龍茶主產區(qū)。在本輪區(qū)試中主要承擔制茶品質鑒定。
春雨1號、春雨2號均參加了上述4個點的區(qū)域試驗。對照品種(CK)為福鼎大白茶。供試苗木均用1年生扦插苗。
按照《全國茶樹品種區(qū)域試驗暫行技術規(guī)程》進行。
茶苗移植一年后進行株成活率調查,從表1知,春雨1號的株成活率在成都比福鼎大白茶高,在福安點和武漢點比福鼎大白茶低;春雨2號的株成活率除福安低于對?照福鼎大白茶外,其它兩個點都高于福鼎大白茶,成活率武漢點和成都點與對照福鼎大白茶比較接近,福安點成活率高低差異比較大。各點經過補苗后都達到試驗高度要求。
表1 茶樹移植成活率(%)
從表2看出,春雨1號株高和樹幅在武漢和成都點均超過福鼎大白茶,在福安點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春雨2號株高和樹幅在成都點超過福鼎大白茶,在武漢和福安點低于福鼎大白茶。
表2 茶樹高幅度 單位:cm
綜合3個區(qū)試點連續(xù)三年觀測結果(表3),春雨1號春茶營養(yǎng)芽各物候期都顯著早于福鼎大白茶,其中一芽一葉早4~14天,一芽二葉早4~12天,表現為特早生的特性;春雨2號雖然年度間有變化,但趨勢基本一致,總體比福鼎大白茶偏晚。
從表4知,春雨1號比福鼎大白茶高14.6% ~28.4%,在成都點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春雨2號在武漢和成都點比福鼎大白茶高15.5%和23.4%,在成都點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福安點低于福鼎大白茶。
表3 春茶營養(yǎng)芽物候期
表4 發(fā)芽密度(個/1109 cm2)
武漢和福安點從2007年開始進行鮮葉產量測定,成都點從2008年開始計產。從表5可知,春雨1號3年平均鮮葉產量比福鼎大白茶高7.4~70.5%,武漢點達到顯著性差異(P<0.05);春雨2號武漢、成都點3年平均鮮葉產量比福鼎大白茶高1.4%和28.5%。春雨2號福安點因試驗地土壤差異大,造成缺株多,產量比福鼎大白茶低61.8%。
表5 鮮葉產量 單位:kg
連續(xù)三年制作烘青綠茶,由農業(yè)部茶葉質檢中心進行感官審評(表6~10)。結果表明,春雨1號春茶制烘青綠茶,香氣清香,滋味嫩鮮,與福鼎大白茶評比得分各有高低,4個點三年平均分數略高于對照0.4分,制茶品質與福鼎大白茶相當,屬優(yōu)質茶;春雨2號春茶制烘青綠茶,花香濃郁,滋味濃爽帶花味,品種特征突出,在4個點連續(xù)三年品質評分均優(yōu)于福鼎大白茶,平均總分比對照高1.8分。
表6 武漢點春茶烘青綠茶品質
表7 福安點春茶烘青綠茶品質
表8 成都點春茶烘青綠茶品質
表9 安溪點春茶烘青綠茶品質
表10 各點春茶烘青綠茶審評結果比較
春雨1號耐寒性3個點均與福鼎大白茶相當,成都點表現為較強,武漢點為中等偏強,福安點中等偏弱。春雨2號耐寒性總體表現弱于福鼎大白茶,成都點表現較強,武漢點中等,福安點表現為弱。
表11 各點耐寒性表現
春雨1號灌木樹型,樹姿較直立,分枝密,葉片稍上斜狀著生。中葉,平均葉長9.9 cm,葉寬4.4 cm,平均葉脈7對,葉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稍隆起,葉身平,葉緣微波狀,葉尖鈍尖,葉基楔形,葉齒稀,葉質中。春茶一芽二葉綠色,芽尖稍黃,茸毛較多,平均一芽三葉長3.1 cm,一芽三葉百芽重28.0 g。
移栽1年后的株成活率,成都點為100%,武漢點為90.0%,福安點為94.6%,表明適應性強,易種植。武漢、成都、福安3點的一芽一葉期比福鼎大白茶早6~11天,表現為特早生。產量武漢點比對照高70.5%,達到極顯著水平,成都點高18.9%,福安點高7.4%,但未達到顯著水平,表現為高產。春茶制烘青綠茶,香氣清香,滋味嫩鮮,武漢、福安、安溪、成都點連續(xù)三年平均評分比福鼎大白茶高0.4分,表明制綠茶品質與福鼎大白茶相當。耐寒性較強。武漢、成都、福安點均認為該品種適合當地及相似地區(qū)栽培。區(qū)試表明,春雨1號屬于特早生優(yōu)質品種,適合生產早生名優(yōu)綠茶地區(qū)引種栽培。
春雨2號 灌木樹型,樹姿半開張,分枝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中葉,平均葉長10.7 cm,葉寬4.1 cm,平均葉脈9對,主脈稍彎向一側,葉長橢圓形,葉色綠有光澤,葉面平,葉身平,葉緣微波狀,葉尖漸尖,葉基楔形,葉齒淺,葉質中。春茶一芽二葉綠色,茸毛中等,平均一芽三葉長4.1 cm,一芽三葉白芽重 41.8 g。
移栽1年后的株成活率,成都點為97.9%,武漢點為94.3%,福安點為76.2%,表明適應性較強。武漢、成都、福安3點一芽一葉期總體表現比福鼎大白茶偏晚,表現為中生。鮮葉產量三年平均武漢、成都點比福鼎大白茶高1.4%和28.5%。福安點因試驗地土壤差異大,造成缺株多,產量比福鼎大白茶低61.8%。春茶制烘青綠茶,花香濃郁,滋味濃爽帶花味,4個點連續(xù)三年的品質平均評分比福鼎大白茶1.8分,表現為品質特優(yōu),品種個性特出。成都點耐寒性與福鼎大白茶相當,武漢點為中等,均認為適合當地及相似地區(qū)種植。區(qū)試表明,春雨2號是屬于制綠茶花香突顯,品質特優(yōu)的品種,適合創(chuàng)制名優(yōu)茶地區(qū)試種栽培。
1 陳 亮,楊亞軍,虞富蓮.茶樹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據標準.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36 -64.
2 楊亞軍,楊素娟,王玉書,曾建明.早生優(yōu)質綠茶新品種選育.茶葉科學,2003,23(增):9 -15.
3 楊亞軍,陳炳環(huán),楊躍華,林樹祺,梁月榮,利祖生,趙學仁,王愛蓉.5個茶樹新品種的區(qū)域適應性研究.茶葉科學,1994,14(2):129-136.
4 劉祖生,趙學仁,王愛蓉,袁 飛.浙農21與浙農25選育研究報告.浙江農業(yè)科學論文集,348-362.
5 劉祖生,趙學仁,王愛蓉,周巨根,梁月榮,胡月齡.優(yōu)質抗寒綠茶良種“浙農113”選育研究報告.茶葉,1989,1:12-15.
6 李 蘭,江用文,熊興平,朱建淼.我國茶樹種質資源地區(qū)分布及部分植物學性狀分析.中國茶葉,2008,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