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不可再生的資源
化石是遠古時期生活的生物被埋藏后,經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過程形成的?;拖裎淖钟涗浫祟惖臍v史一樣記錄了生命和地球的歷史,是人類認識遠古生命世界的最重要窗口?;涗浟松M化歷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為生物進化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jù)。此外,化石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已經逐漸成為了收藏品中的一大類,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在收藏和鑒賞化石的過程中,民眾可以對生命進化歷史和自然世界有更深入的認識,化石是全人類寶貴的財富,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它們的數(shù)量有限,必須進行有序的發(fā)掘、研究和利用,并要進行充分的保護。
在自然科學大家庭中,研究化石的學科叫做“古生物學”,它雖然是一門小學科,但卻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博物學的支柱之一,古生物學在科學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古生物學進入中國雖然不到一百年,但在一代代古生物學家的努力之下,中國古生物學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在我國自然科學領域,古生物學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站在國際前沿的學科之一。近20年來,我國古生物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隨著一批中青年人才迅速崛起,成為該領域的中堅力量,一些學者已經躋身其分支領域國際上最為活躍研究者行列。我國學者僅在《自然》、《科學》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就發(fā)表了近百篇相關論文,可以說,這一學科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國際學術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民眾對于化石的認識也逐漸加強。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化石產地出現(xiàn)了嚴重的破壞,這不僅不利于科學研究的正常進行,也不利于化石資源的保護。近年來,化石的濫采亂挖和非法走私販賣活動頻繁發(fā)生,2002年沈陽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查獲了一批走私出境的珍貴化石,包括4件距今約1.4億年前的孔子鳥在內的2360件遼西古生物化石;2005,浙江海關查獲了一起涉嫌走私、倒賣2925件珍貴古生物化石的大案;2006年,在美國洛杉磯,一窩原產于廣東南雄的"最完整恐龍蛋窩"由拍賣公司公開拍賣,價值42萬美元。在利益的驅動下,遼西和貴州等化石資源豐富的地區(qū)濫挖現(xiàn)象極為嚴重。有鑒于此,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為我國化石資源的保護做到了有法可依。
為了提高民眾對化石和地質環(huán)境的認知度,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喚起民眾對化石和地質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lián)合中國地質博物館特別策劃組織了"中國古生物化石珍品大型公益展",希望通過展出傳播古生物科學文化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為了配合珍品展的順利進行,擴大展覽的影響面,雜志特別組織了這期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