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徐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徐州221116)
不禮貌言語行為研究綜述
周 丹
(徐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徐州221116)
禮貌現(xiàn)象是語用學(xué)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國內(nèi)外有很多關(guān)于禮貌言語的研究,而且起步較早。相比之下,對于不禮貌現(xiàn)象的研究則起步較晚,而且缺乏系統(tǒng)研究。鑒于對不禮貌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旨在通過不禮貌相關(guān)文獻的搜集歸類總結(jié),以期為今后的不禮貌研究提供必要參考。
不禮貌;言語行為;面子威脅
禮貌是一種語用現(xiàn)象,通常被人們理解為說話人為了實現(xiàn)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增加或維護交際雙方的和睦關(guān)系[1](何自然等,2001)。禮貌原則的提出者Leech(1983)認為,“conflictive illocutions tend,thankfully,to be rather Marginal to hu Man linguistic behavior in nor Mal circu Mstances.”(抵觸性話語通常情況下在人類語言行為中是邊緣性質(zhì)的)[2]。Culpeper et al.(2003)對此提出了異議,認為至少在某些特定的話語類型中,抵觸性的話語應(yīng)該是處于言語行為的中心位置[3]?,F(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話語類型并不少見,比如說 ar My training discourse[4](Culpeper,1996),(軍訓(xùn)語篇);courtroo Mdiscourse[5~6](Lakoff,1989;Pen Man,1990),(法庭語篇);fa Mily discourse[7](Vuchinich,1990),(家庭語篇);doctor-patient discourse[8]( Mehan,1990),(醫(yī)患語篇) 等等。在這些語篇中不禮貌言語占據(jù)重要位置,禮貌理論不足以解釋其中的不禮貌現(xiàn)象,因而針對不禮貌現(xiàn)象的專門研究十分必要。近年來對于不禮貌言語現(xiàn)象及理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擬通過文獻搜集,對不禮貌言語現(xiàn)象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jié),以期對不禮貌言語行為的研究提供參考。
首先,對于i Mpoliteness的術(shù)語名稱尚無定論,目前有三種:不禮貌[9~11](楊子,2010;丁崇明,2001;楊子、于國棟,2007);非禮貌[12](謝世堅,2009);失禮[13](楊朝軍,2010)。這樣的局面對本研究的發(fā)展有著不利的影響。本文擬用不禮貌作為術(shù)語,緣于本術(shù)語名稱使用較多,而且較直觀。
接下來研究不禮貌的定義問題。對不禮貌做一個確切的定義不是一件易事,如Bousfield(2007)所說,如同禮貌,對于不禮貌的構(gòu)成以及如何甚至能否準確地定義不禮貌至今在學(xué)術(shù)界仍存在爭議[14]。Watts亦指出,(不)禮貌是過去、現(xiàn)在乃至將來仍要爭論的術(shù)語(2003:9)。
Culpeper[4](1996) 結(jié) 合 Goff Man(1967) 和 Brown and Levinson(1987),對不禮貌給出如下定義:I Mpoliteness,the use of strategies that are designed to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that of social disruption.These strategies are oriented towards attacking face,an e Motionally sensitive concept of the self.(不禮貌是旨在引起社會負面影響即社會不和諧的策略的使用。這些策略是為了攻擊對方的面子)。之后,Culpeper(2003)又給出“I Mpoliteness,co M Municative strategies,designed to attack face,and thereby cause social conflict and dishar Mony”(不禮貌是使用交際策略以攻擊對方的面子,因而造成社會矛盾和不和諧)[3]。接著Culpeper(2005)指出不禮貌出現(xiàn)在一定活動類型的語篇中,在其中對不禮貌能夠給以解釋[15]。
而Bousfield(2008)給出了如下的定義:“A definition of i Mpoliteness to be an opposite( My own very broad understanding of)politeness in that,rather than seeking to Mitigate facethreatening acts(Brown and Levinson,1987),i Mpoliteness constitutes the issuing verbal face-threatening acts which are purposefully perfor Med”(可以從禮貌的反面去看,不禮貌不是減緩面子威脅行為,而是有目的地給出無故的和沖突性的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14]。
Mills(2005)指出不禮貌代表著一定社區(qū)內(nèi)對行為規(guī)范的違法[16]。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不禮貌的核心是攻擊對方面子。當(dāng)然,這些定義大都是從說者的角度考慮的,沒有把聽者的理解和具體的語境等其他因素考慮進去。綜上所述,本文試圖給出一個綜合的定義:不禮貌是說者有意或無意給出冒犯聽者的或者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話語,而且聽者確定認為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脅,從而引起顯性或隱性的社會矛盾或不和諧的言語行為。
關(guān)于不禮貌的分類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不同學(xué)者從不同角度對不禮貌進行了分類。從宏觀上講,Culpeper(1996)依據(jù)不禮貌的性質(zhì)將不禮貌分為Inherent i Mpoliteness(內(nèi)在不禮貌)和 Mock i Mpoliteness(嘲弄不禮貌)[4];Bousfield(2008)依據(jù)說者的意圖將不禮貌分為Intentional threats to face(有意的面子威脅),Incidental threats to face(無意的面子威脅)和 Accidental threats to face( 附帶的面子威脅)[14];Babra Kryk-Kastovsky(2006)依據(jù)表面結(jié)構(gòu)語義和隱含意義將不禮貌分為Overt i Mpoliteness(顯性不禮貌)和Covert i Mpoliteness(隱性不禮貌)[17]。從微觀上講,楊子、于國棟(2007)從說話人意圖以及聽話人對其意圖接收的角度進行劃分,言語不禮貌中說話人對聽話人的不禮貌可分為:言者有意、聽者有心型;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型;言者有意、聽者無意型;言者無意、聽者無心型[11]。而李元勝(2006)將漢語中的不禮貌言語行為分為策略型不禮貌言語行為和非策略性不禮貌言語行為[18]。王傳奔(2010)按照語言的使用所產(chǎn)生的效果來分,將不禮貌分成表面不禮貌言語行為和實質(zhì)不禮貌言語行為;又根據(jù)語言使用者的意識程度不同,將不禮貌言語行為分為有意識不禮貌言語行為和無意識不禮貌言語行為[19]。
從上面的綜述我們可以看出關(guān)于不禮貌言語的分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不同分類之間有可能重疊,而且大都不夠全面,都存在涵蓋不到的現(xiàn)象,所以有待于進一步細致地研究。
在國外對不禮貌的研究起步較早而且成果頗多,在這里同樣從兩個方面來回顧。
(一)不禮貌言語現(xiàn)象研究
1.具體語境中不禮貌言語的研究
語境是語用學(xué)中一個重要概念,對不禮貌言語的考察研究離不開具體語境。許多學(xué)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了不同語境中的不禮貌言語現(xiàn)象。
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對于禮貌與不禮貌的理解是不同的, Mills(2009)認為大多學(xué)者從個人互動中去研究不禮貌,這樣是不足夠的,我們應(yīng)該從跨文化的角度在社會層面看到禮貌與不禮貌[16]。
同樣, Marlangeon(2008)比較分析了機構(gòu)性(institutional)和非機構(gòu)性(non-institutional)語境中不禮貌言語的特點,分析表明在機構(gòu)性語境(如政治辯論、軍警訓(xùn)練等)中和非機構(gòu)性語境中的不禮貌言語有著不同的特點[20]。
在法庭語篇中普遍存在著不禮貌言語現(xiàn)象。Kryk-Kastovsky(2006)從歷史的角度考慮分析了在早期現(xiàn)代英語時代法庭語篇中不禮貌言語的使用情況,并從結(jié)構(gòu)、語義和語用三個維度探討了不禮貌言語的模式,指出對不禮貌言語的判斷不能只從結(jié)構(gòu)或語義上看(顯性不禮貌),更重要的要從說者意圖、對聽者的影響以及更大語境中去考慮(隱性不禮貌)[17],這對我們判斷不禮貌很有啟發(fā)性。
衡量不禮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是面子威脅程度(face threat)。Stewart(2008)通過對自然發(fā)生言語的分析旨在說明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模式可以為不禮貌言語的解釋提供一個有用的理論框架[21]。
除了英語語料中的非禮貌研究以外,Perel Mutter(2010)則取俄語抱怨語為語料分析了以沉默未結(jié)束方式的不禮貌言語的后續(xù)循環(huán),并視之為不禮貌言語交際的一大特點,因而不禮貌言語比禮貌言語對交際的影響更大[22]。
2.對不禮貌具體某一言語行為的研究
Culpeper(1996)指出不禮貌策略可分為直接不禮貌策略(Bald on record i Mpoliteness)、積極不禮貌策略(Positive i Mpoliteness)和消極不禮貌策略(Negative i Mpoliteness),其中每個策略下面又包括許多具體的言語行為,比如使用禁忌語(Taboo language)、詛咒語(swearing)、威脅話語(threats)等等[4]。針對于具體某一不禮貌策略使用下其言語行為研究如下:
Li Mberg(2009)認為威脅話語是一種有目的性的不禮貌言語行為,并用實驗觀察法分析了威脅話語的應(yīng)答方式,包括有應(yīng)答、無應(yīng)答,其中有應(yīng)答又包括言語和非言語的,言語應(yīng)答包括順從和不順從。從應(yīng)答方式來判斷威脅話語成功與否[23]。這種威脅話語的應(yīng)答方式分析來源于 Culpeper(2003)關(guān)于不禮貌反應(yīng)方式的研究框架。
而Jay&Janschewitz(2008)分析了詛咒作為一種極不禮貌言語的使用情況,并指出詛咒語的使用依賴于說者與聽者之間的關(guān)系,社會語境以及使用的特殊語境,最后告誡我們要學(xué)會何時何地與什么人恰當(dāng)?shù)厥褂迷{咒語[24]。
(二)對不禮貌理論的研究
著力于不禮貌理論研究的主要兩位學(xué)者Janathan Culpeper和 Derek Bousfield。2008年,Bousfield的著作“I 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問世,這是專門探討不禮貌現(xiàn)象的專著[14]。書中Bousfield在分析三種類型語料(停車沖突、軍警訓(xùn)練以及廚房沖突)的基礎(chǔ)上給出了關(guān)于不禮貌研究的理論。本書以不禮貌研究為主線,根據(jù)作者自己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闡釋了許多禮貌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并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了不禮貌,建立了關(guān)于不禮貌的理論,其中包括不禮貌策略:直接性不禮貌策略(bald on record i Mpoliteness)、積極不禮貌策略(positive i Mpoliteness)、消極不禮貌策略(negative i Mpoliteness)、虛假或諷刺性禮貌策略(sarcas Mor Mock politeness)和拒絕執(zhí)行禮貌策略(withhold politeness)。作者在Culpeper關(guān)于不禮貌模式下討論了三個語料中不禮貌的使用,并從話語、語篇和話論三個層面檢驗了不禮貌言語的動態(tài)性。這本書研究了什么是不禮貌,不禮貌在交際中的作用以及我們?nèi)绾芜M行不禮貌分析等,幾乎涵蓋了不禮貌從產(chǎn)生、實現(xiàn)、控制、解讀、回應(yīng)等全部過程,為不禮貌研究在語用學(xué)研究中確立了應(yīng)有的地位。
Bousfield(2007)中專門探討了包含不禮貌言語交際的觸發(fā)、發(fā)展和結(jié)束方式,其內(nèi)容大都涵蓋在其專著中。Culpeper,Bousfield&Wich Mann(2003)中則強調(diào)我們不僅需要從詞匯和語法的角度去看待不禮貌言語,還應(yīng)從言語的韻律(prosody)方面著手,研究分析表明韻律在不禮貌的表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他的期刊文章還有Culpeper(1996),Culperper(2005)。另外,庫佩珀(Culpeper)的一篇關(guān)于不禮貌研究的新作不得不提,Culpeper(2010)關(guān)于規(guī)約化不禮貌模式的探討[25]。文中作者首先討論了不禮貌是否跟禮貌一樣在語言表達中是根深蒂固的,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肯定的,然后又在Terkouraf關(guān)于禮貌表達模式的基礎(chǔ)上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不禮貌模式,這為我們今后對不禮貌言語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參數(shù)。
綜上所述,國外關(guān)于不禮貌的研究涉及的面較廣,而且研究得比較深,既有對具體語境中不禮貌言語的研究,也有對不禮貌策略中具體語言輸出策略及具體言語行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對于不禮貌理論的研究,比如上文提到的規(guī)約化不禮貌模式為我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依據(jù)。
(一)對不禮貌言語行為本身的研究
這里包括對漢語和英語不禮貌言語的闡述,主要從順應(yīng)的角度,運用了Verschueren的順應(yīng)理論,闡釋不禮貌言語的生成機制。如王傳奔(2009),運用順應(yīng)論對不禮貌言語行為的產(chǎn)生和導(dǎo)致的結(jié)果進行了分析和解釋,并認為不論是哪一種不禮貌言語行為,都是說話人努力順應(yīng)交際需要的結(jié)果,不同在于有些不禮貌言語行為順應(yīng)了交際的需要,而有些不禮貌言語行為沒有真正做到順應(yīng)交際的需要[19]。李元勝(2006)則用順應(yīng)論對漢語中作為策略使用的不禮貌言語行為(策略型不禮貌)從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作了一次全面的分析,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不禮貌言語行為,找出其產(chǎn)生的根源,從而為言語規(guī)范性何得體性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18]。同樣,楊子、于國棟(2007)使用改進過的語言選擇順應(yīng)模式對策略性不禮貌、非策略性不禮貌以及語用失誤型不禮貌的產(chǎn)生作了深刻的闡釋,使得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各類言語不禮貌,確定其根源[11]。更進一步,楊子(2010)在整合心理空間理論和語言順應(yīng)論的基礎(chǔ)上對策略性言語不禮貌的運作機制進行了考察、描述,這種對策略性不禮貌產(chǎn)生過程的闡釋更具理據(jù)性[9]。
其他的還有張大毛(2009),主要對不禮貌言語進行了界定和分類,在Culpeper不禮貌言語定義的基礎(chǔ)上,又從語用學(xué)的多個角度,比如內(nèi)容、語用距離、特定語境等方面考慮,最后給出自己的定義,并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分類[26]。
更具體一些的關(guān)于不禮貌言語現(xiàn)象的研究有丁崇明(2001),此文作者主要討論了表現(xiàn)形式為詞語疊連的不禮貌語言。指出這種詞語疊連是否產(chǎn)生不禮貌的語用效果與問話人的心理企盼傾向有密切關(guān)系,也與社會背景等諸多因素有關(guān)[10]。
(二)對不禮貌理論的研究和應(yīng)用綜述
此類文章在國內(nèi)尚不多見,據(jù)目前所查詢資料來看,僅有兩篇此類文章,一篇是謝世堅(2009),作者主要介紹了Culpeper的不禮貌策略以及Rudanko的不禮貌理論,并嘗試用此理論對戲劇的不禮貌現(xiàn)象進行分析,最后作者提出了包括禮貌和非禮貌在內(nèi)的包含不同程度等級的連續(xù)體:極端禮貌—禮貌—非禮貌—極端不禮貌,指出了不禮貌理論研究的重要性[12]。而黃瑋瑩、羅長田(2010)則是運用了庫爾佩珀(Culpeper)的不禮貌原則對英漢強勢憤怒話語進行了分析對比,這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不禮貌原則的普遍性和解釋力[27]。
綜上所述,國內(nèi)關(guān)于不禮貌言語的研究還很有限,而且主要集中于對不禮貌言語產(chǎn)生的研究,而對于不禮貌的界定分類以及有關(guān)理論的研究應(yīng)用方面還較少。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國內(nèi)外關(guān)于不禮貌的研究已經(jīng)慢慢展開,大都是在結(jié)合語料而且是自然語料的基礎(chǔ)上對不禮貌言語本身或其理論進行研究,但語料的選擇還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可以選擇更廣泛的語料對已有的不禮貌策略加以驗證和說明。另外,在國內(nèi)針對與漢語中不禮貌現(xiàn)象的應(yīng)用研究分析還不多見。因此,在不禮貌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課題。
[1]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xué)概論[ 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15.
[2]Leech,Geoffrey.Princ ip les of Prag Matics[ M].London:Long Man,1983.
[3]Culpeper,Jonathan,Bousfield Derek & Wich Mann Anne.I 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 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 Matics,2003,(35):1545-1579.
[4]Culpeper,Jonathan.Towards an anato My of i 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 Matics,1996(25):349 -367.
[5]Lakoff,Robin.The li Mits of politeness. Multilingua,1989,(8):101-129.
[6]Pen Man,Robyn.Facework and politeness: Multiple goals in courtroo Mdiscourse.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0,(9):15 -38.
[7]Vuchinich,Sa Muel.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closing in verbal fa Mily conflict.In:Gri Mshaw,Allen D.(Ed.),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 Ments and Conversations. Ca MbridgeUniversityPress, Ca Mbridge,1990:118 -138.
[8] Mehan,Hugh.Rules versus relationships in s Mall clai Ms disputes.In:Gri Mshaw,Allen D.(Ed.),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 Ments and Conversations.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 Mbridge,1990:160 -177.
[9]楊子.策略性言語不禮貌空間建構(gòu)方案的順應(yīng)性考察[J].北京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9).
[10]丁崇明.論詞語疊連式不禮貌語言[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1,(8).
[11]楊子,于國棟.漢語言語不禮貌的順應(yīng)性研究[J].中國外語,2007,(7).
[12]謝世堅.語言非禮貌現(xiàn)象及非禮貌理論的完善[J].廣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10).
[13]楊朝軍.交際中的失禮[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10,(9).
[14]Bousfield,Derek.I 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 M].John Benja Mins Publishing Co Mpany,2008.
[15]Culpeper,Jonathan.I Mpoliteness and entertain Ment in the television quiz show:The Weakest Link[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Language,Behaviour,Culture,2005,(1):35-72.
[16] Mills,Sara.I Mpoliteness in a cultural context[J].Journal of Prag Matics,2009,(41):1047 -1060.
[17]Kryk-Kastovsky,Barbara.I Mpoliteness in Early Modern English courtroo Mdiscourse[J].Journal of Historical Prag Matics,2006,(7:2):213 -243.
[18]李元勝.漢語中不禮貌言語行為的順應(yīng)性研究[J].語言理論研究,2006,(11).
[19]王傳奔.不禮貌言語行為的順應(yīng)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1).
[20]Kaul de Marlangeon,Silvia.I Mpoliteness in institutional and non - institutional contexts[J].Prag Matics,2008,(18:4):735-749.
[21]Stewart, Miranda.Protecting speaker’s face in i Mpolite exchange:The negotiation of face-wants in workplace interaction[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08,(4):31-54.
[22]Perel Mutter,Renee.I Mpoliteness recycled:Subject ellipsis in Modern Russian co Mplaint 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 Matics,2010,(42):3214 -3231.
[23]Li Mberg,Holger I Mpoliteness and threat responses[J].Journal of Prag Matics,2009,(41):1376 -1394.
[24]Jay,Ti Mothy & Janschewitz,Kristin.The Prag Matics of swearing[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08,(4):267-288.
[25]Culpeper,Janathan Conventionalised I Mpoliteness For Mulae[J].Journal of Prag Matics,2010,(42):3232 -3245.
[26]張大毛.不禮貌言語的界定和分類[J].外國語言研究,2009,(5).
[27]黃瑋瑩,羅長田.不禮貌原則視角下的英漢強勢憤怒話語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3).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Study of I Mpoliteness Speech Acts
ZHOU D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Xuzhou Nor 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Studies of politeness is an i Mportant part of prag Matics.A great Many studies of it have been done both at ho Me and abroad.In contrast,research on i Mpoliteness starts rather late and syste Matic study is hard to find.But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 Menon of i Mpoliteness.So this paper su Ms up so Me studies of i Mpoliteness in the hope that the su M Mary May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 of i Mpoliteness.
i Mpoliteness;speech acts;face threats
H030
A
1001-7836(2011)08-0127-04
d oi: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8.053
2011-04-07
周丹(1980-),女,江蘇徐州人,中教一級,碩士研究生,從事語用學(xué)、認知語言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