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小苗,王 剛,唐本賽
(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課部,湖北十堰442000)
全球經濟一體化決定了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激增,對大學生而言,最理想的單位是外企或合資企業(yè)。據(jù)新華網報道,在2010屆應屆畢業(yè)生中調查顯示,最理想的雇主仍是外企或合資企業(yè)[1],但是英語水平不佳令很多學生對外企望而止步。對國家和個人而言,大學英語學習“費時耗力”,但所得效益甚微,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造成學習盲目,學非所用,與實際脫節(jié)。筆者認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大學英語教學得以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所在。
20世紀60年代中期,Jacob Marschak(1965)揭示了語言的經濟學性質,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value)、效用(utility)、費用(cost)和收益(benefit)[2]。后來 Grin(1996)和Vaillancourt (1989)又將這一理論得以發(fā)展和完善。他們認為: (1)語言的使用具有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用,語言的使用能夠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用,它是具有經濟價值的,其經濟價值表現(xiàn)為:人們通過語言工具學會其他知識和技能,服務于社會,提高了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價值;人們直接利用自己不斷完善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從事各種語言工作,為個人帶來經濟利益。(2)語言的經濟價值取決于教育投資和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教育投資指學習語言所花費的時間、費用,訓練期間所放棄的收入。經濟效益是指教育在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方面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
外語,作為一種不同于母語的語言,具有其特殊的經濟價值。人們投資外語學習,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外語知識和技能,具有解讀外語信息和用外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其更有利于獲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術,開發(fā)新產品,為社會和個人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外語學習的經濟效益受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經濟價值的高低取決于外語在各種職業(yè)和各部門活動中的使用程度,取決于外語在人際交往中是否常用等,其中市場需求起著決定作用。因此外語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都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便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英語人才的多層次需求,這是不爭的事實。用人單位普遍感到:大學生雖已積累了相當?shù)恼Z言知識,但他們的語言知識僅停留在書本層面上,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口頭交際能力難以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本來是為整個社會和市場,尤其是為企業(yè)培養(yǎng)懂英語的人才的,但是很多英語成績優(yōu)秀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只能留在學校擔任英語教師,這表明高校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所培養(yǎng)出的英語人才,只是適合教師行業(yè),與社會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jié)。
大學生即將跨入社會,面臨著嚴峻的就業(yè)壓力,他們不只是為了考試或單純的愛好而學習 ,而是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為自己將來的工作服務。大學的課程都應圍繞他們的就業(yè)需求進行,大學英語當然也應如此。然而,多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停留在學生英語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方面,重復中學時期的基礎英語(通用英語),與學生所學專業(yè)聯(lián)系甚少,致使很多畢業(yè)生就業(yè)選擇面縮小或者難以勝任自己的崗位工作。課程內容重復,缺乏挑戰(zhàn),難以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引起學生學習懈怠,無故缺課。
目前,就業(yè)市場對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要求學生能通過一些常用的交際會話和外國人進行一般的交流,聽準聽懂他人言語,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讀懂和專業(yè)相關的英文宣傳廣告、產品報價單、生產銷售合同、產品簡介、操作說明、維修指南、查閱英文資料;在寫作方面則側重商業(yè)信函、邀請函、會議通知、傳真;翻譯產品說明書、技術說明書等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文體[3]。從企業(yè)需求來看,只掌握外語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純外語人才”無法滿足企業(yè)需求,這主要是因為純外語人才缺乏企業(yè)實務相關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經驗,無法滿足企業(yè)實際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說,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只注重對課文中的單詞、句型和語法知識的分析講解,更不能為了應對三、四級考試而進行,而應該增強其實用性。首先,要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畢業(yè)后將接觸到的諸如日常辦公類會話。其次,以英語為工具了解政治、經濟、金融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優(yōu)化學生知識結構,講授英語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再次,讓學生熟悉并了解商務信函寫作,提高書面交際能力。教學內容除了通用英語外,還應有選擇地增加與職業(yè)、專業(yè)相關的內容,使學生搜集專業(yè)信息的能力和職場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增強在職場中的專業(yè)競爭力。總之,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制定應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以培養(yǎng)吸收科技信息能力和參與對外交流為目的,體現(xiàn)語言的工具功能和經濟屬性,有的放矢地進行。
由于英語口頭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招聘單位的重視,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1.創(chuàng)設與職業(yè)相關的語言情境,給學生提供英語交流機會
教師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能夠使用英語交流的語言情境,特別是日常辦公方面的,如商務會餐、商貿談判、售后服務、求職面試等,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對話、討論、報告等 。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適當增加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或共同關心的話題,做一番討論或辯論。比如,上《實用綜合英語》第 6單元 Genetic Technology時,就可以“Should we make human clones?”為話題組織一場討論或辯論賽。要求在每次上課前用英語口頭介紹專業(yè)領域的一些新聞或者動態(tài),每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每人都必須開口發(fā)言,鼓勵不喜歡發(fā)言的同學發(fā)言,然后相互交流 。
2.利用各種途徑,組織學生參加英語交流活動
鑒于大學英語課時少、任務重,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入不足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拓寬渠道,積極優(yōu)化多種途徑的語言輸入。教師應積極參與、指導和推動校園“英語角”的活動和學校英語廣播電臺的廣播,組織英語演講、英語競賽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優(yōu)化校園英語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以彌補英語課堂聽說的不足。
3.補充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合作促進經濟互惠雙贏是伴隨資本與技術國際流動的必然趨勢,但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沖突卻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教師可通過案例教學,促進學生關注典型案例所涉及的文化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還可根據(jù)課本內容,適當補充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就業(yè)后在各種外交場合就會輕松自如。例如,新職業(yè)英語第3單元Business meals(商務會餐),教師就可以補充西方就餐禮儀,餐具擺放及使用常識。
高職學生畢業(yè)后,他們所在的工作崗位上常常需要閱讀經濟、金融,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文章,了解計算機、電子、汽車、生化、機電等領域的動態(tài),借鑒其先進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崗位工作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他們專業(yè)英語學習和今后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選取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優(yōu)化學生知識結構
作為公共課的老師,除了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應注意多引用富含先進科技信息,題材、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的例子或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知識面,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這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上英語閱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題材和體裁等整合閱讀內容,如網絡常識:搜索引擎 Google、Email、chat room;生化知識,如clone、crossbreed等;汽車方面,如brand、sales、maintenance;金融保險等。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適當補充背景知識,擴充學生視野。比如,新職業(yè)英語第一單元warming up中提到徽標,教師可以列舉寶馬、本田、標致、奧迪、雪福來,并介紹這些品牌的創(chuàng)始、發(fā)展等背景知識;第6單元Transportation,可以補充常見的快遞方式,如學生了解并熟悉EMS、聯(lián)邦快遞、中鐵快運。當然,這種知識的覆蓋面相對于專業(yè)來說,只是淺層次的,限于常識范圍。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割長句,分析語法結構的能力
英語文章尤其是科普類文章,常常一個句子好幾行,共幾十個單詞,一個句子除了主、謂、賓或主、系、表的主干外,還攜帶各種修飾成分,如從句、短語或獨立主格等,其定語或狀語可以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修飾中另有修飾或限定,閱讀英語長句成為很多人最煩惱的問題。閱讀長句時,首先要弄清原文的句法結構,找出整個句子的主謂賓,然后分析修飾詞與主謂賓的邏輯關系 。例如《新職業(yè)英語》第5單元,Reading A中,Specializing in what they do best and then trading their products for the other things they need will make both parties better off.[4](通過專門從事各自擅長的事情,然后以自己的產品換取所需,雙方均可獲益)。其中Specializing in和trading their products是兩個動名詞作主語,will make是謂語,both parties是賓語,better off是補充說明賓語的,即賓補。整句是主+謂+賓+賓補結構,what they do best是賓語從句,充當Specializing in的賓語,for the other things作trading目的狀語,they need是省略了that的定語從句,修飾先行詞things,如果弄清了語法結構,句意就很容易理解了。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義的能力
科技類文章常常出現(xiàn)較多專業(yè)詞匯,特別是新詞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遇到詞典都查不到的生詞也在所難免。有的文章即便有幾個生詞,但不影響對文章主要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跳過,有時可以根據(jù)文中的定義或解釋猜測詞義,有時可以通過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推測詞義,有時還可以通過上下文提供的相關信息猜測詞義,而不必每遇一個生詞便去查詞典。而且不把精力集中到一個一個單詞上,而是放在句子和文章的主要意思上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要旨,提高閱讀速度也大有幫助。
當然,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略讀技巧:利用書或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詞、黑體詞、腳注、標點符號等,對書和文章內容進行預測;在文章開頭一、二段查找文章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態(tài)度等;在每段首尾或中間找主題句和結論句,掌握段落大意。
雖然通訊飛速發(fā)展,電話、電報、電傳、傳真已經普及;然而,書信在國際貿易中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況且書信寫作也是傳真和 Email寫作的基礎。商業(yè)書信是交易契約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得好與壞對一筆交易的成敗有直接的關系。
公司或企業(yè)進入市場尋找貨源或銷售產品,想與別的商家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就要寫建立貿易關系的信函或產品推銷信函。想向賣方了解某種產品的性能、價格、交貨時間以及有關保險、支付方式等,想要訂購某種產品,就要寫詢價信函和訂購信函。賣方向買方就某種商品在數(shù)量、價格、交貨日期等方面說明,就需要寫報價函。因此讓學生了解商業(yè)信件格式、結構和風格,掌握英文商務信函寫作的常用詞匯和句法等則顯得至關重要了。
[1]大學生最想進外企和國企 民企最大雇主群體.[EB/ OL][2010-05-10].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5/ 10/c_1285388.htm.
[2]Marschak.Jacob.Economics of Language,Behavioral Science[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8-12.
[3]韓 秋.適應就業(yè)市場需求提高高職生英語語用能力[J].雞西大學學報,2010(3):102.
[4]徐小貞.新職業(yè)英語[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