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李 沙
(龍巖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爆F今,“90后”陸續(xù)進入大學校園,成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也必將逐漸成長并融入社會,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他們如何選擇未來以及選擇怎樣的未來,對于個人和國家而言,都至關重要。因此根據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針對“90后”大學生新的特征,做好“90后”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工作,加強就業(yè)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響到“90后”的健康成才,影響到校園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發(fā)展。
大部分“90后”大學生以自己對社會的貢獻來衡量自身價值,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關心國家大事,以社會主義道德作為自己的是非標準,注重精神需求,追求理想。
教育公平性的提高、素質教育的推行,使“90后”在進入大學前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全面發(fā)展,表現出獨立思考、個性自信等方面的優(yōu)勢,富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理念。隨著網絡普及,“90后”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更加快捷,知識結構上更加復雜和多樣?!?0后”大學生思維獨立、自信,喜歡自主展示思想,樂于接受新事物。
獨生子女家庭是“90后”所在家庭結構的主要形式。這類家庭往往趨向于對孩子的過分關愛,導致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不強、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淡薄等不足。知行脫節(jié)是最突出的表現,良好的認知往往不能落實到行動上,對自己要求少,對他人、集體、社會要求多。雖然他們對社會有所了解,但對于未來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并不是他們能想象到的,對于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還沒有明確的認識,遇到問題往往擺脫不了對父母與他人的依賴。
社會變革的復雜性,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網絡的普及,使正處于思想成長期的“90后”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就業(yè)觀念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對于職業(yè)的認識和選擇更加多元、理性和寬容。但同時,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的他們面對就業(yè)存在諸多無奈和焦慮,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遇到挫折往往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容易走向極端,產生自暴自棄、憤世嫉俗等心理問題。網絡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例如使人的虛擬溝通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溝通能力,影響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的交往。
大力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高“90后”大學生的素質、構建完善的就業(yè)指導體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是構建就業(yè)指導體系的核心要素。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9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社會需求作為自己選擇職業(yè)的依據,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90后”大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憂患意識、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的行為舉止,勇于承擔社會、家庭的責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90后”大學生形成積極自信、樂觀進取、自立自強、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等良好心理特質,提高耐挫性,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變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90后”大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精神,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良好的就業(yè)競爭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90后”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適合市場體制、適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才,為大學生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立業(yè)提供精神支持。
加強“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意識淡泊,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如“富二代”、“貧二代”、貪污腐敗、社會公共安全等問題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分析,直接影響到在職業(yè)選擇中無法明確擇業(yè)目的,無法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他們往往更多地考慮“我想做什么”,而未了解社會需求。在就業(yè)指導中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為主旋律,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yè)理念和價值導向,理解并認同國家現行就業(yè)政策,勇于承擔起社會和家庭的重任,到西部、到基層、到農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如果大批“90后”高校畢業(yè)生志愿到西部、農村、基層工作,更好地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則既為西部輸送了急需的人才,也緩解了東部嚴峻的就業(yè)壓力,更有助于“90后”大學生在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實現自己的理想、價值。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盡管“90后”大學生已經認識到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和激烈的就業(yè)市場,但父母過高的期望,不成熟的心理使大學生面對各種壓力,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急躁、自負、自卑、攀比、從眾、依靠等待等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就業(yè)實際,分析產生這些心理的主客觀原因,疏通思想障礙,幫助大學生形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就業(yè)心理素質,使他們學會如何正確對待壓力與挫折。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講誠信、講大局觀念,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0后”的生活深受傳媒暴力、權勢、欺騙的影響,出現不愿意受各種規(guī)章制度約束、誠信意識缺乏、好高騖遠、團結意識薄弱等問題,無法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了解自己,了解社會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職業(yè)世界,完成學生角色到職業(yè)角色的轉變。把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擺在第一位,加強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矛盾和沖突,真誠對人、認真做事。加強對大學生團隊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90后”在不久的將來面對的是知識經濟全面來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會,要求勞動者必須具備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即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使創(chuàng)新意識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掌握創(chuàng)新技能,使大學生具備強烈的事業(yè)心、進取心、探索精神,具備獨立工作的能力。
所謂“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傳統(tǒng)的簡單灌輸、說教方法,是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沒有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教育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皭邸笔撬枷胝谓逃ぷ鞯纳€和法寶,只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才能切實把愛奉獻給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真切的回應。在就業(yè)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研究“9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0后”大學生有較強的平等意識、法律意識,思想獨立、自信,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夠得到尊重,價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簡單灌輸教育方式,采取引導、疏通方式。比如針對“90后”大學生多元價值觀問題,要引導學生在多種價值觀中整理出核心價值觀,剔除不良成分,而不是硬性把一種價值觀強加給學生。尊重學生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善于從良性暗示入手給予學生以表揚、鼓勵、幫助,盡量避免埋怨、指責。只有建立在尊重、親切關懷基礎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避免叛逆和對立行為,做到事半功倍。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必須從學生所處的生活或學習的整體環(huán)境出發(fā),尋找適于“90后”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和方式,比如挖掘生動感人的典型事例,把理論活化起來。從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時間序列出發(fā),分階段分重點進行教育。學生的思想困惑、心理危機等,很多由學生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引發(fā),因此,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心理問題背后的實際原因,而不是單純從思想覺悟方面進行教育,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90后”大學生通過網絡、傳媒等方式獲取的信息量非常大,而處于思想形成期的他們,很難在紛繁的信息中剝離有害成分。同時網絡也成為“90后”大學生表達思想、發(fā)表言論的主要途徑。加強“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以科學的理論為導向引導他們敢于正視現實社會存在的諸多矛盾,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拓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渠道,學會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提高就業(yè)能力。
“90后”大學生的生活獨立性差和群體意識薄弱、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等方面的不足比較突出,并將成為他們就業(yè)的障礙。雖然學生往往沒有職業(yè),但學校蘊涵著對大學生進行職業(yè)教育的條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積極開發(fā)職業(yè)教育條件,發(fā)揮學校的優(yōu)勢,加強班級、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建設,引導學生科學規(guī)范地參與學生事務的管理、決策、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積極利用群體心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樹立集體意識、大局意識,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1]王宗強,周杰.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y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河學刊,2011,(7).
[2]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3]王文杰,董靜,李振興.淺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yè)過程中的作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2010,(12).
[4]周惠琴.“90后”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宜春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