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新證*

        2011-08-15 00:52:12浦玉生
        菏澤學(xué)院學(xué)報 2011年1期
        關(guān)鍵詞:白駒張士誠施耐庵

        浦玉生

        (中共鹽城市委辦公室,江蘇鹽城 224005)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新證*

        浦玉生

        (中共鹽城市委辦公室,江蘇鹽城 224005)

        一部曠世巨著《水滸傳》家喻戶曉,但作者施耐庵卻成了千古之謎。本文作者30年來從耐庵故里出發(fā)行程萬里,對施耐庵流徙過的地方一一尋蹤訪跡,對出土文物、歷史資料、民間口碑進行系統(tǒng)思考,去偽存真,從而勾勒出施耐庵生平事跡的輪廓。從事物的本原出發(fā),這一研究方法對認識施耐庵與《水滸傳》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

        《水滸傳》;施耐庵;施彥端;生平

        一、《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生平探考

        施耐庵其人不見正史,稗史野聞眾說紛紜,因此被稱為千古之“謎”。然而,一部曠世巨著《水滸》的問世,家喻戶曉,震聾發(fā)聵,影響深廣,它是我國第一部用白話文體寫的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小說,它和另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共同開辟了中國小說史的全新面貌,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又恰恰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門人——學(xué)生?!端疂G傳》已進入世界文學(xué)之林,成為世界名著之一,那么,這位偉大作家的身世如何?“謎底”應(yīng)該揭開。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在大豐、興化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施耐庵(彥端)的文物史料,以及大量的民間傳說(已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F(xiàn)根據(jù)出土文物、歷史資料,以及民間的俚語口碑,對施耐庵的生平作一個輪廓介紹。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泰州白駒場人,與元末農(nóng)民起義勁旅張士誠是同鄉(xiāng)。明代中葉以后,白駒場(鎮(zhèn))曾隸屬過興化縣、東臺縣、鹽城縣,鹽業(yè)管理曾隸屬過泰州、淮安分公司。施耐庵自幼名彥端,字子安。屬相:猴。父親施元德,字長卿;母親卞氏,與蘇州楓橋遷鹽城便倉卞氏為同一支。明代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公諱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貞丙申歲……”又說:“蓋公歿于明洪武庚戌歲,享年七十有五?!卑遵x出土文物,有署名“施子安”的殘碑?!短幨渴┕⒆裟怪俱憽分杏小坝诖笤晟鎻┒恕弊謽?,與早期傳世的王道生《施耐庵墓志》“生于元貞丙申歲”相吻合。

        施耐庵原籍蘇州閶門外施家巷,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唐朝時施耐庵的先人從吳興(湖州)到蘇州來做官,后定居于此,傳至施耐庵是十五世。清代乾隆《吳縣志》載:“施子祠在閶門外,久廢。雍正十三年,賢裔施睿文等請改建于元和縣利一圖,祀臨濮侯施之常。”

        13歲,施耐庵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guān)季氏家塾就讀,滸墅關(guān)是大江南北的水運要隘。延祐元年元代實行科舉,史稱“延祐科舉”,此前的元朝科舉已廢。這一年19歲的施耐庵考中秀才。延祐七年庚申(1320年)他25歲,據(jù)《元史·選舉志》:“年及二十五以上,鄉(xiāng)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jīng)明行修之士,結(jié)罪保舉,以禮敦遣,貢諸路府?!边@一年他適及25歲,被蘇州官吏于諸色戶內(nèi)特別推薦為孝行信義。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時29歲,赴杭州參加江浙行省鄉(xiāng)試,中舉人。后曾赴大都(北京)會試,途中考察梁山泊,應(yīng)試不第。至順二年辛未(1331年)時36歲,因地方政府推薦稱“鄉(xiāng)貢進士”或“賜進士”?!稐铍[居挽詩·序》云:“君諱亮,字明升,上饒人。其子觀,登至順二年進士第……”這里的進士當為鄉(xiāng)貢進士。事實上大家都把“鄉(xiāng)貢進士”稱為“進士”,那么施氏家譜把施耐庵稱為“元朝辛未科進士”,并無可怪之處。施耐庵后經(jīng)國子監(jiān)司業(yè)劉本善推薦,任鄆城縣訓(xùn)導(dǎo)。明洪武年間,山東鄆城縣周莊有個名叫周鐸的人,字文振,做過袁州知府。在他所寫的筆記(手抄本)中,有這樣一條記載:“施耐庵者,江南才子也。元至順間,赴大都,應(yīng)試不第,乃師國子監(jiān)司業(yè)劉本善,薦任鄆城訓(xùn)導(dǎo)。力倡農(nóng)桑。與教諭不洽,辭之。游梁山水泊。……官錢塘二載。后歸隱,不知所終。”在鄆城縣訓(xùn)導(dǎo)任上的施耐庵,力倡農(nóng)桑,搜集水滸英雄軼事。

        至順四年元惠宗元統(tǒng)元年癸酉(1333年),時38歲,施耐庵再赴大都(北京)會試,應(yīng)試不第。劉伯溫作《龍虎臺賦》,中三甲第二名進士。因同為江浙行省人,同應(yīng)會試,故有同窗之稱。

        40歲以后,施耐庵赴任錢塘縣尹,想有所作為,但大權(quán)掌握在達魯花赤手中,而不能?!肮馘X塘二載”之后辭官歸蘇州故里,又在錢塘成為書會才人。從元代中葉起,元雜劇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這時,雜劇的一個重要題材就是水滸戲,如《黑旋風(fēng)雙獻功》、《梁山泊李逵負荊》、《魯智深喜賞黃花峪》、《梁山五虎大劫牢》、《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一丈青鬧元宵》等數(shù)十種。施耐庵在錢塘長期生活過,熟悉這些題材是必然的。明人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云:“余偶閱一小說序,稱施某嘗入市肆,閱故書,于敝褚中得宋張叔夜擒賊招語一通,備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潤飾成此編?!笔Y瑞藻《小說考證·卷一水滸第十四》中所錄筆記資料頗豐,其中有記述:“(六和塔)塔下舊有魯智深像,今毀矣。當日聽潮圓寂,應(yīng)在此處。進瀧浦下有鐵嶺關(guān),說是宋江藏兵處?!謬踅瓭G人掘地得石碣,題曰:‘武松之墓’?!卞X塘之任,是施耐庵得到書面素材、踏勘傳說古跡、接受水滸戲藝術(shù)薰陶的重要階段。在錢塘任上,施耐庵結(jié)交魯淵、陸謙、劉亮等人。魯淵,字道源,淳安人,私淑楊簡、錢時之學(xué)。至正年間進士,出為華亭(松江)丞。后升浙江儒學(xué)提學(xué)。張?zhí)痉Q王,擢博士。元亡,歸隱岐山下,以《春秋》傳學(xué)者。洪武初,累征不仕。世稱岐山先生。陸謙,字仲益,興化人。陸復(fù)之從子。元末為杭州路治中。明平浙江,方國珍猶據(jù)甌,越數(shù)郡,詔選通練才辯者諭之。劉亮,吳郡人,元末嘗仕于張士誠,后以巨艦盡載所藏書萬余卷渡江,客如皋冒致中家,謀獻其書,未果而卒。致中為收藏之,永樂中取入中秘。

        至正七年丁亥(1347年)52歲時,施耐庵在蘇州設(shè)館,收太原清徐人羅貫中為門徒,羅貫中約18歲。明代王圻《稗史匯編》認為羅貫中“有志圖王者”。清代顧苓認為羅貫中“客霸張士誠”。清代徐渭《徐鈵所繪水滸一百零八將圖題跋》稱羅貫中“欲諷士誠,續(xù)成《水滸》百二十回”。從羅貫中與張士誠的關(guān)系,與《水滸》的關(guān)系,可知羅貫中與施耐庵的關(guān)系。

        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年)正月,張士誠與李伯升、呂珍、潘元明等18人在白駒場起義,施耐庵參加了張士誠的農(nóng)民起義。張士誠訪聘施耐庵,施作《江湖豪客傳》(即《水滸傳》)正45回矣?!端疂G傳》前45回最為精彩,屬義俠小說范疇,與施耐庵生活安定有一定關(guān)系;45回以后施耐庵轉(zhuǎn)入軍事行動,以張士誠起義為原型的軍事活動隱晦曲折地寫入書中。[1]

        《水滸傳》的原型是以宋江起義為名,行張士誠起義之實。《東都事略》中關(guān)于宋江的記載,共有三處:《徽宗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稄埵逡箓鳌氛f張叔夜在海州(連云港)做知州,宋江帶著部隊準備攻打海州,在海邊劫掠了十幾條大船,從海路發(fā)動進攻,張叔夜聽到風(fēng)聲,召集了一千多名勇敢的戰(zhàn)士,在海邊設(shè)下埋伏,另外派一支小部隊搖旗擂鼓,引誘宋江,宋江進入埋伏圈后,張叔夜一聲令下,先把海船全都點火燒了,切斷退路,宋江一看伏兵四起,又斷了退路,就率眾投降了?!逗蠲蓚鳌分泻蠲缮蠒?“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彼岬降乃谓藱M行河朔、京東,河朔是河北,京東是山東。

        從宋宣和年間到水滸成書的元末明初,大約250年,這期間宋江故事在民間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傳播。無數(shù)田夫野老、市民胥吏、說書藝人、雜劇作家參與了宋江故事的創(chuàng)作,形式多樣,有口傳故事,有說書話本,也有戲曲,其中大部分已經(jīng)自生自滅,只有少量作品在文獻中留下了痕跡,這痕跡如同巨大冰山的一角,現(xiàn)舉幾例:

        一是南宋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話本書目:《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石頭孫立》、《徐京落草》。二是南宋龔開《宋江三十六贊》。龔開,字圣與,還是位畫家。他喜聽宋江故事,為宋江等36人畫像、題詩。這里好漢人數(shù)仍為36人,沒提到梁山泊,反而五次提到太行山。三是元初話本《大宋宣和遺事》,這是一部史話本,專門講述北宋衰亡經(jīng)過。其中一部分講述宋江故事,大約有4000字,其中寫到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玄女授天書、受招安、征方臘等關(guān)目。這里好漢名單仍為36人,同時第一次出現(xiàn)梁山泊地名,但與太行山連在了一起,稱“太行山梁山濼”,有的學(xué)者分析,這證明《宣和遺事》是流行于南方的“水滸”故事版本。南宋時,由于宋金對峙,山川阻隔,南方說書人對北方地理不熟悉,只知道梁山泊、太行山是好漢出沒的地方,于是想當然將這兩處合為一處了。水滸的故事那時可能在南方流傳得較廣,并成熟起來。

        元雜劇“水滸戲”,保存下來的有幾十種,屬于水滸故事的有三四種,如高文秀《黑旋風(fēng)雙獻功》、康進之《黑旋風(fēng)負荊》、李文蔚《燕青博魚》、李致遠《還牢末》等。

        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年),張士誠定都平江(蘇州)后,為抗衡朱元璋又詐降元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年)二月,張士誠部將呂珍入安豐,殺死劉福通。九月,張士誠稱吳王,改稱吳元年。史稱金陵為西吳,平江為東吳。魯淵、劉亮、陳思均諫阻稱王,辭官走。施耐庵自感“梁山上的軍師——吳(無)用”,作《秋江送別》,即贈魯淵、劉亮好友。此施耐庵遺曲,由鹽城已故文史家周夢莊1936年在白駒發(fā)現(xiàn),是施耐庵后人施逸琴所藏手抄本《云清詩稿》中所記錄。云清,即施耐庵之子施讓的別號。1952年冬交聶紺弩。從《秋江送別》元曲中可以看出施耐庵確系魯淵、劉亮同時代人,而且彼此交往很深。

        施耐庵遺曲:《新水令·秋江送別——贈魯淵道源、劉亮明甫》[2]

        (新水令)西窗一夜雨濛濛,把征人歸心打動。五年隨斷梗,千里逐飄蓬。海上孤鴻,飛倦了這黃云隴。

        (駐馬聽)落盡丹楓,莽莽長江煙水空。別情一種,江郎作賦賦難工,柳絲不為系萍蹤,茶鐺要煮生花夢,人懵懂,心窩醋味如潮涌。

        (沉醉東風(fēng))經(jīng)水驛,三篙波綠;問山程,一騎塵紅。恨磨穿玉洗魚,怕唱徹瓊蕭鳳,盡抱殘茗碗詩筒。你向西來我向東,好倩個青山互送。

        (折桂令)記當年邂逅相逢,玉樹蒹葭,金菊芙蓉,應(yīng)也聲同。花間嘯月,竹里吟風(fēng)。夜聽經(jīng)趨來鹿洞;朝學(xué)書換去鵝籠。笑煞雕龍,愧煞雕蟲。要論交白石三生,要惜別碧海千重。

        (沽美酒)到今日,短檠前,倒碧筩;長鋏里,掣青鋒。更如意敲殘王處仲,唾壺痕,擊成縫。蠟燭淚,滴來濃。

        (太平令)便此后,隔錢塘南北高峰,隔不斷別意離悰。長房縮地恐無功,精衛(wèi)填波何有用?你到那山窮水窮,應(yīng)翹著首兒望儂。莽關(guān)河,有明月相共!

        (離亭宴帶歇拍煞)說什么草亭南面書城擁,桂堂東角琴弦弄,收拾起劍佩相從。撩亂他落日情,撩亂他浮云意,撩亂他順風(fēng)頌。這三千芥子,多做了藏愁孔。便傾盡別宴酒百壺,猶嫌未痛。那堤上柳,贈一枝;井邊梧,題一葉;酒中梨,傾一甕。低徊薜荔墻,惆悵薔薇櫳。待他日鶴書傳奉,把兩字兒平安,抵黃金萬倍重。

        劉冬認為,施耐庵這一組遺曲,在元曲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和不朽的價值,平仄諧調(diào),韻律精嚴,句法合轍,襯字得當,根本沒有乖違之處,摒棄了元曲的“嫚戲污賤”的頹廢之詞,文人騷雅典麗的形式之風(fēng),恢復(fù)了白居易所倡導(dǎo)的“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風(fēng)騷和漢魏傳統(tǒng),遺曲中盡管充滿國家恨、民族仇,充滿希望破滅、知交云散的無限傷痛,但沒有喪氣的哀鳴、低沉的嗚咽,而是愈唱愈高,愈唱愈響,深藏著一種一息尚存、不忘有為的情懷。

        元至正年間,施耐庵也離開張士誠部,隱居至常塾河陽山(今張家港市風(fēng)凰山)永慶寺著《水滸傳》。在江陰祝塘大宅里徐家等地教書,地點在東林庵,此時人稱“耐庵先生”。施耐庵通陰陽、識天文、曉地理,在祝塘一帶傳聞頗盛。時至今日,祝塘徐家還藏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

        讀宋學(xué)士贊言,高風(fēng)世仰 觀施耐庵卜兆,大地名揚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年),朱元璋部將徐達、常遇春攻打湖州、蘇州,施耐庵偕妻申氏及門人羅貫中、二弟彥才遷居興化,俗話說“自古昭陽(興化)好避兵”,興化系水網(wǎng)地區(qū),不宜用兵,實乃亂世之桃源。不久他就到了故里白駒。大弟彥明仍留蘇州。

        在此之前,朱元璋派遣大將徐達、常遇春率領(lǐng)20萬大軍攻打平江(蘇州),施耐庵預(yù)感平江陷落后,朱元璋對張士誠舊部必嚴加追究,同時,又考慮多年兵荒馬亂,戰(zhàn)事不息,《水滸傳》至今尚未完稿,必須找個安靜處所完成書稿,于是,他想到興化人顧逖,顧逖1359至1362年任松江同知,后遷嘉興路同知,他們都在張士誠屬下做官,1359年十月,顧逖曾接納楊維禎(1296年-1370年)到松江任教。這時施耐庵寄詩一首給回歸興化的顧逖,詩曰:

        年荒亂世走天涯,尋得陽山好往家。愿辟草萊多種樹,莫叫李子結(jié)如瓜。

        接到施耐庵的詩之后,顧逖亦回詩一首,詩曰:

        君向江南來問津,相逢一笑舊同寅。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隱居在白駒著《水滸》,“白駒”與“水滸”典故同出于《詩經(jīng)》;興化的東、西滸垛與大豐的白駒,同屬天下掉下來的虎和駒,令人尋味。范公堤旁的大豐市白駒鎮(zhèn)境域早在隋唐以前即已成陸,以唐代李承主持建筑捍海堰而言,可溯千年以上,宋代范仲淹重修的捍海堰后稱范公堤從此經(jīng)過。大豐與興化的界河是范公堤旁的串場河,串場河兩岸有許多水滸本事。白駒的文化底蘊可追溯至《詩經(jīng)》,《詩經(jīng)》上說:“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等等(《白駒》)。白駒地處蘇北里下河水網(wǎng)地區(qū),“周洄港汊數(shù)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端疂G》的書名中“水”字,使我們自然地聯(lián)想到所謂的“江湖”。“事業(yè)集成忠義傳,用資談柄江湖中。”對“江湖”一詞的解釋,起碼有兩個意義指向。一是語義學(xué)的,是江河湖海等的自然存在,一是社會學(xué)的,就是所謂“身在江湖,心在魏闕”,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对娊?jīng)》上說:“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敝艹殴珌嵏高w于岐山,奠定了周王業(yè)的基礎(chǔ),使國家漸具規(guī)模;此處暗合張士誠農(nóng)民起義,建國號大周政權(quán)的歷史。難怪《水滸傳》第17回有:“直教紅巾傳千古,青史功業(yè)播萬年。”紅巾軍當指元末農(nóng)民起義的紅巾軍。施耐庵《水滸傳》描寫梁山水泊及一群首領(lǐng)的悲劇與白駒一帶的大縱湖、得勝湖起義張士誠一群首領(lǐng)的悲劇有相同點,都經(jīng)歷了起義、招安、各路起義軍互相殘殺、被害、慘死的過程??梢姡┠外质且晃粋ゴ蟮默F(xiàn)實主義作家。“滸”(hǔ),水邊?!对娊?jīng)·王風(fēng)·葛》:“綿綿葛,在河之滸?!薄皾G”(xǔ),地名用字。江蘇吳縣有滸墅關(guān);江西有滸灣。以上是《辭?!返慕忉?。應(yīng)該說,“滸”是一個較為冷僻的字。然而研究《興化縣地名錄》發(fā)現(xiàn),“滸”作地名的自然村屢見不鮮,發(fā)音同水滸的滸(hǔ)。如:劉陸鄉(xiāng)有西滸垛,分設(shè)西滸南、西滸中、西滸北3村;竹泓鎮(zhèn)有東滸垛;周莊鎮(zhèn)有滸西、滸南、滸東3村由西滸垛分設(shè);邊城鎮(zhèn)有東滸垛一二三3村由東滸垛分設(shè)等等。相傳天降二虎,一在東,一在西,故名東滸垛、西滸垛。《大豐縣地名錄》介紹,白駒也是相傳天降黑白兩駒形石塊,分置地磚橋兩頭,后來橋西黑駒移至興化駒家莊,僅存白駒,故名。還有今天在車路河與興化得勝湖交界處的湖口,幾百年來活在群眾口頭上的名稱水滸港。

        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年)三月初一,75歲的施耐庵在淮安(楚州)逝世。直到其孫輩文昱時才將靈柩復(fù)遷興化施家橋東一高地,即施耐庵生前選定的“風(fēng)水寶地”——獅子地(有獅子滾繡球之說)安葬。由淮安王道生撰寫墓志銘。施氏宗祠遺址位于大豐市白駒鎮(zhèn)北街,是祭祀施耐庵(彥端)為一世祖的地方,施耐庵后裔施文燦等于清乾隆戊申(1788年)將施公故居改建而成,咸豐壬子(1852年)施岑重修,供奉施耐庵為始祖的祖先牌位42座,楹聯(lián)有“圣徒世系三千歲,才子家聲六百年”?,F(xiàn)施耐庵紀念館就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撥款仿施氏宗祠所建,為鹽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陳列著國家二級文物國貽堂《施氏家簿譜》(長門譜)、《故處士施公讓墓志》、《施讓地照》、《施廷佐墓志銘》等珍貴文物史料。白駒鎮(zhèn)獅子口村施家舍(石橋之后聚集地)、三里樹村施家院子、劉莊鎮(zhèn)龍心村施家墩等均是施耐庵后裔所在地??箲?zhàn)時期新四軍、八路軍會師的獅子口,相傳此處施氏墓前有一石獅,面朝河口,故名獅子口。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施耐庵墓地處獅子地,與白駒獅子口遙遙相對,位于興化市新垛鎮(zhèn)施家橋村。以境內(nèi)自然村命名,施家西橋原稱柳橋,施家前橋原稱奉橋或楓橋,施家后橋原稱板橋。合塔鎮(zhèn)勝利村有施家舍(隆橋之后聚集地),舍陳鎮(zhèn)五合村有施院家,與大營鎮(zhèn)施童村均有施氏后裔。柳橋、奉橋、板橋、隆橋、石橋,均是施耐庵九世孫。此處的施氏后人春秋兩季均在一起祭祀施耐庵始祖。

        星轉(zhuǎn)斗移,寒暑更迭。施耐庵死后180多年,到明代嘉靖年間,興化有個進士叫宗臣(1525年-1560年),字子相,號方城山人,被譽為文壇“嘉靖七子”和“中原五子”,散文《報劉一丈書》,對當時官場丑態(tài)有所揭露,被收入《古文觀止》。明朝廷派他到福建擔任“提學(xué)副使”,到福州的第二年夏天,巡撫阮鶚被逮捕,倭寇又來侵擾。他負責訓(xùn)練壯丁,抵抗倭寇。此時,羅貫中的后裔帶著書稿到當時的全國刻書中心福建建陽去,當他打聽到宗臣是興化人,便以“鄉(xiāng)誼”之情去見宗臣,宗臣是一位對家鄉(xiāng)有著深情摯愛之心的人,忙問羅貫中后人求見何事,羅貫中后裔告訴他:“老祖宗羅貫中本是施耐庵門人,與施耐庵一起去過興化,還在顧逖府上住過一段時間。只因施耐庵臨終,將《水滸》書稿托付老祖羅貫中,至今未能問世?!弊诔悸犃撕芨吲d,他說:“我早就聽說施、羅二公著書勸世,寫了水滸、三國,只恨無緣得見,今日幸運,真太好了!”他當即要羅貫中后裔把家藏的幾部書稿拿來,得以將施耐庵《水滸傳》、羅貫中《三國演義》等書在坊間刻印問世。但當時的《水滸傳》,究竟是什么版本,很難說定。

        由于年代的久遠和史料的匱乏,以上的勾畫只能是初步的,有待于進一步尋找新的資料補充和完善。盡管這樣,鹽城市水滸學(xué)會專家經(jīng)過田野調(diào)查、部落行腳、遺址踏勘得到的資料,得到了全國相當多專家教授的認可,《施耐庵小傳》、《施耐庵年譜》、《水滸尋根》已正式出版,被中國水滸學(xué)會會刊刊載,迄今為止,全球僅發(fā)現(xiàn)一個施耐庵(彥端)的施氏宗祠(故居)在大豐市白駒鎮(zhèn)上。

        二、元末明初江蘇沿海水滸史跡考

        在蘇北的施耐庵故里讀《水滸傳》,自有一番意義,我們可以從《水滸傳》中看出元末明初江蘇沿海水滸風(fēng)物和白駒施耐庵的“內(nèi)證”。

        1.范公堤與范仲淹。范公堤,為北宋范仲淹所筑。宋代天禧年間(1017年 -1021年),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至仁宗皇祐四年),字希文,為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軍事家,謚號“文正”,他剛過而立之年,調(diào)任泰州西溪(今東臺)鹽倉監(jiān)。天圣中,范仲淹滿懷“有益天下之心”上書泰州知州張綸,建議急速修復(fù)捍海堰,以救萬民之災(zāi)。天圣二年(1024年),范仲淹征集兵夫4萬余人興筑海堰,時值隆冬,雪雨連旬,潮勢洶涌,拍岸而來,兵夫因驚慌失措,四處逃散而陷入泥濘中淹死200余人。有人趁機上書朝廷,反對修堰,于是朝廷決定暫行停工,并派淮南轉(zhuǎn)運使胡令儀到泰州查勘實情。胡令儀系河南開封人,曾于宋代淳化、至道年間(990年-997年)任如皋縣令,深知古捍海堰年久失修,農(nóng)田、鹽灶和百姓生命財產(chǎn)難以保障。察看后,胡令儀與張綸聯(lián)名奏明朝廷,獲準繼續(xù)開工。后來人們不忘范仲淹的首倡和實際促成之功,將阜寧至呂四的海堤統(tǒng)稱為范公堤。至今范公堤(即204國道)雖失卻其捍海之能,但范公堤和范仲淹及他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已永載史冊,流芳百世。在施耐庵的時代,范公堤巍然屹立,所以在《水滸傳》楔子中就寫到了范仲淹,這是在其家鄉(xiāng)做過貢獻的歷史人物。只是不在意說錯了:嘉祐三年(1058年)參知政事范仲淹越班啟奏,其實此時范仲淹已經(jīng)過世6年了,怎可再上朝奏事?

        2.北極殿與張士誠。江蘇大豐市草堰鎮(zhèn)(古屬泰州白駒場)上,原有一座古剎北極殿。此殿規(guī)模宏大,山門前為飛檐琉瓦照壁,山門上嵌有白玉石橫額,上鐫“北極天樞”四個貼金大字,相傳為施耐庵所書,內(nèi)供四大金剛塑像;穿過天井是正殿,中間供奉北極真武大帝,東廂供雷祖,西廂為僧房,殿后為上下兩層藏經(jīng)樓。北極殿是吳王張士誠的首義地,因而聲名遠播。今天當你走進大豐草堰古鹽運集散地,走進北極殿,你會感受到元末鹽民領(lǐng)袖吳王張士誠當年與18位好漢在這里揭竿而起的壯舉;棲身白駒場的施耐庵耳濡目染了鹽民的悲歡離合,見識了一代豪杰的怒發(fā)沖冠,他不能不奮筆疾書《水滸傳》,把張士誠農(nóng)民起義隱晦曲折地寫入書中,書中曾多次出現(xiàn)“小人姓張”“張大哥”等張姓細節(jié)。在《水滸傳》楔子一回中更是將“北極殿”安插在龍虎山上?!氨睒O殿”到底是一個什么詞語?《辭海》未收此辭條,倒是出現(xiàn)在大豐市草堰鎮(zhèn)?!端疂G》的故事明寫宋江,實寫張士誠。宋江起義并沒有《水滸》上的十四年,實際僅一年多,張士誠從起義到失敗是十四年,與《水滸》中宋江起義時間正好一樣。張士誠兩個女婿潘元明、潘元紹,在起義事業(yè)的關(guān)鍵時刻背叛了張士誠,施耐庵是站在同情張士誠起義的立場上寫《水滸》的,所以在《水滸》第25、45回中潘金蓮、潘巧云兩個淫婦的結(jié)局都是被“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何以對兩個潘氏女人如此狠毒,此處是施耐庵影射潘氏二兄弟也。白駒鎮(zhèn)耆老中流傳一對聯(lián):“紫石街前新世澤,翠屏山下舊家風(fēng)。”說明家鄉(xiāng)人民對施耐庵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的含義有所領(lǐng)會,而以對聯(lián)形式對二潘加以鞭撻。

        3.山神廟與草料場?!端疂G傳》第9回“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社員韓煥峰說,滄州無山,故無山神廟。在大豐市白駒鎮(zhèn)南十五里,有一廟稱十五里廟,這是山神廟的原型。串場河西即興化市合陳鎮(zhèn)界牌村,因駐地是界牌頭得名,傳說穆桂英在此鎮(zhèn)守海關(guān),即界牌關(guān),故名。離此不遠的東側(cè),大豐境內(nèi)有馬家舍,是草料場的原型。馬家舍,相傳此處為唐朝薛仁貴東征時的扣馬之地,白駒鎮(zhèn)馬家村馬家舍無一馬姓人家,倒是施氏聚集地。元末明初的江蘇沿海馬草料比比皆是,興化、大豐的許多地名與養(yǎng)馬關(guān)系密切,比如:昌榮鎮(zhèn)馬場基相傳是宋朝時楊六郎養(yǎng)馬之地;邊城鎮(zhèn)騰馬莊相傳古為養(yǎng)馬、馴馬、比武之地;嚴家鎮(zhèn)劉良村以駐地劉良馬得名,是劉姓把一只流落的病馬養(yǎng)成良馬,故名;大鄒鎮(zhèn)赦馬村,傳說是將官丟馬,被群眾捉住要殺,后主人得到未殺,故名?!杜d化縣志》介紹稅賦時除了夏秋糧外,還有馬草等。在界牌頭村附近有陸謙村地名,陸謙是興化的實有人物,《興化縣志》有記載,他與施耐庵同時代,元末潘元明請降,他也投降朱元璋。施耐庵是站在同情張士誠農(nóng)民起義的立場上的,所以林沖用刀殺死了與己自幼相交卻賣友求榮的陸謙。白駒鎮(zhèn)的再南側(cè)東臺有富安地名,唐代即有富安鹽場,取既富且安之意,但在那個逼上梁山、亂自上作的年代,林沖只能用槍戳倒富安。

        4.彥才后裔聚集地。劉冬先生《施耐庵文物史料辯證》一文,提到興化施家橋北約八公里的施家莊施姓人家,并非施耐庵的后裔,而是施耐庵的三弟施彥才的后裔。與興化一河之隔的鹽城市鹽都區(qū)大岡鎮(zhèn)大施家舍,是自然形成的村莊,所以也稱施家莊。《古鹽大岡施氏家譜》世德堂“施氏譜序”記載:“始祖自姑蘇遷至白駒場而后又分支大岡鄉(xiāng)者曰施家舍……”清嘉慶八年(1803年)正月六日十一世孫施成章偕施夢熊謹序?!爸匦拗ёV序”說:“我族自白駒分支大岡相近十世未有譜系……”序者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十三世孫施蘭田等謹識。第三次修譜時是民國八年(1919年)十三世孫施蘭亭等人。該譜還介紹始祖仲實公為避株連,隱于大岡。始祖遺像背面有書法家宋曹(1620年-1701年)題詞:“吳興舊派,魯惠遺宗,隱居避世,滄海之東?!敝賹嵐溆诿餍挛焐昴?1428年)。通過研讀大岡施氏家譜,與興化《施氏族譜》和大豐白駒鎮(zhèn)國貽堂《施氏家簿譜》(長門譜)比較研究,長門譜:一世彥端;二世讓,字以謙;三世文昱,字景朧,又字述元;四世蕓曙;五世孟蘭;六世詠棋;七世德潤……大岡施氏始祖施仲實約與施耐庵孫施文昱同時代。這些資料很重要,每年興化施家橋施耐庵墓和大豐白駒施氏宗祠的春秋兩季祭祀活動,興化、大豐的施氏男女老少齊出動,而此處施氏人家從不參加,這說明白駒祭祖是施耐庵,而大岡祖先是施彥才、施仲實。他們倒是涇渭分明,從不相混。這事實本身就是對那種持所謂白駒施氏“慕名認祖”論者的有力反駁。

        5.里下河梁山水泊。汪曾祺有聯(lián)語: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法國女漢學(xué)家安妮·居里安寫過一篇研究汪曾祺的文章:《筆下浸透了水意》。她發(fā)現(xiàn),汪曾祺的小說里總有水,即使沒有水,也有水的感覺。江曾祺說:“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水鄉(xiāng),我是在水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作品和風(fēng)格?!庇赏粼髯髌返乃?,想到施耐庵《水滸》中創(chuàng)造的梁山水泊,實在是水的文章做得太好了。作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了作家,并浸透了作品。蘇北里下河的水使人聯(lián)想到梁山泊,處于水泊之中,必有水戰(zhàn)?!端疂G》中寫的較大水戰(zhàn)有13次之多,如第一場水戰(zhàn)序幕在石碣村湖泊、在阮氏三雄與巡捕官兵之間拉開,“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筑在客觀物質(zhì)條件的上面?!薄端疂G》緊緊圍繞“水”:鉆入水、撞下水、打入水、攛出水……及憑借與水有關(guān)的河埠、港汊、劃揪、樘叉、蘆葦、搖擼為背景和道具,再配以粗獷的漁歌,飛濺的水花,響亮的唿哨,飛串的小舟,把一場既有清新蒼樸漁家風(fēng)光,又顯得輕松激烈的水戰(zhàn)寫得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施耐庵才識淹博,堪稱雜家,其寫水功的技能令人嘆為觀止。《水滸》中成功塑造了李俊及張、阮、童氏兄弟等八位水軍頭領(lǐng),特別是張順居然能“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條”,夸張是免不了的,但其水功超越常人是肯定的,因為他們身為漁民、艄公,生在“碧波深處”,長在“雪浪堆中”,長期實踐使他們摸熟了水性,掌握了水的規(guī)律,所以進入了水的自由王國,“撐舟、搖擼、串港、搪舟”,不但“伏得水”而且“駕得船”。第38回“黑旋風(fēng)斗浪里白跳”寫張順激得李逵登舟,立刻“把竹篙往岸邊一點,雙腳一蹬,那漁船一似狂風(fēng)飄敗葉,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那等輕快!船至江心,張順“兩只腳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翻筋斗撞下江”,“把李逵提將起來,又淹將下去”,把個鐵牛直變成水牛,水中鏖戰(zhàn)表現(xiàn)張順“沖波如水怪,躍浪似飛鯨”的水功又何等獨到!不但形象,而且頗符水戰(zhàn)路數(shù),當稱寫水功的上乘。王資鑫《水滸與武打藝術(shù)》一書對水滸水戰(zhàn)有獨到的研究和闡述。汪曾祺在《菰蒲深處》自序中說:“我的小說常以水為背景,是非常自然的事。記憶中的人和事多帶有點泱泱的水氣。人的性格亦多平靜如水,流動如水,明澈如水。因此我截取了秦少游詩句(菰蒲深處疑天地,忽有人家笑語聲)中的四個字‘菰蒲深處’作為這本小說的書名?!睆摹端疂G》中我們也能感到,生于水鄉(xiāng)的施耐庵寫水無與倫比,而寫山卻似乎略遜一籌。

        6.武松打虎與卞元亨。據(jù)明萬歷《鹽城縣志》與《卞氏譜·卞元亨傳》記載,卞元亨(1325年-1415年),享年90,少時能吟詩作文,善吹鶴骨笛,“公有膂力,曾蹴虎至死”,元末客張士誠,張士誠跋扈,屢陳不聽,辭去。居隱于鹽城之便倉,手植枯枝牡丹于庭,花開正盛。又《卞氏譜》載:“東海常出猛虎,路絕往來,公怒曰,昔周處射虎殺蛟,以除民害,吾當效之。人以為狂。公獨往,無寸械,適虎當振威,公從容近之,以足蹴其頷,虎立斃,其豪邁如此?!笔┠外峙c卞元亨為表兄弟,《水滸》書中武松打虎即以卞元亨打虎為原型。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卞元亨因忍受不了鹽監(jiān)的勒索,隨張士誠領(lǐng)導(dǎo)的鹽民起義,殺死了白駒閘駐防守兵,火燒白駒場鹽課司署,其后在草堰場招兵買馬,起義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卞元亨為“張士誠將”,“曾任元帥”。這給施耐庵寫景陽岡武松打虎以啟發(fā),也是蹴虎至死?!拔渌砂阎荒_望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水滸》第22回)《卞氏譜》還載有《贈東海隱者卞元亨》詩句:“刺虎昔聞林下勇,登龍今訪海中君。”

        7.江淮之間的海邊特征。江淮之間的海邊特征是海鹽和沙岡。先說海鹽特征,鹽城是以鹽命名的中國唯一地級市,歷史上江蘇的海鹽以淮河為界分為淮南和淮北鹽場(兩淮鹽場),統(tǒng)稱淮鹽或吳鹽,李白有詩“吳鹽如花皎白雪”,杜甫則說“蜀麻吳鹽自古通”。張士誠起義是鹽民起義,而宋江起義是非鹽民起義,但在《水滸》第36回李俊與童威、童猛兄弟棹船到江西九江“趕些私鹽”,不在意把張士誠販私鹽的情況給暴露了。張橫是揚子江邊“小孤山下人氏”,今泰州下屬靖江市內(nèi)恰有一個小山,名叫“孤山”,原在江中,現(xiàn)已在市中心。再說沙岡特征。12世紀以前,江蘇海岸曾長期相對穩(wěn)定于贛榆、板浦、阜寧、鹽城、海安一線,沿線至今仍留有數(shù)條沙堤,其中較著名的有東岡、中岡、西岡。在智取生辰綱一回中,梁山英雄總是“上得岡子”、“唱上岡子來”、“走上岡子來”。其時的鹽城北側(cè)有上岡鎮(zhèn),上岡的得名是海邊的高岡子,海潮來時大家齊呼“上岡子勒”,“上岡”由此得名。鹽城境內(nèi)的海邊沙岡還有大岡鎮(zhèn)、龍岡鎮(zhèn)等,卞元亨家住鹽城便倉、墓葬大岡鎮(zhèn),施耐庵弟彥才后裔一支也在大岡。龍岡原名岡門,不雅,后改名龍岡?!端疂G》第45回有“山前有一座凜巍巍岡子,便喚做獨龍岡”。

        8.海州城東好漢塋。海州網(wǎng)疃莊、海州城東門遺址,是宋江農(nóng)民起義軍攻打海州城戰(zhàn)事的遺跡。其時海州東門俯臨海面,網(wǎng)疃莊為海邊漁村。據(jù)《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北宋宣和三年(1211年)二月,宋江率領(lǐng)義軍南下,進入沐陽縣境內(nèi),遭到縣尉王師心伏擊,傷亡慘重。宋江放棄去楚州,率部乘10條船走海州,知州張叔夜“募集一千多”禁軍、廂軍,分兵出動,既伏于近城,又出輕兵于海邊誘敵,圍剿義軍。起義軍登岸后,不幸遭到伏擊,巨艦被焚,副將被擒,宋江被迫出降。由于梁山義軍傷亡慘重,所以這兒有“梁山好漢塋”的口碑相傳。施耐庵青壯年時曾任鄆城縣“訓(xùn)導(dǎo)”,熟悉宋江起義的事跡,宋江起義又在蘇北留下諸多足跡,不能不令人以宋江起義為背景,以張士誠起義為原型寫成《水滸傳》。

        9.白虎石題名刻石。被宋代朝野譽為“名將”的貴族后裔、開封人張叔夜于宣和二年第二次任海州知州,為防備宋江攻打海州而加固城防,當年秋,他率領(lǐng)海州各級武官登上白虎山,并題名刻石“張叔夜登高碑”。此碑完整地保存至今,為《水滸》研究家所珍視?!傲荷胶脻h塋”有一處宋氏墓葬是宋昭的墓,宋昭是海州的一位朝廷命官,死于任所。宋王朝賜謚“忠毅”,宋昭“編管海州”,恰好也是宣和年間。加之宋昭墓的石碑有“大宋左朝散大夫、奉旨賜謚忠毅、宋公諱昭墓”的銘文,有人以為是宋江墓,其實這是錯誤的(李洪甫《連云港導(dǎo)游》)。

        10.蓼兒洼與宋江墓。楚州區(qū)志介紹的風(fēng)景點有蓼兒洼,位于楚州南門外城南村一帶。每當秋季,此處長滿紅梗綠葉的蓼草,枝蔓延伸,一棵、一簇,串串蓼穗上紅白色小花次第開放,更有當年蓼兒洼“紅瑟瑟滿目蓼花”的景象。蓼兒洼的東北部緊靠淮城巽關(guān),那里人煙稀少,大片是貧瘠低洼的荒地,俗稱“大洼子”。大洼內(nèi),原為官家的墳地。墳地中有幾座高大的墳?zāi)埂D抢锏貏莞咚?,是一塊“風(fēng)水地”,相傳那幾座高大的墳?zāi)?,就是宋江、李逵等四義士的冢穴。施耐庵流寓楚州城內(nèi)的小方壺齋(鎮(zhèn)淮樓西側(cè)),在《水滸傳》中有意多次點出“楚州南門外有個去處,地名喚做蓼兒洼……儼然似水滸寨一般?!薄俺菽祥T外,有個蓼兒洼,風(fēng)景不以為意與梁山泊無異。”這個小環(huán)境是今楚州區(qū)的南門,大環(huán)境是楚水之南的興化、大豐一帶。這也是大豐市白駒鎮(zhèn)施氏宗祠門聯(lián)所說“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禋”的緣故。

        三、錢塘施耐庵與上海的魯迅

        最近讀到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馬成生主編的《水滸傳》研究札記與爭鳴叢書,讀后較有啟發(fā),為馬成生先生執(zhí)著水滸學(xué)術(shù)研究的精神感到欽佩,浙江方面對水滸與杭州的研究有積極意義。但當讀到關(guān)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不是蘇北施耐庵時,使人感到他的觀點有所偏頗、欠缺甚至是錯誤的。讀完馬成生先生《關(guān)于興化施彥端作〈水滸傳〉的六點疑問》、《錢塘施耐庵與興化施彥端難以“合一”》等文章后,產(chǎn)生的感覺是魯迅是上海人,而不是紹興人(魯迅一生的最后九年是在上海度過,但他家的門牌號碼是在紹興城里);施耐庵是錢塘人,而不是江蘇大豐人。

        (一)討論的前提

        施耐庵(1296年-1370年)是元末明初泰州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zhèn))人,施耐庵故居(施氏宗祠)在今白駒鎮(zhèn)北街33號,仿施耐庵故居建設(shè)的施耐庵紀念館在白駒鎮(zhèn)花家垛上,這是全世界唯一的施耐庵紀念館。明代中葉以后,白駒場(鎮(zhèn))也曾隸屬過興化縣、東臺縣、鹽城縣,鹽業(yè)管理曾隸屬過泰州、淮安分公司,施耐庵墓在興化市新垛鄉(xiāng)施家橋村境內(nèi)。這就像劉基故居是在今天的浙江溫州市文成縣,而一定說成是浙江麗水市青田縣就錯了。馬成生先生在文章中說:“蘇北大豐(原興化)施氏,有一個清咸豐四年(1854年)所修的傳抄本《施氏族譜》(以下簡稱“咸豐本”,是1952年興化縣施家橋施祥珠提供,于同年《文藝報》第21期發(fā)表)?!边@里的大豐、興化的表述是不規(guī)范、不嚴謹,甚至是錯誤的,是不了解江蘇省的縣域區(qū)劃所致。

        《水滸傳》版本復(fù)雜、流變紛繁,要全面地發(fā)展地聯(lián)系地看,要系統(tǒng)思考、全息思維,這樣才能去偽存真。元末明初《水滸傳》誕生,600多年來,版本繁多,一般認為,70回本是施耐庵原作,100回本乃至120回本是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纂,也或有后人的續(xù)貂之作,甚至有書商的牟利之為。通觀馬成生先生的文章,只字不提羅貫中是欠缺的,后50回或后30回有羅的印記。

        (二)爭鳴的觀點

        1.關(guān)于梁山水泊的原型。梁山水泊無疑是在山東梁山縣一帶?!端疂G傳》與施耐庵研究中的江蘇學(xué)派認為,《水滸傳》中的水泊與蘇北里下河水鄉(xiāng)有關(guān),興化、大豐一帶水網(wǎng)密布,猶如八卦陣。我1996年率《施耐庵尋蹤》攝制組拍攝專題片,就是從大豐白駒乘小汽艇去興化施家橋的施耐庵墓的,18里水路。這幾年城鄉(xiāng)一體化步伐加快,陸路交通便捷了。馬成生在文章中點到了我的一部分觀點:“浦玉生同志在《〈水滸傳〉與張士誠起義初探》一文中說:“《水滸傳》中‘周回港漢數(shù)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孛麊咀髁荷讲矗綀A八百里,中間宛子城蓼兒洼’,‘當?shù)氐睦习傩崭嬷?,蓼兒洼就是附近的蘆葦蕩’??丛撐?,作者是肯定‘當?shù)氐睦习傩铡脑挼摹_@也就表示:施彥端故鄉(xiāng)興化的‘蘆葦蕩’,是《水滸傳》中描寫梁山泊的素材。”

        我從來認為,史料包括地下出土文物、文字記載的文獻資料和人民群眾的口碑,只有對其全息思考、系統(tǒng)思考,才能去偽存真,才能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人民群眾的口碑同樣是重要的歷史資料。何況我們從《水滸傳》中看到,施耐庵有意多次點到蓼兒洼:“楚州南門外有個去處,地名喚做蓼兒洼……儼然似水滸寨一般。”“楚州南門外,有個蓼兒洼,風(fēng)景不以為意與梁山泊無異。”等等。

        施耐庵寫《水滸傳》是雜取典型的需要,他也可能在“官錢塘二載”時,或在錢塘任書會才人時,以杭州西溪濕地為背景,但從《水滸傳》中多次強調(diào)楚水之南的蓼兒洼,是非蘇北里下河之地水域莫屬的。

        馬成生先生是認可朱元璋征張士誠與宋江征方臘的相似性的,素不知施耐庵是以張士誠起義為原型而寫作了《水滸傳》,泰州白駒場是施耐庵與張士誠的故鄉(xiāng),這里水網(wǎng)密布,而境內(nèi)無山,這也是為什么施耐庵寫水活靈活現(xiàn),寫山略遜一籌的地理原因?!傲譀_雪夜上梁山”寫成“仲夏夜泛舟”,這個原型是在白駒場附近。馬成生先生說“杭州枇杷上梁山”,其實在施耐庵故里的江蘇大豐市也有枇杷樹,并不是如馬成生先生所說的“江北地區(qū)”就沒有的話。

        2.關(guān)于施耐庵的祖籍地蘇州。馬成生說:《水滸傳》的地理態(tài)勢描寫,“雖然大的城市(蘇州)……全是對的,但有關(guān)蘇州較小的一些地名,則又不相符了,難以‘對口’?!彼e了第93回,李俊欲去太湖南面探路一小節(jié):(李俊)說道:“此城正南上相近太湖,兄弟欲得備舟一只,投宜興小港,私入太湖里去,出吳江,探聽南邊消息……李俊帶了童威童猛……徑奔宜興小港里去……徑奔太湖,漸近吳江?!瘪R成生說,蘇州正南不是太湖,正西才是太湖。

        嚴格說來,就今天來看,蘇州老城的西南是太湖。蘇州遠古時候,這里曾是一片汪洋。有傳大禹治水,疏而為江,滯者為湖,露出了平原,伍子胥在此筑城。宋元之際蘇州稱平江,“平地起江,水與江平”,因為蘇州就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名列第三,東漢時湖泊面積1600-1700平方公里,宋代擴大為2000平方公里左右。太湖地區(qū)湖沼棋置,水網(wǎng)密布,自古以來號稱水鄉(xiāng)澤國。所以施耐庵說“相近太湖”是對的。從歷史來看,據(jù)《蘇州市志》記載,元“大德二年(1298)……元代曾二度疏浚吳淞江和淀山湖,導(dǎo)太湖積水入海?!薄按蟮挛迥?1301)七月朔,蘇州大雨,太湖水挾颶風(fēng)涌入城中,居民死者十八九?!碧墙K第一大湖,絕大部分面積在蘇州不在無錫,歷史上水患年年,在施耐庵生活的時代就是這樣。在《水滸傳》第93回中,施耐庵一再告誡說“蘇州城郭一周遭都是水港環(huán)繞”“蘇州城外水面空闊”“城池四面是水,無路可攻”等等。就像京杭大運河總體走向是西北東南方向,但在蘇州有一段是東西方向的,你能說小的方面就不符合實際嗎?!我家就住在京杭大運河蘇州段的南岸。

        3.且看宋江南下征方臘路線的正確性。馬成生先生舉例《水滸傳》第90回:“水軍頭領(lǐng)已把戰(zhàn)船從泗水入淮河,望淮安軍壩,俱到揚州取齊?!瓕④婑R分作五起,取旱路投揚州來。于路無話,前軍已到淮安縣屯扎。當有本州官員,置筵設(shè)席,等接宋先鋒到來,請進城中管待,訴說:‘方臘賊兵浩大,不可輕敵。前面便是揚子大江,九千三百余里,奔流入海。此是江南第一個險要去處,隔江卻是潤州……’”馬成生先生認為宋江征遼回來部隊在開封東北“從泗水入淮河”,難免令人費解,泗水源出山東泗水縣蒙東,從開封到山東濟寧有四百多里,這與南下征方臘不是背道而馳嗎!同樣令人費解的是,宋江等在“淮安屯扎”,當?shù)亍氨局莨賳T”竟說“前面便是揚子大江……隔江卻是潤州”。究其實際,自淮安南下到揚子江邊,隔江較近的城市是南京,至于鎮(zhèn)江則要沿江東行近百里,與鎮(zhèn)江隔江相對的是揚州,但揚州距長江江面尚有數(shù)十里,憑著肉眼是望不到的。據(jù)這“本州官員”的口氣,似乎這個淮安城移到揚州之南的長江邊上了,真是怪事![3]

        馬成生先生通過指出《水滸傳》在江北境內(nèi)的“錯誤”,從而得出施耐庵不是蘇北人的結(jié)論?,F(xiàn)在我們來看看實際情況:研究江淮地區(qū)的地理可以得知,古代泗水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從泗水入淮河”并不是從泗水源頭或是拐道濟寧,而是或從沛縣、徐州、邳縣、宿遷等一帶入淮河。南宋黃河入海也是“自泗入淮,以阻金兵”(《宋史·高宗記》)。因為是“俱到揚州取齊……前面便是揚子大江”,確實這一帶長江稱為揚子江,即便“淮安縣安扎”,這“本州官員”當然不是淮安縣官員,抑或是揚州官員(《禹貢》天下九州中揚州與徐州的分界線是淮河,淮河以南屬揚州),研究長江對面潤州方臘的兵力部署,說了這番話,施耐庵也并沒有寫錯,而是馬成生理解之錯。像泰伯、仲雍奔吳就是從鎮(zhèn)江一帶登岸的,不一定非從南京登岸。從淮安(楚州)到鎮(zhèn)江是168公里,從淮安(楚州)到南京是170公里,孰遠孰近,一看便知,馬成生又一次說錯了。游歷過揚州平山堂的都知道,平山堂是歐陽修知揚州時所建,因在堂前南望江南諸山與此堂平,故名平山堂。晴好的天氣是可以看到鎮(zhèn)江的金山的,并不是如馬成生先生所說“憑著肉眼是望不到的”。

        (三)簡短的結(jié)論

        《水滸傳》是文藝作品,不是歷史地理教科書,盡管施耐庵寫到山東境內(nèi)的地理環(huán)境與實際有些出入,但在江蘇境內(nèi)基本上沒有錯誤,馬成生所舉兩例指施耐庵《水滸傳》中江蘇境內(nèi)的錯誤是站不住腳的。希望浙江方面能進一步發(fā)掘史料,弄清施耐庵書會才人的經(jīng)歷,在沒有弄清錢塘施耐庵家的門牌號碼前,不要輕易否認錢塘施耐庵與蘇北施彥端的一致性。

        [1]浦玉生.關(guān)于施耐庵生平的系統(tǒng)思考——施耐庵年譜[G]//中國水滸學(xué)會.水滸爭鳴:第八輯.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06.

        [2]江蘇省社科院文學(xué)研究所.施耐庵研究[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3]馬成生.杭州與水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Abstract:The outstandingmasterpiece Water Margin is a household name,yet the writer remains amystery.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article,starting from Shi Naian’s hometown,spent30 years travelling thousands ofmiles to visit all the places where Shi Naian went.Through systematic reflection of the unearthed relics,historic data,and folk stories,the outline of the Shi Naian’s life was drawn from the elimination of the false.The research of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source has a great sense of innovation for the understanding the novel and the writer.

        Key words:Water Margin;Shi Naian;Shi Yanduan;life

        The New Textual Research on Shi Naian the W riter of Water Margin

        PU Yu-sheng

        (The Office of the CPC Party Commission of Yancheng City,Yancheng Jiangsu 224005,China)

        I 207.412

        A

        1673-2103(2011)01-0046-09*

        2010-10-19

        浦玉生(1957-),男,江蘇啟東人,中共江蘇省鹽城市委辦公室(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水滸學(xué)會副會長,中國智慧城理事長。研究方向:明清小說。

        猜你喜歡
        白駒張士誠施耐庵
        國學(xué)周周讀
        大云寺里感恩碑
        施耐庵巧用對聯(lián)治病
        大云寺里感恩碑
        上海故事(2019年3期)2019-03-05 08:36:56
        如果不曾有過,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啟一次嗎?
        花樣盛年(2016年12期)2017-01-09 18:26:16
        妙解千字文
        一盆雞肉破了城
        一只雞破了一座城
        小小說月刊(2014年9期)2014-10-20 03:30:22
        羅貫中與施耐庵(上)
        無巧不成書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91色国产熟女| 色偷偷亚洲第一成人综合网址| 欧美老妇与zozoz0交|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杨幂在线观看性色| 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就去吻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伊人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男生射精高潮视频网站| 亚洲男同志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www.尤物视频.com| 日本刺激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岛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国产三级av在线精品|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国产人妻精品无码av在线|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网站看黄|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内射夜晚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特区| 三级黄色片免费久久久|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