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懷德
(六安市第一中學,安徽 六安 237000)
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學的幾點反思
經(jīng)懷德
(六安市第一中學,安徽 六安 237000)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化實驗探究性,突出化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教師要提高新課改教學中的有效性并加強課后反思。
新課改;化學教學;反思;學習方式;探究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在具體的化學教學課改中,“如何適應當今社會要求”、“如何利用已有的化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課堂教學”,以及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化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已成為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最關注的問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新課改的教學實踐,我對新課標有幾點體會和反思,現(xiàn)總結如下,供同行們參考。
新教材用先進的化學科學知識充實了化學教材,加強了化學與人們關心的課題,如材料、能源、環(huán)境、生命等的融合與滲透,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chǎn)、生活入手,用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元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其形成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化學新教材為轉變學習方式精心地進行了欄目設計。按照新課標的規(guī)定與“做科學”的理念以及科學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新教材設置了豐富多樣、極具探究性的欄目,將化學知識與生產(chǎn)等社會實踐相融合,提出了大量期待學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驅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參與討論。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與科學探究過程緊密結合、融合一體,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進行科學探究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通過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議論與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來實現(xiàn)的。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更多的實驗知識與技能,化學實驗不再是簡單地訓練某項技能或驗證某個知識。同時新教材不再劃分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而是留有一定空間讓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和學生自主性學習。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認知能力的不同,將探究實驗分為不同的開放性層次,教師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化學推動了現(xiàn)代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對人類解決當時面臨的環(huán)境、資源、糧食危機、人類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可能的途徑。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有目的地介紹日常生活和現(xiàn)代社會建設中所用到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技能,為學生提供了他們比較熟悉的情境素材。
新教材在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教育的同時,滲透了科學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責任感等人類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學知識與人文內(nèi)容相聯(lián)系,達到了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融合,如“酸雨及其防治”的教學,以此引導學生關注資源、環(huán)境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隨著課堂改革的深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新教材已經(jīng)用于課堂教學。在新教材實施過程中,教師們普遍認為:這套教材體系全新、圖文并茂,體現(xiàn)了教材的開放性,鼓勵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素養(yǎng)。但在教學中也面臨著許多疑難和困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縱觀全書,課本中的知識闡述簡略。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拓展。如電子式、結構式的書寫方法,新教材中沒有講如何寫,應適當補充,不然,學生學習化學鍵就感到處處有困難。
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學中,碳、氮、氧、硫、溴、鎂等元素單質化合物知識應控制在什么樣的程度不易控制,如硫化氫的還原性是否應該講,講到什么程度,都無法把握。教輔資料與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過去的習題,有的難度過大。特別是考試題的難易深度不定,使我們在教學中無法把握,有時為了解這類問題,只好多教多學,反而增加了學業(yè)負擔,不知是否恰當。
在以往的化學教材中,對元素化合物的知識的編排上往往是先學習典型的元素(包括單質、化合物)的性質,在此基礎上,再學習這一族元素的性質。而新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的編排上體現(xiàn)了高觀點、大視野和多角度的特點,學習自然界中的元素分為碳的多樣性、氮的循環(huán)、硫的轉化、海水中的元素等。但是對于磷、硅、硒、碲、碘等元素性質的認識上存在太多模糊的知識,對于元素周期律概念的形成一定困難。教材的高起點、多角度、大視野是對的,但實際操作有困難的。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是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在新課標背景下,只有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達到新課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要求。在過往的化學教學中,不少老師們覺得,有很多的教學內(nèi)容,盡管老師花費了大量精力反復進行講授,重難點逐一突破,還配合各種大量習題鞏固加強,部分學生最后還是難以掌握,造成這樣現(xiàn)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由于教學的有效性不高。而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往往是由以下幾方面造成的。
l、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過于傳統(tǒng),慣于采用純粹的講授式,或者是表現(xiàn)形式、手段單一,或者是缺乏情感上的體驗。
2、課堂教學設計不盡合理。教學設計呆板、缺乏邏輯性、啟發(fā)性低、內(nèi)容貧乏。
3、教學中缺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例如課堂提問少,問題的思考空間不大,對知識只重傳授,不重視知識的探究和拓展,思維方法訓練不當?shù)?,學生在思維上越來越依賴老師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的意愿低下,也難以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4、教學中沒有把握好知識的難度、深度、廣度。在開展教學前如果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層次、思維水平和目前掌握知識的程度,沒有分析學生難以接受,教學效果低,還造成課程進度慢,教與學和諧性失調。長期以往,學生甚至會對化學科學習喪失信心,產(chǎn)生厭學情緒,教學活動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死胡同,越來越難以開展。
5、教學社會生活脫節(jié)?;瘜W來自生活,用之于生活,它所包含的知識內(nèi)容和生活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或者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或者是由于準備相關的材料的工作量大,不少老師對聯(lián)系實際這一塊內(nèi)容一筆帶過,但這樣做同時也失去了一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習進行情感教育的機會。
6、不重視化學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的設計。通過化學實驗的教學,不僅可以展示實驗現(xiàn)象,反映物質性質,揭示客觀規(guī)律,更可以教會學生研究一般化學問題的方法。如果在實驗教學中,只是將實驗簡單的演示一遍,或者只是讓學生在哄哄鬧鬧中做完,沒有做實驗設計、深入分析和拓展實驗,教學效果都會受到極大的削弱,有些學生甚至剛做完化學實驗就遺忘了實驗內(nèi)容,更別說是理解做這個化學實驗的意義所在,實驗等同白做,更說不上有教學效果。
針對以上的一些問題,結合化學科自身的特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精心設計,合理組織教學過程
認真準備教學設計。首先,備教材。教師課前要做到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甚至要能做到超越教材,注意前后知識的連貫性,組織好教學內(nèi)容,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過程設計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備教法。特別要注意學生平時學習中遇到頭疼的問題、容易犯錯的知識點,教師應思考如何將知識簡單化明朗化規(guī)律化,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如化學用語、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除了要強化記憶,還要多采用表格式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歸納其中一些規(guī)律幫助記憶,如講到過氧化鈉、氧化鈉分別和水、鹽酸溶液、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時,可以通過列表一一對比,學生就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過氧化鈉和這三者的反應產(chǎn)物比氧化鈉和這三者的反應產(chǎn)物多了一種氧氣。課堂上還可以利用諧音、口訣、數(shù)字化概括等辦法,幫助學生接受原本比較繁雜的知識內(nèi)容。如講常見的鹽溶解度時,內(nèi)容眾多,但如果幫助同學總結出“鉀鈉銨鹽溶水快,硫酸鹽除去鋇鉛鈣,氯化物不溶氯化銀,硝酸鹽溶液都透明……”這樣的口訣,學生就很容易記憶。又比如,在講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時,要盡可能圖文結合,由抽象到個體的轉變實現(xiàn)知識點由難到易。要重視知識規(guī)律的推導,如“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教學,除了注重其含義、應用、條件等,還應該從決定的三個因素進行適當?shù)耐评韥淼贸鲞@個結論,否則學生學得不明不白。
認真根據(jù)學生情況準備。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基礎分層情況,學生現(xiàn)有知識儲備情況、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等,教學內(nèi)容應該按照學生的情況來做設定。
認真組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提問和進行有效地討論,有效地“提高”和“激發(fā)”學生討論、思考,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保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的提問,應該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的,一方面是促進生發(fā)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并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是教師包辦,自問自答。例如,講到《氯水的成分》探究實驗時,在設置思考問題上,可以從一般氣體溶于水后水溶液的成分人手,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再從氯氣能和水反應這特點上做深入探討,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氯水的成分中主要有哪些分子離子后,再進一步要求學生思考如何檢驗出其中幾種分子或離子,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逐層深入的思考、探究,不僅能讓學生對氯氣的水溶性和水反應的特點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把電離,離子檢驗等知識給聯(lián)系了起來,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要明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多開展課堂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師也應積極主動隨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共同推進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多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感受所學知識的重要意義,激發(fā)學習熱情。
(2)重視例題和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堂上必須選擇典型例題和訓練題組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所選典型例題,既不能太難又要有代表性,對同一類的題目可以放在一起做類比,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解題規(guī)律。題目在精不在多,做題要起到加強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的效果。
(3)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在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之前,一定要帶領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搞清楚實驗目的、實驗真理、實驗步驟(甚至是每個步驟的目的、作用),實驗操作、實驗儀器、實驗安全等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實驗前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本著以解決問題的目的去做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避免出現(xiàn)只為做實驗而做實驗的現(xiàn)象。
課后反思是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忽視。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分析失誤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現(xiàn)更多的失誤。思考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提高課堂效率。
[1]朱募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孫秀偉.新課改我們?nèi)绾翁岣哒n堂效率[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2)
[3]王祖浩,張?zhí)烊?化學問題設計與問題解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G632
A
1009-9530(2011)04-0119-03
2011-03-27
經(jīng)懷德(1973-),男,安徽六安人,六安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