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賀州學院 藝術系,廣西 賀州 542899)
論美聲唱法中氣息與咽腔的對立及統(tǒng)一狀態(tài)
趙 勇
(賀州學院 藝術系,廣西 賀州 542899)
美聲唱法具有科學、嚴謹?shù)睦砟詈陀柧毞绞?。其?氣息的支持與咽腔擴張的科學狀態(tài)都是我們應掌握的重點之一。通過刻苦的訓練,應達到聲音連貫、自然、柔和,氣息飽滿的藝術效果。
美聲唱法;橫膈膜;氣息支持;科學性;咽腔
美聲唱法(Bel canto)誕生于17世紀的歐洲美麗的半島國家 ——意大利。意大利被譽為“音樂之鄉(xiāng)”,世界上第一部音樂辭典是距今五百年前在意大利出版的,音樂術語也統(tǒng)一使用意大利語。誕生于意大利的美聲唱法有其悠久的歷史原因、藝術傳承性與音樂氛圍。經過多少代藝術家的共同努力,美聲唱法已經在作品創(chuàng)作、課堂教學、舞臺演出等方面形成了一個科學、完整的體系。
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對美聲唱法的聲音特點概括為“通、實、圓、亮、純、松、活、柔。”在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了一批各個聲部優(yōu)秀歌唱家,在世界級聲樂大賽中,屢獲佳績,被歐洲媒體評價:美聲唱法的故鄉(xiāng)要東移了,使我國聲樂藝術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貢獻。美聲唱法要求音色優(yōu)美,富于變化;聲部區(qū)分嚴格,重視音區(qū)的和諧統(tǒng)一;發(fā)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凈為其特點。這種演唱風格對全世界有很大影響?,F(xiàn)在所說的美聲唱法是以傳統(tǒng)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音樂藝術在全國各地蓬勃發(fā)展,我國多數(shù)高校都開設了音樂專業(yè),聲樂作為音樂學本科教育的基礎骨干學科,是每位大學生的必修科目。師從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導師伊萬·阿列克薩督博斯克教授之后,筆者對美聲唱法的整體性、科學性、嚴謹性有了進一步認知與研究,并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經驗加以總結、研究。
歌唱藝術的呼吸,與我們生活中的呼吸原理是一致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要使學生掌握美聲唱法的技巧,必先訓練正確的呼吸方法[1]117。氣息是聲樂的動力、源泉,發(fā)音的準確、音質的優(yōu)劣、作品表達的完整性都與呼吸緊密相連。聲樂的呼吸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第三種呼吸方式更能充分地發(fā)揮人體的生理機能,為聲樂藝術服務,是建立在自然的生理機能狀態(tài)上的,更被中外聲樂界普遍采用、科學的的呼吸方法。因此,美聲唱法的氣息要求有兩種。
吸氣時,由于橫膈膜下降而使腹部向外擴張,但不可過分的向前挺肚子,應在皮帶周圍形成一個氣環(huán)。同時要求肋部與后腰由于深吸氣也相應的感到擴張,胸腔面積也擴大。聲樂的呼吸前提必須建立在自然的放松舒展狀態(tài)下,肩部,喉部、胸腔及面部肌肉群始終保持放松狀態(tài)。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松弛而不松懈,挺拔而不僵硬。吸氣應在胸腔以下,平穩(wěn)柔和,口、鼻同時呼吸,并保持身體的自然直立。吸氣的深淺、多少,應根據(jù)所演唱作品的力度強弱、旋律高低、情感表達等藝術表現(xiàn)的綜合因素來合理、科學決定。
美聲唱法要求對氣息的支點要堅實、集中、連貫。在不同類型的音區(qū),呼吸控制的力量和聲帶內部的松緊,張力的大小都應有相應的變化。具體要求為:1.低音區(qū)時,呼吸順暢自然,身體內部壓力最小,聲帶伸長、松弛、變厚,聲門邊緣閉合。2.中音區(qū)時,呼吸壓力教低聲區(qū)時加大,聲帶縮短、變薄,聲門的阻氣作用增加。3.高音區(qū)時,呼氣壓力增大,聲帶挺立繃緊,張力增大,整個面部肌肉群松弛。聲樂演唱中,應時刻注意氣息的合理運用,金屬的頭腔共鳴。集中、連貫、柔和的音色都來源于氣息的支持,無論各個聲部,都要找支點的感覺,歌唱氣息控制的支點過高過低,都將影響呼吸整體性的發(fā)揮。因此,在聲樂演唱狀態(tài)中,只有支持點的隨聲區(qū)調整,才能使呼出的氣息緩慢而均勻,產生良好的力度變化。使演唱技巧進一步完善,為表達藝術作品而服務。
歌唱呼吸形成的對抗性就在于保持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的狀態(tài),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以支持氣息完成聲樂藝術所要表達的效果。當這種對抗產生了力量作用時,橫膈膜需要盡力保持這種擴張狀態(tài)。有意識的進行控制。如不能進行有效地控制,橫膈膜與腹肌也無法形成對抗,美聲唱法的連貫抒情的音色要求自然也無法表現(xiàn)出來[2]36。一般來說,音色的不同與共鳴腔體的調節(jié)有很大關系,但共鳴腔體的打開與氣息控制又有很大關系。如果氣息支點過高,胸腔共鳴就會受到限制,胸腔打不開,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都打不開,沒有共鳴泛音,發(fā)出的聲音就是呆板、干硬、直白的音色。但如果氣息支點過低,由于要保持過低的氣息位置,整個呼吸肌肉群就處于一種被動往下壓、沉、拽的狀態(tài),氣息不能舒展的流出,共鳴腔體也無法打開,就會發(fā)出暗、悶、無光彩的音色。氣息控制與音色的關系,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氣息控制的最佳位置,這也是美聲唱法初級階段訓練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國外歌唱家的精彩演唱,無論是鋼琴伴奏,還是氣勢恢宏的交響樂隊伴奏,歌唱家的優(yōu)美音色,完美共鳴均能清晰地傳到音樂廳的任何一處。聲樂教學初級階段,有些學生的天生嗓音條件較好。但作為歐洲美聲唱法的精髓,若只有好嗓音條件而沒能掌握美聲唱法的共鳴體系要求,則不能表現(xiàn)出美聲唱法連貫、柔和、的線條,以及燦爛的穿透力。
人體的呼吸、發(fā)音、共鳴、說話等生理現(xiàn)象,原本是認得本能體現(xiàn),是一種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tài),無需人為地去進行有意識的控制與協(xié)調。然而作為聲樂演唱狀態(tài),就必須在改善音質的基礎上擴展音域、調劑音響、豐富音色,使聲音的氣息飽滿、結實、有力,聲音的共鳴明亮集中,音域的準確高低、樂句的長短適度,音量的大小、連斷運用自如,聲區(qū)變化自然流暢,控制與協(xié)調一切發(fā)聲手段的各種因素與方法、技巧,在一定的音域范圍內符合聲帶松緊張弛的頻率變化。對于美聲唱法而言,除了對音色的要求外,還需對音域、音量、聲音位置等多種技術手段進行訓練,而這些正是靠演唱者對人體發(fā)聲共鳴原理及作用的合理運用來獲得的。從歌唱發(fā)聲原理來講,氣息振動聲帶發(fā)出的原始音響,通常稱作“基音?!被羰菃伪 ]有穿透力的。它必須在共鳴腔體內得到充分的共振后,產生大量的泛音,這就是歌唱的共鳴??茖W合理的調節(jié)共鳴腔體,使發(fā)出的基音得到加強,音色被美化的同時,音量也隨之集中而產生金屬般的穿透力。這時的聲音既豐滿、圓潤又集中、明亮。
馬臘費迪奧在《卡魯索的發(fā)聲方法》中提到:“共鳴對嗓子的貢獻,比呼吸提供的重要的多,也比聲帶的大小,發(fā)聲的力量重要的多?!敝挥泻侠淼恼莆樟嗣缆暢ǖ墓缠Q要求,發(fā)揮人體共鳴音響的功能,使演唱者達到擴展音域、擴大音量、美化音色的目的。聲樂教學訓練中,氣息乃聲樂之本。良好的共鳴又必須建立在科學、正確的氣息運用中。
咽腔位于頸椎的前方,對于共鳴音色的形成及其共鳴音響的反射具有重要作用。著名聲樂教育家黃友葵強調:咽腔是打開頭腔的重要門戶。當小舌頭吸氣向上抬時,舌根平穩(wěn)向下,喉頭也隨之向下??谇粌炔啃纬蓹M向的寬闊空間,下巴及面部肌肉群松弛,保持積極、興奮地狀態(tài)。整個聲區(qū)就會明亮有色彩 ,統(tǒng)一 ,連貫 ,平穩(wěn)。
中國戲曲藝術中“氣沉丹田,聲貫于頂”的理念與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橫膈膜擴張、氣息支持,聲音支點找頭腔位置是想通的。中華武術講究意守丹田,美聲唱法也非常重視氣息的支持作用。在咽腔與橫膈膜之間通過意念形成一個寬敞,筆直的管道。通道要求為“兩緊一松”,即管道頂部的咽腔保持緊張的繃緊狀態(tài),使聲音更加順暢的進入頭腔。管道底部的橫膈膜保持強有力的支持狀態(tài)。管道中部的面部肌肉、下吧、喉部、肩部及胸腔保持松弛自然狀態(tài)。氣息猶如大樹之根部,需深扎于泥土之中,吸收大地的養(yǎng)分。咽腔張開,猶如樹冠需陽光照射。協(xié)調咽腔、橫膈膜的擴張狀態(tài)與身體的松弛狀態(tài),需要經歷教師與學生長期磨合的一個訓練過程才能實現(xiàn)。
聲區(qū)的連貫、統(tǒng)一,上行或下行時無裂痕。就要高度重視中聲區(qū)的訓練要求。中聲區(qū)是聲帶松緊最適度的部分[3]194。因此,練好中聲區(qū)是通往高聲區(qū)的先決條件。實際訓練中,聲區(qū)的統(tǒng)一正是混合共鳴效果的具體要求,比如高聲區(qū)發(fā)揮頭腔共鳴,中、低聲區(qū)加強胸腔共鳴效應,而混合共鳴則要求,不論演唱什么聲部,都應根據(jù)個人聲區(qū)的發(fā)聲要求,合理的調節(jié),運用頭腔、咽腔、胸腔共鳴,并使之同時發(fā)揮共鳴效應?;旌瞎缠Q的調節(jié),主要是在突出某一聲區(qū)為主的共鳴腔體,把握其他共鳴腔體的支持作用,無論演唱哪種聲部,都應各種共鳴腔體協(xié)調一致的發(fā)揮作用。
咽腔挺立、繃緊與橫膈膜氣息的擴張如何結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古人曾云: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聲樂藝術為整個身體機能合理、科學放松運用的過程。在對立中求統(tǒng)一,緊張中求松弛,使二者關系達到最佳和諧狀態(tài)。
歌唱時全身心的平衡協(xié)調運動,獲得統(tǒng)一聲區(qū)的技巧是一個長期的艱苦訓練過程。由于每個人的嗓音條件、心理素質以及音樂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遵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要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聲樂藝術具有抽象性、靈活性和復雜性,在教學、演唱過程中,經過認真思考、總結,堅持訓練,掌握了二者之間的緊張與松弛,對立與統(tǒng)一,聲樂演唱的水準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1](美)蘭皮爾蒂.嗓音訓練:世界音樂史上歷代大師教學經驗薈萃[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意)馬臘費迪奧.卡魯索的發(fā)聲方法:嗓音的科學培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On the Bel Canto in the Atmosphere of Confrontation with the Pharynx and Unified State
ZHAO Yong
(Arts Department of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Bel canto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concepts and training methods.Among them,breath support and expansion of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pharynx are one of the priorities we should have.Through hard contact,should reach sound coherent,natural,soft,breath full of artistic effect.
Bel canto;the diaphragm;breath support;scientific;pharynx
J616.1
A
1673-8861(2011)04-0075-03
2011-10-07
趙勇(1985-),男,陜西寶雞人。賀州學院藝術系教師,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