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強,莊天慧
(四川農業(yè)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雅安 625014)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長效機制探討
郭文強,莊天慧
(四川農業(yè)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雅安 625014)
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并從領導機制、激勵機制、反饋機制、導向機制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對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長效機制進行了探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長效機制;大學生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1],這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面貌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全球化的沖突和社會轉型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功利化和多層化的特點,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了一些“價值困境”。因此,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塑造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盵2]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框架,他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形成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
2005年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正確認識和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3]?!庇民R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覺把個體追求與全體人民共同追求統(tǒng)一起來;通過民族價值觀和時代精神教育使大學生具有傳統(tǒng)民族精神和批判、繼承、創(chuàng)新的科研精神;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明是非、知榮辱、辨善惡、分美丑。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生,努力使當代大學生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精神、崇德重義的價值判斷、整體為上的廣闊胸襟、民為邦本精神、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盵4]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價值觀教育是檢驗培養(yǎng)人才成敗的關鍵。因此,大學生的價值觀問題歷來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我國高等學校也一直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背景、學科專業(yè)知識結構、就業(yè)面向等的不同和社會轉型期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陷入了價值困境,“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價值主體由社會主體向個體遷移,道德價值觀存在著知行脫節(jié)現(xiàn)象”[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緊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關鍵,在當代大學生價值觀面臨嚴峻挑戰(zhàn)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并增強其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合格,努力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存量”在經濟學中的解釋是指某一時點上,過去生產與積累起來的產品、貨物、儲備、資產負債的結存數(shù)量。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這一系統(tǒng)工程建設的要求來看,高校大學生中的共產黨員及入黨先進分子和學生干部要比一般學生高,當此群體達到一定存量后,應該調整戰(zhàn)略,使他們起先鋒模范帶頭和示范作用。把他們所接受的高尚的道德理想和人格追求輻射到周圍同學中,讓增量逐漸擴大,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大教育化作用。
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堅持顯性教育為主原則,學校、老師、學生三者要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傳授作用,學生接受“灌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學習黨中央的文件精神、閱讀馬列原著等努力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同時,不可忽視隱性教育的力量。加強榜樣教育,培養(yǎng)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社會實踐“支渠道”教育大學生,使外在因素在影響學生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中發(fā)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的價值理念,它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民族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個系統(tǒng),四方面的內容與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當然,“中國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不能簡單地拿它來用,而是要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為當代中國社會需要的內容,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6]?!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核心內容。作為一種相對的普世價值,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人們認識、接受、實踐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對外傳播,有利于構建和諧的世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
第一,高校領導應當重視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起來,并提高到相同的價值定位上。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加強傳播媒體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培養(yǎng)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社團組織。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行為規(guī)范性內容和操作性切入點,從總體上制定好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7]。第二,堅持黨委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專兼職隊伍相結合,全校緊密配合。黨政領導要經常檢查、督促和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計劃的實施狀況,不定期地零距離接近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設立領導接待日,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解學生之所需。第三,學校黨委常委研究布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方法,制訂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規(guī)劃,各學院在學校的主體精神指導下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采取一些有別于其他院系的措施。
激勵機制是通過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來反映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的方式,使教育系統(tǒng)能處于一定的狀態(tài),并進一步影響教育系統(tǒng)的生存和發(fā)展。自我激勵:大學生自我激勵是最容易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種方式。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提出自我實現(xiàn)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著較高層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環(huán)境不防礙這些較高層次的出現(xiàn),這些需求就能激勵大多數(shù)人。當代大學生追求上進,關注時事政治,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堅持社會主義,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強烈意識,應把努力掌握和運用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最主要的激勵方式。物質激勵:作為一種外在激勵方式,學校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健全和規(guī)范獎懲制度。教與學、科研與教學、學習與實踐相融合,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優(yōu)秀學生給予頒發(fā)榮譽證書和相關書本讀物。創(chuàng)立相應的學生組織、機構、社團,發(fā)揮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主體性作用,在開展活動中注重對一些學生骨干的考察和提拔。精神激勵:提倡和弘揚精神獎勵,通過開會、報欄宣傳、校園網媒介、學報等形式定期表揚優(yōu)秀學生,組織學生學習紅色文化,觀看紅色紀錄片,游覽紅色基地等,以此激勵更多的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機制的建立是一個不斷認識和實踐的過程,認識過程中人的主觀能動性集中表現(xiàn)在人自覺地、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反饋調節(jié)機制是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的作用在于使人的目的不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并上升和轉化為現(xiàn)實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運用中的反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學習反饋。需要反饋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推廣過程中大學生的學習心得體會,老師借此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和理解狀況,對正確的予以肯定和支持,對于扭曲本來意義的要及時正確指導,達到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質的效果。②績效反饋??冃Х答伿墙⒃诙ㄐ耘c定量分析基礎之上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反饋要有明確的指標。主要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廣后對學生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是否是積極的,影響績效如何,以及所涉及的學生比例,并找出部分學生不能接受和遵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指導自己的原因,針對反映結果采取更進一步的優(yōu)化措施。③比較反饋。通過對不同院系、專業(yè)學生的立體化比較,各學院領導、班主任、輔導員采取針對自己院系學生的不同方法,加強與不同專業(yè)學生間的交流。
就是通過建立一套有效的動機、啟蒙、教化、監(jiān)督機制,把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①意識導向:新時期應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指導,堅持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把握好學校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性、時代性和特色性。②實踐導向:教育主體應當通過課堂理論學習、課外社會實踐、學術交流、網絡傳播媒介、心理健康咨詢、專職監(jiān)督等教育中介來增加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高校中的地位。讓學生實踐到一定存量,不僅能切實領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能逐漸把其精神應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進而為以后的社會工作打下基礎[8]。
保障機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制度保障。毛澤東曾指出:“人是生活在制度中的……制度對了頭,就會促進生產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為各種思想問題的解決提供良好的條件,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有效多了[9]。”學校應堅持在黨的路線正確指引下,不斷探索各種適合于學校發(fā)展的制度和體制,用制度的權威來推動學校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
(2)人力保障。學校組織部、宣傳部、學工部、各學院聯(lián)席組建一支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師資隊伍,讓學生能隨時咨詢相關問題,并定期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某一方面的專題教育,開展辯論賽等。
(3)物力保障。加強信息傳遞的工程建設,收集、儲存、提取、記錄、整理、傳輸信息,使學生及時了解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和實踐性要求。用正確的、健康的、進步的思想觀念占領網絡陣地,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和考風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學習環(huán)境。學校始終保持思辨性、學術性、趣味性、高雅性、實踐性、前瞻性、層次性,從而達到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育人氛圍。
(4)財力保障。學校財務處和各學院抽出部分經費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并支持學生的相關活動,堅持對外放開,聯(lián)誼校外企業(yè)參與進來,得到他們財力上的支持。
總之,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奠基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始終是黨和高校實施政策的目標和任務。通過領導機制、激勵機制、反饋機制、導向機制、保障機制的實施,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會取得巨大的成效,使大學生真正融入社會,造福于人類。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5.
[2] 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3] 胡錦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M]∥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632.
[4] 莊天慧.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78.
[5] 韓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8.
[6] 張傳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方法論思考[J].求是,2007(11):57.
[7] 李斌雄.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容結構[J].思想理論教育,2007(1):27.
[8] 劉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具體化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0(2):120.
[9] 薄一波.若干重大問題決策與事件回顧(修訂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09.
Long Effective Mechanism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GUO Wenqiang,ZHUAN G Tianhu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14,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long effective mechanism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s discussed,from the aspects of leading mechanism,incentive mechanism,feedback mechanism,guidance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long-effective mechanism;university students
G 416
A
1008-9225(2011)04-0104-04
2011-03-21
郭文強(1987-),男,山東濰坊人,四川農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莊天慧(1964-),女,四川彭州人,四川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