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 梁澤興
高職院校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研究
廣東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 梁澤興
如何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尋找一個更合理、更適合高職院校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討的問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實際,強化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和運行的一個主要方向。
1.學生思想狀況。筆者所帶的是紡織系紡織檢驗與貿(mào)易專業(yè)學生,從整體上而言,學生對新事物接受和適應比較快。但學生普遍存在一種高考未能進入理想大學特別是本科院校的失落,在與本科院校進行活動交流時,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 班級學生大部分是出生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我意識比較強,容易情緒化。
2.學生學習狀況。大部分學生入學時對專業(yè)的學習內(nèi)容、就業(yè)前景、個人發(fā)展方向等問題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專業(yè)學習意識薄弱。專業(yè)基礎比較差,尤其是英語等科的基礎非常欠缺。大學學習方式的轉變過程比較長,不少學生無法較快適應大學新的學習環(huán)境,無法很快找到合適的專業(yè)學習方法。學習紀律和學習自覺性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相差較大。
3.學生管理現(xiàn)狀。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素質要求班主任必須提高在學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關系學生學習、生活和家庭的各項事情上,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更為直接。對獎助貸、就業(yè)、日常事務處理等工作的落實和處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穩(wěn)定和管理效果。
筆者在擔任高職院校班主任三年的工作過程中,通過工作實踐和理論學習,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框架性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其要點是:以情感為切入點,以制度為客觀依據(jù),情感與制度相結合,情法相融,實現(xiàn)對學生的管理和工作順利落實。即通過緊緊抓住和圍繞“以生為本”這一管理理念,首先把學生作為一個“人”,理解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在這一基礎上以制度為要求,把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因素融合在制度性的班級管理當中,增強各項管理制度的管理效果。工作程序概括為 “以學生身邊小事為情感建立切入點,以管理制度作為管理依據(jù),以個別談話為管理效果落實點”。
1.以學生身邊小事為情感建立切入點。要建立與學生的感情聯(lián)系,就要有建立的切入點,了解學生身邊時時刻刻發(fā)生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難是感情建立的切入點。情感的建立需要建立的載體,學生在校期間,在不同的階段會遇到不一樣的困難,班主任要敏感地總結每一個階段具有普遍性的困難。根據(jù)筆者觀察,剛進來的半個月是學生因離開父母和家庭,心靈出現(xiàn)暫時性的孤寂和不適應期;第一學期后半段是逐步適應期,學習的壓力和惰性漸漸顯露;第二學期是穩(wěn)定期,會初步出現(xiàn)早戀;第二年是完全適應期,學生的表現(xiàn)基本定型;第三年學生已準備好離開學校,是感情分手事件多發(fā)期。除階段性的困難實踐可以作為情感建立切入點外,日常管理中的學生安全突發(fā)事件、家庭變故等都是建立師生感情、深化師生關系的重要切入點,這些事件處理好,往往可以帶來一點帶動一面的效果。
2.以管理制度作為管理依據(jù)。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班級管理工作其最終的客觀依據(jù)是各項管理制度。制度是保證工作開展得以順利和實現(xiàn)管理公平的實現(xiàn)點。感情可以增強制度的落實效果,而制度可以保證工作的公平。以學生請假為例,很多學生為了逃避上課,用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要么是親戚結婚,要么是朋友出嫁,要么是奶奶生日……甚至有些主意鬼一點的學生,為了請假還叫他人冒充家人打電話。遇到這些情況,筆者都是毫無例外地要學生的家長親自打電話給筆者,盡量要求家長配合,不要隨便讓學生請假,同時順帶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遇到冒充的“家長”,就直接打電話到學生家里,核實事情,同時要求家長予以配合教育。一個學期的嚴抓,學生由頭一兩個月的“怨煩”到后來的逐步走上正軌,班里的學風實現(xiàn)了轉變。
3.以個別談話為管理效果落實點。感情已經(jīng)建立,管理制度學校已經(jīng)制定,如何把二者融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處理事情的同時實現(xiàn)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需要有一個實現(xiàn)方式。個別談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能將兩者融合在一起的手段。面對面的交談,可以通過推心置腹的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情感和制度結合起來共同作用到對象學生身上,把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實成效果。在這一過程中要遵循兩個要點:一是要把管理制度的要求作為最終的目標,不能因為師生感情的存在而忽略了管理目的。二是要公平公正,以制度要求作為客觀性的處理標準,避免讓對象學生感覺到事情的處理程度可以由老師的意志所左右。
1.班級的管理初步凸顯出以點帶面的效果。班級學生管理對象區(qū)分的一個方法是:抓兩頭,帶中間,即抓好好的幾個,管好差的幾個,帶動全班。2008年11月,筆者班里的一個女學生因為不舒服去醫(yī)院做了一次例行檢查,結果顯示是脖子長了個瘤,學生看到化驗單的結果后情緒很激動,打電話給筆者時已泣不成聲,筆者趕到醫(yī)院去看她時她精神已接近崩潰,對生活、家庭和未來失去了信心。筆者想盡辦法進行安慰,但沒有效果。筆者只能暫時鼓勵她明天再去更好的醫(yī)院進行復診,同時安排同宿舍的兩個女學生照顧好她。當晚聯(lián)系了學生家長和心理中心的負責老師,對學生情況進行了溝通,獲得心理中心老師的處理建議。第二天和心理中心老師陪同學生一起到醫(yī)院進行了復診,復診結果是一個良性的一般腫瘤,手術切除完全可以康復。為節(jié)省費用和便于報銷手術費用,學生家長要回家做手術,一個月后學生術后康復。一直到畢業(yè),該學生表現(xiàn)一直很好。筆者把這件事作為以“珍惜當前所有”為主題的班會內(nèi)容,勉勵大家要懂得和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好好珍惜健康的身體和學習機會。那件事后,班里幾位原本比較調(diào)皮的女生和一起送患病女生搭車回家的男同學也變得懂事很多。
一件緊急但簡單的突發(fā)事故的處理拉近了筆者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它還讓筆者真正地感受到愛心的力量是無窮的,愛心的魅力是無限的。教師只有把愛心“投射”到學生的心田里,師生之間才能“心心相印”,從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以身作則,公平公正,促使班級學風良好學風形成。正人先正己,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以我為點,率先垂范,一視同仁地處理學生事務,起到了穩(wěn)定班級,促進學風形成的作用。
在學生管理中,制度的客觀和權威不容置疑,而制度的落實過程則需要以學生的情感作為鋪墊,把學生作為一個“人”而非死板的管理對象,在制度的落實和學生的管理中融入“人”的因素,促使制度和管理工作落實的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