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彩
河南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手術室 周口 466000
患者在手術室的安全,主要指避免和預防患者在接受手術過程中受到任何傷害。影響患者在手術室安全的因素中,醫(yī)務人員是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確?;颊甙踩氖中g,一直是醫(yī)務人員面臨的挑戰(zhàn)。2008-04新病房大樓啟用以來,隨著??茖2》康慕⒑痛参辉黾?,手術數(shù)量由原來每年6 000多例增加到每年11 000多例,使這種挑戰(zhàn)愈加突出。為減少差錯、杜絕事故,我們積極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手術患者安全。
開展術前訪視工作,手術室由以往單純的手術護理轉變?yōu)閷颊叩男g前、術中、術后的整體護理。手術前1 d,手術室護士到病房閱讀病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相關資料、現(xiàn)病史、既往史,收集患者的相關信息,準確評估患者的情況。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溫度、麻醉醫(yī)師的嫻熟技術、體位的配合要求及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保護患者的隱私,使患者產(chǎn)生安全感,順利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并且,我們制定了核對確認制度,杜絕差錯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了手術室的工作效率,使手術完好率達到100%。
手術患者在手術前均由病房帶上腕帶,腕帶上附有患者相關資料,如姓名、科室、性別、年齡、病房、床號及住院號等。麻醉前由巡回護士和麻醉醫(yī)師共同核對核查表上的相關內容。手術前由主刀醫(yī)生、麻醉醫(yī)師和巡回護士再次共同核對患者的相關信息。手術結束后,由三方最后核對無誤方可送患者回病房[1]。腕帶的應用,進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提高了醫(y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防止患者手術部位和術式發(fā)生錯誤,同時防范醫(yī)療護理差錯。
風險評估使護理安全管理工作趨于規(guī)范和具備可重復性。護理安全管理的重點在于預防和過程控制。如果發(fā)生了問題再補救,也許損失將難以彌補。有預見性分析各種可能的風險因素,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準則,使安全管理不再拘泥于強調個人作用,可以準確發(fā)現(xiàn)存在的以及潛在的問題,從而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據(jù)。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這種管理方法具有可重復性,是手術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此方法,明顯提高了手術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電刀臨時出現(xiàn)故障、電極片固定脫落、患者皮膚與升降臺或手術臺金屬接觸是造成電灼傷的主要原因。在使用高頻電刀前,應檢查有無故障,電極板固定位是否合適,要避免患者肢體接觸金屬物質,防止燒傷。使用高頻電刀時,嚴格控制輸入功率,一般電凝20~40W,電刀30~50W,即能起到良好的切割、止血效果。當功率>50W時,每增加5W,應報告術者,及時提醒術者注意,嚴禁超出儀器安全值使用范圍。
接送患者出入手術間時,要注意保護患者頭部及手足,防止碰傷。移動患者至手術床或運送車時,需有人扶住車身,防止?jié)L動摔傷。運送途中要拉上床擋,護送員手推床頭,腳在前、頭在后,以利觀察和保護患者。搬動患者時,動作要輕、穩(wěn),防止意外。當患者(尤其是兒童和躁動者)躺在手術床等待手術或等待護送時,應有護士床旁守護,必要時系上約束帶,防止墜床。對全麻未完全清醒的患者應有人床旁照顧,注意患者肢體位置,防止擠壓或撞傷。
無菌觀念的樹立和無菌技術的執(zhí)行,是衡量手術室護士“慎獨”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尺度。無菌技術對于外科手術至關重要,護士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要求執(zhí)行。當不小心污染或懷疑污染后要及時更換物品,這要求手術室護士不僅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樹立為患者安危著想的堅定信念、強烈的責任心和自制力。對無菌狀態(tài)和無菌區(qū)域的維護,護士既是執(zhí)行者又是監(jiān)督管理者。因此,良好的“慎獨”修養(yǎng)既使患者受益,又是一種自我保護,既能增加患者手術安全,又能彌補護理缺陷。
由于醫(yī)學技術和護理學科的發(fā)展,實施尖端、復雜的手術越來越多,要求手術室護士有扎實的知識結構、心理素質及高度的責任心。手術室護士應高度認識安全護理的重要性,認真執(zhí)行護理技術操作原則,針對每項護理問題實施適應的護理方法,保證每臺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手術室工作的性質對長期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會形成一定的壓力,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手術室護士既要主動適應,又要自我調整,在工作中。牢固樹立護理安全意識,以充沛的精力、高度的責任心和嚴格的護理操作面對每一位患者,杜絕差錯事故的發(fā)生,保證患者手術過程安全。
[1]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2006:56-57.
(收稿 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