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杞人憂天”辨

        2011-08-15 00:43:38
        關鍵詞:共工上古遺民

        霍 然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杞人憂天”辨

        霍 然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杞人生活的春秋年間,是一個天崩地裂、乾坤板蕩的時代。杞人以一個先圣遺民對周朝社會的深厚感情,及與之俱來的特殊的政治敏感,率先感受到了這一征兆,并為此憂心忡忡,此乃由于社會責任心強,政治嗅覺敏銳而具備的危機意識。

        杞人;先圣遺民;危機意識

        杞人作為上古先圣遺民的代表,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特定的影響。但現(xiàn)代學者卻甚少對杞人憂天的本源始末加以研究,而這個問題對真正深入了解杞人所在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又十分重要。本文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僅供專家參考。

        一、杞人憂天意識的內(nèi)在元素

        “杞人憂天”成語,出自《列子·天瑞》: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列子》雖系偽書,并非先秦深受莊子推重的道家學者列御寇本人及其弟子門人所作[1],但書中所輯錄漢代以后文人采集的前代流傳下來的這則傳說,應該還是能夠反映出周朝時杞人的觀念形態(tài)?!掇o海》詮釋“后因稱不必要的或無根據(jù)的憂慮為‘杞人憂天’?!保?]《中國成語大辭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與此略同。這個明顯含有貶義的成語釋義,在各種權威工具書中如出一轍,似乎已成不易之論。

        然而,這個一向言之鑿鑿的論斷,恰恰是值得懷疑的。倘若認真考察一下杞國和杞人,深入了解他們憂慮的思緒底蘊,就不難發(fā)現(xiàn)杞人情思糾結的社會價值。杞為古國名,初見于《史記·夏本紀》:

        湯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3]88

        司馬遷評論:“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3]89杞在夏朝封國的榜上有名,說明在商湯之前,杞人已經(jīng)接受乃祖大禹的分封,湯立國后只是從商王朝的立場,對杞人的被封國予以確認而已。對于商湯封夏朝遺民的原因,漢朝開國謀士留侯張良曾為漢高祖劉邦解說:“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3]2040,即商湯在推翻夏朝末代暴君夏桀的黑暗統(tǒng)治之時,做出保留夏朝祖先大禹的苗裔于后世的政治姿態(tài),以實現(xiàn)湯發(fā)動革命奪取政權后,安定天下人心的維穩(wěn)需要。此時的杞人,是本來意義上的遺民,即夏朝亡國之民。杞國在歷史上再次受封即進一步得到確認,發(fā)生在商朝之后的西周,見于《史記·周本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3]127這是周武王滅商之后,分封的首批諸侯。若以時間順序論,當在西周分封其他數(shù)百諸侯之前。唐代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卷四引《括地志》:“汴州雍丘縣,古杞國?!兜乩碇尽吩?‘古杞國理此城。周武王封禹后于杞,號東樓公,二十一代為楚所滅?!保?]128司馬遷《史記·陳杞世家》謂“杞東樓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后,得東樓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3]1583,并且列出杞國自東樓公開始接受周武王封國至簡公為楚國所滅的世系表。周武王效法商湯的根本目的,是將昔日殷商聯(lián)盟的主要氏族,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籠絡在自己旗下,以追求周朝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這一帶有現(xiàn)代社會統(tǒng)戰(zhàn)意味的舉措,是西周分封諸侯的預演,也是整個周朝意識形態(tài)的基點之一。此時的杞人雖然還是遺民,但已非本來意義上的亡國之人,而是上古純樸道德典范的后人即先圣遺民,是周朝為天下王臣樹立的學習榜樣。商湯和周武王兩位古代革命的發(fā)動者推翻前朝、舉用先圣遺民時能夠首先想到杞國,足見杞國在當時世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杞人在上古三代是受到朝廷特殊保護的對象,因而歷經(jīng)夏商周王朝更替的動蕩劫難,仍然僥幸得以生存,綿延后世。尤其周武王的這次分封,將杞國與上古先圣神農(nóng)即炎帝、黃帝、堯、舜的后人并列,無疑大大加重了杞人自我意識中的自豪和使命感。出于這一與氏族生存攸關的深層原因,杞人自開國即參與王朝政治以來,一向以禹的傳人自居。商湯和周武王的先后封杞國亦即一再確認,更堅定了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信念。

        但這只是論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杞國又是一個小諸侯國。在晚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類似杞國這樣的小國能否繼續(xù)維持生存,即活還是不活,都已經(jīng)成為值得討論的大問題。如司馬遷所評:“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保?]1585在大國諸侯以力爭霸、強者為王的春秋年間,杞國一直處于受鄰國欺凌的危難局面之中?!洞呵镒髠鳌分袑乙娪阼絿焕挠涊d:“《經(jīng)》:(隱公)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晉杜預注:“杞國本都陳留雍丘縣,推尋事跡:桓六年,淳于公亡國,杞似并之遷都淳于;僖十四年,又遷緣陵;襄二十九年,晉人城杞之淳于,杞又遷都淳于。牟婁,杞邑,城陽諸縣,東北有婁鄉(xiāng)。”[4]1724而討伐杞國的莒國,據(jù)“譜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茲與于莒。初都計,后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保?]1718須知此嬴姓并非別姓,實即秦王的姓氏。攤上莒國這般強悍的鄰居,杞人求生避禍,一再遷都,人命危淺,處境堪憂。周邊諸侯且一再尋釁滋事:“《傳》:(桓公二年)秋,七月,杞侯來朝,不敬。杞侯歸,乃謀伐之?!薄熬旁拢腓?,討不敬也?!保?]1743春秋時期諸侯不敬之事屢見不鮮,誰又能真正管得了?惟獨杞人的不敬,屢屢被鄰國抓住把柄,借題發(fā)揮:“《經(jīng)》:(僖公)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薄耙宜?,公子遂帥師入杞?!薄啊秱鳌?(僖公)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薄扒?,入杞,責無禮也。”杜預注:“杞,先代之后,而迫于東夷風俗,雜壞言語衣服,有時而夷。故杞子卒,傳言其夷也。今稱朝者,始于朝禮,終而不全,異于介葛盧,故唯貶其爵?!薄拌接靡亩Y,故賤之?!薄柏煵还惨病!保?]1822介葛盧是春秋時介國的國君,相傳通獸語?!洞呵镒髠鳌份d:“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云?!瘑栔拧!保?]1830杞人的夷化還未到純屬東夷部族的介葛盧的程度,但這已足以成為周邊諸侯乘機發(fā)威教訓杞國的口實??杀氖?,杞人自己也沒保留下足以傳承后世的禮儀文化:“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保?]9“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時》焉?!保?]孔子一向以上古三代文化的捍衛(wèi)者自命,立志“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5]84,談到杞國時也唯有表示失望而已。杞人終日浮沉于主觀理想中的高自期許和客觀現(xiàn)實中的人微言輕之間,其心理上自我感覺的落差是巨大的,這是杞人憂天意識的內(nèi)在元素。

        二、杞人憂天思緒的外在原因

        杞人抑郁心理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對于天地崩墜的擔憂。這也是杞人在當時和后世遭到人們詬病的根本原因。因為倘若按照普通人正常思維的邏輯推論,天地怎么可能會發(fā)生崩墜呢?杞人擔心于此,豈非庸人自擾?可憐的杞人就這樣在歷代傳說中淪為世人笑柄。

        然而,杞人的憂慮并非無謂的擔憂。如所周知,倘若人類社會在運行過程中,不樹立堅實牢固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一味濫用自然資源,導致生存環(huán)境惡化,那么總有一天,天地之間是會發(fā)生崩墜性的大劫難的。對從上古氏族社會階段一路走過來、聽先人講起過類似劫難的杞人來說,更是歷歷如在,感同身受。研究者只要認真梳理一下古代典籍中關于上古天災的記錄,就不難發(fā)現(xiàn)誘發(fā)杞人憂慮的史實。如上古傳說中與部落聯(lián)盟爭斗緊相糾纏的自然災害: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7]79

        初民原始思維稚嫩蒙昧,劫后余生的他們對上古那場驚心動魄的大劫難的回憶,乍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云山霧罩的神話傳說,往往殘存著上古歷史的影像。即使從這支離不全的記載中,讀者仍可以窺見當年那場巨大的自然災害的痕跡。初看共工沖冠一怒,以頭觸山,挑戰(zhàn)強權,折天柱,絕地維,那是何等巨大的勇氣!難怪當代偉人從斗爭哲學出發(fā),稱之為“勝利的英雄”[8],但那只是精神現(xiàn)象。從文獻記載的史實推測,這很可能是中國上古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一次大的泥石流,在古人心目中留下的天傾地陷、水潦塵埃匯聚淤塞的景象??梢婅饺说膽n慮并非空穴來風。

        古人所說的天地崩墜還有一層寓意,即隱喻社會生活的動蕩。自然災害往往與社會政治、軍事斗爭糾纏在一起。天災與人禍并肩而行,是誘發(fā)杞人憂慮的主要因素。那是更為駭人的巨大災難:

        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南傾;與高辛爭為帝,遂潛于淵。[7]20

        高辛是顓頊帝位的繼承人。共工撞折天柱不周山,繼續(xù)與高辛爭斗,可見這場爭斗的曠日持久。這就不僅是自然災害,而是包括不同氏族部落之間為爭奪聯(lián)盟領導權而進行的政治和軍事斗爭了。據(jù)典籍記載,共工風姓,“景風之所生也”[7]152,是最先領導初民治水的氏族部落首領。共工與顓頊之爭伴隨著上古史上那次大洪水:

        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fā),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7]255

        空桑,即部落聯(lián)盟首腦舉行辦公會議之大本營,是眾氏族部落的主要聚居地。泥石流與洪水一向緊密相連,所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意在指責共工以洪水要挾部落聯(lián)盟聯(lián)席會議,企圖謀取“帝”,即部落聯(lián)盟首領之位。但也正是這一指責,透露出治水大軍曾一度掌握在共工手里,由共工指揮調(diào)度。因而歡兜才稱贊共工“旁聚布功”[3]20,意即能廣泛地聚集民眾,建立業(yè)績。其實共工也無須更改河道,破壞治水;只要在緊要關頭,率領治水大軍消極怠工,洪水自己就會沖決一切。眾人矚目的不周山,可能就是初民模糊記憶中的那些被洪水沖垮化作泥石流的高山的代稱。倘若將初民思維混沌、搞不清顓頊執(zhí)政具體年代這一點忽略不計,則當年洪水過后的慘烈景象,可謂觸目驚心。這些慘象在初民腦海中沉積下來,經(jīng)過一再口耳相傳,成為蘊蓄于杞人心中的憂思。

        可資佐證的,是上古神話中流傳最廣的女媧補天的傳說: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7]206

        初民既然遭遇災難,心理上就迫切需要有神或半人半神的英雄前來拯救。這則神話蘊涵著兩層寓意。首先,它可以看作是初民當年實地遭受巨大災難的真實感受,是東西方各民族普遍流行的洪水神話的一種變相演繹。因為“水浩洋而不息”,波浪滔天的洪水淹沒了一切,初民被鋪天蓋地傾瀉而至的大洪水沖擊得天旋地轉(zhuǎn)找不著北,恍惚間感覺仿佛在天四面盡頭支撐著天的天柱折了,昔日覆蓋庇護著大地的天崩墜了,九州大地塌陷裂開;洪水地震接踵而至,地震引發(fā)的森林大火蔓延不滅,天地之間再也找不到一塊可以覆蓋和承載初民的安定空間。猛獸、鷙鳥乘機出洞攫取初民作為食物,可憐的初民已經(jīng)淪落到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危險境地。這是這則神話的第一層寓意。其次,這則神話的第二層寓意,在于它還是初民初次經(jīng)歷社會轉(zhuǎn)型時期時心理感覺的形象比喻。以黃帝、炎帝、蚩尤為首領的氏族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雖然暫告歇息,但阪泉之戰(zhàn)、涿鹿之戰(zhàn)等中原大戰(zhàn)給原始氏族社會帶來的破壞,對于正從蒙昧階段中期走向晚期,亦即由母系氏族社會逐步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的初民來說,那才真是天塌地陷的巨大災難。往昔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已一去不返,那些以猛獸、鷙鳥、黑龍、狡蟲為圖騰的氏族部落乘機來燒殺搶掠,善良的初民同樣處于求生不得的危難痛苦之中。此時此刻,各原始氏族部落的人們心理上需要有一位神通廣大、平等博愛、無所不能的女性出來,收拾殘局,領袖天下,這直接促成了被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視為救世主的女媧應運而生。女媧,在這里成為拯救初民出水火的美德的化身[9]。女媧補天的傳說,乃陸續(xù)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原母系氏族部落之間爭斗日久,各種矛盾愈演愈烈,初次涉足父系氏族社會的初民被爭斗搞得焦頭爛額,此時耳聞目睹那些尚未進入父系氏族社會階段的母系氏族部落試圖化解制止爭斗、并努力對這種爭斗給社會造成的重創(chuàng)予以彌補的舉措,心中產(chǎn)生的對于女媧美好品德的印象。而初民對女媧的頂禮膜拜,說明上古確曾有天崩地裂的巨大災難發(fā)生。初民社會心理上之所以需要女媧補天,正是由于彼時天地已經(jīng)崩墜之故。春秋時社會心理渴盼女媧而不得,這也構成了杞人命運中“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保?0]

        天地之間居然會發(fā)生崩墜現(xiàn)象,自然界竟然會有地震、洪水和泥石流,此乃杞人這輩子最不愿意見到的慘烈一幕。但在杞人被封國之前的上古,它又是確曾發(fā)生過的史實。諳熟上古史實的杞人小心翼翼,生怕巨大的災難卷土重來,心中的憂慮愈加沉重。這是構成杞人憂天思緒的外在原因。

        三、杞人憂天情結的社會價值

        杞人憂天的情結在上古先圣遺民中具有代表性。春秋年間發(fā)生的乾坤板蕩,不只使周公等人苦心孤詣建立起來的宗法封建制社會秩序重又分崩離析,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懷系念天地宇宙與世人社會生活之互動關系的時代思潮的勃然興起。最先感受到這一時代政治氣候變化的,是那些當初被周王朝推崇褒獎的先圣遺民。杞人就是先圣遺民群體的政治代表。

        如前所述,周武王滅商伊始,為了將商聯(lián)盟主要氏族籠絡在自己麾下,當即分封神農(nóng)等氏族社會部族首領的后裔為諸侯,以表彰純樸道德楷模的功績,安定天下人心。這些被封國的遺民并非剛剛覆亡的殷商王朝的遺老遺少,而是上古純樸道德高峰上的美德典范的后人。作為上古圣賢的后裔,先圣遺民對于周朝社會,有著較之常人要更為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們對于春秋年間社會秩序的崩潰,也有著較之常人要更為沉重的憂思?!拌饺藨n天”的典故,今人多用來形容并嘲笑沒有根據(jù)的擔心或不必要的憂慮;其實,這是對先人的一種誤解。杞人生活的春秋年間,是一個天崩地裂、乾坤板蕩的時代?!按呵镏?,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保?]3297杞人以一個先圣遺民對周朝社會的深厚感情,及與之俱來的特殊的政治敏感,率先感受到了這一征兆,并為此憂心忡忡,此乃由于社會責任心強,政治嗅覺敏銳而具備的危機意識。杞人憂天情結的可貴即在于此。

        上溯這種危機意識的發(fā)端,源之于杞人的祖先禹的心緒所本。當年大禹治水,就是從感傷前人治水之功不成、憂慮眾生慘遭劫難的悲哀心理發(fā)憤而起:

        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3]51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十三年,是他身執(zhí)耒臿以為民先,率領初民根治洪水的十三年,也是他擔憂天地崩墜,初民身無所寄,因而廢寢忘食的十三年?!坝韲L晝不暇食,夜不暇寢矣。方是時也,憂務故也。故禹與民士同務,故不自言其信而信諭矣?!保?1]這勞身焦思的危機意識,彰顯出大禹一心為公的崇高品德。“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泝河,盡濟甄淮,乃勞身焦思以行七年,聞樂不聽,過門不入,冠掛不顧,履遺不躡,功未及成,愁然沉思”[12];“禹蹙洪水,身親其勞,澤行路宿,過門不入。當此之時,簪墮不掇,冠掛不顧。”[13]一個“蹙”字,活畫出大禹憂勞天下的愁然神態(tài)。共工個人的沖冠之怒捅了天大的婁子,“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闕,導廛、澗,平通溝陸,流注東海。鴻水漏,九州干,萬民皆寧其性?!保?]255萬民得以安寧即大禹完成治水這一歷史使命的豐功偉績,皆從大禹對天地萬民之深重憂思肇始。由于大禹的德行業(yè)績直接使萬民受益,所以初民將禹推為美德榜樣。于是乃祖大禹之憂慮天下,也就成為杞人效法的楷模,進而成為杞人憂天情結的一個思想來源。

        論及杞人危機意識的先驅(qū),還應提到對杞人有知遇之恩的周武王。這位當年以大無畏精神發(fā)動革命,推翻商紂虐政的開國君主,一朝取得勝利后,卻變得心事重重,夜不能寐:

        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

        王曰:“告女:維天不饗殷,自發(fā)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3]129

        周武王雖然推翻了商朝,但那是在商紂無道失去人心、天下諸侯同仇敵愾齊心伐紂、牧野之戰(zhàn)殷軍前徒倒戈等多重因素的匯聚疊加之下,才最終得以完成的。西周滅商之后的分封諸侯,既是周天子主動對開國元勛的褒獎,也是伐商盟主被動對各路諸侯割據(jù)的承認,這實際上種下了后來東周分崩離析、天下大亂的禍根。周武王有鑒于此,卻又無可奈何,因而憂思成疾,不久下世,為周朝國運終將踏上江河日下的老路,預先涂抹上一層悲劇色彩。這也是杞人憂天情結的另一思想來源。

        綜上所述,可以見出,杞人代表的先圣遺民階層對于天下眾生前途命運的憂慮,并非窮途末路的孤雁哀鳴,而是春秋當年有識之士共同的真知灼見。吳國公子季札品評《詩》三百,至于“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4]2007,陶唐氏之遺民,即與杞人同日受封的薊人,是上古氏族部落聯(lián)盟首領唐堯的后裔。令德即美德,堯遺傳下來的美好道德,使陶唐氏之遺民同杞人一樣,對春秋社會現(xiàn)實憂思深遠。杞人的創(chuàng)造,在于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天地崩墜的前兆,率先將其揭示出來,如同上古的警世鐘,開普天之下隱逸賢人憂慮民生風氣之先河。由于滿腹憂思不被世人所理解,先圣遺民憂愁國事的憂思逐漸轉(zhuǎn)化為山林獨處的幽思,在野遺民亦隨之逐步演變成嘯傲山林的隱士。“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時命大謬也?!保?4]56隱士遠離朝市,卻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也并未徹底超脫現(xiàn)實生活,他們?nèi)杂袀€體的終極關懷。明代丘濬指出:“天豈有墜理?而杞人憂之。憂之誠愚也,然不失為愛天之深”[15],可謂杞人的曠世知音。杞人作為先圣大禹的苗裔,憂天正是其愛天的表現(xiàn)。從與封建王朝休戚相關的利益關系及情思牽纏考察,后世那些“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14]108的隱士的心,與杞人憂天的那顆拳拳之心是相通的。中國封建社會多有“位卑未敢忘憂國”[16]、“先天下之憂而憂”[17]的文人士大夫,就是杞人在后世的傳人。唐代儲光羲《奉別長史庾公太守徐公應召》:“烈風起江漢,白浪忽如山。方伯驟勤王,杞人亦憂天?!毖δ堋段骺h途中二十韻》:“杞國憂尋悟,臨邛渴自加。移文莫有誚,必不滯天涯。”在國家民族遭受危難之際,以杞人自命的隱士成為朝廷在野的堅定支持者。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鼻宕w翼《冬暖》:“陰陽調(diào)燮何關汝,偏是書生易杞憂?!焙蟠@些滿腹經(jīng)綸不得施展之士,每每以杞人自況,抒發(fā)其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有心報國無力回天的政治苦悶,就是在呼應杞人的憂國情懷。這是杞人憂天情結的社會價值。

        [1]張心澂.偽書通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699.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1979年版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1258.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杜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黃永年校點.論語[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6]崔高維校點.禮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3.

        [7]劉文典,殷光熹,張文勛,等.淮南鴻烈集解[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8.

        [8]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原注[M]//公木.毛澤東詩詞鑒賞.長春:長春出版社,1994:67.

        [9]霍然.中國人的道德啟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7.

        [10]恩格斯.致斐·拉薩爾(1859年5月18日)[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0.

        [11]賈誼.新書.修政語上[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71.

        [12]周生春.吳越春秋輯校匯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2.

        [13]桓寬.鹽鐵論.相刺[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23.

        [14]黃永年校點.莊子[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15]丘濬.遏盜之機[M]∥黃訓.名臣經(jīng)濟錄:43.欽定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16]陸游.病起書懷[M]∥陸游.陸游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37.

        [17]范仲淹.岳陽樓記[M]∥袁行霈.中國文學作品選注:三.北京:中華書局,2007:21.

        About the Man of Qi Who Worried the Sky Would Fall

        HUO Ran
        (School of Humanities,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as a period of violent social and political upheaval in ancient China.Qi Ren,a man of Qi State in this period,with his innate sensitivity towards politics and great affection for the Zhou Dynasty as a descendant of ancestral sages,was the first one who perceived the forthcoming upheavals and became worried about it.His worry and crisis awareness were out of his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ensitivity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Qi Ren(the man of Qi State);descendant of ancestral sages;crisis awareness

        C91-09

        B

        1001-9146(2011)03-0028-05

        2011-06-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0YJA840014)

        霍然(1953-),男,北京市人,教授,中國思想文化史.

        猜你喜歡
        共工上古遺民
        《山海經(jīng)》與上古海洋學知識
        共工觸山
        上古
        任時光荏苒——營上古寨
        祝融勝共工
        歷史感謝發(fā)現(xiàn) 上古炎帝陵碑重見天日
        炎黃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4:52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西夏學(2017年2期)2017-10-24 05:34:22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齊天石與共工氏——從西游到紅樓:石頭的脫胎換骨(一)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40
        国产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131美女爱做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乱老熟视频乱老熟女1| 97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网国产伊人| 99热久久只有这里是精品| 偷拍美女上厕所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日韩av不卡一二三区| 美女用丝袜脚玩我下面| 丰满少妇a级毛片野外| 最新国产午夜福利| 国产熟妇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日本免费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国产乱沈阳女人高潮乱叫老|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亚洲区亚洲av|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日本大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日韩|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字幕| 免费操逼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麻豆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