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云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洪 云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探索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和管理方法的改革,重視啟發(fā)式和創(chuàng)新性教學,實現(xiàn)完善的教學體系、科學的課程設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豐富的第二課堂補充,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可以為實施國際化教育打下語言基礎,提高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從而推動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教育國際化 ;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課程體系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世界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與“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進行的。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對于培養(yǎng)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具有國際意識和國際交往能力及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前瞻型和外向型人才,把高校建成國際化、多元化與特色化的現(xiàn)代化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在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迅速,在觀念、制度、實踐等多個層面都取得了明顯突破。[1]高等教育國際化對研究生英語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不僅是衡量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研究生教育實現(xiàn)國際化的重要因素。隨著“研究生教育要面向國際化”的提出,現(xiàn)行的研究生公共英語的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要求。繼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后,國內許多高校先后在課程設置研究、社會需求研究以及學生動機研究等方面展開了關于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目前多數(shù)高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并未樹立國際化的教育理念,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目前仍然參照由國家教育委員會研究生工作辦公室1992年印發(fā)的《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試行)。教學目標與現(xiàn)實的不符,必然會給研究生公共英語的教學帶來很多的問題。
培養(yǎng)目標滯后。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符合國家經(jīng)濟建設需要的各種高層次人才,研究生英語教學是建立在大學本科英語教學基礎上的,其目的是在較高的起點上,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即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譯的實用能力。隨著大學英語改革的進一步開展,大部分本科生的英語水平都有了相應的提高,研究生的入學成績也相對高于以往,對研究生教學在手段、內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在這種形勢下,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英語教學理念應相應發(fā)生改變。
教學體系及教材建設不合理。在研究生規(guī)模擴大、研究生來源多元化、英語水平差異較大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已不能滿足差異巨大的學習要求,全校統(tǒng)一使用的教材會導致部分學生覺得難度較大,且內容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相關性不大。多數(shù)院校的研究生公共英語還是按院、系分班,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模式、教學要求一刀切,嚴重違反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課程設置陳舊。課程設置是教學計劃的核心,課程體系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目前大部分學校的研究生英語課程安排基本上能滿足原大綱的要求,但是對研究生的國際學術交流、語用能力的提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存在不足,教學方案落后、課程設置陳舊、教學模式單一、課程結構中選修課明顯不足等問題與國際化的要求嚴重脫節(jié),不能適應國際化辦學的需求。
缺乏合理的測試評價體系。忽視研究生培養(yǎng)的多樣化需求,把英語教學局限在教材,重視課堂知識性、規(guī)范性的教學,服從并推進應試教學,必然會忽視研究生英語教育素質性、引導性、發(fā)展性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傳統(tǒng)的研究生英語測試一般采用標準化書面測試,測試的知識題多,能力題少,客觀題多,主觀題少,考查的多是語言知識與語言形式的識別。形成性評估的欠缺也導致了學生不重視課堂參與,只為應試而學。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新趨勢,結合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工作實際,全面改革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內容、方法、手段,整體提高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應該成為深化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體系應體現(xiàn)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實行分類指導、分級教學的原則,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及自主性。
(一)分級教學,建立科學的測試評價體系
實行分級教學是對英語水平差異較大的研究生進行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個性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具體要求,最終達到整體水平的提高。
考慮到層次不同與學習動機的差異,進行研究生公共英語分級教學,應通過對學生全方位的英語水平測試,界定學生的不同水平,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教學層次,并分別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對基礎較之本科生比較薄弱的學生,重在加強語言基本功的全方位訓練,開設綜合英語課;對英語功底較扎實的優(yōu)秀生,則可以免修免考基礎英語課程,安排水平高、經(jīng)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或外籍專家,專門開設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的特色課程,如高級聽力、高級口語、閱讀欣賞、學術論文寫作等,使這些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圍繞國際化目標,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課程體系,注重課程設置的國際化,為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提供實施載體。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應主要包括三大類:綜合英語課程、語言技能類和應用類課程、專業(yè)學術英語類和語言文化類課程。除開設英語基礎課程外,應增設學術英語課程;另外需要開設英語語言知識與特定專業(yè)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對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比例做合理的調整,增設英語公共演說、高級英語閱讀、跨文化交際等多門選修課程。
考試方式不能與教學目標匹配就會失去其監(jiān)控作用或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采用書面測評與語言測評相結合、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方式,可以全面、科學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檢查教學效果,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更新教學理念,整合教學資源
Widdowson曾指出,教學的成功在于理論的正確指導,在于教師采用與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并根據(jù)特定學生群體具體情況以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2]分級教學要求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或教學進度。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從重語言知識向重語言運用轉變。突出學生參與性、教學內容實用性、教師作用指導性和教學方式實踐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照顧群體目標的同時,重視個體差異,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在教學中,強調語言和文化素質教育的結合,強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課程教學更加具有先進性。
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應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積極推動以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為依托的多媒體網(wǎng)絡英語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融真實性、交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多維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使學生在互動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中學語言,掌握和運用語言,并確保不同層次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多角度搭建學習平臺
有機結合多種語言教學方法,活化教材內容,發(fā)展資源優(yōu)勢;以學生為主,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展研討式教學,加強課堂教學互動,在完成英語語言知識講解后,模擬真實語境。實施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營造課內課外學英語和用英語的氛圍。切實可行的第二課堂活動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性的強有力措施。第二課堂的開展可以彌補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在英語課程設置上由于標準學時限制造成的不足,同時也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梢葬槍τ⑽恼涂蒲袌蟾娴鹊膶懽鞣椒āH學術刊物及會議論文投稿要求、外文文獻查閱方法等內容,定期組織專家講座;或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比賽或文化活動,如英語辯論賽、英語短劇表演、英語歌曲大賽、英語演講比賽等競賽活動。
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在模擬語言環(huán)境方面處于優(yōu)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互式學習的學習方式。英語多媒體教學將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型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yǎng)型教學模式。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資源豐富、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提高研究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研究生創(chuàng)立全方位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
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涉及教育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諸多部門的系統(tǒng)工程。為了有效地提高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英語實際應用水平,使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增強實際應用能力,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應全面貫徹并實施英語分級分類、因材施教原則,實施語言基礎課程與專業(yè)學術英語、語言技能訓練與語言文化素質提升、多媒體課件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結合,以實現(xiàn)通過英語語言教學,發(fā)展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專業(yè)學習、科研和國際交流的教學目標。
[1]羅堯成,束義明.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2]Widdowson H 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H319
A
1673-1395(2011)11-0136-02
2011- 08 -30
2010年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重點項目(02)
洪云(1971-),女,貴州貴陽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西文化交流、英語教學法研究。
責任編輯 韓璽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