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芹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籌),浙江 杭州 310023)
古代塞浦路斯國有一個名叫皮格馬利翁的國王,他酷愛雕塑藝術(shù)。有一次,他以極大的熱情和期望,成功塑造了一個美麗少女的雕像。他對其愛不釋手,每天用深情的目光觀賞不止,最終這尊美麗的少女雕像變成了真人。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它告訴我們真誠的感召力是多么的強大,真誠的愛心會帶給我們奇跡。當面對有生理缺陷的聽障學生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該做一回皮格馬利翁呢?
由于聽覺障礙,聽障生的眼睛成為最主動、最活躍、最重要的感覺器官,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聽覺障礙。他們的注意最早表現(xiàn)為條件性的定向反射,比如注意人的臉。由于這些生理上的原因,他們更善于察言觀色,可以從周圍人的眼神中、表情中讀出對他們的看法。因此,皮格馬利翁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更適用于存在聽力障礙的學生。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不自覺地運用這一效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個很微妙的過程,想要走近或者是走進聽障生的心里,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師生關(guān)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老師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決定學生學與不學、喜歡與討厭某一學科,因此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師生間的雙向理解,走近走進聽障生的心里十分重要。在平時,作為特教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上以親切、友好、大方的教態(tài)及幽默風趣的語言使聽障生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課下要有計劃地找學生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困難和體會,以及他們對教學的看法、要求。由于生理、心理的特點,學生有時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他們往往并非因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習,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往往視老師同他們的親與疏。他們喜歡這位老師,也往往喜愛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并努力刻苦地去學習,這是老師以自己的人格影響學生人格成長的一股力量。因此,建立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發(fā)揮提供了可能性和潤滑劑。付出真愛,用自己火熱的心去溫暖學生的心?!皼]有愛就沒有教育”,走近并走進聽障生的心里,為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了可能。
聽障生由于聽力存在障礙,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存在一些自卑感,他們特別敏感,常常會從別人的表情中去窺探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因此,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特別重要。教師要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微小的進步、點滴的成績都應給予表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是憑借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做出自我判斷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找出他們的積極因素。當他們?nèi)〉贸煽儠r,要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他們,這樣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快慰和成就感,獲得信心。比如在接手10級大專新生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非常敏感,他的成績在全班處于下游,上課的時候他默不作聲,眼神有些游離,但他很在乎老師的看法。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后,我就積極地找該生的閃光點。我發(fā)現(xiàn)他雖然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但是他上課的時候不吵鬧,不會隨意地和別的同學講話,他還是很渴望獲得知識的。從那以后,我有意無意地多給他一些鼓勵的目光,給他更多的微笑,直到有一天,我點名讓他起來回答問題,當他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很害羞,但是在我的微笑的鼓勵下,他還是發(fā)了言,雖然不是那么準確,但是我及時給予了鼓勵,他很高興地坐下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從那以后,他開始活躍起來,積極地參與課堂的活動,慢慢地開始舉手發(fā)言,開始喜歡這門課程,開始在乎自己的成績。一次單元測驗后,他在樓梯上碰到了我,很認真地問我他考試考得怎樣,當我告訴他及格了之后,他興高采烈地走了,在他看來,及格是一個很好的獎勵。雖然他不知道其實他的成績離及格線還差了2分,我只是暫時借了2分給他,但是,我分明地看到了一個努力向上的學生,學習更加認真,上課更加積極,成為了一個充滿陽光的學生。
從皮格馬利翁故事中,我們還看到了執(zhí)著與堅持,有了信仰和目標就不應輕易放棄。因為生理上的原因,聽障生耐挫能力比較差,遇到一點困難就會對工作或者學業(yè)采取放棄的措施。比如在我擔任班主任期間,因為在班級管理中遇到困難而想放棄當班干部的聽障生,幾乎在每個學期都會出現(xiàn),而且這種現(xiàn)象不僅僅是在我?guī)У陌嗉売?,其他班級也常常出現(xiàn),究其原因就是在班級管理中遇到了問題,甚至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問題。當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我常常就讓學生欣賞自己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快樂,欣賞自己的付出與收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難,培養(yǎng)堅持、不輕易放棄的性格,在教學上也是如此。所以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行耐挫折教育,欣賞自我奮斗的過程也是很必要的。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質(zhì)和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圍。任何事物超過了自己的“度”就不再是自己,皮格馬利翁效應的運用當然也不例外。對聽障生進行更多的關(guān)注,進行賞識的時候,應該根據(jù)他們的表現(xiàn)給予適度的關(guān)注和適時的賞識,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時機地給予過度的、不切實際的表揚和鼓勵,則不僅容易造成他們的虛榮心,而且會使聽障生變得更加脆弱和自以為是。
聽障生一方面有些自卑,但是另一方面又常常很自負,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比較強,一旦他們在老師不當?shù)倪^度的鼓勵、關(guān)注、贊揚下形成了高傲的性格,那么將對他們今后的交往帶來不利影響。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油多不壞菜。這句話的意思是炒菜時可以多放點油,對菜的味道沒有什么壞影響。但是作者卻認為:“油多也壞菜,因為太膩了。”學生某個方面表現(xiàn)突出,你就喋喋不休,不分場合地表揚他。學生剛開始還喜滋滋的,心里也很感激你,他會下決心,立志向,以后要做得更好??墒菚r間一長,這種力量也就減弱了,就像沉悶而漫長的聽講,讓人昏昏欲睡。一件事翻來覆去地說,其中肯定會衍生出很多不恰當?shù)?,不符合實際之處。這樣,賞識的本質(zhì)就變味了。我很贊同他的觀點,就如巴豆,生巴豆大毒峻瀉,我們避而遠之,但若炮制得法,用之得當,可以去除沉疴痼疾,是一味難得的良藥。
聽障生因為生理上的原因,忘性比較大,所以對聽障生的教育和教學要注意遵循適時的原則,否則會造成效果不理想,或者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學生的關(guān)愛、對學生的贊賞也應該貫穿在教育的過程中,因為任何一種教育的手段其結(jié)果都不是立竿見影的,對聽障生來說更是如此。這就要求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要比普通學校的老師具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因為一時沒有看到學生的進步,就喪失信心,放棄對該生的教育。我曾經(jīng)碰到這樣一位學生,因為從小缺少家庭的愛,懶散,不講衛(wèi)生,亂花錢,但是經(jīng)過兩年半的關(guān)注,給予他更多的愛,他終于在畢業(yè)前夕有了變化,比剛進學校的時候進步多了,如果說在進校一年后放棄對他的教育的話,那么他最終還是一個懶散的、不講衛(wèi)生的人,所以教師要對學生有耐心,并且持之以恒地把關(guān)愛、贊賞、鼓勵實施下去,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誠然,對于那些心理自卑、做事不自信、較少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平時給予更多的鼓勵、贊揚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教育方法,但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也不是萬能的,“賞識教育”要因人而異。對自尊心強但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宜過多贊賞,否則很可能被認為是對他的嘲諷;對缺乏道德義務感的學生不宜一味贊賞,應讓他明確義務要求,端正價值觀念;對較自負易驕傲的學生不能過多贊賞,應更多地提醒他們戒驕戒躁。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文聘元教授認為,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能因材施教,而不能人為地要求孩子非要按照某一種所謂的“成功模式”去做,否則最終只會害了孩子?!百p識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種,絕對不是教育方法的唯一。
有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兔子是奔跑冠軍,可是不會游泳。有人以為這是兔子的弱點,于是就強制它游泳,兔子耗費了大半生時間也沒學會,它不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貓頭鷹說:“兔子是為奔跑而生的,應該有地方讓它發(fā)揮奔跑的特長。”的確,正如十個手指各有長短,每個聽障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弱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引導他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如果教師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幫助聽障生克服弱點上,只注意學生最弱的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來彌補他的弱項這些問題,而不是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重視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那么他的教育是失敗的。比如聽障生有一個強項就是模仿能力,而很大的弱點是他的語言能力,如果老師一味地教他們語言而忽視發(fā)揮他們的特長,缺少技能的培養(yǎng),那么他們就不能學到本領,畢業(yè)以后就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會,因為他們沒有生存的手段。
總而言之,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聽障生如果受到教師更多的關(guān)心、幫助、熱愛、欣賞、贊揚,那么就會有更好的發(fā)展。教師的信任、期待,可以產(chǎn)生一種“期望效應”,能增強人的自信心。它的神奇是由教師對學生的信任、贊揚和愛所創(chuàng)造的。我們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應充分利用它的積極因素,克服它的消極因素,讓學生在我們的期望中變得更加自信、自強,讓他們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會,在社會上立足。
[1]鄭斌,王定華.創(chuàng)新教育案例全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0.
[2]周弘.教你如何賞識孩子[M].華語教學出版社,2007.
[3]陳敏.皮格馬利翁效應[M].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
[4]周弘.態(tài)度是最好的方法[M].南海出版公司,2006.
[5]李焱.從“皮格馬利翁效應”中得到的啟示[N].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6]徐國慧.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賞識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J],2007,(7).
[7]許振宇.從完備性和嚴密性上談賞識教育尚待完善之處[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