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燕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淺析大學選修課淵源及現(xiàn)存問題與對策
蔣春燕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選修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設初衷在于豐富學生知識,但是事實上卻流于學生積累學分的手段。論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開設選修課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及對策。
高校;選修課;問題;對策
與“必修課”對應,選修課主要指在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里,允許學生有選擇學習或者自由學習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一般不作硬性規(guī)定。分限制性選修課程(指定選修課程或稱專業(yè)選修課)和非限制性選修課程(任意選修課程或稱公共選修課)兩種。限制性選修課也稱指定選修課,指學生須在某一學科門類的領域或一組課程中選修;非限制性選修課也稱任意選修課,不受上述規(guī)定的限制。
選修課具有自由性、公共性、開放性的特點。首先,選修課的自由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力,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性格特質(zhì)自由選擇課程,為學生個性彰顯和自由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第二,選修課的公共性特點體現(xiàn)在其教育對象的范圍廣,囊括了全體學生,并且在同一課堂實施跨專業(yè)、跨學科教學,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育資源,使不同專業(yè)之間互相聯(lián)系,進而促進學生全方位、多角度進行知識吸收;第三,選修課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課程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能夠及時更新課程最新前沿動態(tài),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技能更新,開拓學生視野。
選修課的思想起源于18世紀末期德國教育大臣洪堡提出的“學習自由”辦學原則。1779年,托馬斯·杰斐遜在籌建弗吉尼亞大學的過程中率先提出了允許學生選修課程的建議,并于1825年在弗吉尼亞大學開始試行。隨后,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便開始效仿并逐步推廣到世界各地。
在我國,選修課始于五四運動前后。當時一些教育家從日本或歐美引進了選課制,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實行的“選科制”是我國正式推行選課制的標志。之后,東南大學、金陵大學及廣東部分高校也將學級制改為選科制。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全面學習蘇聯(lián)高等教育模式,高等學校采用學年制,選修課消失。直到1978年,隨著學分制在我國高等學校的逐步實施,選修課才逐步恢復。如今,我國高等學校的選修課建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大學生的課程需求相比,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國大學的選修課建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方面。
1.以介紹先進科學技術和最新科學成果為目的
必修課關注的是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zhì),但是,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知識也不斷深化和細化,傳統(tǒng)的學校課程很難反映到人類知識的當代成就,從而滯后于知識的發(fā)展,在知識傳授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選修課則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拓展學校課程的種類、范圍,向?qū)W生講授最新的知識。
2.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豐富學生專業(yè)及科學文化知識為目的
此類選修課的目的在于開闊學生視野,養(yǎng)成學生多角度思維方式。對于希望進修非本專業(yè)課程的學生,選修課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其他專業(yè)知識的機會,并為日后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更多的課程選擇正是大學學術自由、兼容并包學術氛圍的要求。
3.以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目的
每個學生天生的愛好和特殊才能都應該在教育中受到尊重。選修課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進行課程設置,根據(jù)學生差異發(fā)展他們某一方面的才能,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引導學生個性發(fā)展。注重個性、尊重選擇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選修課存在的問題
(1)選課目的
現(xiàn)在大部分的高校都實行學分制,學分制即要求學生在學期間必須修滿一定的學分方可畢業(yè),學分成分中包含一定數(shù)量的選修課學分。于是,很多學生僅為了達到畢業(yè)要求而選擇容易通過的課程,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學選修課變得越來越功利。有學生這樣抱怨:“大學什么時候也變得這么迂腐了,這樣搞太浪費我們的時間了,對此表示強烈的不滿”,“為了湊學分而上課,一點意思都沒有”。
大學生對選修課的選擇日益注重實用功能,如熱衷于選修和就業(yè)密切相關的實用型課程,對于旨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文化選修課如哲學等人文社科類課程卻少人問津。此類選課行為直接的后果也許短期內(nèi)會對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有一定幫助,但從長遠看,與選修課設立的初衷相悖,學生內(nèi)涵不足,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此外,教師的態(tài)度對選修課的效果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部分學生基于個人的興趣與愛好、教學授課水平等目的報名上選修課的初衷,大多數(shù)上課認真聽講,完成學習任務。反而有些教師本身對選修課認識不深入,敷衍了事,照本宣科,由此導致學生不滿。
(2)課程了解
學生在選課時對課程大多不了解,大多高校都實行網(wǎng)上選課,而“課程名稱”成了學生選課的唯一指南。學生對所選課程除了名稱之外一無所知,選課指導工作不到位,學生盲目選課,不了解選修課開設意義。多數(shù)學生選擇課程并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zhì),也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而在很大程度上聽高年級同學介紹,選擇比較容易通過的課程。
(3)師資能力
當今正處于知識爆炸的知識經(jīng)濟和信息時代,學生信息量大,搜集信息能力強,對老師的能力和知識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選修課涉及的知識更深更廣,對教師要求也更高。一位大學老師曾說:“學生對選修課老師傳統(tǒng)教學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嘗試多樣的教學模式?!薄罢n程也需要與時共進!”某高校一名老師舉例說,“多年前,大學生商海小試牛刀絕對不可以想象,但現(xiàn)在這種情況就很普遍了?,F(xiàn)代大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思維活躍,傳統(tǒng)的教學課程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p>
2.選修課存在問題的對策
出現(xiàn)上述種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等方面公共作用的結(jié)果,與學校對選修課的方針政策、授課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對選修課的態(tài)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社會風氣等均有關系。
首先,學校在選修課的政策方針上應積極探討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堅決禁止為了學分選修的不正?,F(xiàn)象。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愛好開設新選修課,有的放矢,達到開課的真正目的。開課之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切實了解包括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愛好等具體信息,再結(jié)合學校的師資力量等開設課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充滿興趣的課程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一些大學,每學期有十幾門選修課可供選擇,學生對哪一門課、哪個老師感興趣,就可以報哪門課,這才是真正的選修,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學生有了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在選課指導的時候,讓學生了解課程內(nèi)容,指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專業(yè)需要與個人愛好來進行合理的選擇。一旦選擇了適當?shù)倪x修課,確定了學習目標,就要自始至終地進行學習,最大程度杜絕“選而不修、混學分”的現(xiàn)象。作為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選修課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責任、一種興趣。學校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要加大選修課建設的力度,增加對選修課建設的投入;增加選修課的數(shù)量和門類,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發(fā)展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作為選修課課任老師,則應努力提高選修課質(zhì)量和教學水平。觀念里要明確選修課與必修課同樣重要,為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講課時游刃有余,確保授課內(nèi)容的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靈活多變,大學課堂本應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理應摒棄,嘗試多樣的教學模式,如自由討論、學生授課、播放錄像等,課堂的生動有趣可造就活躍的課堂氣氛。選修課區(qū)別于專業(yè)課的教學,教課時不必死板,其教學模式應該多樣化。
作為學習主體的大學生,是課程有效性的直接體現(xiàn),學生本人的學習態(tài)度和主觀能動性決定了其能否從選修課上有所收獲。大學之所以設置多種類型選修課,就是要為學生大開進修方便之門,學生理當珍惜這樣的機會。每個學生選課前都應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計劃,選課時根據(jù)學習目標和計劃進行;拓寬課程選擇,改變學習的局限性和思維的固定模式。通過選修課的學習,不同門類之間的學生之間可以通過選修課的機會互通有無,了解非本專業(yè)的知識,學會用另一種思維去看待問題。選修課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修養(yǎng)的有力武器,而不是大學生用來應付畢業(yè)、就業(yè)等短期目標的利益工具。
當前我國高校選修課面臨的問題十分嚴峻。如哈佛大學原校長埃利奧特所言:“每個學生天生的愛好和特殊才能都應該在教育中受到尊重,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獨特才能的課程,才是最有價值的課程?!边x修課的價值主要就體現(xiàn)在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由選擇、自我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選修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應不斷加強選修課的建設,促進學生的成長,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zhì)量。相信終有一天,高校選修課能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教育目的。
[1]羅堯成.中國大學課程結(jié)構改革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2.
[2]高秀蓉.大學選修課現(xiàn)狀之思考[C].教育論壇,2008,(31):88.
[3]蘇志翠.大學生選修綜合素質(zhì)課中的問題、原因和建議[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59-61.
[4]顧淑霞等.新生研討課:為學生開啟探索之門[N].中國教育報,2006-6-9.
G642
A
1673-0046(2011)10-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