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鑫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話輪轉(zhuǎn)換機制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及啟示
溫鑫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口語表達一直是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文章運用話輪轉(zhuǎn)換理論分析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利用話輪轉(zhuǎn)換知識來提高自身英語交際能力。
話輪;話輪轉(zhuǎn)換;高職院校;運用
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成績普遍較差,英語基礎薄弱,尤其是在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方面較一般本科院校學生有很大差距。多數(shù)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學習興趣不高。據(jù)有關職業(yè)教育方面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高職院校中,60%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單詞讀、寫困難;30%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導致實際英語成績差;10%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但同英語為本族語的人交流時難以應付自如。會話分析作為研究人類語言的一種方法,自從20世紀60年代由Sacks、Schegloff等社會學家提出以來,在語言研究領域?qū)崿F(xiàn)了較大的突破。其中話輪轉(zhuǎn)換的理論告訴我們,進行成功的會話交流,不僅需要掌握語音、詞匯、短語、句子的語法知識,還應該熟悉一定的話輪轉(zhuǎn)換規(guī)則,這對指導英語課堂教學有著特殊的意義。
Levinson認為,“話輪是某一講話人在一個典型的、有序的、有多人參加的會話中單獨講話的時間段(A turn is a time during which a single participant speaks,with a typical,orderly arrangement in which participant speaks with minimal overlapandgapbetweenthem)”。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認為,話輪轉(zhuǎn)換機制的研究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話輪構建成分和話輪分配成分。
(一)話輪構建成分
通常講話人構建話輪的成分大致有三種類型:詞匯、短語和句子。如:
A:Was last night the first time you met Miss Kelly?
B:Met whom?
A:Miss Kelly.
B:Yes.
在這段會話中,第一個話輪(Was last night the first time you met Miss Kelly?)由一個完整的句子構成,第二個話輪(Met whom?)由短語構成,第三個話輪(Miss Kelly)和第四個話輪(Yes)由獨立的詞匯構成。
話輪轉(zhuǎn)換相關處存在于話輪構建成分的末端,因為在這個位置有可能發(fā)生話輪在交際者之間的轉(zhuǎn)換,所以這個位置就稱為話輪轉(zhuǎn)換相關處。但是,話輪轉(zhuǎn)換相關處的出現(xiàn)并不一定代表話輪轉(zhuǎn)換一定要實現(xiàn)。話輪轉(zhuǎn)換相關處的出現(xiàn)只是為話輪轉(zhuǎn)換提供了可能。
(二)話輪分配成分
話輪轉(zhuǎn)換的理論告訴我們,對于任何話輪,在首個話輪構建成分的首個轉(zhuǎn)換相關處出現(xiàn)時,它遵循以下規(guī)律:(1)如果出現(xiàn)了“當前講話人選擇下一講話人”的情況,那么被選擇的一方有權利也有義務接起下一個話輪并開始講話,而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講話。在此,話輪轉(zhuǎn)換發(fā)生。(2)如果沒有出現(xiàn)“當前講話人選擇下一講話人”的情況,那么自我選擇的機會就會出現(xiàn)了,第一個實行自我選擇的人就會獲得話輪。此時,話輪轉(zhuǎn)換發(fā)生。(3)如果沒有出現(xiàn)“當前講話人選擇下一講話人”的情況,那么當前講話人可以繼續(xù)講話,直到話輪轉(zhuǎn)換出現(xiàn)。
目前,在外語教學中已經(jīng)開始嘗試運用會話分析理論指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而在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建“對話性”課堂形式仍存在一些困難,集中表現(xiàn)如下:
(一)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使用話輪的比重不同
就高職院校而言,由于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差,口語表達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往往表現(xiàn)為:在課堂上,教師在教授知識時控制著絕大多數(shù)的話輪,話輪的轉(zhuǎn)換形式多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主動說英語的機會很少;此外,當學生就教師的提問作出反應以后,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使得教師會立刻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饋,這樣一來,一些學生因為羞于面子,不敢發(fā)言,打擊了學習積極性。如:
T:What is the opposite meaning of“careful”?
S:Careless.
T:Yeah.
上面的會話中,學生僅僅通過和教師配合來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交際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T:How did she spend National Day?
S:She go to the zoo with her family.
T:She went to the zoo with her family.
而在這段會話中,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作出反應后,教師很快給出了反饋,這樣的方式明顯不利于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
(二)在日常會話中,學生之間使用話輪的比重不同
學生在日常參與會話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把持話輪頻率較高,并能多使用整句表達,而有的同學使用話輪次數(shù)過少,話輪較短,僅以單詞、短語來持續(xù)話輪。此外,還有少數(shù)學生在會話過程中常常選擇沉默或使用一些身勢語來接續(xù)話輪。如:
S1:I want to be a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 after graduation.
S2:Me too.
S3:(nodding)
S4:Why?
S1:Because I like children,I like to be their guide in English learning.
S4:Yeah.
S1:IfI wereateacher,I wouldalsowanttobetheir friend.
S2:I agree.
S4:I will continue to study in a higher university.
S3:I don't think so.
S1:I don't agree with you.Everybody wants to find a job after graduation.
S4:Of course.I know this,but…
S1:…
在這段會話中,S1和S4的口語水平相當,把持話輪的頻率明顯高于S2和S3。S1和S4參與會話時,多以整句來表達;而S2和S3的話輪以詞匯、短語和一些身勢語來進行會話?;蛟SS2和S3是由于表達能力有限,即使想?yún)⑴c會話又找不到合適的單詞和句子,所以不得不放棄接續(xù)話輪繼續(xù)會話。顯然,S2和S3的把持話輪方式不利于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一)在課堂內(nèi),教師引導、訓練學生的話輪轉(zhuǎn)換技能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交際能力,鼓勵更多學生把握每一個機會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話輪轉(zhuǎn)換知識來調(diào)整學生參與話輪的比重,對于參與會話較多并能使用整句表達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選擇適當?shù)脑捿嗈D(zhuǎn)換相關處,接續(xù)話輪,并及時把話輪交給會話中參與較少,或只使用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和身勢語的學生。如:教師可以運用Well,Mike,you have shown us your ideas.或Now,Jane,what about you?等話語,還可以利用手勢直接指定下一說話者,以此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會話中來。
其次,學生是否參與話輪轉(zhuǎn)換,直接影響著外語課堂教學的進行。如果學生能主動在話輪中增加或改變話輪,就表明其積極發(fā)言的交際意向;反之,則表現(xiàn)為沉默不語,不愿意交流,從而使課堂教學失去活力。因此,學生自身應掌握一些基本的話輪轉(zhuǎn)換技巧:
1.話輪的獲得
當會話中的一方想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表明態(tài)度時,就要獲得話輪。首先,即時回答講話人的問題,回答相鄰對結構(AdjacencyPair)中的后件(SecondPair Part),從而得體地取得發(fā)言權。會話結構中最典型的單位是相鄰對,它是指一次會話中至少包括會話雙方的一輪發(fā)話,常見的應對形式有:問候——問候,提問——回答,祝賀——感謝,邀請——接受,告別——告別等。如:
A:When will she leave for Beijing?(提問)
B:Two days later.(回答)
其次,聽話者在傾聽會話者內(nèi)容時,可以運用反饋項目。反饋項目包括言語性和非言語性兩部分。言語性反饋既可以是詞語性的,如Yes、OK、well、really、good等,也可以是一些語氣詞,如mmm、Yeah、ah,等,還可以是短語性的,如I know,That’s fine,That’s OK等。非言語性反饋指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反饋??梢杂妹婺勘砬榛蚴謩莸劝l(fā)出想要發(fā)言得到話輪的意圖。
最后,聽話人可以通過及時補充或完成講話人沒有說完的話,從而獲得話輪。如:
T:Yes,That is,he is away.
S:With his parents.
2.話輪的把持
話輪的把持指說話人利用發(fā)話技巧延續(xù)自己的發(fā)話。在口語交際中,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此類技巧有助于使對話自然進行。首先,說話者可以借助連接詞或引導分句的詞來提示聽話人發(fā)話還在繼續(xù)。如:but、and、besides、because、since、that is to say等。其次,如果說話人發(fā)話的內(nèi)容比較長,可以利用first、second、third等詞語向聽話人示意有話要說。最后,說話人還可以利用一些副語言特征,如:加快語速、提高音量或使用手勢等來組織聽話人打斷其話語。
3.話輪的結束
如果說話者不時地有意、無意發(fā)出各種語言或非語言信號,暗示他將很快終止話輪,聽話者應及時捕捉說話者的各種信號,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恰當?shù)孬@得話輪。通常說話者放棄話輪會有以下的表現(xiàn):當前發(fā)話人借助語言手段選擇下位發(fā)話人,如:that’s all,okay等詞語并使用降調(diào),或者要接話人完成相鄰對結構中的后件來放棄話輪,或者利用沉默來暗示話輪的結束,也可以用手勢指定下一位發(fā)話人,結束話輪。
在英語課堂交流中,教師若能有意識地教授學生掌握話輪轉(zhuǎn)換的技巧,就能使課堂交流更加自然,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交際環(huán)境。
(二)在課堂外,利用其他資源創(chuàng)設英語交際環(huán)境,使學生鞏固話輪轉(zhuǎn)換技巧
教師應該重視文化知識的作用,鼓勵學生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收聽英文節(jié)目,觀看英文電影,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在會話中如何使用話輪轉(zhuǎn)換技巧,與自己相比較,從而加深對話輪轉(zhuǎn)換技能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積極參加學校的英語話劇社活動,通過模仿英文話劇,改進自己會話中的語音語調(diào)并揣摩戲劇中的話輪轉(zhuǎn)換技巧;每周定期舉辦的英語角活動,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真實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與外教交流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話輪轉(zhuǎn)換策略,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
[1]李悅娥,范宏雅.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于國棟.會話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張發(fā)祥,康立新,趙文超.話語分析:理論與案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G718.5
A
1673-0046(2011)10-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