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隨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狀動脈支架種植手術。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通過股動脈或橈動脈將造影劑直接注入心臟冠狀動脈,在造影設備指引下對病變血管進行診斷和植入支架,完成再灌注治療。主要用于診斷反復胸悶、胸痛以及可疑冠心病,心絞痛。同時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陳舊性心肌梗死,穩(wěn)定心絞痛,不穩(wěn)定心絞痛。其優(yōu)點是手術,術后恢復快,療效顯著等方面的優(yōu)勢,得到所有患者的認可創(chuàng)傷小。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間100例患者通過術后的正確護理,對預防及減少并發(fā)癥均獲成功,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100例患者成功地進行了PCI手術,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6±8.4)歲。置入支架135處,共置152枚支架,前降支90枚,回旋支42枚,右冠20枚,最短支架為13 mm,最長支架33 mm,最小直徑2.5 mm,最大直徑4 mm,均應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1.2 方法和結果 常規(guī)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以5F或6F導管行冠脈造影后置入支架,術中6例出現(xiàn)早博,8例出現(xiàn)短陣室速,停止操作即恢復,2例術后1 h、3 h出現(xiàn)血腫,1例術后10 min后出現(xiàn)心包填塞,1例術中出現(xiàn)低血壓,住院天數(shù)3~8 d,平均(2.7+1.0)d。
2.1 術后回到ICU,立即給予心電、血壓監(jiān)測12~24 h,嚴密觀察生命體征,保持靜脈通路通暢。
2.2 觀察切口敷料情況,有無滲血,有無皮下血腫,沙袋正中放在穿刺點上方。
2.3 鼓勵患者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排泄,必要時遵醫(yī)囑靜脈補液。拔管后平臥12 h后可翻身、屈腿,24 h后下床。
2.4 觸摸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皮膚顏色,溫度。
2.5 拔管(術后4~6 h)
2.5.1 測激活全血凝固酶ACT時間,心電監(jiān)護。準備除顫器,監(jiān)測血壓(2~3 min一次),協(xié)助患者排便。準備拔管用物及搶救藥物。建立靜脈通路,停止靜點擴血管藥物。
2.5.2 局部壓迫止血期間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及精神狀態(tài)。
2.5.3 拔管后局部沙袋壓迫6~8 h。密切觀察病情,發(fā)現(xiàn)滲血.血腫及搏動性血塊及時通知醫(yī)生,作好護理記錄。
2.6 術后臥床期間出現(xiàn)的不適及解決方法:
2.6.1 腹脹 原因是臥床后腸蠕動減慢、食入不易消化食物、個別患者原有胃腸疾病。解決方法:腹部熱敷,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必要時肛管排氣或灌腸導便。
2.6.2 腰痛 原因是平臥位時腰部懸空或個別患者原有腰部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或腰椎骨質增生)。解決方法:平臥位時腰部墊軟枕,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定時側臥位,按摩腰部及受壓部位。
2.6.3 失眠 原因是術后興奮、軀體不適、部分患者擔心出血、探視人員多等。解決方法:適當給予止痛及鎮(zhèn)靜劑,限制人員探視。
2.7 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
2.7.1 穿刺部位出血 術中應用肝素,拔管后壓迫位置不當,時間不夠,或術肢活動,可出現(xiàn)血腫,為預防穿刺部位出血,拔管后壓迫20~30 min,沙袋壓迫6 h,術肢制動16 h,密切觀察局部有無滲血及血腫形成.
2.7.2 心包填塞 多由于操作不當所致冠脈穿孔,造影劑外溢,患者表現(xiàn)為胸悶、氣短,血壓進行性下降,彩超顯示心包積液。治療給予升壓藥,行心包穿刺引流,用魚精蛋白中和肝素,使 ACT <150 s,種植帶膜支架[1]。
2.7.3 心源性休克 由于術后出現(xiàn)血壓降低不恢復者,立即經股動脈置入主動脈球囊反搏器(IABP)[2],球囊在心臟舒張期快速充氣,在收縮期快速放氣,既減少了左心室射血阻力,又減少了心室作功和耗氧,[3]。維持 ACT在250~300 s,動脈穿刺處換藥1次/d,防止感染。
2.8 心理護理 正確認識治療效果,實踐證明,冠心病介入治療對緩解癥狀,改善心肌功能效果確切。但部分患者PTCA術后可出現(xiàn)再狹窄,需再次接受PTCA或進行冠脈搭橋,應防止因期望值過高而產生失望、抱怨心理,防止因盲目樂觀而產生僥幸心理,不按時進行復查。
以上患者通過精心地觀察和護理,預防及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由原來的25%下降到7.5%,縮短了住院時間,住院時間由原來的7~10 d下降到3~8 d,減少了患者的治療費用,費用由原來的5000~30000元下降到4000~25000元。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認可和好評。
經導管冠脈置入支架術是近年來國際范圍內推崇的新技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不留明顯瘢痕的新療法,雖然是微創(chuàng)性的治療方法,但仍然可發(fā)生某些并發(fā)癥.在護理工作中必須給予重視,積極預防,悉心護理,努力加強新技術的學習,提高護理質量,預防及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獲得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1] 戴軍,楊躍進.冠狀動脈造影和介入治療并發(fā)癥的防治.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1:319-320.
[2] 王京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57-58.
[3] 陳在嘉,高潤霖.球囊反博術在冠心病的應用和效果.冠心病.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7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