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雪新
研究證實,格列美脲具有胰內和胰外雙重作用,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引起的代謝紊亂,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長、用藥量小、以及耐受性好等優(yōu)點,鹽酸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具有協(xié)同作用[1]。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格列美脲聯(lián)合鹽酸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32~76歲,平均(46.8±10.5)歲,糖尿病病程(5.4±1.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疾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格列美脲1 mg,早餐前30 min口服,1次/d,根據(jù)血糖調節(jié)劑量,每日最大不超過6 mg。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鹽酸二甲雙胍,0.5 g/次,3次/d。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其他治療不變。1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的FBG、PBG、HbA1c值,統(tǒng)計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評價臨床療效。
1.4 療效標準 顯效:FBG<7.2 mmol/L,2 hFBG<8.3 mmol/L。有效:7.2 mmol/L< FBG<8.3 mmol/L;8.3 mmol/<2 hFBG<11.1 mmol/L。無效:FBG或2 hFBG無變化或下降值低于1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一般資料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FBG、PBG與HbA1c變化 治療后,兩組的 FBG[對照組:(7.3±1.5);治療組:(6.3±1.0)]、PBG[對照組:(11.1±2.8);治療組:(10.0±2.0)]與 HbA1c[對照組:(7.3±1.0);治療組:(6.7±1.4)]值較治療前的FBG[對照組:(8.9±2.0);治療組:(8.9±2.3)]、PBG[對照組:(13.5±3.6);治療組:(13.7±3.7)]與 HbA1c[對照組:(8.9±1.3);治療組:(8.8±1.5)]值均有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的FBG、PBG與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臨床療效 治療組的顯效率71.1%(32例)、有效率24.4%(11例)和總有效率95.6%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顯效率55.6%(25例)、有效率28.9%(13例)以及總有效率84.4%(P <0.05)。
2.3 不良反應 用藥期間,對照組出現(xiàn)輕微心悸、出汗、頭暈等低血糖癥狀4例,治療組出現(xiàn)上述低血糖癥狀5例,兩組低血糖患者均在少量飲食及休息后緩解,無感染發(fā)生、未出現(xiàn)其他異常。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生理改變?yōu)閺囊葝u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格列美脲具有胰內和胰外雙重作用,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抵抗引起的代謝紊亂,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同時通過胰外作用,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以達到降糖的目的[2]。鹽酸二甲雙胍增加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等而降低血糖水平。兩組作用機制不同,最近研究認為,兩藥聯(lián)用具有保護胰島β細胞,延緩糖尿病病程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結果可見,兩藥聯(lián)用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顯效率和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的格列美脲治療,治療后的FBG、PBG以及HbA1c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充分說明格列美脲聯(lián)合鹽酸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確切,不良反應小,值得推廣應用。
[1]余棟華.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對比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1):101-102.
[2]王國洪.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19(6):14-15.